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撫養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接受《現代蘇州》雜誌的採訪
隔代撫養是普遍現象 在中國特定的社會背景下,一是大批的老人退休在家,二是計劃生育使得家庭普遍進入獨生子女時代。目前,中國近一半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上海,0~6歲的孩子中50%~60%屬於隔代撫養。廣州,約為總數的一半。北京,佔70%。調查顯示,孩子年齡越小,與祖父母一起生活的比例越高。 蘇州大學東南地區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對隔代教育的質疑,一部分是由於當下人們對子女的成才要求比以往高很多。比如,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小學畢業也是可以的。現在,孩子不但要上大學,還要上名校、出國、考研、讀博,專業要有市場競爭力,找到一份工作還得是能掙錢的。家長,特別是隔代家長的素質遠遠落後於時代和孩子成長的要求。 隔代撫養多半有問題 95%以上的家長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子女,隔代家長則接近100%。中國的家長從來沒有將教育子女當作一門科學,以為可以無師自通,全憑直覺和經驗。隔代家長認為,帶孩子自己很有經驗。實際上,隔代家長的教育方法多半有問題。資料顯示,中國60%以上的失足少年與隔代撫養老人教育不當有關。有些孩子被老人「護著」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專家更指出,這種網路成癮在隔代撫養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髮狀態。
孩子在媽媽的子宮裡,生活於一個理想安全的環境;離開母體,孩子對陌生環境感到恐懼,有了最早的分離焦慮。嬰幼兒期,孩子特別喜歡媽媽的懷抱,因為能獲得安全感,充分感受到被愛,並獲取生長的能量。爸爸從媽媽的懷抱里接過孩子,這一行為象徵父親促進孩子與母親分離,讓孩子走向獨立,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爸爸的功能不可缺失。反之,孩子的內心會有強烈的孤獨感,感覺不被支持、不被理解,有被父母拋棄的焦慮,成長發展的動力不足。有些從小有被親生父母拋棄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覺得,做什麼、再努力,父母也不會喜歡自己,經常自我否定,自敗自毀。 隔代撫養孩子成才風險大
老人帶大的孩子和父母不夠親,父母再想影響孩子,會發現沒有好的溝通渠道。小時候,孩子是老人的「玩具」,小學6年好混過,初中的孩子長大了,老人的思想觀念跟不上了,精力不夠了,無法控制孩子,沒有為度過青春期做好準備,只好承認:「孩子是你們的,我們沒有什麼辦法。」而此時,面對青春期、叛逆、疏遠的孩子,父母也沒有辦法。 |
推薦閱讀:
※這些食物吃一口胖十斤!難怪你瘦不下來
※23歲的,男生還能長高嗎,我現在174?
※葡萄乾表皮有點發白,是怎麼回事?
※世界村與您分享:得痢疾怎麼辦?
※艾灸白天效果好還是晚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