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發心即成正覺(根據《齊志軍老師訪談錄》的錄音整理)

初發心即成正覺(根據《齊志軍老師訪談錄》的錄音整理)

問:   為了紀念母音老人,更好地弘揚佛法,廣東博羅母音古寺發起製作光碟。您是母音老人指定的傳法老師,我們想請您談談親近老人的因緣,還有您修法的過程和體會,以及傳法的一些感想。

答:   這是三個問題。一個是得法因緣,一個是修行感受,還有一個是傳法情況。這三個問題都是關於我的,我覺得在《母音老人與心中心法》光碟里應該突出老人和心中心法。我就簡單回答兩句吧:   一句是關於老人的:「我並非沒有跟別的善知識學過法,我的參學經歷證明,師尊母音老人是諸善知識中難得一遇的大善知識。今生能值遇母音老人,我深信,這應該是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應是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還有一句是關於法門的:「我並非沒學過別的法門,我的修行經歷證明,心中心法那作用於心的力度,心中心法那潛移默化、密密轉移、不知不覺人格變了,這些方面的效果,實在是其它法門所不能及的。這是實際情況,就說這麼多。這是我個人的感受,當然可能有人不同意我的說法,各人有各人的因緣嘛。然而,由於我與心中心法對機,我自己的感受就是這樣的。」   這因緣,是生生世世學法的延續。就像你吧,你信佛,假如前生你沒學過佛,今生你學佛可能性是不大的。這也是一種延續。願力是通未來際的,這本是菩薩戒里的話,菩薩戒總是說「盡未來際受持」。生生世世修行,是釋迦牟尼佛佛法的特點,咱們的學法因緣就是今生與心中心法有緣。   其實,並不是單單局限於與某一法門有緣,而是與佛法有緣。你今生來,要用到什麼法門斷煩惱,就和這個法門有緣了。比方說,現在很多人斷煩惱要用到心中心法,這樣的人多了,看起來就是心密弘揚了。這就是你第三個問題:弘揚下去。假如說當度者已度,斷煩惱問題解決了,心密的弘不弘揚還重要嗎?還是個重要問題嗎?佛法的重心並不是世間法。世間法,比如你要搞一個事業,我就要宣傳我的事業,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如果把心密弘揚當成這個,乃至於把別的法門、乃至於把佛法當成這個,那不是佛的意思啊!佛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眾生解脫緣熟,佛就出世。眾生解脫緣不具備時,即使佛出世你也不會跟他學啊。

問:   您是老人指定的傳法老師, 還是請您說說您在傳法過程中的一些感想。

答:   說到傳法,可以打個比方,佛法中有個詞叫「法食」,把修行方法比成食物,貪嗔痴慢疑就是餓了,你吃了食物就不餓了,這是打比方說的。那我就用這個比方說心中心法,把心中心法比成食物,他只要知道餓,只要他肯活著、不想讓餓死的話,我一定給他吃,絕不吝嗇、絕不懶惰!這是半句,還有半句:如果他不知道餓,提也提不醒,那我拿他也沒辦法。這,起個假名吧,是名弘法。   這裡有兩個偏頗,一頭是懶蟲、自了漢;另一頭,把佛法當成世間事業。這個不體現在外相上,我說的都是內心,內心不作自了漢、內心不把佛法當世間事業,不在外相。外相就是住山也可以,搞得轟轟烈烈跟住山一樣,更行。   當然,轟轟烈烈,相上是有的,如果沒有,就沒處下手。但心裡不能有。百丈禪師曾說,「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嬴得一閑人。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他可是著名的大忙人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可他說他是個閑人!這是心裡沒東西,不把弘法當成世間事業。外相雖然很熱鬧,用教下的話說,就是法緣很殊勝,這都好,但你心裡可不能跟它跑。比如讀一本經,六祖大師說:別讓經讀了你,是你讀經,你轉經,你可別被經所轉。要「終日吃飯沒咬著一粒米,終日穿衣沒掛著一絲紗」才行。假如你心裡一粘著,甭說干,就是你不幹,也是妄想執著。因為你梗在心裡化不掉,所以干與不幹,都是妄想執著。用禪宗的一個詞說:喲,閑傢具!他說那妄想執著是閑傢具。不在干與不幹,有執著不一定非得幹了才是執著,不幹也會有執著呀。   佛法是真正作用於心的。說到這兒就岔到另一個話題:南泉斬貓。你學不得那個斬,你能學南泉的心態。修行是修心,心外無法,心外要是有法那是外道見解。都知道心外無法,遇事就心外取法。南泉禪師沒有殺心,說南泉禪師斬貓不如說度貓來得準確。南泉斬貓,貓得解脫;你要斬貓,跟貓結仇,你不能學他斬,應該學他毫無掛礙的心態。另一個例子:歸宗斬蛇。歸宗說:「哎,這一個你且置——你別學我斬蛇,你且置,我問你,在什麼地方看見我斬蛇?」——這個問題最重要了,問題在這!其實,南泉不曾斬貓。真有貓嗎?凡所有相都是虛妄,那貓相不虛妄么?你不到那個境界你就執著它了。這一執著,另一個虛妄就來了,就是你受報、以後被這個貓斬。這也是虛妄,雖然都是虛妄,但因果是鐵的,這兩虛妄必然聯繫在一塊兒,把虛妄比夢,世間因果是夢裡鐵的定律。夢醒了,這些虛妄還有沒有?說「有」是戲論,說「沒有」也是戲論。你還不能說沒有,為什麼呢,你醒了,你能說沒有做過那個夢嗎?你下結論說「沒有」就不對了,因為清清楚楚記得夢境,它怎麼會是沒有呢?它「有」嗎?說有也不對,那畢竟是夢啊!所以說,說有說無都是戲論。到這兒,才是真實的夢醒,這才是真實的,不是學點理論,耍耍嘴皮子就完了的。   說到弘法,應該是這樣的:一是不攀緣,還有第二句,不拒絕任何人求法,就兩句,是名弘法。

