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碳水:讓你發胖的罪魁禍首?

如果你稍微有一點基礎營養知識,就會知道,吃脂肪 ≠ 長脂肪,長期的身體成分變化,只取決於進食卡路里和消耗卡路里的差值,簡單粗暴。在近些年,很多低碳水的減脂食譜大行其道,聲稱比傳統低脂食譜更高效,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一、被過度關注的 GI在上一篇推送《吃漢堡也能減脂?IIFYM 詳解》(點擊這裡查看)中,Ruki 姐提到,比起總體卡路里攝入,碳水的快慢(即 「GI」,升糖指數),對於健身效果的影響,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記的。推送一發,後台差點爆炸了。很多人都在問:GI 對於脂肪堆積的影響,不是早有科學證據證明了么?比如:

是的,理論上沒有錯,但是,當應用到實踐時,早有很多實驗證明,同樣的卡路里攝入下,單純將「快碳」換成「慢碳」,對於人身體成分,是沒有顯著影響的。另一個營銷號不會告訴你的事實是:所有資料庫里 GI 數值 的測量,都基於兩個前提:1. 空腹2. 只攝入單一食物這和日常生活有什麼區別?很簡單,沒有人會一頓飯只吃一種食物。當不同營養素混合在一起的時候,GI 值會有顯著變化,比如 (1, 2):

  1. 你以為糖的 GI 非常高(62)?低脂白麵包的 GI 有 72,而你以為健康的全麥低脂麵包,GI 也有 71;
  2. 法棍的 GI 可以說突破天際的高(95),而往上面塗一點黃油,就可以降低到 65;
  3. 生土豆的 GI 在 70-80 之間,煮熟之後會稍微降低一點;而如果採取烤的方式,GI 會飆升到 110 以上;
  4. 如果你想把土豆變成「慢碳」,最直接的方式是做成薯片油炸,GI 只有 55;
  5. 白米飯的 GI 高達 64-68,但當和蛋白質或者脂肪一起攝入的時候,會降低到 20-30 這個區間;

……所以,當你在日常生活中,將白米飯配菜一起吃的時候,它已經不是所謂的「快碳」了。

其實當糙米被單獨食用時,它的 GI 也有 60 多。那為什麼,各種營銷號還在積極宣傳 GI 的影響呢?很簡單:對於大部分剛入門的愛好者,不會計算卡路里和宏量營養素的時候,將快碳換成慢碳,可以直接減少進食量,造成總攝入減少,達到減脂的效果。這要得益於大部分慢碳纖維含量比較高、飽腹感強。但是,如果你有計算卡路里和碳水攝入的習慣,過度關注 GI,顯然不是一個好選擇(甚至有極少數研究表明,長期只攝入「慢碳」,跟低血糖症有關聯)。如果只是為了纖維素的話,不如多吃點綠葉菜。二、低碳,更適合減脂?近年來,低碳飲食非常風靡,光 Ruki 姐見過和身邊人用過的,就包括(但不限於):

  • 阿特金斯飲食(Atkins diet):第一周接近 0 碳水攝入,在進入生酮狀態後,只進食脂肪和蛋白質(最被人熟知的「吃肉減肥法」);

  • 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65-70% 脂肪,30%蛋白,5% 以下碳水化合物,使身體進入「脂肪供能」的模式;

  • Warrior Diet:模擬古人的生活方式,高脂肪低碳水,不進食任何加工食品,並且將所有碳水放在夜晚的最後一餐攝入;

  • Paleo Diet:55% 的飲食來源於海鮮、瘦肉,以及其他高質量的蛋白質;15% 的攝入來源於水果、蔬菜,以及堅果;不攝入任何穀物和奶製品;

  • ……

    一份很典型的生酮飲食的菜單。Ruki 姐在生酮的時候,很喜歡早餐吃牛排(ˉ﹃ˉ)從短期來看,低碳飲食對於減重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研究 (3) 表明,僅僅四周的時間,使用低碳(5% 碳水的生酮飲食)比起同樣卡路里的低脂飲食,實驗者平均多減少了 2 kg 體重。甚至還有別的研究表示,哪怕低碳組比低脂組攝入更多卡路里,他們仍然能減少更多體重。事實上,真是這樣嗎?請看以下幾點:

  • 低碳飲食具有利尿效果,在初期會帶來顯著的體重(水)減少;

  • 相似的,在補充碳水之後,低碳組的體重回升會更大;

  • 在同一篇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低碳組減去的體脂和瘦體重(LBM),都要高於低脂組;

  •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進行時間越長,低碳和低脂飲食對於減脂的效果,差別越小,比如研究 (4),雖然低碳組在實驗的前幾個月,減去了更多的體重和脂肪,但是當進行 12 個月之後,低碳和低脂組的減脂效果,並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

    文獻 (4) 的圖表,黃線是低碳組的體重變化,藍線是低脂組的體重變化。最新的 meta-analysis (5) 也清楚表明:長期效果上,低碳和低脂食譜,並沒有顯著差異(當然,如果你非要找「低碳飲食優於低脂飲食」的文獻,互聯網上有很多,但可信度要遠遠低於 meta-analysis)。低碳飲食長期對於健康的影響,除了增加尿路結石(可以通過多喝水緩解)和電解質紊亂(補充鉀和鎂元素緩解)的風險,大部分目前還是未知數(很多營銷號說低碳會腦死亡、心臟病、高血壓……也是挺扯淡),最直接的影響,是對於爆發性運動的表現——如果你是力量舉,奧舉,或者搏擊運動的愛好者,低碳也許不適合你(當然,有極少數的人在低碳狀態下反而表現更好)。

