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初六大家 王時敏作品欣賞(二)

清初六大家 王時敏作品欣賞(二)

午瑞圖 立軸 水墨紙本

作為以山水著稱的王時敏,其花卉作品是極為罕見的。此圖以水墨作蜀葵、菖蒲、菊花、百合等花卉一束,雖是水墨寫意之作,但圖中所呈的各種花卉的姿態和形象,足見作者對描寫對象觀察的精細和狀物寫生的一絲不苟,他根據不同對象的形象特徵,運用不同的筆法,信手點染,創作了這幅充滿生機的畫作。菖蒲以水墨拉出,爽利勁健,如出鞘之劍,百合和菊花則為雙勾,蜀葵用側鋒淡墨為葉面,濃墨細筆拉筋脈,抑揚顧盼,分外有情,雖寥寥數筆,極為精彩,且神韻俱足,筆情墨趣,分外精彩。圖左作者自識:「西廬老人筆」。鈐「王時敏印」白文、「孫心作」朱文印記。雖未署年月,當為西時敏晚年之筆。裱邊有翁方綱、劉石庵及黃戊和錢楷等人跋。

山水 立軸金箋 1668年作

山水 立軸 1655年作

山居圖 設色絹本 1657年作

秋山晚暮 立軸 設色紙本 癸未(1643年)作

清泉挹翠 立軸 水墨紙本 1643年作

仿黃鶴山樵筆意 設色紙本 戊子(1648年)作

仿大痴筆 己丑(1649年)作

秋山白雲圖 紙本設色 己丑(1649年)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取全景式布局,遠山以一尖頂緩坡的山峰為主體,其右下方以一平頂直壁孤峰相扶助,形成對比,簡潔大方。中景作以密布的山石林木,數座房屋掩映其間。屋旁山泉急流從林中衝出。此幅畫中山石勾出輪廓後以大小披麻皴畫出陰陽,並以密點作苔,樹木除近景叢樹勾點葉形外,其餘基本以橫豎點法寫出大意,後樹石均施以赫石、花青等色。其筆法文秀沉實,墨彩溫雅清淡,體現出了董其昌所謂的南宋畫的基本風格。

山水 立軸 庚寅(1650年)作

叢林曲澗圖 庚寅(1650年)作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王時敏文筆淹雅秀潤,布境端嚴,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山水畫的經典樣式,與王鑒、王翚、王原祁在畫史中並稱「四王」,為清代正統畫派的代表人物。此作以一高山大嶺為主體,周圍群山環護,林木密植,屋舍掩映。山澗之中,一條河流從深遠之處曲轉流來。近岸山腳,古亭獨立,雜樹蔽蔭。畫中筆法文秀,寫物具體而不拘執,造景豐富端莊,境界虛和,為四王作品的典型風格。

雲崗靜林 立軸 水墨絹本 1656年作

仿黃子久筆意 立軸 水墨紙本 1656年作

春日山水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656年作

此幅《春日山水圖》,創作於清順治十三年(丙申,1656年)春日,摹寫的黃公望畫法,是其晚年的重要作品。作品以干淡之筆皴山擦石,蒼老重墨點染礬頭,不乏蘊藉之態,使之山巒的平淡,氣氛的安然,躍然紙上,顯示出自然界天真、親切的和諧性,而其構圖在平穩中求變化,筆墨端秀文雅,設色明凈光潔,情調是平和、沖淡、安閑自在的,沒有了黃公望那麼超邁,卻多了幾分親和。單以筆墨而論,王時敏的筆法組織更加有序而規整,圓厚而少跌宕的感覺,用墨也沒有松江派常見的那種凄迷的氛圍。和他的老師董其昌相比,王時敏去掉了董其昌筆下過於生拙的地方,和其不守法度的肆意而為筆墨風格,加強了筆法的統一感,又隱約可見董、巨的氣息。這些與前人的別樣風情,正是王時敏的獨到之處,這也是王時敏對於山水畫發展所作的重要貢獻。

松溪卜居 立軸 設色絹本 1656年作

此圖寫峰巒層疊,雲深林密,崖間嶺下,有村舍相望,一溪從峽谷中蜿蜒而出,益見山勢之巍峨,境界之幽僻。西廬畫最尚黃公望,然公望長於減筆,於疏秀中寓蒼鬱;西廬則稍茸,雖繁密而不失靈逸,可稱善學。此幀即擬大痴,一種蒼翠欲滴的靈動之趣蕩漾於畫面,展對之,你絕不會因構境的繁複而有塞實之感。王氏七十以後,眼疾嚴重,每有「年老目眵,久疏筆硯」之嘆,徐邦達先生考其暮年頗多石谷、麓台代筆,所見甚確。此為其六十五歲時作,目疾未劇,故工秀乃爾。

仿黃公望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1657年作

千岩萬壑圖 手卷 設色紙本

秋山溪徑圖 立軸 庚子(1660年)作

高山流水圖 立軸絹本

夏木垂陰 設色紙本 1661年作

秋山清瀑 鏡框 設色絹本 庚子(1660年)作

仿江貫道茅亭消夏圖 設色紙本 1662年作

擬李營丘積雪圖 1661年作

西雅園集

春山曉霽仿巨然筆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張德泉的花鳥作品
Tibor Nagy 風景油畫作品
[女式毛衣] 老太作品——插肩式孔雀衣套頭衫
日本藝術家Osamu.Obi油畫作品
美國藝術家Mike.Malm油畫作品賞析(4)

TAG:大家 |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