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忻州

忻州(2009-11-05 17:02:05) 轉載

大約是上個世紀末吧,有一次中央電視台組織一個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活動,還有抽獎,結果忻州劇院的一位幸運觀眾中獎了,遺憾的是節目主持人倪萍居然認不得忻州的「忻」,不過我挺佩服倪萍女士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沒有瞎念,而是請教趙忠祥,到底還是趙老師功底紮實呀,聲情並茂地說:忻州劇院。。。。。但是,我好好難過哦,倪萍怎麼就不認識忻州的忻捏。

不認識關鍵還是你搞得不好的緣故,你要是搞得好像山東的沂州,大家都知道嘛,有一段時間,山西電視台播報天氣預報的時候,每個地區政府所在地都播報,唯有忻州沒有,我忻州只播五台山的天氣預報,我估計節目主任肯定不是山西人而且管上天氣預報也時間不長。五台山的天氣和忻州差得10萬八千里,忻州也是一馬平川,氣候溫和的好地方呀,有倒是南絳北代,忻州也不賴。有外地朋友來忻州,問你們忻州冷吧,那跟哪呀,真正鬱悶!

忻州古稱秀容,九原,卧牛城,居說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活動。那是相當文明。

春秋時期,晉國相國趙盾被奸臣屠岸賈陷害,一家老小被拿下並被問斬,這時候趙家剛剛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叫趙武,有一義士名公孫杵臼為了給忠良留一血脈,冒死把這個孩子接回自家,如果故事到此結束,也就沒意思了,沒成想,有人向屠岸賈告密,於是上演了一場搜孤救孤的義薄雲天的故事。並且被搬上舞台,成了教育人的一場好戲。其中的主人公公孫杵臼就被埋在現在的忻州逯家莊。被稱之為忠烈祠。也叫公孫杵臼墓,稍帶賣弄一下,你知道春秋主要講什麼,一個字就概括了「義」。中國人好這口,關公夜讀春秋,千里送嫂,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也講大義呢。

離忻州10里之外,就是今天的木芝村,還有一個貂蟬墓,大傢伙都知道,三國演義一開始,王司徒巧施連環計,連環計中的貂蟬乃主角。董卓是一個不懂官場規矩的混混,把個朝廷鬧得是烏煙瘴氣,另一個老大看不慣這個球也不懂的傢伙,就耍了一個連環計,說白了,就是一女二嫁,把自己養的姑娘許給董卓和呂布,這個呂布還是董卓的乾兒子,本事好生了得,其實王允主要吃不倒呂布,男人就是這麼賤,明明知道是個套,非要哭著喊著往裡鑽,父子兩爭風吃醋,大打出手,結果老董搭上性命,成就了個貂蟬。可惜的是,王允,王司徒也是剛愎自用之徒,落得個個被董卓部將斬殺。董卓亂沒有亂了百姓,董卓一死,可苦了百姓了。

明清時候還有一位傅山先生,有名,也是本州頓村人士。小時候學習很刻苦,簡直就是李白小時候也就是那個鐵杵磨成繡花針的翻版,說傅山先生字寫得很是漂亮,有點沾沾自喜了,結果驚動了王母娘娘,傅山先生山西人嘛,好吃刀削麵,有一天,沒事,街上瞎溜達,餓了,呵呵,看見前頭有個新開張的刀削麵鋪子,哈喇子就飛流直下3000尺,老傅是個愛觀察的人,嗯?奇怪的是,鋪子裡面沒有鍋,火上就一把茶壺,慈眉善目的老大娘,就是王母娘娘,問你吃什麼?我就吃面,可你沒有鍋。。。。。。,老大娘微微一笑,這有何難,從屋子裡拿出和好的面,對著茶壺嘴,銷起來,麵條好聽話,嗖嗖地鑽進茶壺裡,傅山看得呆了,這個這個,老太太又一莞爾,說,這沒什麼,就像傅山先生寫字,手熟罷了。傅山大愧,發奮讀書寫字,成了一代大師。

貂蟬墓往南走5里,就到了韓岩村,韓岩村有個元好問墓.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於元憲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卒於獲鹿(在今河北省)寓舍,歸葬故鄉系舟山下山村(今忻縣韓岩村)。元好問墓位於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韓岩村西北,1962年被評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區。

