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讀書:《認知治療技術-從業者指南》第五章 信息加工與邏輯錯誤2
在挑戰一個觀點時常用的一個技術就是,順著這個觀點的邏輯最終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採取這種作法時可以通過各種娛樂性的方式。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採用某個觀點的框架,並檢查按照此邏輯框架的另一個觀點是怎樣變得荒謬的。
讓我們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1.一些犯了錯誤的人是非常愚蠢的。
2.我犯了一個錯誤。
3.因此,我是愚蠢的。
一個採取相同框架的觀點可能是:
1.一些動物有四條腿。
2.我是一個動物。
3.因此,我也有四條腿。
或者:
1.一些馬長著棕色的眼睛。
2.我也有著棕色眼睛。
3.因此,我是一匹馬。
歸謬法另外一種形式就是深人看到這種解釋的不合理性。例如,許多單身的人都認為:「如果我是單身的,就證明我根本不被人愛。」為了證明這種想法的荒謬性,考慮一下下面的陳述:「所有結過婚的人都曾經是單身的,所以,所有結了婚的人都是不被愛的。」看一下下面的思維:
1.我還沒有完成。
2.因此,我將永遠不能完成。
對此進行的歸謬解釋為:
1.每一個完成任務的人在完成任務之前都是保持在沒完成的狀態中的。
2.所以,每一個完成了任務的人都永遠不可能完成任務。
提問/干預
「我們可以檢驗一下你的思維中存在的邏輯推理。讓我們看看你的推理是否能夠推導出合理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們可以寫下來你的一些不同的想法、你得出這些想法的理由,以及如果我們採取了你的這種思維將會發生什麼。考慮一下下面的這種想法:『如果我是單身的,就說明我根本不被人愛。』這個信念導致了下面的解釋『所有結過婚的人都曾經是單身的,所以,所有結了婚的人都是不被愛的。』也許你也有一些這樣不合理的思維可以讓我們檢驗。
家庭作業
利用表5.7(見本章末),治療師可以要求患者識別出自己的一些負性想法和對於這些想法的潛在說明,並詢問如果將它們發揮到了極至又會怎樣。例如,一個患者說「我失敗了,我根本不該再活下去」,治療師可以就此問患者,如果我們將這個推理應用到所有的人身上得到的結論會是什麼——那就是,所有在某個時刻犯過錯誤的人都應該死。
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些患者認為他們的非理性結論是正確有效的。因此練習的重點不在於確認這些想法的有效性,而是驗證當這些想法普及化之後可能出現的結果。也就是說,問題不在於這種思維究竟是否「正確」或是「合理」,而是當這種思維被當作一種普遍的理論或是推理引申之後所帶來的後果。治療師可以這樣解釋:「我們並不是要檢驗你的想法是對還是錯,我們僅僅想驗證一下如果將你的思維應用到每一個人身上會發生什麼。」
7技術:情感啟動法
描述
焦慮和抑鬱性思維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基於個體當時的情緒狀態對現實情況做出評估。研究發現,焦慮情緒被喚起的個體更容易高估某些並不相關的事件的風險性和危險性。這一結果顯示了一種潛在的基本的情緒化推理,即「我感到緊張焦慮,因此一定有危險發生。」其實,情緒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外部事件的指示器。在應用情感啟動法(Emotionalheuristics)時,我們常常叫患者去思考情緒是怎樣影響他們的思維的。這種因果關係式的指向(情緒 思維)對於某些認知心理學家來說可能顯得有些古怪。情緒引導技術可以使患者學會怎樣去創造出一種特殊的心境,從而被用來矯正他們的情緒啟動。例如,如果患者正在利用負性情緒進行推理,或是他/她正從一個負性的情緒中獲得想法,那麼這種負性情緒可以被引導和矯正為一個積極的情緒。
提問/干預
