為什麼是他們?詳解阿里27名合伙人
阿里巴巴剛剛更新了SEC文件,披露了外界最為關注的合伙人名單。不過與此前阿里提交SEC時披露的信息不同,合伙人數目由28人降為27人。為何這27個人如此重要,實際上是可以從中看出阿里巴巴這家有超過2萬名員工的大型公司,在內部的影響力構成,比如創始人、空降兵以及本土派,這些人該如何混搭進合伙人?又分別佔有什麼樣的比例,往往會呈現出一些精彩的故事。
在這份27人的名單中,創始人、和公司一同成長起來的管理人員(2004年前進入公司的非創始人管理層)以及從外部引進的專業管理人才大致保持了2:4:4的比例。不同來源和經歷的人最後都成了「主人」。
以下是對阿里合伙人大名單的不完全技術性分析:
創始人不等於合伙人
阿里巴巴的創始團隊「十八羅漢」當中,擔任合伙人的有7位,佔到合伙人大名單的近四分之一。
1999年2月,在杭州一個叫做「湖畔花園」的小區,馬雲帶著17個人成立了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彭蕾回憶,當時公司的啟動資金是50萬,十八個人一起出錢湊的。並不是馬雲一個人出不起這筆錢,但是他希望公司是大家的,所以十八個人都出了錢,各自佔了一份不同比例的股份。
在阿里巴巴十周年慶的晚上,18個創始人向馬雲辭去了創始人的身份,從零開始。用馬雲的話說,阿里巴巴進入了合伙人的時代。第二年,為了保持保證公司的這種合伙人精神,確保公司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的持續發展,阿里巴巴正式將合伙人協議確立下來。
時間過去14年,18羅漢中的大部分人還留在公司。同時,留在合伙人名單上的有7人:馬雲、蔡崇信、吳詠銘、彭蕾、戴姍、金建杭和蔣芳。
蔡崇信是阿里巴巴的傳奇人物。在阿里巴巴剛成立時,他放棄了七十萬美元年薪的投資公司工作,每月只拿五百塊人民幣的薪水,出任阿里巴巴集團CFO。目前,蔡和馬雲也是名單中兩位永久合伙人。
創始人和合伙人並不能畫上等號,「十八羅漢」是創業精神的象徵,而另一方面,合伙人的進入和退出自有其規則,合伙人名單包括創始人但不限於此,它吸納了更多新鮮血液,這也是一種文化均衡的設置。
目前,有一些創始人仍然在阿里的業務部門承擔一線工作,比如盛一飛。他也是18羅漢之一。早在1996年,盛一飛成為中國黃頁的第一個設計師。2005年,他嘗試將UED的概念帶入公司。之後他輾轉支付寶、來往,一直在做網站和產品設計承擔一線工作。
三分之一的「本土派」
可以先設定2004年和之前進入阿里,但又非創始人的合伙人們為阿里的「本土派」,也就是從員工成長為管理者的代表。
在2004年,阿里系的業務,不論是淘寶、支付寶還是B2B業務開始成型和穩定,在此之前或當年入職的員工,也是隨阿里巴巴一同發展的管理者典型。
這部分人員佔到了合伙人名單的三分之一,一共有9位,他們是陸兆禧、姜鵬(三豐)、彭翼捷(翼捷)、童文紅、王帥、吳敏芝、張建鋒(行癲)和張宇(語嫣)。再加上2005年入職的程立,他在博士階段就開始在阿里巴巴的實習。
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的陸兆禧,第一份工作是酒店服務生,他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組建廣東銷售大區,在阿里尚無大規模融資支撐時,把廣東大區的業績做到B2B最好,此後,陸兆禧又歷任支付寶、淘寶及雲OS的總裁。
童文紅的故事也曾經被媒體所報道,她在2000年加入阿里時的工作崗位是一線行政人員,而現在則擔任菜鳥網路的首席運營官。
這9位合伙人當中,最早的一批在阿里巴巴成立的第二年就入職,在阿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他們都是業務、技術和市場開拓的主力。也可以說,他們一直伴隨著阿里巴巴的文化形成,並且自己就是這種文化的一部分。
在對合伙人制度的官方描述中,阿里巴巴表示,「採用這種制度是為了確保公司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的持續發展」,也就是不變味兒,這些十多年的「本土派」堅守著阿里巴巴的文化傳統。