問:   母音老人曾說心中心法是「以禪為體,以密為用,以凈土為歸」。您能談談心中心法,入手處和禪宗等法門比較起來,有什麼不同的特色么?

答:   明顯不同。禪宗的修行方法是參話頭。心中心法並不參話頭,正行是觀照,助行是六印一咒打坐。就是觀照,也不等於參話頭。因為參話頭是提起,觀照是放下,剛好不是提起,是放下,放下你當前的妄念,不理它了。這是方便,下手方便不同,都是不讓妄念主宰你,都是要不跟妄念跑。   「不跟妄念跑」不僅是禪宗,也不僅是現在,古人、古禪師和教下的大祖師都這麼講。圭峰宗密禪師就是一例,他不僅是禪宗祖師,還是教下華嚴宗祖師。他就說,「妄念若起,都不隨之。即臨命終時,自然業不能系。」,這就是老人所說的不跟妄念跑啊。並且他說的跟老人用詞也一樣:老人說「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之性」,圭峰宗密禪師說:「以空寂為自體,勿認色身;以靈知為自心,勿認妄念。」。要能做到不跟妄念跑,按圭峰宗密禪師說,是這麼一個結論,若到這個程度,就「自然業不能系」了。——業力束縛不住他了,跳出輪迴了,那就是成道了,就是解脫了。還被業力所系,那是輪迴。圭峰禪師接著說:「雖有中陰,所向自由,天上人間隨意寄託。」雖然還沒了生死,但是已經解脫了,業力拿他沒辦法,他不在輪迴里。這是下手方便,心中心下手方便雖然有不同,但就下手方便不同,其它的都跟禪宗是相同的。   「以禪為體」是相同處,「以密為用」是不同處,「以凈土為歸」具有了普遍性。如果沒有「以凈土為歸」這樣一句話呀,心密的門檻太高,不便於接納大眾。有「以凈土為歸」,心密門檻不高了,這才便於面向大眾,上中下三根都可以來學心密了。   心密不有三句話嗎:以般若為宗,以總持為法,以凈土為歸。   第一句,以般若為宗。   這就是你剛才提的那個問題:以禪為體,要從這個角度看,六印一咒不修也能打開本來。以般若為宗 ,聞法即悟,這是最上根的人,這種人確實是很少,我沒見過。我當年問老人「有沒有見過這麼利索的人?」老人說:「你見過沒?」我說:「法都不用修,『理屬頓悟,乘悟並銷』,乘著打開那一剎那,無量劫來的妄想執著習氣都消盡了?我沒見過這樣的人」。老人說:「你沒見過啊?我也沒見過!」——這樣的人太少了。   第二句,以總持為法。   有第一句的宗旨在,然後用總持這種方法接引。總持意為: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持咒修密的方法是總持法,以此為法,而不是參話頭,這就跟禪宗不一樣了。這是入手不同,剛才說和禪宗同與不同時都講了。   第三句,以凈土為歸。這裡有三種:   1、以般若為宗不是以凈土為歸嗎?這麼利索的人也是以凈土為歸——常寂光凈土。有人說我不生凈土了,這話有毛病,從這頭落到那一頭了。誰說那是不生凈土?那才是真生凈土! 常寂光凈土沒有來去,沒有生滅。沒有在這兒滅在那生,沒有這些相。他真一生就是上品啊!常寂光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的法身,親見阿彌陀佛的法身,怎麼沒有生凈土呢!   2、以總持為法也包括往生凈土。念佛是凈土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各宗也都有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便。比如東密和藏密都有蓮花部,蓮花部是以阿彌陀佛為部主的,修蓮花部的法,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比如天台宗現在是「教宗天台,行在彌陀」,他雖然也是念佛生西,但講教以天台宗的教義為宗旨。凈土宗也是教下,但是教宗凈土,而不是教宗天台。所以,如同蓮花部是藏密和東密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一樣,在這兒,以總持為法就是心密往生凈土的方法。   