情緒化推理
「當我們擔心、焦慮或是抑鬱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利用自己的情緒來引導我們。所以你可能會認為『事情真是糟透了 』,因為你正體驗著焦慮和悲傷的感覺。這被稱之為『情緒化推理』。檢驗一下你正在擔心什麼,並問問自己是否正在利用自己的情緒來引導你的思維。是不是還有其他看待問題的方式?」
情感啟動法
有的時候你的情緒會直接影響你的思維。比如說,你也許會感覺悲傷,而這種悲傷會產生出許多負性的思維。你對於這個世界的體驗會因為你的悲傷情緒而被戴上有色眼鏡。為了檢驗並找出這種模式,我們需要你做如下三件事情:第一,把你現在擁有的任何負性情緒和負性思維記錄下來。第二,重複念正性的辭彙10分鐘,直到你開始感覺好一點為止。第三,現在,再試著通過你這種新的、更積極的情緒來重新看待目前的情況。寫下這些新的想法,尤其是你可能產生出來的任何積極或是建設性的想法。
家庭作業
利用表5.8(見本章末),治療師可以要求患者:(1)檢驗一下他們現在所持有的一些負性信念(例如,「沒有人喜歡我」,「我總是孤孤單單」,或是「我從來不能把事情做對」);(2)考慮一下與這些信念相聯繫的情緒(例如,緊張、抑鬱、悲傷、憤怒,以及孤單)。最後,治療師可以要求患者去檢驗一下,如果他們感到「特別好」或是「特別樂觀」的時候會怎樣看待現在的情況。
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些個體會對想像一種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感覺方式感到非常困難。高度焦慮或是悲傷的患者可能完全陷入負性的情緒之中。治療師可以利用放鬆練習和正性想像技術來幫助他們引導出一個積極的情緒。這些意象可以被用來引導患者對過去的快樂或者平靜的生活產生一個更為積極的回憶。這種被引導出來的積極或放鬆的情緒繼而可以被用來挑戰在此時情景中產生的情緒啟動。
8技術:近因效應
描述
一個普遍的「大拇指法則」(或者說近因效應)就是指個體往往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最新的信息上,而勝過於集中在那些經過了很長時間後留下的信息。最新發生的事件常常被認為比起基線或是重複事件,有著更大的代表性。例如,一個人如果剛剛聽說最近有飛機墜毀,那麼他可能會由此得出結論說現在乘坐飛機非常危險;一個剛剛結束了一段親密關係的人可能會感到被拒絕,並由此得出結論,認為最近的這次「被拒絕」將會預示著他在今後所有親密關係最終的結果。
提問/干預
「你似乎對最近發生的事情投注了太多的注意。例如,你注意到X最近發生了,於是就認為X將會持續發生。讓我們從此時此刻的情景中跳出來,對事情作一個長期的審視。在過去的許多年中,有多少次X並沒有發生?又有多少次X確實發生了?
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的重點就在於將最近發生的負性事件與以前發生的事件加以對比,而以前發生的那些事件很可能在結果上與最近發生的事件相矛盾。治療師可以要求患者列出最近發生的令人煩惱的事件或者經歷,然後再讓患者列出足夠多的以前——特別是很久以前發生過的,與現在的事件和經歷不一致的事情(可利用本章後面所列的表5.9)。具有選擇性的,更多正性的思維可以由此被激發。為了統計近因效應對於評估現在危險性的影響(例如,由於最近發生飛機墜毀事件而相信乘坐飛機不安全的患者),可以有效地對基本概率加以利用。舉例來說,那些害怕飛行的患者可以通過參考國際互聯網上www.airsafe.com的網站來了解在每條航線上有幾百萬的乘客安全抵達目的地。
可能遇到的問題
由於近因效應,患者可能更多地回憶出一些與自己的負性的自動思維相一致的負性事件而不是正性事件。例如,一個在考試中發揮得不好的患者,可能回憶出一些以往沒有達到目標和被人拒絕的失敗經歷。治療師可以詢問一下患者在過去有沒有過考試通過、目標完成或是愉快地達成目的的經歷。有時讓患者帶來自己的課程成績單或是個人履歷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9技術:基於邏輯謬論上的爭論