11位「空降者」
但「本土派」卻不是合伙人名單中人數最多的一個群體。11位「空降者」在合伙人中佔了超過4成以上。這些都是阿里巴巴從各行各業引進而來的專業型人才,涉及財務、法務等多個專業領域。
當時,阿里的基礎業務已經在平穩發展,企業文化也已經有了自己的味道,大名鼎鼎的「六脈神劍」作為企業價值觀確立下來。
空降兵佔了如此高的比例,也許並不符合很多觀察者最初的想像。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阿里巴巴是十分強調「價值觀」的公司,價值觀甚至進入員工考核體系。也因此,常有人將其企業文化評價為「強勢」,也有人說阿里巴巴很少有「空降兵」可以生存下來。
但大量外來專業管理人才最終融入了阿里巴巴,他們中的佼佼者已經成為合伙人。
在他們當中,最早加入的迄今為止已在阿里工作了近9年,名單中包括樊治銘、胡曉明(孫權)、井賢棟、劉振飛、邵曉鋒、Timothy A.STEINERT、王堅、武衛、俞思瑛、曾鳴、張勇(逍遙子)。
空降兵的不同背景促使阿里巴巴的風格複雜多元,包容性超過想像,這些人曾經是外企財務官、技術研究者、銀行高管、律師、大學教授和刑警隊長,現在卻決定著阿里巴巴的文化傳統,並有權提名多數董事會成員。
這其中,邵曉鋒擁有「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的榮譽,曾經在貴州山區蹲守8個月抓捕殺人犯,他現任阿里巴巴首席風險官。
首席戰略官曾鳴曾經是長江商學院的戰略學教授,也是中國企業發展方面知名的理論家;小微金服的CFO井賢棟曾經擔任廣州百事可樂CFO;Timothy A.STEINERT則在中國大陸、香港和紐約擁有17年從事法律事務的經驗。
首席運營官張勇有深厚的財務背景,他曾先後在安達信和普華永道工作,也曾擔任盛大網路的CFO,但在此前的一次內部會議上,馬雲卻笑稱張勇學錯專業,打破了「CFO任COO的挑戰魔咒」,目前張勇的團隊運營著阿里系所有電商業務。
三分之一合伙人為女性
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單中還有9位女性合伙人,達到合伙人總數的三分之一,這個比例在中國公司治理結構中非常罕見。根據官網上公開的名單,百度管理團隊只有一名女性,騰訊管理團隊則沒有女性,這體現了不同公司的風格。
很多管理學者都在強調女性對於組織的作用,比如羅賓斯,他甚至把男女的一定比例看成是組織的一種特性,相信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們能在阿里巴巴找到很多例子。
這9位女性合伙人當中,戴珊、蔣芳和彭蕾是創始團隊的成員,也就是俗稱的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
現在,彭蕾任職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資源官(CPO)併兼任小微金服集團CEO,戴珊任職阿里巴巴首席客戶官(CCO),蔣芳則管理阿里巴巴的「企業廉正部」。據了解,在阿里巴巴內部,她們被習慣性地簡稱為「Lucy」、「MM」和「姐姐」。
其餘的6位女性則是武衛、彭翼捷、童文紅、吳敏芝、俞思瑛和張宇,這其中彭翼捷、童文紅和吳敏芝都是在阿里創立第二年就加入了公司。目前,武衛為阿里巴巴集團的CFO,彭翼捷負責小微金服集團的國際業務,童文紅在菜鳥網路擔任首席運營官,吳敏芝則是阿里巴巴B2B業務的負責人。
70後是管理層中堅力量
幾乎所有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都希望自己的核心管理團隊可以更加年輕——在剛公布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單當中,27位合伙人中,有21人是70後。作為互聯網公司的代表,阿里的管理層體現了互聯網公司年輕化的特點。
