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英漢習語、諺語(2)

英漢習語的「貌合神離」習語是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廣義的習語包括成語、諺語、歇後語和典故。這些習語不僅言簡意賅,而且形象生動,妙趣橫生,使得語言具有了生機和活力。一般來說,習語是通過群眾口頭形式產生的,是人們生活經驗和規律的反映,同時也承載著不同語言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氣息。如果兩種語言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存在著諸多差別,習語的翻譯和理解就成為了難點,看到英語習語和漢語某些表達方法類似就不去辨別差異,望文生義,就會導致文化交流上的誤解和失誤。英漢習語中有一些屬於「貌合神離」,字面意思相同而隱含意思卻相去甚遠,接下來我就談一談如何透過文化差異正確理解英語習語。例1. 「laugh off one"s head」與「笑掉大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笑掉大牙」來表達「看笑話」的意思,而英語里的「laugh off one"s head」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意思是「laugh in an extreme way or beyond reasonable limit」(以一種極端的方式笑,或者指超出了合理範圍)。很顯然如果我們只看字面意思還會把這兩者理解為同一個意思。例2. 「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the stone.」與「滴水穿石」。在漢語中「滴水穿石」是褒義的表達方式,可以引申為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就可以達到成功的精神;而在西方文化中這個習語往往用來表達不好的結果。比如用這個習語來形容一對經常吵架的夫妻,指再硬的石頭也會經不起滴水的侵蝕,再好的感情也會被不斷的爭吵而摧垮,所以用漢語中「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翻譯會更為恰當。例3. 「The longest day must have an end」與「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從字面來看英語習語和漢語習語都具有相同的意思,即:任何事情都有個了結。但是英語習語中的「the longest day」在英語上下文中的含意是「最長的一天」,表達了人們對這一天的厭倦,希望這一天早點結束;而漢語中「宴席」則是一件美事,誰也不希望宴席早點結束。前者含有解脫之意,後者含有惋惜之意。例4. 「a waking skeleton」與「行屍走肉」。從字面意思看這個習語跟漢語翻譯是一一對應的,沒有什麼出入,其中「walking」是「行」和「走」;「skeleton」和中文的「屍」也類似,人們往往意識不到這兩個習語的區別將二者聯繫在一起。事實上,這兩個習語的喻意相差甚遠。「skeleton」的英文解釋為「very thin or emaciated person」非常消瘦、憔悴的人,指人的身體狀況不太好。漢語中的「行屍走肉」比喻不動腦筋、無所作為、糊裡糊塗過寄生蟲生活的人。例5. 「new wine in old bottles」與「舊瓶裝新酒」。從字面來看這兩個說法是完全吻合的,「new」對「新」;「old」對「舊」;「win」對「酒」;「bottles」對「瓶」。漢語中我們通常用「舊瓶裝新酒」指「用舊的形式來表達新的內容,換湯不換藥」,是一種貶義的說法。如果我們追溯這個英語習語的起源不難發現「舊瓶裝新酒」並沒有體現出它的原意。這個習語取自《馬太福音》「put new wine into old bottles」,實際上這個短語表達了兩層含義:(1)「new wine」和「old bottles」是兩種格格不入的東西,正好像用新布去縫補舊衣服一樣,我們不能把兩種格格不入的東西放在一起。(2)把「new wine」放入「old bottles」里會造成的損害,連舊瓶也損壞了;用新布來補舊衣服破洞會更大。另外,「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與「令人髮指」。前者指看到或聽到某些可怕的事情而十分害怕;後者的意思為「令人非常憤怒」。「like mushroom」與「雨後春筍般的」。前者指生長迅速,消失也迅速的事物,貶義用法;後者指好的、生命力頑強的事物大量出現。從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我們在日常應用時不能把英語習語和漢語習語簡單的對應,這往往會造成理解上的失誤。那麼,英漢習語中為什麼會存在這麼多理解上的不對應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兩點:1、生活環境不同習語的產生和生活經驗密不可分。英國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日常生活與水是分不開的;而中國人民生活在亞洲大陸上,土地是人們生存的基礎和根本,沒有了土地就沒有了漢民族。正是由於英漢兩個民族分別對「水」和「土」的鐘情,在表達花錢浪費,大手大腳時,英語中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漢語則是「揮金如土」。另外,英語中有許多與船和水有關的習語,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暫時歇一歇);「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里有一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他把他的愛人比作「summer"s day」,可見英國夏天的氣候也很舒適。2、文化習俗差異中西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比如中西兩種文化中對於狗的喜愛程度不同,狗在兩種文化中的褒貶程度也就不同。含有「dog」的英語習語多數不具有貶義,而含有「狗」的漢語習語往往具有貶義,這種現象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也有交叉現象的出現。「狗」對於西方人來說是忠實的朋友,是一種值得信賴的動物,自古以來讚美和頌揚「狗」的文章和詩歌也很多,所以「狗」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含有「dog」的英語習語也就相應具有了積極的意義,如「a lucky dog」(幸運兒),「a faithful dog」(忠實的人)和「Every dog has it day」(是人都有得意時)。而「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中的「dog」就是伴侶和朋友的意思。漢語里,「狗」是一種卑賤的動物,得不到人們的尊重,因此在漢語中含有「狗」的說法一般具有貶義,如「走狗」、「狗仗人勢」、「雞鳴狗盜」、「狐朋狗友」、「狗改不了吃屎」等等。近些年來隨著寵物狗數量的增加,「狗」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狗的貶義形象卻深深地留在了漢語言文化中。另外,由於宗教信仰和歷史典故的不同也會導致習語運用和理解上的差異。我們要綜合各方面的差異正確地理解習語的意義才不會造成理解上的失誤。語言是文化的表現形式,習語是語言的精華,習語富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反映了民族的文化特點。我們在使用這些習語時要抓住其核心,聯繫其文化內涵,這樣就不會被形式迷惑而誤解。
推薦閱讀:

舌尖上的英語:看英文諺語中怎樣描述朋友
關於風水的諺語
諺語大全6
超級搞笑的諺語
世界各國愛情格言諺語

TAG:諺語 | 習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