3、對於非要有來有去才行,說「本無來去,本無生滅」根本就不可能懂的人,就光說第三句以凈土為歸,前兩句不說了,那也可以生凡聖同居土。生凡聖同居土也一樣行,也還能再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蓮池海會佛菩薩繼續學法。還可以見到彌勒菩薩,因為生西後見八大菩薩,其中就有彌勒菩薩。對於這種根性的心密行人這麼說話,就三句。第一句:以往生凈土為目的。這是第一句,先突出目的,最重要,方法是次要的,後面兩句都是方法:「以念佛為正行、以六印一咒一千座為助行」。這是心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很有把握的一種方法。以念佛為正行,別去牽扯什麼保任哪、見性啊、打開啊、開悟啊、證道啊,別弄這些了。「以往生凈土為目的,以念佛為正行,以千座六印一咒為助行」。有這個助行在,也是不離心,不在你心外,你心裡感覺往生很有把握,別人說了是不算的,是你心裡有把握才算數。別聽我在這兒說理論了,你自己去做吧。以千座六印一咒為助行,以念佛為正行。那個把握你自己知道,別人說了都不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所以心密是行門,只要你肯干,肯行。不是信門,非信不行,不信不行。心密當然也要信,不能疑及根本。但是他最主要是行。漢傳心密的源頭,誰傳的法呀?你就明白了:大行普賢菩薩!那就是重在行啊、重在真修行,並不是說教就完了。不是那回事兒,重在這兒。就是連懷疑都不怕!不怕你這個疑,你只要肯行,你那個疑會消失於無形之間。不知不覺,「咦?我什麼時候不懷疑了?」連你自己都不知道啊。這個潛移默化的力度,是別的、我修過的別的法門所不能及的。別的法門,有的人越修越疑。現在有些知識分子的特點是多疑啊。所以心密有點適合知識分子就是這個道理。不怕你疑,要是不肯修,那沒轍,拿他沒辦法。只要肯修,他那個疑不用他從理論上除,根本不用從理論上除,不知不覺他自己就通達了。是怎麼想通的?沒想就通了!從這一點解釋,作用於第八識,第八識是潛意識,因為秘密作用於第八識,第八識變成大圓鏡智了,當然所有的貪瞋痴慢疑都沒有根了,也就是說「身、邊、邪、取、戒禁取」這些邪見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遇事可能還有貪瞋痴慢疑須要除掉,這就是除習氣。在你沒有打開之前,邪見沒除掉之前,不叫除習氣。除習氣是指的打開本來以後的話,打開本來以前那是隨業力。   當然,疑及根本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的疑都是信疑參半,疑及根本他就不會學佛了。打破了疑才可以。你要不打破,還在懷疑里,這也很痛苦,在那兒一天有、兩天無,一天這個對了、兩天那個不對了,弄得煩惱重重。這是你沒打破的時候,其實正好做功夫。就是說,三句話做功夫,第一句,以般若為宗,行了,一步到位了,就不用說了。這很少,都沒見過,連老人也沒見過。咱就說第二句,以總持為法,肯打坐,肯以觀照為正行。再不行就第三句:以凈土為歸,就是:以生西為目的,以念佛為正行,以千座六印一咒為助行。關鍵是你肯干不肯干?只要肯干,與其你那懷疑來回折騰,還不如這樣挑一個乾乾好。挑一個干,這就是行門。行門,理論上當然也要懂,懂了以後就不管他了,這叫「行起解絕」:起了修行,把你那理解斷絕了。有些人在理解思維里,反覆弄,越弄越煩惱,那剛好弄顛倒了。心密是行門,你要實際去修行。   我還認為,受過心密灌頂的,相當一部分人走第三句的路最合適。問誰?問自己,你生西的把握別人不知道,別再聽這個說說懷疑,那個說說又懷疑,你這懷疑一輩子,到臨終的時候手忙腳亂,這一生又空過了。你自己最有把握,甭問別人,有人說你不能生西你都不買帳,他咋知道我的境界呀!這就行了,真有成效了。把自己建立在別人的嘴上,那是哄自己的呀,到最後你自己都又會亂了,疑心一起,連疑你自己,帶疑那個人,都疑進去了。不好啊那樣,還是你自己有把握好。所以說到把握,那是你自己知道的事。實踐證明確實是這樣,確實有這種現象。這是說,把握在自心。

