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教七寶之四——珊瑚

佛教七寶之四——珊瑚 摘要 珊瑚是珊瑚蟲群體或骨骼化石,名字來自古波斯語 sanga(石)。珊瑚蟲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食物從口進入,食物殘渣從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食,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在中國,珊瑚是吉祥富有的象徵,一直用來製做珍貴的工藝品。紅珊瑚與琥珀、珍珠被統稱為有機寶石。清代皇帝在行朝日禮儀中,經常戴紅珊瑚製成的朝珠。珊瑚還有養顏美容、活血明目的功效,是中藥名貴藥材。它的英文名叫coral。 飾品 珊瑚飾品的心理作用:對愛情而言,像珊瑚的紅色一般,代表著熱情與激情。可加強佩帶者的性感魅力,有助打開心胸,接受感情。使人提高心靈層次, 有著高度敏感性,對渾屯不清的局勢有調和的作用。   

近代醫學的發展,證實珊瑚石不但是真正的寶石,而且它還具有很多藥用和醫用價值。   

珊瑚是最早被人們認識和利用的寶石之一。有人認為珊瑚是印度人在公元前五世紀發現的,也有人認為是義大利人約在2000年前首先發現的。在地中海義大利珊瑚漁場最古老的已有2000年的開採史,至今義大利還流行用珊瑚做避邪的護身符。   

紅珊瑚除了作為珠寶世界中有生命的珍寶外,還被認為是一種具有獨特功效的葯寶,有養顏保健,活血、明目、驅熱、鎮驚癇,排汗利尿等諸多醫療功效。400多年前,醫藥大師李時珍先生在經典名著《本草綱目》中就記載珊瑚有:「去翳明目,安神鎮驚。用於目生翳障,驚癇,鼻巾丑。」等功效。據有關資料介紹,珊瑚石有止嘔吐、止瀉、止血、治腰痛、小兒驚風、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排汗利尿等作用。國外最新研究認為珊瑚可用來接骨,入葯可治潰瘍、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以及性病。   

而隨著近代醫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紅珊瑚還具有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及調節內分泌的特殊功能。因此,有人把它與珍珠一道稱為「綠色珠寶」。可見,古今中外,無論是遠古先民,還是當今世人,無論是宮廷朝官,還是平民百姓,他們對紅珊瑚都有真摯虔誠的信仰和強烈而獨特的偏愛,這一切為紅珊瑚文化的傳承奠定了豐厚的人文基礎。珊瑚石的成分主要為碳酸鈣,經處理後能把它變成與人體骨骼相似的磷酸鈣,因此,醫生將它用來修補人體骨骼。奇妙的是,人的新生血管能隨著造骨細胞一起在珊瑚石的孔隙里生長,使骨折部分迅速恢復正常。   

美國人通過進一步研究,將珊瑚石進行烘焙,使其轉化成骨礦,並在其中加入玻璃纖維增強聚合物,提高強度,從而使它不但能用於接骨,而且可直接代替小塊或小段骨頭使用,還可以用來「熔接」脊椎,甚至能製成轉動自如的假眼。

珊瑚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名叫「珊瑚蟲」。在白色幼蟲階段便自動固定在先輩珊瑚的石灰質遺骨堆上。珊瑚依靠自己的觸手來捕捉食物,並分泌出一種石灰質(礦物成分為方解石)來建造自己的軀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為了能更多地捕捉食物和吸收陽光,除向上生長外,還向前後、左右擴展,形成在三度空間似樹枝狀的生物群體。隨意取出一束即婀娜多姿,美麗動人,是天然藝術品。

珊瑚項鏈

品種:珊瑚的品種有紅珊瑚(國外稱「牛血」、「天使面」)、黑珊瑚、藍珊瑚、地中海珊瑚、日本珊瑚、喀麥隆珊瑚、中國海南珊瑚等。珊瑚的質量相差無幾,顏色和塊度是經濟評價與選購的依據。有顏色的比白色的質量高,顏色要求美麗、鮮艷而純正。塊度越大越好。珊瑚的價值還受到各個地方習俗的影響,如阿拉伯人偏愛鮮紅色,而歐洲流行粉紅色。

鑒別:鑒別珊瑚時應注意仿製品,常見的有,料仿製品、化學仿製品、骨仿製品。

1.料仿製品就是用燒料作成的珊瑚,其特點色浮,不自然,料面容易發現小毛道,看上去發糠、發軟,表面有波紋,顏色不鮮艷,透明度強; 2.用化學仿製品,就是用化學合成的珊瑚,其特點時,手頭輕,相擊聲悶、質軟,紋道直、紋道之間距離相等,真品則與其相反; 3.骨仿製品,就是骨頭作成的珊瑚,其特點是棕眼、體輕; 4.珊瑚紋與人的手指紋相似,這是辨真偽珊瑚的重要依據。

縱看:珊瑚縱向有平行的生長紋,方向為平行珊瑚柱體。如果是戒面,一般在背面,如果是雕刻件,表面上就有。 橫看:珊瑚的橫截面上有像年輪的生長紋,有小及大。有同心圓狀生長紋的,一般都是珊瑚擺件上可以見到。 看顏色:珊瑚的顏色是由內而外的,舉例來說:一個珊瑚柱,越接近表層,珊瑚的顏色越深,越裡層,顏色越淺。也就是說,珊瑚的顏色是不均勻的,如果珊瑚的顏色內外一致,就要懷疑有假!

