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撫養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接受《現代蘇州》雜誌的採訪

隔代撫養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接受《現代蘇州》雜誌的採訪

隔代撫養是普遍現象

在中國特定的社會背景下,一是大批的老人退休在家,二是計劃生育使得家庭普遍進入獨生子女時代。目前,中國近一半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上海,0~6歲的孩子中50%~60%屬於隔代撫養。廣州,約為總數的一半。北京,佔70%。調查顯示,孩子年齡越小,與祖父母一起生活的比例越高。

蘇州大學東南地區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陶新華博士指出,隔代撫養或因大多數年輕父母受寵,習慣依賴父母;或因爺爺奶奶輩否定子女帶孩子的能力;或因老人心懷歉疚,希望在第二代身上做出補償。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在國外,孩子很小就進了託兒所、幼兒園,18歲獨立,所以,基本上沒有隔代教育。中國傳統的「隔代親」現象將越來越多地面臨挑戰,而傳統的家庭關係也可能為之改變。

對隔代教育的質疑,一部分是由於當下人們對子女的成才要求比以往高很多。比如,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小學畢業也是可以的。現在,孩子不但要上大學,還要上名校、出國、考研、讀博,專業要有市場競爭力,找到一份工作還得是能掙錢的。家長,特別是隔代家長的素質遠遠落後於時代和孩子成長的要求。

隔代撫養多半有問題

95%以上的家長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子女,隔代家長則接近100%。中國的家長從來沒有將教育子女當作一門科學,以為可以無師自通,全憑直覺和經驗。隔代家長認為,帶孩子自己很有經驗。實際上,隔代家長的教育方法多半有問題。資料顯示,中國60%以上的失足少年與隔代撫養老人教育不當有關。有些孩子被老人「護著」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專家更指出,這種網路成癮在隔代撫養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髮狀態。

博士指出,隔代家長覺得,以前條件差,沒能好好地愛自己的孩子,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又有時間,所以加倍地愛孫子女,很少能成功激勵第二代的。老人往往出於補償心理,無限寬容,不講原則,愛泛濫,而且,自身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實際上,當他們自己是年輕家長的時候,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長大,會嚴格要求、嚴厲管教。當他們面對第二代子女的時候,卻希望孩子慢點長大,更長時間地陪伴自己。

博士進一步指出,隔代撫養違背了自然規律。父母撫養子女,屬於自然規律,也是自然現象。哺乳動物中,雌性動物往往比較兇猛,尤其是帶幼崽的媽媽,為了保護自己的幼仔,給幼仔安全感,為了幼仔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雄性動物(爸爸)則起到促進後代更好地適應環境的作用,總是喜歡引領幼仔離開媽媽出去玩耍,在玩耍打鬥中練習本領。到了人類社會,爸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功能不同,發揮的作用不同,相互補充而難以彼此替代。

孩子在媽媽的子宮裡,生活於一個理想安全的環境;離開母體,孩子對陌生環境感到恐懼,有了最早的分離焦慮。嬰幼兒期,孩子特別喜歡媽媽的懷抱,因為能獲得安全感,充分感受到被愛,並獲取生長的能量。爸爸從媽媽的懷抱里接過孩子,這一行為象徵父親促進孩子與母親分離,讓孩子走向獨立,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爸爸的功能不可缺失。反之,孩子的內心會有強烈的孤獨感,感覺不被支持、不被理解,有被父母拋棄的焦慮,成長發展的動力不足。有些從小有被親生父母拋棄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覺得,做什麼、再努力,父母也不會喜歡自己,經常自我否定,自敗自毀。

博士解釋,隔代撫養下,孩子會把祖父母當成父母的替代品,造成客體認同關係混亂,也就是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能夠認同父母,父母也不能對孩子產生直接影響。事實上,父母才是孩子性別認知、性格養成、人格特徵的最大影響者。嬰幼兒期,父母在撫養過程中對孩子產生印刻效應,這種強烈而原始的記憶終生難忘。沒有異性的父親或母親的賞識,孩子會沒有自信。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起來的親密關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人格養成、婚姻幸福有積極的意義。

隔代撫養孩子成才風險大

博士認為,隔代撫養,父母缺失,祖輩替代,孩子健康成長、順利成才的可能性是有的,但風險很大,青春期會成為問題集中爆發的高危期。

老人帶大的孩子和父母不夠親,父母再想影響孩子,會發現沒有好的溝通渠道。小時候,孩子是老人的「玩具」,小學6年好混過,初中的孩子長大了,老人的思想觀念跟不上了,精力不夠了,無法控制孩子,沒有為度過青春期做好準備,只好承認:「孩子是你們的,我們沒有什麼辦法。」而此時,面對青春期、叛逆、疏遠的孩子,父母也沒有辦法。博士提醒,青春期的孩子問題修復能力還是很強的,如果不通過正確的渠道解決問題,孩子將帶著問題成年,會給孩子的成才製造困難,影響孩子社會適應性和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

博士介紹,隔代撫養有問題的孩子表現為:人格成長緩慢,幼稚、不成熟;沒有社會責任感,缺乏責任心;缺乏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的能力;社會人際交往中往往退縮。他覺得,年輕父母應該旗幟鮮明地拒絕把撫養權交出去,不怕「得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並且提醒家長注意:0~6歲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哺育和陪伴;6~12歲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勵、支持和接納;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安全順利渡過青春期。

博士認為,在孩子的問題上,祖輩和孩子的父母應該積極配合,互相支持,彼此肯定和欣賞。父母親自撫養,祖輩給予幫助。兩代人觀念意見的不一致,對孩子的影響比錯誤的教育還要糟。當然了,現實中兩代人是不會一致的,但是,首先要認識到不一致是個問題。

推薦閱讀:

這些食物吃一口胖十斤!難怪你瘦不下來
23歲的,男生還能長高嗎,我現在174?
葡萄乾表皮有點發白,是怎麼回事?
世界村與您分享:得痢疾怎麼辦?
艾灸白天效果好還是晚上好?

TAG:健康 | 孩子 | 成長 | 蘇州 | 雜誌 | 現代 | 採訪 | 撫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