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底都翻出來了,阿米爾·汗這樣的演員中國愣是找不出一個

看完《摔跤吧!爸爸》,走齣電影院,朋友問我:

你說,國內有阿米爾·汗這樣的演員嗎?

(《時代周刊》評選100個最有影響力的人,汗入選)

番叔就愣了一下,大腦空白,居然誰!也!想!不!起!來!

阿米爾·汗這麼牛B?

我不信。

所以我要把中國演員翻個遍。

在這個浩大工程開始之前,要先清除我們今天要比較的究竟是個什麼人?

影帝。演技派。魅力四射。形容這個人還遠遠不夠。

毫不不誇張地說——阿米爾·汗是印度國寶級男演員,是最偉大的演員——沒有之一。

在這部轟動全國的電影——《摔跤吧!爸爸》中,汗飾演男一號——爸爸。

故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

熱衷繼續摔跤事業的父親想要培養下一代,可妻子生的全是女兒。

後來終於突發奇想,培養女兒學習摔跤,最終培養出兩個女摔跤冠軍。

就是這麼簡單的故事,讓番叔全程流淚,從頭到尾。

番叔淚點很低嗎?

姑娘們從懾於父親尊嚴被動訓練,到享受訓練自我加量時。

我哭了。

大姑娘第一次和男摔跤手PK,雖敗猶榮卻淚流滿面,一臉不服時。

我哭了。

大女兒獲得全國冠軍後,看不上老爸那套舊訓練法,想要去國家隊訓練中心接受訓練時,老爸的那種小挫敗。

我淚了。

當被小人鎖在雜物間,無法看到大女兒艱苦奪得英聯邦錦標,可此時頒獎禮上印度國歌想起,一切都明了,老爸老淚縱橫時。

我哭了。

當奪冠的女兒迫切想和父親分享,當她看到老父奔來,含淚說出為她驕傲時。

我哭了。

在這個情懷被遍地消費的時代,煽情成為電影作品定式的時代。

這些聽起來並非如何感人的場面,卻讓人熱淚盈眶。

因為,阿米爾·汗。

他是本片當仁不讓的靈魂人物,是這個電影產生的理由。

實在難以想像這部電影如果換個人演會怎麼樣。

他的敬業,讓人觸目驚心。

拍本片時,他角色跨越三個年齡段,重點是,也跨越三個體重形態。

(青年、中年、老年)

先拍19歲戲,正常體重,沒關係。

再拍55歲的戲,狂吃增重,暴漲28公斤,成了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

再拍25歲的戲,狂節食狂健身,暴瘦25公斤,比健美教練還健美。

短短5個多月的時間,體重從194斤到137斤,體脂從37%到9.6%,簡直就是健身界的傳奇。

眾所周知,現在的化妝和CG特效,非常發達,造型上瘦一點胖一點,似乎差距不大,絕大數觀眾,並沒有那麼挑剔。

然而任何化妝和CG都有痕迹,臉型和身材有微妙比例,胖人和瘦子有各自的表情包。

任何細節的差異都會給觀眾心理暗示——這是戲。

所以,當阿米爾·汗在不同的年齡段用不同的體態完美搭配時,再挑剔的觀影者都會投降。

沒有任何理由否認——他就是父親。

我們親眼在一部電影中看到看到一個帥小伙、一個壯年漢子,一個肥胖臃腫的倔老頭可憐的衰態。

我能說這是影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嗎?

這甚至超越了馬龍·白蘭度在《教父》中的表演,因為無論《教父》拿了多少影史第一,那個墊起的腮幫都能讓人感覺到一絲假(臉型和體重有比例,這就是真實增重減重在銀幕上帶來的真實感,觀眾永遠有把尺子,儘管自己不覺得)

(白蘭度為教父墊起的腮幫是「神來之筆」,仍然能看出假)

阿米爾·汗卻說:

我自己感受不到肥胖,作為演員,我覺得那樣不好。

看到沒?感受肥胖?

這意思是——CG做出來的肥演員當然感受不到。

像《大塊頭有大智慧》那樣往身上穿肉鎧甲也感受不到,比必須是貼到自己身上顫顫巍巍的肉才能感受到。

(劉德華的臉和肌肉匹配嗎)

我們總說敬業,劉德華穿上肉鎧甲在大熱點差點中暑已經算敬業了。

那汗算這麼呢?

原來敬業的標準差距是這樣大。

看看國外網友那瞠目結舌的小表情吧。

單單為一部戲,就這麼胖瘦之間,死去活來,放眼國內,有人這麼幹嘛?