白珊瑚染色:俗稱海竹,其特徵是有很明顯的縱紋理,質地粗糙。填充珊瑚染色:是質地疏鬆的淺海造礁珊瑚用注膠方式填充而成。其特徵:表面光滑、粗糙易碎、顏色容易蛻變。 合成珊瑚染色:是各種貝類和造膠珊瑚磨成粉末,塑注成各樣珊瑚形狀,沒有自然紋理。各類玉石仿珊瑚:是用白雲石和解石染色而成。其特徵:此染色若處理不當,會非常快的褪色。

保養:一、請避免重擊、碰撞、以免寶石脫落損壞; 二、請避免接觸化學物品、酸、鹼性液體及香水等;三、請每次使用後用軟布擦拭妥善保管; 四、請經常泡清水、抹清油、使再三 永保「光亮生輝」; 五、請經常佩帶珊瑚首飾,使之與人靈性相融洽; 六、請備多件珊瑚首飾根據季節調換,用以保「亮麗如新」之功效; 七、無鑲嵌的紅珊瑚項鏈、手鏈、墜鏈常年貼身佩帶是活血保健最佳聖品。 因為珊瑚的化學成份是CaCO3,化學性質不穩定,夏天炎熱人體流汗時,不宜久戴珊瑚項鏈,因汗液中的鹽和酸性分泌物會腐蝕珊瑚。珊瑚不宜多接觸化妝品、香水、酒精、食鹽、油污和醋等。珊瑚的結構不緻密、有孔隙,易弄髒,清洗時用中性肥皂水。 清洗方法:珊瑚使用後用清水沖洗,然後拿乾淨棉毛巾擦乾即可 保養方法:用無顏色無臘質嬰兒油或橄欖油之類少少輕試放置一晚即可恢復光彩。 珊瑚首飾選購要訣:(1)選購珊瑚飾品重要的是看其紅色是否純正,必須了解其是否曾經染過色,染色的珊瑚價格要低得多。(2)看清珊瑚結構是否緻密,如果其中多蛀孔,或手感很輕,一般就不要出大價錢。 珊瑚飾品的生理作用 :可預防經痛等婦女生理病。據說小朋友佩戴的話,有保護骨骼成長的效果,紅色或粉紅色珊瑚尤其對血液方面的疾病有探測的功能,如果越戴顏色越淡的話,很可能有貧血,血液循環不良等問題,心臟病及神經系統疾病離患者也很適合佩帶。基本上珊瑚對皮膚,指甲,頭髮等生長都有幫助。

說起珊瑚石的奇妙,何止這些呢!   

珊瑚石全身都是寶,這是任何寶石都不能跟它相提並論的。   

大塊的上等珊瑚石物料可以雕刻成各種價值連城的珠寶藝術品,小塊的珊瑚石物料可以切割製成戒指、墜子、耳環、項鏈等等。那些邊角碎料則可以研磨成粉,製作成美容保健品。   

選購珊瑚要注意三點,一要顏色均勻,二要顏色紅艷,越紅的越珍貴,第三要比重大,越重越好。   

珊瑚外觀與多少有些類似顏色的貝珍珠完全不同,貝珍珠的光澤有一定方向性,低倍放大時,顯示出一種極象火焰的圖型。用貝珍珠殼琢磨成假冒白珊瑚的白色念珠,可通過貝殼上的平行生長結構及其粉紅色的分帶趨勢來鑒別。   珊瑚的其它鑒別特徵是具有小而淺的圓形凹坑,這是個體珊瑚蟲的生長部位。由某些穿孔型海洋生物造成的小凹坑亦可存在。   

仿造珊瑚的主要代用物是賽璐珞、木料和封蠟,其中沒有一種具有珊瑚的獨特外觀。賽璐珞在加熱時發出樟腦氣味,木料可用手指甲刮破,暴露人造表面下的木質結構,封蠟在放大鏡下呈流狀似玻璃外觀。如果有必要,可用鹽酸來鑒別這些代用物,因為它們之中沒有一種會與鹽酸起作用。反之,珊瑚、貝珍珠和貝珍珠殼均與鹽酸起反應。   

由於紅珊瑚產量少而價值高,故往往有人用低價的白珊瑚染成紅色來冒稱天然紅珊瑚。要鑒別上述的假紅珊瑚,可用蘸有丙酮的棉簽擦下染色劑。由於人工染色的贗品顏色單調呆板,表裡不一,用10倍放大鏡可見染料在珊瑚的小裂隙中和粒間濃集,其紅色外深內淺,顯示出著色不均勻的破綻。   