  興定進士,歷任內鄉令、南陽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其詩奇崛而絕雕琢,巧縟而不綺麗,形成河汾詩派。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遺言往事,多為後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杜詩學》、《東坡詩雅》、《錦畿》、《詩文自警》、《壬辰雜編》、《遺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續夷堅志》四卷、《遺山先生新樂府》五卷等,傳世有《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現有清光緒讀書山房重刊本《元遺山先生全集》。

  他是我國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詩作成就最高,「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

  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輯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學作品。著有其詩剛健、其文弘肆、其詞清雋,缺點是「往往自蹈窠臼」。今存詩1361首,內容豐富。一些詩篇生動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動亂和百姓苦難,如《岐陽》、《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沉鬱悲涼,追蹤老杜,堪稱一代「詩史」。其寫景詩,表現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膾炙人口。詩體裁多樣,七言是其所長。

  元好問之文繼承唐宋大家傳統,清新雄健,長短隨意,眾體悉備,為金代文學批評之巨子,仿杜甫《戲為六絕句》體例所寫《論詩絕句三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上影響頗大。

  今存詞377首,藝術上以蘇、辛為典範,兼有豪放、婉約諸種風格,當為金代詞壇第一人。今存散曲僅9首,用俗為雅,變故作新,具有開創性。《續夷堅志》為其筆記小說集,為金代現存的優秀短篇小說。

元好問在忻州在山西名聲不大,但在海外,那是相當的有名。

三國演義中還有一段故事也是寫有關忻州的故事,那就是有名的古城會,講張飛和關公在古城相會的故事,這個古城三國演義上叫卧牛城,據我考證就是當今的忻州城。

寫到這裡,好像忻州也就局限到這裡,再沒有什麼能拿出手的東西了。

近代的名人好像不多,除了原陝西省委書記霍士廉,原天津第二書記黃志剛,再拿不出像樣的人了,好在峰迴路轉,中央政治局出了一位常委,他就是劉雲山,好傢夥,折實讓忻州父老高興了好一陣子。

忻州人以做買賣見長,我們家門口有一個70歲的老太太,靠販菜起家,給五個兒子每人蓋起一處院子,據她講,只要不死,還要和孫子們蓋,呵呵。說起做買賣,祁縣,晉中算什麼呀,走西口說的是忻州的事情,有一句名言,叫先有昌盛公,後有包頭城,這個昌盛公就是忻州人士,郜姓,那幾天看電視,什麼白銀谷,喬家大院,哼哼,氣殺我也,小瀋陽說,那是我的。忻州買賣何止在局限在內蒙,新疆,烏蘭巴托都有忻州人,忻州有句熟語,叫有雞叫的地方就有忻州人。我老家有一位90多歲的老奶奶,我們也不知道她到底多大,每年說她99,就去過烏蘭巴托,他老漢就在烏蘭巴托做生意,死了,她一個人走到烏蘭巴托去接班收屍。她叫烏蘭巴托叫烏蘭花每次見到她,都有一種蕩氣迴腸的感覺。忻州人做買賣,都從小做起,為什麼,因為忻州一馬平川,除了地里那些活計,你說做什麼能生存,還能叫老婆娃娃過上幸福的生活?只有做小買賣,在中國,做買賣是歷代統治階級看不起來的,漢朝的時候,做買賣的人要穿兩種顏色的衣服,就像現在的計程車,一看你就是做買賣的,或開計程車的。賈誼在《論積貯疏》里惡狠狠地說,要驅之於畝,就是讓做買賣的都去種地。打罵滴去種地。沒有好的環境,針頭線腦,逐步擴大。本錢小,自然要精打細算,外路家就笑話忻州人求毛鬼胎,就是小氣的意思,當他們知道原因外就默默無語了。其實,你和忻州人打交到,心上輕鬆,絕沒有沉重的感覺,實事求是,一碼歸一碼,就像現在的AA制,其實一碼歸一碼,和世界接軌,而呼呼忒忒,還是農民哦!呵呵!這個現象隨著時代進步,也變了,一擲千金,出手闊綽,奢侈成風,我不知道這是好還是不好。


推薦閱讀:

忻州人怎麼看待閻錫山?
閻錫山為忻州人民帶來哪些貢獻?
忻州民間刺繡路在何方?

TAG: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