好萊塢倒是有一個——他叫,克里斯蒂安·貝爾。

拍《機械師》時減重到皮包骨的地步,拍《黑暗騎士》時又鍛煉到肌肉發達的健美男。

這當然可以和汗一比了,可年齡跨度又略遜一籌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敬業,吃這碗飯,敬這個業並不稀奇,但敬業到喪心病狂,才叫稀奇。

本片關於摔跤的所有的專業動作,都是演員自己做出來的,堅決不用替身。

所以我們難得見到不CUT的摔跤鏡頭,都是專業演員艱苦訓練得來的。

包括小演員在內,每個動作都是親力親為,力求最真實效果。

這種全體騰空360度的落地摔,看著都疼,危險極大,萬一頸椎傷了呢。

一個演員大抵有三種境界。

第一,演什麼都是自己。

第二,演什麼都像什麼。

第三,演什麼都是什麼。

那麼阿米爾·汗的演技屬於哪個境界呢?

舉兩個栗子。

阿米爾·汗實際年齡52歲,但演《摔跤吧?爸爸》中19歲的帥小伙,有違和感嗎?

(像是52歲的人嗎?)

《三傻大鬧寶萊塢》拍攝中,阿米爾·汗實際年齡46歲,但演起大學生來,有裝嫩感嗎?

(像是46歲的人嗎?)

所以,我們已經不能用形似神似這樣低級的語言來形容了。

形似,靠的是演員對這身皮囊的愛護;神似,靠的是演技。

可是對一個與角色年齡差距大的演員來說,這兩者缺了哪一個另一個詞還能單獨存在?

由內而外,由外而內,不僅演什麼像什麼,而是演什麼都是什麼。

這樣的演員,是人間異數,是能讓人跪的。

其實番叔覺得,近幾年,中國影視界有一個簡單的劃分:

以小鮮肉為界,其他的都是演員。

長期以來,罵小鮮肉簡直成了一個政治正確。

無形中讓我們有一種錯覺,中國影視這鍋清水就是讓小鮮肉搞髒的,好像除了小鮮肉,中國就都是好演員了。

遺憾的是,這當然不是事實。

影視圈充斥著太多的戲油子,太多僅僅比小鮮肉更敬業點兒的影視公務員。

假使將小鮮肉從演藝圈徹底踢出去,中國演員的水平真的就高起來了嗎?

今天,我們從最高層面將中印的頂級演員來進行比較,我們真的有資格樂觀嗎?

葛優,金雞、百花影帝,戛納影帝,中國超一流的演員,偉大的喜劇演員,正劇(《活著》)同樣牛掰。

善於扮演小人物,所塑造角色既讓人捧腹,又往往笑中帶淚。

可是我能說看他演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就是總齣戲,特想笑,看到他在《夜宴》中演的皇帝就總期待他啥時候抖個包袱。

我們可以說你喜劇形象已經定型,大人物不是你的畫風。

可北野武還是相聲演員呢 ,他第一次演讓聞風喪膽的黑社會只給觀眾笑了30秒的機會,然後就再也笑不出來了。

所以,把形象定型的究竟是觀眾,還是演員自己呢?

姜文,天才演員,24歲就以《芙蓉鎮》獲得影帝。

再以導演征服世界,《陽光燦爛的日子》曾被《時代周刊》評為「95年世界十佳電影」之首。

此後,《鬼子來了》獲戛納評委會大獎。

《讓子彈飛》並不能算他個人的水準之作,卻依然甩國產電影平均水準N條街。

作為曾經中國最優秀的新生代演員,他擁有別人難以匹敵的才華,魅力十足,爆發力無人可比。

然而,他霸氣掛相,演什麼都是自己,都是北京軍區大院出來的那個神混。

《關雲長》中,他演的哪裡是是曹孟德,分明是姜文嘛。

《讓子彈飛》中,他哪裡是張牧之,分明是姜文嘛。

《一步之遙》中,他自然也不是馬走日,他還是姜文。

這是姜文最厲害的地方,也是姜文最遺憾的地方:

天才的演員,齣戲的演員。

再說說發哥,周潤發,這是最不需要我多說的人。

他可以義薄雲天、可以機智幽默、可以邪魅狂狷,可以霸氣無雙。

無論發哥演什麼,都像極了什麼,角色飽滿,爆發力十足。

然而,發哥唯一不能做的是——他不能不瀟洒,不能木納,不能笨拙,不能在沉靜中發光。

總的來說,中國的演技派,困在類型片和自我定位的圍城之中,介於第二層和第三層境界之間,上下搖擺不定。

星爺是喜劇之王;張家輝、劉青雲、黃秋生等人又是警匪片之王;黃渤是小人物之王;陳道明、陳寶國、唐國強等人是帝王專業戶;李連杰是功夫之王;梁家輝戲路最寬,但離第三境界尚有一步之遙……

甚至我個人最欣賞張國榮、梁朝偉。

原諒我在此處沉默了,這該得罪了多少粉絲啊,不求原諒。

現實地說,他們統統演不了《摔跤吧!爸爸》。

他們都是頂尖的演員,但是阿米爾·汗是頂尖的人。

他深愛自己的國家,儘管這是一個痼疾橫行的祖國。

他深愛印度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電影不是他的飯碗,而是他的發聲器,他通過感人的故事,試著一點一點地改變這個國家,讓他生存的這片土地有變得更好的可能。