鑒別染色珊瑚還要看它的染色程度。凡染色者,光澤不柔和自然,過分的妖艷,紅色沒有層次,而真的紅珊瑚呈蠟燭紅,紅色有層次,有的還紅白相間,中間隱約顯露出「指紋」(含鈣珊瑚的紋理和人的指紋相似)與染色仿品相比差異較大。   

並不是光滑的就是假的,但是紅珊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果沒有國家發的許可證,是不允許賣的,所以沒有許可證的商家99%賣的都不是真正的台灣紅珊瑚。你要分辨仔細,謹防上當。   

珊瑚枝內部也不是實心的。 典故傳說 紅珊瑚的顏色由濃到淡有著明顯的差異,因而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時間,流行的顏色也各有不同。在美國,過去認為暗紅珊瑚是最理想的品種,但不久,淡色色調流行,又一度後來居上。歐洲人喜愛玫瑰色,阿拉伯人則長期鍾情於鮮紅色。中國玉匠經過千百年的觀察和實踐,將種種質地和顏色不同的紅珊瑚化之為「關公臉」、「蠟燭紅」等等,並依此口耳相傳。這些極富民俗色彩的名稱給每一位愛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油榨鬼」,它的枝幹較粗,質地也算細膩,硬度高,但透明度過大,性脆,又有白蕊分布在枝幹正中,所以質量稍差。再如「孩兒面」,它的小枝茂密,幹上有色,有蟲蛀現象,每一梢枝的白蕊都通到主幹,兩枝主幹長到一起的情況亦有,但容易長不實,有縫隙,整體上都有明顯的細縱紋。這些色調的紅珊瑚只能用於低檔首飾和鑲嵌物。真正被譽為極品的「辣椒紅」,由於歷代過量開採早已難得一見。   

紅珊瑚不但色美,在佛典中還被尊奉為「七寶」之一,具有辟邪和尊貴的特性。在清朝,紅珊瑚朝珠是一二品官員才能享用的身份標誌,珊瑚的身價因此而倍增,除中原外,暢銷遠至西藏。據說當年西藏王爺頭上戴的頂珠,就是最好的珊瑚。其他官員按職別高低,分別頭戴等級不同的珊瑚帽頂,佩戴珊瑚成為民族習俗。民國時期,北京竟有全興盛、三盛興、恆聖興等數家珠寶店鋪因專做此類「蒙藏庄」的生意而揚名,這無一不證明紅珊瑚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藥材用途

出處:《唐本草》。   

基原:本品為磯花科動物,桃色珊瑚 Corallium japonicum Kishinouye 等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胳。   

功用主治:去翳明目,安神鎮驚。治目生翳障,驚癇,吐衄。   

性味歸經 :《唐本草》: "味甘,平,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1-2分。外用:研細末點眼。   

原動物:桃色珊瑚,水生群棲腔腸動物,群體呈樹枝狀。分枝擴展如扇,分歧甚細,其表面生有多數水螅體,稱為珊瑚蟲;蟲體呈半球狀,上有羽狀的觸手8條,觸手中央有口,蟲體能分泌石灰質而形成骨骼,即通常所稱的「珊瑚」。骨骼的表面紅色,瑩潤。中軸白色。質堅硬,很美觀。   

著生於海底岩礁上。各水螅體常以觸手捕食微生物或生物之殘片。營無性及有性生殖,而以營有性生殖者為多。分部台灣及南部沿海。   

資源分布:分布台灣及南部沿海。主產福建、台灣、廣東、西沙群島等地。   

藥材:完整者如小樹。一般均已碎斷成短棒狀,長2-3厘米,直徑3-5毫米。有分枝或小突起,周圍有許多小孔,紅色。質堅硬如瓷,不易折斷。氣味均無。以內外皆紅、體重、堅脆而粗壯者為佳。   

用網垂入海底以網採收。多取自製作工藝品的殘餘碎塊作藥用。   

炮製方法:洗凈晾乾,研成細粉。   

藥方選錄:①治小兒眼有障翳:珊瑚,細研如粉,每點時,取如黍米大,納在翳上,日再點之。(《聖惠方》珊瑚散);②去膚翳:珊瑚、貝子、真珠、琥珀、石蟹。為極細末,點入目中。(《本草經疏》);③治心神昏冒,驚癇卒倒,或怔忡煩亂:大紅珊瑚、琥珀、真珠各一錢(研極細)、人蔘、白朮、當歸、膽星各三錢(共研末)。和珊瑚等末,每服一錢,燈心湯調下。(《方脈正宗》);④治心肺鬱熱,吐衄不止:大紅珊瑚,徐徐研極細如粉。每服二分,百合煮成糊,調服。(《彭氏家抄方》)。   

考證 :出自《唐本草》①《本草衍義》:"珊瑚,有一等紅油色,有細縱紋,可愛;又一種如鉛丹色,無縱紋,為下。入藥用紅油色者。②《綱目》:"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謂之珊瑚林。紅色者為上;亦有黑色者,不佳;碧色者亦良。昔人謂碧者為青琅殲。"   

