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年代 中國女人更好看?

哪個年代 中國女人更好看?

  1920年,三個中國女孩。CFP

  上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上海月份牌中的美女。資料圖片

  百年風雲變幻,女人始終好看。

  美的標準,各人各時代不同,相同的是:性情、氣質、心靈、思想、行動,亦透過外表,散發光輝。

  時代感是女人的造型光,投射在女人的眼神、表情、妝容、衣著、言談、舉止里,令她們與隔代的佳人,那麼地不一樣。

  女人努力讓自己美麗,是主動按著自己想像中美的定義讓自己漂亮,也是潛意識中按著當代對美的定義讓自己好看。讀女人的美,能讀出時代的精氣神和那個年代的審美能力。

  釋放時代(1910-1930年)

  上世紀20年代婉容皇后與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合影中,婉容燙著捲髮穿著旗袍,與身著西裝、佩戴懷錶的皇帝合影,嫣然百媚。流傳最廣的那張,便是婉容嬌懶地斜坐在太師椅上,旁邊年輕的皇帝挾著禮帽端站著。

  廣州《新周刊》報道,在那個時代的上流社會,旗袍、燙髮是美,西裝領帶是美,甚至男人充當女子的守護者這種做派和風度,也是時髦。

  辛亥革命的成功,不僅推翻了帝制,也顛覆了晚清時期的觀念和審美。雖然這離真正的平等還相差十萬八千里,但皇帝願意站著,就證明了觀念已發生改變。的確,由此開始,以「花盆底」為代表的滿清女裝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不可迴避的是,上世紀初和20年代前後,很多時尚是妓女率先披掛上陣的。比起大家閨秀的拘謹和無趣,名妓逛街、看戲、跳舞,出入有豪門,往來無貧賤,兼之她們的職業就是穿衣打扮,以色媚人,很快就成為時尚風向標。婉容的時髦打扮,未必就不是由名妓們演化而來的。

  只不過,在女性普遍獲得教育權之後,大街上的主角成了漂亮的女學生,晚清妓女的靚妝艷服很快為更新潮的女學生所刷新。在畫家們的筆下和照相機的眼睛裡,她們像西方的女性一樣裸露著雙腿,旅行、游泳、騎馬、射箭、打高爾夫。

  旗袍開始流行也是在這個時候。它與寬袍大袖的滿清旗裝的關係已很遙遠了:衩高及臀、腰身裊娜,中國女人第一次可以性感了。

  而在那個時代,前有「天足運動」,後有「天乳運動」,將女人纏了千年的足、裹了千年的胸釋放出來。女人往日被緊身褡或小背心強壓下去的雙乳敢於挺立在旗袍之下。雪花粉、雪花膏也成了時髦用品,旁氏、凡士林等西方化妝品漸漸走俏。這些商品的流行,使中國第一次與國際流行接上了軌。

  其實,服飾打扮的變遷是最表層的,時代審美變遷的本質是人心變了,婦女解放運動開始深入人心。被視為翹楚的時代美人,不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閣美人,也不是「花榜」上的名妓花魁,而是有獨立人格的名媛貴婦和女強人。代表人物,或許當數宋美齡、楊步偉等。

  那時,宋美齡以結婚時的一襲婚紗出盡風頭,引發了上海灘的「婚紗熱」,雖然彼時她的手腕或政治能力尚未展露,但婚姻中的自主和掌控能力已足夠迷人。

  而楊步偉留學日本獲醫學博士,畢業後在北京開設私營的森仁醫院,同時宣揚自己「終身不嫁」,哪一件不是把自我推到極致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半農給女人造了一個「她」字,「讓女人在文字中有了自己的位置。

  奢華時代(1930-1949年)

  這是中國最殘酷的戰爭時代,還奢談什麼美呢 生在亂世,流離顛沛,鄉下姑娘恨不得個個臉上都抹上鍋底灰,蓬頭垢面地逃難去。

  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上世紀30年代甚至被視為最有「民國范兒」的時代,原因無非是有了上海,有了這個遠東地區最繁華的大都會,中國就還是世界潮流的重要一環。

  當時,上海的摩登,就是中國的摩登;上海的美,就是中國的美;她不僅可以代表中國的最流行元素,也可以代表世界的最時尚力量。南京路上駛過最新款式的勞斯萊斯,先施百貨可與巴黎老佛爺或牛津大道相媲美,世界頂級名牌的廣告牌矗立在上海的百貨大樓外,霓虹燈亮得足以晃瞎了眼:在這個地方,連寂寞都會發光。

  一件值得銘記的事是1926年作為中產和流行代表的《良友》畫報創刊了。《良友》每期以電影女明星、名媛貴婦等摩登女性作為封面女郎,把「名媛」這個稱謂,連同一種新的社會認同和期望的女性形象推銷出去。現代商業文明包裹下的中產階級女性顯然成為值得效尤的佼佼者:她們知情識趣,落落大方,注重時尚和生活質量。

  作為這種潮流的呼應,1930年,名媛選舉(又被稱為「上海小姐」選舉)應運而生,入選的名媛身世清白、出身名門,比如當年奪冠的就是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大小姐。

  而當時的中國影壇可以說是上世紀30年代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倒影。好萊塢巨星閃爍,星光熠熠,中國的阮玲玉、胡蝶、周璇等大明星也成了這個時代最高的審美標準,她們的明星氣質有了強烈的示範意義。

