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化,如何教育
什麼是文化?
名詞:指一個民族發生、發展、延伸的歷史,以及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價值信仰、人生觀念和承載著這些的有形的文學、藝術著作、宗教儀軌、建築等等,無形的(或者用聯合國的概念:非物質文化遺產)風俗、習慣、藝術形式等等。由此而來的結論就是:沒有歷史,就沒有文化,舉個例子:計算機一開始只叫計算機技術,幾十年發展下來,就可能形成計算機文化。沒有歷史,就形成不了民族。一群臨時聚集的人,叫人群;人群一起生活了足夠長的年代,經歷了共同的發展歷史並形成了共同的風俗習慣,有了共同的傳統和文化遺產,產生了共同的文化認同,就成了民族。舉個例子:當初乘五月花號來美洲大陸的,是一個人群;這個人群祖祖輩輩在美洲共同生活了200多年,就成了美利堅民族。因此,消滅一個民族,除了種族滅絕,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割斷一個民族的歷史,消滅他們的文化認同,使他們由「民族」再次變成「人群」。
動詞:文化一旦形成,就不再僅僅是「被創造物」,它自己也反過來創造自己的認同者,使他們「被文化」。所以,文化是一個民族內部最核心也最能動的力量。這種力量一方面體現為民族凝聚力,一方面體現為民族提升力:只有擁有文化信仰,才能使人知道何為尊嚴和體面,才能讓人的生活真正成為「人的生活」,讓一個民族的生活成為真正的「人類的生活」,才能真正讓一個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特彆強調的「人禽之辨」,就是在這個層面上對文化價值的認知和推崇。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的尊嚴,起點在於對禽獸的超越,終點則是對人中「小人」的超越,從而「優入聖域」——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人的「文化」的過程。簡言之,人類,無論群體,還是個人,其提升之路,由文化鋪就。套用歌德的話:「永恆之文化,引領我們上升」。
什麼是教育?
教育的兩大基本職能是:
傳承並創新人類文明,我們稱之為文化教育,學歷史文化。
傳授並發展人類技術,我們稱之為技術教育,學專業技術。
傳授並發展人類技術,對一般受教育者而言,是通過教育及培訓,使之掌握一定的技術,服務社會,支持社會,也養活自己,發展自己。而其中的佼佼者,則可以在此基礎上通過精深的研究,推動新技術的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產力邁入新的台階。
這樣的教育,其本質是讓人學會使用工具直至自身成為工具。這對學習者本人和社會而言,都非常必要和重要。但是,它不是教育的全部,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最重要的部分是:傳承並發展人類文明。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把教育者教育「成人」的教育,簡言之,是人的教育,不是工具的教育。
而漠視這些,丟棄這些,必使我們在技術進步的同時,出現人本身的倒退——即我們改造世界的能力越來越強大,而我們自身卻越來越退化,退化為自然人,野蠻人。
所以,文化教育,對一個人來說,就是讓人有文化信仰,有價值觀以及基於價值觀的價值判斷力。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就是培養共同的文化信仰和價值觀,從而獲得彼此的認同並凝聚成民族。
所以,教育,不僅要讓人成為「人」,還要使他成為有族群認同的人。這對他和對他的族群,都非常重要。個體以此獲得歸屬感,族群因此獲得個體的忠誠。比如說,在中國,我們的教育,不僅要讓受教育者成為有信仰的人,還要他(她)成為有中國文化信仰的中國人。這樣,他或她就有了歸屬感,而中國,則因此擁有了一個有信仰的人的忠誠,多了一份可信賴的正面的力量。
我們能夠想像,一個在西方傳承了好幾代,完全接受西方教育的中國血統的張約翰王瑪麗們,他們一定在西方的教育中獲得價值觀,從而成為有信仰的人。但是,我們無法想像,他們還能擁有對中國——或中華民族的認同和忠誠。
什麼是教材?
出於這樣的理念,我一直認為,現行中小學的語文教材應該符合以下三個個基本條件:
1、體現我們民族的核心價值觀;——以此培養民族精神、民族氣質、傳承民族文化,建立道德信仰。
2、必須是最經典的語文;——以此培養良好的語言感覺,培養語言藝術的鑒別力和創作力。
3、總量適中;——以此保證在較短的時間、用較少的成本就可以學到,並且可以讓接受基本教育的人就能得到相應的教育,從而獲得相應的素質。
從這個條件看,《三字經》等蒙學教材是不夠格的,它們至多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們民族的價值觀,但是,它們不能「代表」我們民族的價值觀,更不是我們民族價值觀的原始和經典的表達。它們更不是經典的語言,比如《三字經》,不過是兒歌順口溜而已,用它來學古文都完全是笑話,古代就不是入塾教材,而是「啟蒙」用的,相當於幼兒園用用。今天更是根本不該進入中小學教材,難道我們今天孩子到中小學了還在「啟蒙」階段嗎?
符合我上面提出的三個條件的,就是古人早就挑選出來並且在幾千年的教育中一直行之有效的「四書五經」。尤其是「四書」的內容,至少從漢代開始,學子們就以此為教材,它們還字數總量適中,比如《大學》,也就1751多字,幾乎和《三字經》差不多,《論語》也就16000來字,《孟子》也就34000多字,《中庸》3500多字,加起來,「四書」總字數五萬六千字不到。
所以,教育主管部門與其對《三字經》等蒙學教材進行「潔化刪書」,不如學學古人,體會古人的用心,把「四書」等真正代表中國文化精髓的古典,選入中小學教材,這才是利國利民的功德。
來源:鮑鵬山博客2011-01-27
推薦閱讀:
※李廣沒打過一仗勝仗,為何還被文人吹上天?
※中國成為文化大國之首要
※一戳就破的香港「制度自信」:老千傳統與綁票文化
※交誼舞是舞蹈文化中的一個類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是不是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