他說:

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國家,是我們進步的第一步,沒必要為自己的祖國被放在聚光燈下而羞恥,應該羞恥的是我們的國家在哪一方面還有欠缺。

按著古人的說法,這叫文以載道。

他這些年來的作品,全都是關照社會矛盾的話題之作。

《三傻大鬧寶萊塢》,諷刺的是社會教育問題。《我滴個神啊》,探討的是印度宗教問題。《地球上的星星》,針對的是兒童的教育問題。《摔跤吧!爸爸》,討論的是印度女權的問題。

一部電影,專註一個問題,叩問的卻是每一個印度人民的靈魂。

更難得的是,這些電影沒有任何說教意味,沒有成為知識分子的象牙塔。

全都自然真實,感人至深,上至學者,下至販夫走卒匹夫流氓都深受影響。

這和中國那些描寫邊緣人物,卻只有邊緣人物愛看的獨立電影有著本質的區別。

阿米爾·汗為什麼一次只做一部電影?

因為他想傾其所有精力,專註一點,再專註一點,使命感和責任感在鞭策著他,他不能分心,更不能兒戲。

和那些熟極而流的業內人士,把電影當成一個熟練工種的演員們,52歲的阿米爾·汗仍然是一個孩子。

所以他仍然能演一個19歲的摔跤手。

時代周刊說他是印度的良心,一點都不誇張。

看看他在電影中的告白,都在表達怎樣的情懷:

「明天如果你贏了,你將不再孤單,無數印度女孩會因你而改變。去反抗那些歧視女性的人,反抗女孩只能做家務的偏見,反抗從小就被訂婚陋習。明天的比賽,你的對手才不是什麼Angelina,你是在跟所有歧視女性的人戰鬥!」

——《摔跤吧!爸爸》

「我們身邊有很多特殊的人在改變著這個世界,正是因為他們對世界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們的想法很獨特,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他們是少數派,一旦他們展現出自己的才華,世人都為之嘆息。」

——《地球上的星星》

「死記硬背也許能讓你通過大學4年,但會毀掉你接下來的40年。」

——《三傻大鬧寶萊塢》

「真正的愛國,就是知道沒有國家是完美的,但是可以讓它變得更好。」

——《巴薩提的顏色》

說完就忘,這叫明星人設,是糊弄腦殘粉的套路。

說到做到,才是大師情懷,是改變世界的滿腔熱血。

他參加反對地方政府佔地的示威活動,得到總理的聲援。

他身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形象大使,積極關注兒童營養不良。

他甚至還參加過世界婦女峰會,為提高女性地位搖旗吶喊。

他主持的和職業沒有一絲關係的《真相訪談》,被身邊人數次勸罷對他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紀錄片——

劍指印度社會的種種痼疾。

第一集談婦女墮胎;

第二集談兒童性騷擾;

第三集談巨額嫁妝;

第四集談醫療風波。

幾乎每一集,都能顛覆中國人的三觀。

比如婦女墮胎,如果生的是女孩,肯定要被婆家各種刁難,媳婦因此被家暴,甚至被趕出家門,那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

納尼?這都二十一世紀,還能重男輕女到這麼變態的地步?

沒辦法,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印度,背後的推手居然還有政府。

讓水一般的姑娘,淪為生殖機器,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近期,番叔在追一部美劇,名為《使女的故事》。

說的是不久的將來,女人都是國家的財產,她們是生育的機器,其境遇的慘無人道,與印度又是何其相似?

說美劇是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名著,絕非溢美之詞,很多話題放在印度。

而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同樣共鳴感強烈。

《摔跤吧?爸爸》在印度票房破3億,在國內破5億,票房低開高走,甚至逆襲好萊塢大片《銀衛2》,憑什麼?

題材犀利,立意高遠,阿米爾汗通過電影語言,完成三觀的強烈表達。

片中的父親通過努力,通過殘酷的父權為女兒找到了一條獲得人格獨立的路。

他牛B萬丈的說:

他們沒有資格挑選我的女兒,而是我的女兒去挑選他們。

了解印度的人就知道這句話有多可笑?又多讓人淚目。

拍一部改變國家的電影,談何容易。

最難得是,部部都能改變國家的電影,這樣的演員一定得有比演員更多的使命感吧。

那麼,中國的阿米爾·汗在哪裡?

曾有戲稱:說他是印度的劉德華,是阿米爾·汗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對於這個段子番叔無話可說。

最後送一句阿米爾·汗的名言給你們:

我無心激化矛盾,只為改變這個時代,只要有星星之火,必將成燎原之勢。


推薦閱讀:

看了阿米爾汗催淚新片才知道,有些女孩一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性別
導入「阿米巴」將是一場災難
阿米的日記圖書的文件夾【相命知識】

TAG:中國 | 演員 | 阿米爾·汗 | 阿米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