中藥化學成分:含碳酸鈣等。   

珊瑚的基本體型是圓筒或圓盤狀,呈輻射對稱,身體中央是腔腸。腔腸起消化和吸收作用。腔腸上方有個口,腔腸與口之間叫口道。口的四周有觸手,觸手中有刺絲囊,囊中有含毒液的刺絲胞,是動物防衛和捕食的武器,也就是為什麼腔腸動物門又稱刺胞動物門的由來。

物種簡介 簡介

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是由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而形成的,黑色是由於含有有機質。具有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較低,為1.34g/cm3。性脆。遇鹽酸強烈起泡。無熒光。 珊瑚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艷美麗,可以做裝飾品。 古羅馬人認為珊瑚具有防止災禍、給人智慧、止血和驅熱的功能。它與佛教的關係密切,印度和中國西藏的佛教徒視紅色珊瑚是如來佛的化身,他們把珊瑚作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來做佛珠,或用於裝飾神像,是極受珍視的首飾寶石品種。 刺胞動物門(Cnidaria)珊瑚蟲綱(Anthozoa)海生無脊椎動物。特點為具有石灰質、角質或革質的內骨骼或外骨骼。珊瑚一詞也指這些動物的骨骼,尤其是石灰質者。  

石珊瑚(Diploria  石珊瑚(石珊瑚目〔Madreporaria或Scleractinia〕)約有1,000種;黑珊瑚和刺珊瑚(角珊瑚目〔Antipatharia〕)約100種;柳珊瑚(或角珊瑚,柳珊瑚目〔Gorgonacea〕)約1,200種;而藍珊瑚(藍珊瑚目〔Coenothecalia〕)僅存一種。 珊瑚蟲只有水螅型的個體,成中空的圓柱形,下端附著在物體的表面上,頂端有口,圍以一圈或多圈觸手。觸手用以收集食物,可做一定程度的伸展,上有特化的細胞(刺細胞),刺細胞受刺激時翻出刺絲囊,以刺絲麻痹獵物。 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產生,經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發生於海水中,有時亦發生於胃循環腔內。通常受精僅發生於來自不同個體的卵和精子之間。受精卵發育為覆以纖毛的浮浪幼蟲,能遊動。數日至數周后固著於固體的表面上發育成水螅體。亦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後不與原來的水螅體分離。新芽不斷形成並生長,於是繁衍成群體。新的水螅體生長發育時,其下方的老水螅體死亡,但骨骼仍留在群體上。

藍珊瑚(Heliopora   軟珊瑚、柳珊瑚及藍珊瑚為群體生活。群體中的每個水螅體各有8條觸手,胃循環腔內有8個隔膜,其中6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流引入胃循環腔,另兩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流引出胃循環腔。骨骼為內骨骼。軟珊瑚分布廣泛,其骨骼由互相分離的含鈣骨針組成。一些種類呈盤狀,另一些有指狀的突出物(如海雞冠屬〔Alcyonium〕的種類,俗稱死人指)。角珊瑚在熱帶淺海中數量豐富,外形呈帶狀或分枝狀,長度可達3公尺(10呎)。角珊瑚包括所謂貴珊瑚(亦稱紅珊瑚、玫瑰珊瑚),可用作飾物,其中常見的種類有地中海的赤珊瑚(Corallium rubrum)。藍珊瑚(Heliopora coerula, 深綠蒼珊瑚)見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石珊瑚形成的珊瑚礁上,形成直徑可達2公尺的塊狀。 石珊瑚是最為人熟知、分布最廣泛的種類,單體或群體生活。與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樣,隔膜數為6或6的倍數,觸手較簡單而不呈羽狀。石珊瑚、黑珊瑚和刺珊瑚與有親緣關係的海葵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有外骨骼。石珊瑚見於所有海洋,從潮帶到6,000公尺(約20,000呎)深處。營群體生活的種類,其水螅體直徑1~30公釐(0.04~1.2吋)。大多數活體石珊瑚為淺黃色、淡褐色或橄欖色,依生活在珊瑚上的藻類而定。但其骨骼恆為白色。最大的營單體生活的石珊瑚為一種石芝屬(Fungia)動物,直徑可達25公分(10吋)左右。   

石珊瑚的骨骼呈杯狀,包住水螅體,其成分幾乎純為碳酸鈣。其生長率取決於年齡、食物供應、水溫以及種類的不同。環狀珊瑚島和珊瑚礁由石珊瑚的骨骼形成,其形成速率平均每年約0.5~2.8公分。常見的石珊瑚種類包括瑙珊瑚、蘑菇珊瑚、星珊瑚和鹿角珊瑚等,均以其形態命名。 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狀、羽狀、樹狀或形如瓶刷,分布於地中海、西印度群島以及巴拿馬沿岸海域。    由於環境污染,導致空氣中一種使珊瑚易死的成分,出現在一些珊瑚區 ,因此,全球珊瑚種類及數量急劇減少。 生長環境:生長在溫度高於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水深100-200米的平靜而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凹縫中。主要產於地中海。 基本結構:珊瑚的身體由2個胚層組成:位於外面的細胞層稱外胚層;裡面的細胞層稱內胚層。內外兩胚層之間有很薄的、沒有細胞結構的中膠層。這類動物無頭與軀幹之分,沒有神經中樞,只有彌散神經系統。當受到外界刺激時,整個動物體都有反應。其生活方式為自由漂浮或固著底層棲息地。現生的珊瑚,生活在海洋中。 歷史與由來