    如果你需要在短期減輕體重,或者對於碳水特別敏感,低碳也許是一個好的選擇;但低碳飲食,絕對不是什麼神奇的減肥方法。

    說句題外話,生酮飲食這種減脂方法,不僅需要 1-2 周的適應期(fat-adaption),還需要監測自己尿液中的酮體含量,並且每天飲食中的碳水需要精確到克來計算(多吃一把堅果,吃了一塊豆腐,取決於個人體質,都可能將你踢出生酮區間),如果你是位連三大營養素都搞不清楚的新手,急著生酮,可以預見會一塌糊塗。

    三、健身,一定要禁糖?很多公眾號都轉發過一個紀錄片:《連續兩個月,他每天吃 40 勺糖,結果……》。大意總結如下(以下內容粘貼於「丁香醫生」專欄 www.dxy.com):

    澳大利亞有個導演兼演員 Damon Gameau,為了弄明白糖對健康的影響,做了個有趣又勇敢的實驗:他把自己當小白鼠,連續 60 天,每天吃 40 勺糖(約 160 g)。並請了一支專家團隊,來監測整個實驗過程中的身體變化。這 60 天內,Damon 維持和之前同樣的卡路里攝入(每天 2300 大卡)及運動量,只是把一部分熱量分給了糖。實驗結束後,他身體的變化令人震驚:1. 變胖體重增加了 8.5 kg2. 疾病在實驗後的體檢中,Damon 的谷丙轉氨酶(ALT)已超過安全範圍,還有了脂肪肝,很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和 2 型糖尿病。而甘油三酯的水平,也就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已經達到危險水平,可能誘發心臟病。……

    Ruki 姐很贊同這條紀錄片的出發點,但是,裡面有幾點漏洞:

  • Damon Gameau 本人是低碳水食譜的推崇者(他的 thesugerfilm 主頁,推崇很多觀點偏激的「低碳」研究),在紀錄片中,他「忘記」提到,在突然大量進食糖/ 碳水化合物之前,他長期使用幾乎 0 碳水的飲食——這 8.5 kg 的體重增長,有多少是水,有多少是真正的「脂肪」?

  • 一位健康成年男性每天 2300 大卡的攝入,兩個月內不會造成如此大量的脂肪增長,除非能量守恆定律被打破。當然,如同大部分聲稱自己「每天吃 1200 卡還發胖」的女生一樣,更大的可能性是,他不知道如何計算卡路里;

  • 低碳飲食會造成胰島素和甘油三酯的下降,而突然從低碳到高碳飲食,這兩項指標的突然上升,也是很正常的。

  • 樣本數 n = 1 的實驗,在任何時候,都沒有很大說服力。

  • 其實,早在數年前,一位叫SamFeltham 的網友,就發表過自己同樣 n = 1 的實驗:每天進食 5000 Cal (遠遠超出他需要的熱量),連續 21 天低碳高脂vs 連續 21 天高碳低脂飲食。結果,高碳飲食下,他增加了超過 7 kg 體重,腰圍增加了 9 cm;而高脂飲食下,他只增加了 2 kg 體重,腰圍反而減少了 2 cm。

    SamFeltham 每天 5000 卡高脂低碳飲食的身體變化。

    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他還因此出了本書教人減肥。很遺憾的是:

  • 隨著他吃高卡路里高脂飲食的網友,都胖了。

  •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項樣本大於 1,並且有對照組的研究,獲得過同樣的結果。

  • 那麼,回到糖的話題上——糖,真的是造成肥胖的罪魁禍首嗎?沒錯,糖的過多攝入,確實和肥胖以及各種相關疾病有關聯。如同紀錄片所說,糖也有著成癮性。現代人的飲食,大約有 25% 的能量來源於糖類 (6),而美國 USDA 的標準是,不超過每日攝入的 10%。

    但這並不是不能吃糖的理由:作為最簡單快速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在運動中/ 後少量補糖,並沒有任何問題。從科普的角度講,號召減糖、禁糖,但這並不代表糖就是妖魔——比如在健身的過程中,喝少量含糖飲料,是不會突然變成肥肉和高血糖的。

    參考文獻

    1. Impact of Fat, Protein, and Glycemic Index on Postprandial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es: Implications for Intensive Diabetes Management in th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Era.Diabetes Care2015 Jun;38(6):1008-1015.
    2. International table of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values.Am J Clin NutrJanuary 2002 vol. 76no. 15-56.
    3. Effects of a high-protein ketogenic diet on hunger, appetite, and weight loss in obese men feeding ad libitum.Am J Clin NutrJanuary 2008 vol. 87no. 144-55.
    4. A randomized trial of a low-carbohydrate diet for obesity.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3.
    5. Effect of low-fat diet interventions versus other diet interventions on long-term weight change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Volume 3, Issue 12, December 2015, Pages 968–979.
    6. NHANES, 2011. NCHS Data Brief. Number 49, November 2010. Trends in intake of energy and macronutrients in Adults from 1999-2000 through 2007-2008.

    推薦閱讀:

    王寶強和馬蓉今夕對比照 寶強保鏢護駕馬蓉發胖
    為什麼糖吃多了會發胖?
    容易導致長胖的習慣,看看你有幾個?
    女神變包子!女星發胖前後對比照慘不忍睹
    老婆發胖老公出軌新歡 專家:無需內疚|出軌|身材走樣

    TAG:發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