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羅振玉:甲骨書法第一人

羅振玉:甲骨書法第一人2015-04-03 11:11479775943

眾所周知,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成型文字.然而又是被發現最遲的文字。所以它作為一種書體被欣賞,其實不過百年。而這種以毛筆創作的甲骨文書法,其最初的實踐者或許就連現在寫書法的人也記不得他了,那就是著名學者、金石文字學家羅振玉先生。

羅振玉,號雪堂、貞松老人等,是我國較早研究甲骨學的學者。他一生致力於學術文字,於金石考古、簡犢版本、彝器古玩等都是一流的專家。他自己也收藏宏富,眼界寬、眼力精,所以當他在劉鵲(號鐵雲,即《老殘遊記》作者)家中第一次見到了甲骨拓片時,即大為驚嘆!並認定此乃漢以來諸小學家所未見之奇特文字。於是叢力就劉氏舊藏編印了《鐵雲藏龜》,公之於世。從此,羅振玉則與甲骨文結下不解之緣,終身從事甲骨的搜集、整理、著錄和考釋工作,對我國甲骨學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學術界素來對甲骨文卜辭研究領域有「四堂」之稱,如「雪堂(羅振玉)導乎先路;觀堂(王國維)繼以觀史;彥堂(董作賓)區其時代;鼎堂(郭沫若)發表辭例」,表明了我國甲骨文研究的先驅學者以不同的角度開創了自己的學術道路。所謂「導乎先路」,則是指羅振玉對甲骨的搜求、對文字的考釋以及開創甲骨文書法的貢獻,乃有第路藍縷、開啟山林之功。羅氏曾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經多方搜求竟得甲骨三萬片以上,以此為基礎,他先後編印了《殷墟書契》、《殷墟書契青華》、《鐵雲藏龜之餘》等重要甲骨文資料,並出版《殷商貞卜文字考》、《殷墟書契考釋》和《增訂殷墟書契考釋》等著作,將自己甲骨文的研究成果流佈於世,嘉惠後人。難怪郭沫若就曾評價羅說:「他的殷代甲骨的搜集、保藏、流傳、考釋,實是中國近三十年來文化史上應該大書特書的一項事件。」

羅振玉書法

粗略了解了這樣一位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大家,我們再回頭來談談羅振玉的書法,便知道寫字不過是他著述考釋之餘「小菜一碟」的微末之事而已。而且羅振玉本來就精於書法,真、行、篆、隸無所不擅,他於《石鼓文》、《秦詔銘》、《張遷碑》、《石門頌》、《孔宙碑》、《顏勤禮碑》、《化度寺碑》等都下過極深的工夫。自中年後見到殷墟契文,興味大增,於是師法為之一變,由篆而人甲骨,不斷臨寫揣摩,終於開創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甲骨文書法。並以考釋的甲骨文字編集楹聯,遂有《集殷墟文字楹聯》問世。羅於跋中寫道:「自客津沽,人事旁午,讀書之日幾輟其半。去冬,奔走南北,甸甸娠災,四閱月間,益無寸晷。昨小憩塵勞,取殷契文字可識者,集成偶語,三日夕得百聯。存之巾筒,用佐臨池。辭之工拙非所計也。辛酉二月,雪翁記」。此「辛酉」,即一九二一年。這一年,羅氏五十六歲,正是其書藝進人爐火純青的創作階段,也是他開始熱衷於商卜文字人書之時。其文孫史學家羅繼祖先生曾回憶說:「辛西年我八歲已能記事,舟見公為人寫楹巾佔總是集契文,大小篆倒反而少寫。以)舀也常常如此,如果人家不指明要那一體的話,就統以契文應之。」

羅振玉甲骨書法

確實,羅振玉先生在晚年,創作了大量的甲什文集聯書法,繼《集殷墟文字楹聯》後,又寫了續集《集殷墟文字楹帖彙編》。《彙編》共收甲骨文集聯四百二十副,其中羅振玉集了一百七十七副,其餘由老友章鈕.高德馨和王季烈集成。但全部的集聯均由羅振玉以甲骨文書寫,同時旁註楷書釋文。聯句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和十言等不同形式分別編次,由簡人繁,查閱方便。全書所用甲骨文字雖不足千字,但卻組成近五千字的聯語,可謂極變化之能事,創了甲骨文書法之奇觀也。細心的讀者會發現,羅振玉在許多甲骨文集聯書法的落款上,都會寫上「貞松羅振玉」幾字,這些作品均為羅氏五十九歲後所書。因為一九二四年,羅振玉得遜帝溥儀賜匾「貞心古松」四字,從此便以「貞松老人」自號,晚年作書一律不忘署「貞松』二字。

羅振玉書寫的甲骨文書法,並不真的以龜甲獸骨上的鍥刻線條為模仿,纖細且每每以出鋒書之,而是參以中鋒篆法,圓勁雋秀,緊密工穩,端莊嚴整。深厚的書學功力以及博大的學問根底,使得羅氏由篆隸向契文書法轉型時似乎顯得遊刃有餘。今天我們觀其開創的甲骨文書法作品,既有濃厚的金石韻味,又有風格清雅、淳正的書卷氣,其線條多方折、簡約,然不失一種古樸的裝飾美感,實在無愧於「甲骨書法第一人」的稱譽。


推薦閱讀:

TAG:書法 | 羅振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