人類對珊瑚(Coral)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來自地中海的紅珊瑚當時在日本被稱為Kowatari(「波斯舶來品」), 在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經由絲綢之路被引入日本。在中世紀的歐洲,珊瑚(Coral)被大量運用於宗教儀式的裝飾品和念珠的製作上。

19世紀早期,珊瑚(Coral)在英國非常流行。一枝枝的珊瑚原料從義大利的那不勒斯輸入到英國,英國的珠寶工匠運用不同的題材例如櫻桃、漿果以及花卉造型創作出精美的珊瑚珠寶和雕刻品。成串的珊瑚珠成為少女們受洗時最受歡迎的禮品。在蘇格蘭,人們相信珊瑚可以令少女更加美麗健康。

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9個月大的時候,她母親的一條粉紅珊瑚項鏈被作為禮物送給了她。這條項鏈在伊麗莎白的童年照片中多次出現,伊麗莎白的女兒安妮公主在1951年一歲生日時也佩戴過這同一條粉紅珊瑚的項鏈。英國王室擁有鑲嵌世界上最精美鑽石的權杖和王冠,即便如此,這條飽含英國王室傳統的粉紅珊瑚項鏈也被作為珍貴的珠寶世代相傳。

詳細介紹

大管孔珊瑚觸手中央具有白色錐形的突起

珊瑚在腔腸動物中是個統稱,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瓏透剔而來自海產的,珊瑚是重要的有機寶石之一,人們就冠以「珊瑚(coral)」,凡「紅色者」,統統稱之「紅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軟珊瑚、柳珊瑚、紅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蒼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誤把體軟的海鰓類(Pennatulacea)和群體海葵(Zoantharian)也誤稱為「珊瑚」.珊瑚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名叫「珊瑚蟲」。在白色幼蟲階段便自動固定在先輩珊瑚的石灰質遺骨堆上。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形態多呈樹枝狀,上面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是由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而形成的,黑色是由於含有有機質。具有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較低,為1.34g/cm3。 珊瑚蟲只有水螅型的個體,呈中空的圓柱形,下端附著在物體的表面上,頂端有口,圍以一全圈或多圈觸手。觸手用以收集食物,可作一定程度的伸展,上有特化的細胞(刺細胞),刺細胞受刺激時翻出刺絲囊,以刺絲麻痹獵物。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產生,經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發生於海水中,

有時亦發生在胃循環腔內。通常受精僅發生於來自不同個體的卵和精子之間。受精卵發育為覆以纖毛的浮浪幼體,能遊動。數日至數周后固著於固定表面上發育為水螅型體。也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後不與原來的水螅體分離。新芽不斷形成並生長,於是形成群體。新的水螅體生長發育時下的老水螅體死亡,但其骨骼仍留在群體上。軟珊瑚、角質珊瑚及藍珊瑚為群體生活。群體中的每個水螅體各有8條觸手,胃循環腔內有8個隔膜,其中6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流引入胃循環腔,另兩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引出胃循環腔。骨骼為內骨骼。軟珊瑚分布廣泛,其骨骼由互相分離的含鈣骨針組成。一些種類呈盤狀,另一些有指狀的突出物。角質珊瑚在熱 帶淺海中數量豐富,外形呈帶狀或分支狀,長度可達3米,角質珊瑚包括所謂貴珊瑚(紅珊瑚、玫瑰珊瑚),可用作首飾。其中常見的種類有地中海的赤珊瑚。藍珊瑚見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石珊瑚形成的珊瑚礁上,形成直徑達2米的塊狀。石珊瑚是最為人熟知、分布最廣泛的種類,單體或群體生活。與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樣,隔膜數為6或6的倍數,觸手簡單而不呈羽狀。石珊瑚、黑珊瑚和刺珊瑚與有親緣關係的海葵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有外骨骼。石珊瑚見於所有海洋,從潮帶到6000米深處。群體生活的種類,其水螅體直徑1至3毫米。大多數現存石珊瑚為淺黃色,淺褐色或橄欖色,依生活於珊瑚上的藻類而定。但其骨骼為白色。最大的營單體生活的石珊瑚屬石芝屬,直徑可達25厘米左右。石珊瑚的骨骼呈杯狀,包住水螅體,其成分幾乎純為碳酸鈣。其生長率取決於年齡、食物供應、水溫以及種類的不同。環狀珊瑚島和珊瑚礁由石珊瑚的骨骼形成。其形成的速度平均每年約5毫米到28毫米。常見的石珊瑚類型包括腦珊瑚、蘑菇珊瑚、星珊瑚和鹿角珊瑚等,均以其形態命名。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狀、羽毛狀、樹木狀或形如瓶刷,分布於地中海、西印度群島或巴拿馬沿岸海域。

