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欺負」父母怎麼做才對?容忍還是以牙還牙?

"女兒性格比較溫和,從幼兒園回來常抱怨別人打她。" 當孩子遭遇暴力,家長會很頭疼。雖然沒有任何人願意容忍自己的孩子隨便欺負別的孩子,但也沒有一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總是被欺負。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呢?

  ⊙不要隨意給小朋友貼上"暴力"標籤  家長認為孩子被"欺負"了,是讓孩子睚眥必報、以牙還牙?還是父母親自上陣好好教育一下欺負他的小朋友?更有甚者,最後由孩子之間的"兒戲"演變為家長之間的"大戰"?慶幸的是,很多家長覺得這些做法都不可取。  對於孩子是否被別人欺負,家長首先要確定欺負這個詞是不是我們自己的判斷,有時候孩子並不認為這是欺負。比如很多小朋友在玩遊戲或爭搶玩具等活動中發生的無意的打人行為,或者他們模仿動畫片中互相打鬥的行為,嚴格來說並不能算作欺負。  如果家長認為這種情況就是孩子被欺負了,那我要奉勸家長淡定一點,不要按照成人的判斷去隨便給孩子貼上暴力的標籤。  ⊙如果孩子真的被欺負,父母積極應對6要點  假如碰到真正被欺負的情況,那麼我想對家長說,孩子對社會的判斷是通過生活來學習的,在與同伴玩耍的過程中,可能大家都守規則,也可能會有孩子想破壞規矩甚至用強權來爭取更多的機會。不管遇到哪種情況,這都是孩子的學習過程,也是孩子的社會化過程。  被欺負的經歷,對孩子來說是一次體驗過程,也是一次學會保護自己的機會。我們應該讓他自己去探究下一次怎麼做才不會被欺負,再碰到欺負他的人,他該怎麼辦。我們需要做的是,當孩子受欺負後,給他一個溫暖的懷抱,傾聽他內心的感受,舒緩他的情緒,引導他學會如何處理這種情況,避免自己再次受到傷害。  1.第一時間溫暖和撫慰孩子

  當孩子被欺負後,內心一定很難受,也會覺得很委屈,甚至還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任何人的不良情緒,都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進行發泄。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首先需要感同身受,接納孩子。如果孩子能夠第一時間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溫暖和撫慰,就會很快平復自己的情緒。  2. 引導孩子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

  同時,我們也要引導孩子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壓抑,更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責罵孩子。部分家長經常會在孩子被欺負後,喜歡用"沒出息"、"活該"等字眼訓斥自己的孩子。這樣既不利於孩子的情緒釋放,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3.盡量迴避喜歡"動手"的玩伴

  如果孩子遇到總是喜歡動手的玩伴,家長應盡量讓孩子少跟他玩或不跟他玩,去找一些容易跟自己玩到一起的玩伴。如果不能一下子斷絕,也可以減少跟對方玩的頻率。當孩子找到更合得來的玩伴後,就會逐漸遠離他。  4. 幫助孩子加強自我保護能力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吃虧,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傷,也總是喜歡代替孩子去解決本該由孩子面對的問題。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能量,更有自己的成長軌跡。我們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也有能力去解決自己的事情。"吃一塹、長一智",只有在不斷的經歷和磨練中,孩子的內心才會變得更強大,自我保護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5. 過激情況下,大人可適當保護和干預

  當然,有些過激的情況下,大人的適當保護(讓自己的孩子免於挨打,但不要打別人的孩子)或適當干預(阻止自己的孩子打人)也是必要的,但盡量要讓孩子學會自己面對和解決。  6.不要培養孩子的報復心理

  很多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就會感覺孩子吃虧,替孩子忿忿不平。於是有些家長就慫恿自己的孩子動手回擊,更有甚者,家長親自上陣,非把對方搞得鼻青臉腫才肯罷休。  作為家長,不要培養孩子的報復心理。即使別人家的孩子喜歡欺負別人,也不要鼓勵或默許自己的孩子採用以牙還牙的方式進行報復。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不利。  溫馨提醒:

  我們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更不可能讓孩子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真空中。與其抱怨和指責別人的不是,不如教孩子面對暴力如何保護自己。當孩子具備一定的自我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後,雖然無法完全排除所有風險,但至少能夠把風險降到最低。


推薦閱讀:

鹹蛋南瓜的做法,鹹蛋南瓜怎麼做
怎麼進入有錢人的社交圈子?(嘆為觀止說的回答,95贊)
教你怎麼人際交往
我們的腿是怎麼變粗的???
兩個人戀愛最好的狀態是怎麼樣的

TAG:孩子 | 父母 | 容忍 | 怎麼 | 欺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