描述
亞里斯多德提出了一系列常見的爭論中出現的謬誤或邏輯演繹。許多人往往會將一些道聽途說的消息作為事實的證據,並會僅僅因為某件事情是由權威口中說出的而堅持認為是事實。例如,我們常常可以聽到某些陳述是以這樣的方式開始的:「我爸爸常說……」或是「我的老闆常說……」,又或是「我的治療師常常說……」。另一個關於謬論的例子涉及到我們的習俗,即把「每個人都這麼做」作為一種證據。與此相關的錯誤觀點正是建立在前面所提到的例子的基礎上,例如,人們會由此這麼想「對此就應該這麼做。」而這些觀點實際上並不能證實某些東西在當前情景中是正確的、合理的、現實的、切實需要的,或是道德的。很多權威所聲稱的東西並不是正確的——像是堅稱地球是太陽系的中心。類似的,某些人在某件事上固定的行為方式也許對你來說並不適用。事實上,對於處理某一件事情,可能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一個人應該考慮到權衡利弊、喜好,以及現在擁有的機會。還有一個不正確的觀念是「從個人的偏好出發」的觀念:「他之所以認為應該『如此如此』的惟一原因就是因為他是一個討厭的人。」這種「從個人的偏好出發」的觀念更多考慮的是攻擊一個人的特點,而不是證明該觀念的可靠性。
提問/干預
「很多時候我們會抱有負性的觀念,因為我們對於某些觀念或是意見的反應根本是不正確的,儘管這些反應包含了權威的意見或是習俗的反應模式。」 例如,某個強權的或是被認為是權威的人聲稱某個事件是真實的。或是,某個觀點是建立在一種主張(實際上只是一個毫無根據的主張),即「大家都是這麼做的」上面。與之相似的,錯誤觀點也可能建立在先前的行為上,比如:「過去通常都會這麼做」,或是某個觀點僅僅反應了一種攻擊態度,像是「只有白痴才會那樣做。」思考一下為什麼你會相信一些思維中的負性信念。然後問問自己你的判斷究竟是建立在權威、習慣、社會讚許、害怕個人攻擊之上,還是僅僅由於這件事情以前一直用這種固定方式來處理。」
家庭作業
利用表5.10(見本章末),治療師可以讓患者列一個清單,寫下他們所有的由此產生自我批評或是負性信念的觀點。例如,如果患者對於自己是同性戀而抱有負性信念,並由此感到羞愧,就可以讓他/她寫下這些負性信念。與之相似的,如果患者對自己的期望過於苛刻,例如:「我應該做每一件事情都成功」,那麼產生這個苛刻期望的負性觀念就應該被記錄下來。就這樣,患者儘可能多地記錄下來那些支持他們負性信念的核心觀點。例如,「人不應該成為同性戀者」這個負性信念是被某些觀念所支持的,而這些觀念可能建立在習俗(例如,「其他大部分人都不是同性戀」)、權威(例如,「我父親認為這是不好的」)、個人偏好(例如,「同性戀的人是有缺陷的」)、情緒、嘲笑的形式、流行性等等因素的基礎之上。由此,患者可以寫下來為什麼這些觀點是不正確的。舉例來說,那些由習俗來決定對或是錯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習俗通常是在變化的,而且社會上的行為總會有多種表現形式。由個人偏好來決定觀點也是不合理的,因為詆毀某個人的特質並不能讓你所持的觀點變得有效。
可能遇到的問題
在分析這些謬誤觀點的邏輯思維錯誤時,一些患者可能會感到很不舒服。例如,長期由習俗決定觀念(「大部分的人認為做X的人是Y的」)的患者很難改變自己的信念。治療師可以通過檢驗在不同情景中如何應用這些觀點,來幫助患者分析那些觀念上的邏輯錯誤。例如,對於那些建立在習俗上的觀點,可以通過批判以前奴隸制的習俗和反猶太的習俗來加以駁斥。而對於由個人偏好形成的觀點,則可以通過指出幾乎所有著名的人物都曾經被別人辱罵或是輕視過(耶穌、摩西、佛、林肯等等)來消除。
(李虹:整理、分享)
推薦閱讀:
※青銅器上毫不起眼的銘文,向世人傳達著怎樣的信息?
※論祖父母、外祖父母誰先亡的信息
※「八字」十神信息直讀,全網唯一絕無僅有、必收藏!
※?早上好?為你點播了一首好聽的歌?送給正在看信息的你
※少數派、性道德、虐戀……一次信息量爆炸的萬人群聊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