圖為圓管星珊瑚。珊瑚蟲觸手呈鮮黃色透明點斑狀,盛開的珊瑚蟲顏色鮮艷美麗,個體間體壁不相連。也有觸手白色透明,其頂端呈橘紅色球狀,非常特別,惟個體較小直徑約3厘米。

聚在一起成為群體的珊瑚,其骨架不斷擴大,從而形 成形狀萬千、生命力巨大、色彩斑斕的珊瑚礁。著名的大堡礁就是這樣形成的。 群體生活的珊瑚蟲,它們的骨架聯在一起,腸腔也通過小腸系統聯在一起,所以這些群體珊瑚蟲有許多「口」,卻共用一個「胃」。能夠建造珊瑚礁的珊瑚蟲大約有500多種,這些造礁珊瑚蟲生活在淺海水域,水深50米以內,適宜溫度為22至32度,如果溫度低於18度則不能生存。所以在高緯度海區人們見不到珊瑚礁。珊瑚蟲的觸手是對稱地生長的,根據觸手的數目,可將珊瑚蟲分為6放珊瑚和8放珊瑚兩個亞綱。 珊瑚蟲一般都是肉食性的種類,用水螅

軟珊瑚

芽的觸手捕食。在珊瑚蟲的身體內,存在著一種很小的動物--蟲黃藻。蟲黃藻與珊瑚蟲構成一對共生的夥伴,如果一方遭到破壞,另一方也無法生存。 除珊瑚蟲外,海葵也屬於珊瑚綱。海葵大多單體生活,體態比一般珊瑚蟲大得多,也是肉食性。它們靠美麗的顏色吸引小動物,觸手上有刺細胞,可以分泌出有毒物質用於獵食和禦敵。 軟珊瑚與石珊瑚的區別 軟珊瑚和石珊瑚有什麼差別?顧名思義當然是石珊瑚摸起來像大塊石頭,而軟珊瑚摸起來像塊肉似的啰!到底這個差別是怎樣形成的呢?雖然兩者分泌的都屬碳酸鈣骨骼,不過,石珊瑚分泌的骨骼是連續的,新分泌的骨頭接連著舊的骨頭,所以便形成連續的一大塊了;而軟珊瑚所分泌的,卻是彼此不相連的小骨針,所以整體觸感就是軟的啰。 事實上,台灣石珊瑚和軟珊瑚的種類都很多,而且在墾丁海域,這兩類珊瑚都生長得很好,是世界各地海域所少有的。

穗珊瑚主要是靠組織內的水壓撐起整個群體 軟珊瑚的每個珊瑚蟲,各有八隻羽狀觸手,同步伸張、 收縮之奇妙景象。

生殖

軟珊瑚群體

珊瑚長大成熟後有些種類是雌雄同體,有些種類則是雌雄異體;很多種珊瑚在農曆三、四月月圓之後的夜晚,會把精子和卵釋放出來行體外授精,由於許多種類都在相近的時間生殖,大量的精子和卵懸浮在水中,形成了自然界的奇觀。

在這個時候是否大家都可以到珊瑚礁海域去看珊瑚產卵呢?事實上這是個見人見智的問題。潛水到海底下去觀察珊瑚產卵本身並不會對珊瑚的生殖行為造成干擾,但是一群帶著湊熱鬧心情,又缺乏夜間潛水經驗的人,卻可能因夜晚視線不佳踩斷、破壞許多珊瑚,另一方面潛水人本身的安全也是值得顧慮。因此除非準備充份,還不如留在家裡觀賞專家拍攝的錄像帶,以及學者的解說比較會有收穫。在水中的精、卵必須在短時間內授精,而事實上經由水流的稀釋及精子活力隨時間的衰退,大部份的卵可能都沒有受精發育成胚胎的機會,反而成了水中魚蝦的餌料。

在珊瑚大量產卵的第二天,常可以看到海面上還漂浮著整團的卵﹔這些都代表了珊瑚為了繁殖下一代而作出的努力,真

正能成功的幼苗可能萬中不得其一。除了釋放精、卵的種類以外,還有些珊瑚會在體內孵育胚胎,等到胚胎髮育到相當階段後再釋放到水層中,這些會孵育胚胎的珊瑚,經常是在水溫較暖和的季節,每個月孵育並且釋放一批幼苗。根據我們的研究,台灣的紅色管杯珊瑚以及真葉珊瑚都是在農曆新月左右釋放幼苗。至於珊瑚為什麼要在每個月這個時候釋出幼苗,是因為晚上天色較暗可以逃避被捕食?或是潮流較合適?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除了上述的有性生殖以外,珊瑚還可以行無性生殖。由於組成珊瑚群體的眾多水螅體都能個別獨立地行使各種生命的功能,因此,當一個群體被分裂成幾塊時,每一塊都有繼續生存、生長、生殖的能力,而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則在於斷塊是否能重新固定在底質上,以及斷塊本身的大小。這種無性生殖的特徵,逐漸受到生物學家的重視,已有應用它來複育珊瑚礁的研究。成長