不過對於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來說,管理層年輕化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Facebook上市時,其CEO馬克扎克伯格才不到28歲。對這些公司來說,如何讓不同年齡段的人發揮不同作用,保持吐故納新、有效傳承的活力才是一個更重要的命題,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管理層中尤為明顯。
阿里巴巴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首先,阿里巴巴將不同業務能力和背景的人納入到合伙人體系里。其次,代際之間有傳承。
在阿里巴巴合伙人里,根據加入公司的時間,大致可以分為創始人、空降兵兩大類。按照能力類型劃分,又可以分為管理型人才、業務骨幹。在這幾種劃分當中,以馬雲、蔡崇信為代表的60後跟以彭蕾、程立、姜鵬為代表的70後實現了一種傳承。前者可以在公司戰略、未來布局方面有更多經驗,而後者則在技術、業務方面有更強能力,更理解阿里巴巴所面向的用戶。
最後,在「最年輕」和「年輕」之間選擇「年輕」。在很多互聯網公司當中,80後、85後高管的任命往往成為媒體和大眾關注的焦點。而與矽谷創業公司不同的是,對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來說,理解線上、線下的商業環境,理解公司技術架構的歷史和演進思路,其重要性要勝過單純的創業激情、年輕活力。
因此在阿里巴巴規定,其合伙人必須在公司工作滿五年以上。這一點讓互聯網公司的快速變化和管理層人員的成長速度之間保持了一個平衡,也讓阿里巴巴合伙人有了一個非常合理的年齡結構。
高管里的「程序員」超過20%
「程序員」往上發展的空間在哪裡?在阿里巴巴,他們可以朝著合伙人努力。
在合伙人名單中,程立、劉振飛、王堅、姜鵬和吳泳銘、張建鋒都是「技術派」出身,佔到大名單的超過五分之一。在他們當中,吳泳銘是十八羅漢之一,屬於創始團隊,其他人則在不同階段加入公司,他們的故事也印證著阿里巴巴技術發展的歷史。
2005年,博士還沒畢業的程立就已經開始了在阿里巴巴的實習,他加入的支付寶,正面臨巨大交易量給系統帶來的壓力,而現在,僅2013年「雙十一」當天的交易額,就高達362億,其中通過支付寶進行的交易達到了1.88億筆。
劉振飛2006年加入阿里巴巴,負責其阿里最為基礎的一個平台:技術保障部。在過去幾年,每次「雙十一劉振飛都會跟COO張勇打賭:巨大的交易量會不會把天貓衝垮。但他從來沒有輸過。
這其中的部分原因,在於從2008年開始著手的阿里雲平台,提高了阿里巴巴的運算能力和效率,在過去幾年,它的負責人是劉振飛從微軟「挖」來的他曾經的老闆:阿里巴巴CTO王堅。
從大約2008、2009年開始,快速的業務成長、海量交易已經讓阿里巴巴意識到改進技術平台的必要性,無論從穩定性、效率還是成本方面。這包括搭建自有的雲計算平台、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各業務當中,將IBM、Oracle、EMC等公司的設備和系統換成阿里巴巴自有的系統等等。
現在,王堅轉而負責更為宏觀的技術戰略問題,另幾位合伙人,包括姜鵬(三豐)等等則負責這個龐大公司的基礎設施。他們都加入阿里巴巴在十年以上,親身經歷了這個中國最龐大的IT系統的建立和改善。
從1999年成立到現在,阿里巴巴開始從一家「銷售公司」轉變為「技術公司」。它需要依靠技術革新和來節省成本、提高效率。還需要在一些面向未來的技術上做長期投資,這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等。
(作者:崔西)
推薦閱讀:
※「合伙人」,一張通往高帥富的船票
※為什麼大家都說朋友或者親戚不能合夥做生意?
※如何跟一個德才兼備的朋友但要控制權,性格也有衝突的朋友合作?
※從雷軍「淘汰」周光平,看合伙人的進出機制2:績效為王 套現離場
※金剪刀獎得主全英梅:倫敦薩維爾街唯一的中國合伙人
TAG:合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