問:   請問母音老人是不是說過修到爆炸即可見佛性,以及要認取一念斷處之了了靈知就是佛性。有人對這些話不理解。

答:   書里是有,但你別光看前頭不看後頭,除非把老人後頭那段話掐下來不要了。當年我也執這個相,老人眼一瞪,這麼大的,還不止一次:「有什麼爆炸不爆炸的!」這才肯去仔細讀那些書,再往後看,噢!原來不可得,不可執著呀!   只要你起念,那肯定是有相了,那就不是一念不生,也就不再了了分明了,就成了世間有相法了。那是唯證乃知的呀。「噢,明白了,這麼回事兒呀!」就你這一明白,跟爆炸有什麼區別?有的人來得猛,他不僅僅是就這麼一明白,「噼啪」一下爆炸了,那也跟這突然間明白沒差別,不都是朗然現前嗎?所謂朗然現前,你總理解是有個東西現前,其實說有個東西、沒個東西,都是戲論。那是烏雲散了,青天露了呀,不是在外頭你修了個青天,不是原來沒來現在來了,是你自己的妄想執著那時候不現行了。「哎呀,原來如此啊!原來就這樣的呀!」這叫但去妄,不求真。為啥不用求,因為它當下現成,這才是真的!你要是抓一個有相,就成了個形象了,就不是老人的意思了。這時候老人就該瞪眼呵斥了:「有什麼爆炸不爆炸的」!正是說的這個。   還有另一個,老人常呵斥的:「有什麼靈知不靈知的」!因為那個所謂的靈知,在你那裡變成語言概念了。應該是當下現前才是啊。圭峰宗密禪師當年用的也是「靈知」,古人都用過,老人也拿來用用,有什麼不可以呀!不止是圭峰宗密禪師,別的大德也用過,那是親證的境界。恐你在文字上作文章,老人自己就掃掉了——「靈知也不可得」!接著往下讀,肯定有這話。要不然的話,那不是有法可立了嗎?這不僅是老人的意思,這是佛的意思,歷代各宗各派祖師大德的意思,也是老人的意思,這才對呀。要不然,還是佛法嗎?那不誤解了么?一誤解,不一定是佛法了,那成了有建立、有誹謗了。離開建立和誹謗才可以呀。   所以有的人批評這個「靈知」,你去批評古禪師吧,都是他們說的。其實他批評的是他誤解後的靈知,他誤解了以後去批評。要是誤解以前,那根本容不得批評。那是真性朗然現前了,批評什麼呀。也容不得你讚歎,連讚歎也容不得,批評讚歎都容不得,靈知不在你批評和讚歎里,它不在這兒,不在建立和誹謗里。

問:   請問您認為學佛的關鍵是什麼?能不能用簡要的一句話概括一下?

答:   我認為只三個字就能回答學佛的根本:「初發心」。根本就是你的初發心,這才是根本。心外無法呀,心外取法是外道。初發心若真的很純正,那麼,初發心即成正覺!

齊志軍老師簡介:   齊志軍老師,八十年代得聞佛法,聞即信受,後依止母音老人修學佛法心中心,1990年尊老人所囑為學人灌頂傳法。老人圓寂後,曾以「LVM」網名於網路主持佛法心中心論壇,隨機應器,為學人解答疑問,解粘去縛。所寫《鋸解秤砣》、《心壇擷英》兩書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

推薦閱讀:

地理二十八要、二十六怕、二十二好   整理/陳益峰
一個成熟的男人,這25件東西該扔就扔!
翡翠寓意的精華,整理這麼久都是給你看的!
羽絨服清洗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好方法?
嫖經 青樓韻語卷一、二  王伯春整理

TAG:錄音 | 整理 | 訪談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