珊瑚的生長主要靠骨骼的累積,因此,骨骼累積的速度就常常決定了珊瑚生長的速度。一般團塊狀珊瑚的生長的速度很慢,以台灣恆春半島海域生長最快的微孔珊瑚為例,每年半徑大約可以增加2公分,而其它,如菊石珊瑚可能就不到0.5公分了。 因此當我們看到水底一個直徑約30公分的小型菊石珊瑚時,牠的壽命可能已有30年,最老的珊瑚又可以活多久呢?在綠島可以看到直徑好幾公尺跟房子一樣大的微孔珊瑚,根據推算這些珊瑚的年紀必定有好幾百年了,因此,要說珊瑚是活得最久、壽命最長的動物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至於牠們為什麼可以如此長命就是科學家正在研究的課題,從這些研究中說不定可以發現長命百歲的秘密。在這些長年累月里生長出來的骨骼還有另一層意義。 珊瑚骨骼在結晶累積時,除了主要的碳酸鈣組成以外,還會把海水中的一些其它離子也一起結晶在珊瑚的骨骼中,因此科學家可以藉由分析不同年代珊瑚骨骼的微量元素成份來推斷過去海水的組成,進而了解過去的環境狀況。 例如海水中元素鍶及鈣的比例可以用來推斷過去海水的溫度,一些重金屬可以用來推斷過去污染以及河流沖刷的程度,而氧同位素的比例可以用來推測過去的降雨量等等。

珊瑚是靠什麼過活?

黃色球形的細胞,就是造礁珊的小瑚細胞內的共生藻而透明的長條則是珊瑚的刺細胞,可以射出毒針 提起珊瑚,大部分人的第一個迷惑應該是:「珊瑚到底是植物,還是動物?」為什麼他好像有著植物的外觀,卻又有著動物的攝食特性?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珊瑚是動物,珊瑚蟲(最小的生活單位)由許多細胞組成,牠會利用擺動的觸手,捕抓海水中的小型浮遊動物來當作食物;但卻又因為身體無法移動,而必須依靠水流將浮遊動物帶到身體附近來;所以,水流強勁的海域通常也是珊瑚生長良好的區域。 除了依靠觸手捕食以外,大部分的造礁珊瑚細胞內又具有可行光和作用的共生藻,這些單細胞的共生藻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會把許多養分傳送給珊瑚(宿主),而提供珊瑚另一個生存能量的來源。事實上,在光線充足的淺水域里,珊瑚單靠充足的陽光,就能間接從共生藻那兒得到足夠代謝需要的所有能量,因此,對珊瑚而言,生存水域的水質是否清澈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在一窺珊瑚礁絢麗的風貌以後,會很希望能夠在自己家裡養一缸珊瑚,但是,家庭里的小型水族缸很難提供珊瑚完整的生存條件,因此,懇請大家不要在自家養珊瑚,如果想觀賞活珊瑚,不妨勞動筋骨、外出走走,到大型水族館或墾丁海域遊憩、浮潛吧!種類

一般人對珊瑚的認識可能局限於做成珠寶、佩飾的珍貴珊瑚。 事實上,珠寶珊瑚一般生活在較深(上百公尺)的海域,都是靠漁船、潛水艇或深海潛水夫去摘采;牠們的活組織很薄,只分布在樹枝狀珊瑚體的表面,中軸部位分泌碳酸鈣骨骼,類似樹皮(組織)、樹榦(骨骼)的關係;由於質地緻密,硬度與象牙相仿,又常有紅、粉紅等色澤,適合加工做為飾品。 全世界以地中海紅珊瑚以及夏威夷的黑珊瑚最為有名,我國澎湖也曾有盛極一時的珊瑚漁業和加工業。由於這些珠寶珊瑚生活在很深的海域,數量也有限,一旦被發現,很快就被捕抓殆盡,相關的研究並不容易,生物學家對牠們的認識較少,他們的重要性也遠不及形成一個生態系的造礁珊瑚來得重要。 造礁珊瑚都是生活在淺水域,陽光充沛,水溫較高的環境,之所以被稱為造礁珊瑚乃是由於他們骨骼生長的速度較快,各種種類生長一起,形成茂密的碳酸鈣樹林,時間久了以後再加上其它生物,如貝類、石灰藻、有孔蟲等等的碳酸鈣骨質共同累積而形成大塊的礁體,因而得到造礁珊瑚之名。 與珠寶珊瑚不同的是,造礁珊瑚分泌的碳酸鈣骨骼疏鬆、多孔,並沒有做為珠寶的條件,但因為他們常常是形成珊瑚礁的重要成員,因此多年以來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重要對象。