  那個時代還有一些真正的名媛,例如林徽因、陸小曼、凌叔華、張允和諸姐妹等,她們是出色的沙龍女主人,更是男人愛慕、女人羨慕的對象,是時代的偶像。

  只是,並非有才有貌的名女人都可以是名媛,比如同時代的張愛玲、冰心、丁玲、蕭紅等人就無法進入大眾偶像這個名冊,哪怕有姿色有身份也不行。因為眾人仰慕的對象關鍵還須嫁得好。

  當時的審美觀由當時中產階級的眼光決定:如何才算完美女人 父慈子孝夫妻和美生活富足,還要美貌多金和適度的風流。

  禁錮時代(1950-1976年)

  新中國成立初期,美麗的旗袍搖曳在中國的大地上。但很快,一波接著一波的政治運動徹底地把它們打蔫了,摩登女郎也換上了列寧裝。20世紀50年代初,張愛玲身著羊毛開衫加旗袍出席文代會時,反倒成了另類,鶴立雞群,只落得個渾身不自在。

  當時的中國執政者曾經發出「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的號召,號召的結果,就是讓大家變得男女穿得一樣,長得一樣,幹得一樣。1958年,城市姑娘邢燕子去農村參加勞動,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突擊隊事迹名揚全國,而邢燕子本人也因「鐵姑娘」形象成為那個年代青年的偶像。

  不許在乎容貌和個人感情的時代里,美好的青春幹什麼用呢 都用來奉獻了。

  當時中國擁有工作的女性也許是全世界比例最高的。很多女大學生都自願不自願地嫁給了素不相識的工人或農民,不計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和個人志趣;這也被當作時代的美麗形象來歌頌和強化。

  雖然當時也產生過喀秋莎那樣健康美麗的偶像(雖然人家是蘇聯的),可惜很快就被粗糙的形象所替代,中性化、無性化是女人統一的選擇。

  實際上,並不能說這個時代就沒有時尚,列寧裝、人民裝、中山就是當時最時髦的服裝。進步女性喜穿列寧裝,剪短髮、直發梳辮,腳蹬布鞋或上膠的解放鞋。到了「文革」期間,紅衛兵裝成為最革命的服裝,是緊跟潮流的標誌,標準配置為:舊軍裝、舊軍帽、武裝皮帶、解放鞋、紅袖章、軍挎包。

  但愛美之心就像草籽一樣,總是能在任何可能的地方發芽:就算穿著統一的軍裝,年輕的姑娘也會在軍服上翻出一道整潔的白衣領,令人在一片灰綠中眼前一亮;再把褲管縫上幾針,突出身體的線條……

  張揚時代(1977-2010年)

  隨著「文革」的結束和改革開放的開始,首先,是鄧麗君的「靡靡之音」悄悄進了村,將人們早已被鬥爭磨礪得粗糙不堪的心重新軟化了,「人靚歌甜」的鄧麗君,一時成為了美的最高標準。

  風氣開了之後,喇叭褲來了、蛤蟆鏡來了、牛仔褲來了。街上的男青年留著長捲髮,穿著尖領花格襯衫和奇形怪狀的喇叭褲,戴上有商標的蛤蟆眼鏡,扛著碩大的三洋錄音機,裡面放著鄧麗君歌曲招搖過市。

  似乎是一個反彈,中國大眾的審美馬上迎來了一個新階段:怎麼張揚怎麼誇張就怎麼來。乞丐衫、健美褲、蝙蝠衫、巨大的塑料耳環、滿臉紅紅綠綠的大濃妝,就是城市女青年最美的打扮。不怪中國人艷俗,80年代的世界潮流真的就是那樣。那時,中國剛剛和世界時尚接上了榫,看起來都有點不真實的感覺。

  浮誇時代的偶像也夠浮誇,比如劉曉慶,她叉著腰說「我漂亮」、「我是中國最好的女演員」的女人。她的張揚有些另類,然而,同時代別的「萬人迷」早就銷聲匿跡了,她一大把年紀仍經常上娛樂版,這種持久足以證明其成功。

  廉價的時尚像浪一樣地打過,人們隨著崔健《一無所有》了,人們隨著王朔「解構崇高」了,上世紀80年代是美的啟蒙時代,又是人文精神復歸的時代,可啟蒙完成後,無所適從的人們,最終只能選擇泡在消費主義的沙礫里,把頭埋著,死活不肯出來。這時,再談服飾變化已跟時間流轉沒有什麼關係了,「哈日」、「哈韓」、雅皮、嘻哈、波希米亞、旗袍,什麼都在同時流行,什麼樣的衣服都有人穿,良家婦女也可以毫無心理障礙地穿上大面積暴露的超短裙和弔帶衫,施施然去上班。

  到了現在,標準美女意義不大,講究個性與魅力才是王道。於是乎,「超女」來了,女生男相的李宇春們宣告了超越審美的顛覆性的勝利。當然,李宇春的中性美指向的是優雅、帥氣,顯然與上世紀70年代的中性化不可同日而語。

  只不過,時代越來越寬容之後,美的下限也不斷降低。芙蓉姐姐冒頭了,鳳姐紅了,獸獸火了……雖然她們並不能成為大眾偶像,可是大眾和媒體提供了種種平台讓這樣的人能夠走紅,無疑是對主流審美觀的顛覆。

推薦閱讀:

中國風水文化之宗 風水祖師郭璞《葬書》白話詳解
馬永勝: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知行合一」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個獨創
三菱重工造出的秘密武器 和中國差距好懸殊
如何為中國立制度?

TAG:中國 | 年代 | 中國女人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