石珊瑚(石珊瑚目〔Madreporaria或Scleractinia〕)約有1,000種;黑珊瑚和刺珊瑚(角珊瑚目〔Antipatharia〕)約100種;柳珊瑚(或角珊瑚,柳珊瑚目〔Gorgonacea〕)約1,200種;而藍珊瑚(藍珊瑚目〔Coenothecalia〕)僅存一種。

火珊瑚是造礁珊瑚中唯一會釋放小水母的研究人員正在檢查水母體是否已經成形 蕈珊瑚並不黏附在礁上,是唯一可以移動的珊瑚

特徵 想到珊瑚礁很多人都會聯想到蔚藍的天空和海水,事實上,這是珊瑚礁能存在與否的其中兩個重要因素。 造礁珊瑚需要共生藻提供的能量,因此水下光線充裕與否是個重要的因素。 而深度首先就是個重要的光線限制因子,譬如很少有礁體能在五十公尺以下形成的,因此大部份珊瑚礁都在近岸或沿岸的淺水域形成。另一方面水的混濁度決定了光線能穿透的深度,因此,在河口如中國大陸沿海,台灣海峽等大陸塊沿岸,因河川帶來的懸浮物過多,光線被阻隔,珊瑚礁很少有形成的機會,反之在小島四周,例如蘭嶼、綠島、東沙等因為沒有河川沖積下來的泥砂,常常有發育良好的珊瑚礁。懸浮物除了遮敝光線,一旦沈積在珊瑚上,也會直接造成其死亡。 因此,河川上游水土保持的成效,會直接影響沿海的珊瑚礁生態系。自然界環環相扣,在此得到一個例證。同樣地,海邊工程若不注意泥砂的管制,是直接造成附近珊瑚礁浩劫的機制。擋土牆、流砂溝等,都是工程界應用來防止破壞環境的措施。 蔚藍的海水還有另一層生態上的意義,那就是表示水中營養鹽,如氮、磷等很少。 原來水底有很多海藻會跟珊瑚競爭附著的空間和光線,一旦水中營養鹽濃度高,藻類繁生速迅,很快地就把生長緩慢的珊瑚給遮蔽,進而造成珊瑚的死亡。海水中營養鹽過多,也會造成海水偏綠,降低光線的穿透,阻礙珊瑚細胞內共生藻光合作用的進行,所以珊瑚礁似乎是自然界中少數會受營養鹽破壞的生態系之一。 在恆春半島的南灣海域,原本沒有河川注入,住民也很少,因此水質清澈。自從遊客增加,當地產生的廚餘、污水大量增加,遲到都會流到海灣內,這些有機廢物,經分解成無機鹽後,都成了海藻最好的營養鹽。因此目前在南灣有些地區已經有海藻為患的問題。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很多以珊瑚礁吸引遊客的觀光島。亦即由美麗珊瑚礁景觀→吸引遊客→建觀光旅館→吸引更多遊客→海水優養化→海藻取得優勢,珊瑚礁衰敗,形成一個快速的生態環境演替。而其結果就是脆弱珊瑚礁生態系在短時間內的破壞。為了防止這種演替的現象,有些觀光島嶼已經成功地以回收廢水,避免排放到海灣中,來有效地保護珊瑚礁,這種方法也值得我們運用在墾丁國家公園內的珊瑚礁生態繫上。浮潛在南灣的海面上,向水面下可以輕易地看到上百種各式各樣的珊瑚,海綿、海鞘、魚、貝、蝦、蟹...等等生物,每種生物展現各自的形狀、顏色、行為,若仔細觀察會發現有更多躲藏,隱蔽起來的種類,就算在熱帶雨林也很難發現如此的景觀。相對地,倘若浮潛在沒有珊瑚礁的西子灣海面上,如果有幸看到海底,除了砂子以外,幾乎是看不到什麼生物的。 分類

珊瑚綱(Anthozoa)   

珊瑚綱是腔腸動物門最大的一個綱, 全部海產。   

全部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生活史中沒有水母型世代。珊瑚綱的水螅型結構較水螅綱複雜, 身體為兩輻射對稱。   

常見種類如紅珊瑚(Corallium rubrum )、細指海葵(Metridium )、海仙人掌(Cavernularia )。   

已知腔腸動物門約有9000餘種,通常分成3個綱,即水螅蟲綱(Hydrozoa),約2700種;缽水母綱(Scyphozoa),只有200餘種;而珊瑚蟲綱(Anthozoa)有 6100多種。   

珊瑚在腔腸動物中是個統稱,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瓏透剔而來自海產的,人們就冠以「珊瑚(coral)」,凡「紅色者」,統統稱之「紅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軟珊瑚、柳珊瑚、紅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蒼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誤把體軟的海鰓類(Pennatulacea)和群體海葵(Zoantharian)也誤稱為「珊瑚」。


推薦閱讀:

辛東方丨移動社交下的「五百羅漢堂」為何吸八方遊客?
尼泊爾靈修少年巴登多傑(梅呾利耶咕如)是否是佛或者菩薩轉世。 雖然他否認?
如何在念佛時觀想阿彌陀佛?有沒有具體的次第方法?

TAG:珊瑚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