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江湖潛規則:灰色的創新

奶粉江湖潛規則:灰色的創新柯志雄 北京報道 2010-08-18 22:40:47核心提示:中國乳業從業人員跳開國際通行的正規做法,找到了一條「捷徑」,以便宜價格進口乳清粉加全脂奶粉,製造成為嬰幼兒奶粉,形成所謂「干法」,並以此「獨門絕技」特立獨行——中國是唯一「干法」嬰幼兒奶粉大國。對於不熟悉她的人來說,楊佳身份讓人迷惑。她經常出入醫院,跟醫生非常熟稔,有時要為挺著大肚子的媽媽們講課,有時也要發放宣傳單,偶爾還要像文員一樣填寫表格,比如醫院覆蓋情況一覽表。她的職位叫「營養代表」,這個溫文爾雅的職位名稱將她與同行的強烈碰撞遮蓋得雲淡風輕。本報記者8月17日獲得一份醫院覆蓋情況一覽表,在楊佳所負責淮北平原中部這個縣城,她要在自己覆蓋的24個醫院為公司「狙擊」十個其他嬰幼兒奶粉品牌,由此贏得5200多名新用戶。1995年頒布的《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目的是使醫療衛生保健機構保證母乳育嬰、免於受嬰幼兒奶粉銷售推廣的影響,反諷的是,15年後這些機構在嬰幼兒奶粉公司里獲得專門名稱——「醫務渠道」,並成為最重要銷售渠道之一。「影響至少在5成」,陝西紅星乳業銷售公司總經理薛俊民認為,在缺乏實際管制力約束下,醫療衛生保健機構決定了許多嬰幼兒奶粉公司銷售成敗:「(奶粉)是小孩接觸的第一件事情,這種依賴程度會不高么?」而這對於目前產值300餘億元,並且以超過20%速度增長的嬰幼兒奶粉來說,只是「潛規則」中的一條。眼看著為之辛勞50餘年的乳業屢次出事,中國現代畜產品加工科教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乳業泰斗駱承庠心痛尤甚他人,但他斷言,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撥亂反正,「將來還是小孩遭罪」。非法的戰爭對於楊佳來說,她需要看好24家醫療衛生保健機構——縣城裡5家醫院和一家醫院社區服務站以及鄉鎮里的16家衛生院、2家診所。儘管「戰爭」本身就是非法的,但戰火正酣,外資品牌「槍林彈雨」迎擊國內品牌「小米加步槍」。「不管是婦幼保健站還是人民醫院,你看婦產科裡邊的廣告都是誰的,不是美贊臣就是多美滋或雅培,有幾個是伊利的、聖元的?」陝西紅星乳業薛俊民說到縣城以上,目前搶奪都非常厲害,「國外大品牌搶奪到地級市,到長江以南恐怕能搶到縣城。國內一線品牌,已經搶到了鄉鎮了。」根據楊佳所統計的「競品投入情況」,她覆蓋的24家醫療衛生保健機構里,貝因美、聖元在其中的10來家裡同樣也紮根,緊隨其後的是飛鶴、搖籃,而且之後還尾隨著雅士利、蒙牛等品牌,為此,廠家為每一位新開戶向醫生支付開戶費——大多數標準為每戶80元,少數低的在50-70元,據此估算大廠商僅這筆開支在這個小縣城就超過40萬元。但這種付出是有回報的,100多萬人的縣城,根據近年全國粗出生率推算,每年有近15500新生嬰兒,楊佳每月平均得到430多位新用戶——剛剛呱呱墜地的嬰兒,全年5200多位新用戶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但她依然覺得有可能通過單位用戶的消費增加銷售。在公司要求反饋的「希望調整方案」項下,她填道:「加強VIP醫生客情拜訪。」1992年12月26日,時任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協調委員會副主任閻穎宣布,中國已有21家醫院成為首批符合國際標準的愛嬰醫院。根據當時思路,醫療衛生保健機構要發揮提高母乳餵養重要作用,而愛嬰醫院更要起到表率作用。國際母乳餵養行動聯盟(WABA)中國聯絡員丁冰說,2009年時,全球有2萬家愛嬰醫院,中國在其中佔了超過1/3,「目前,我國基本上所有的助產機構已經全部是愛嬰醫院了,共計7000多家。」但中國消費者協會發現,即使該機構警示,但是一些醫院甚至是愛嬰醫院,都是嬰幼兒奶粉廠商的堅實陣地,其披露的《2009年母乳代用品市場監測報告》顯示,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內的違規行為涉及37個品牌,大品牌在其中「熠熠生輝」。另類「節能」產業中國愛嬰醫院出現的1992年,正是中國乳製品產業結束第一段高速增長節點。1979-1992年,奶牛和原料奶增長速度分別為14.35%和13.4%,乳製品產量以每年16.87%速度遞增。但這段高速增長中發出了第一聲強烈的「爆破音」,北方某品牌奶粉致嬰兒死亡,致死原因是奶粉含有亞硝酸鹽。「那是在我的工作經歷之中的第一件大事」,上海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顧佳升回憶說,慘劇肇因是個別奶農為應對當時採用的比重檢驗,從土牆表面刮下「土鹽」,加入到摻了水的生奶里使得比重回復到正常,而「這次發現那個農民加『土鹽』,其主要成分是亞硝酸鹽。」當年國家立即增加了亞硝酸鹽檢測指標,風波很快平息,但1993年乳製品產業還是出現了負增長,奶產量下降到498萬噸。「中國從1989年有第一代嬰幼兒奶粉開始,我就在裡邊了」,聖元創始人張亮見證了這段高增長。他在法語專業畢業之後進入一家法國公司,在那一直干到1992年,並通過這家畜牧公司進入乳製品行業。中國乳業泰斗駱承庠回憶說,當時他研發嬰幼兒奶粉除了指標之外,很重要的一項是檢查奶粉的實際營養效果。為此,學生要協助他做相關實驗,其中包括讓服用嬰幼兒奶粉的小老鼠在水缸中游到筋疲力盡。「抓老鼠也有技巧,陳××(某乳業上市公司現任分管研發副總)不知怎麼就老被老鼠咬」,那個質樸的年代如今依然在駱承庠的記憶中揮發著快樂,但這種質樸很快戛然而止。旅歐乳品工程師施大生告訴本報記者,20餘年前中國就有按照國外先進方式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當時由丹麥人投資的多美滋收購上海優質生奶,以濕法生產嬰幼兒奶粉。施大生解釋道,牛奶與母乳相比,乳清蛋白比例低、酪蛋白比例高,前者製成嬰幼兒奶粉時需要提高乳清蛋白,而生產乳酪尤其是乾酪時會用掉酪蛋白剩下液態乳清。歐美等國主要選擇兒童專用液態奶,這種奶拿沒變性的脫鹽乳清,加上牛奶均衡調配後制出。而只有偏僻地區才用上述兒童液態奶噴製成奶粉——這個過程就是嬰幼兒奶粉的濕法生產。但中國乳業從業人員跳開國際通行的正規做法,找到了一條「捷徑」,以便宜價格進口乳清粉加全脂奶粉,製造成為嬰幼兒奶粉,形成所謂「干法」,並以此「獨門絕技」特立獨行——中國是唯一「干法」嬰幼兒奶粉大國。而對於主張這一做法的公司來說,干法混合不但擺脫了飼養奶牛限制,生產工藝變得很簡單,而且費用也變得極低,尤其「環保節能」——記者從某嬰幼兒奶粉公司獲得的數據顯示,干法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能耗是各種工藝中最低的,每年生產約2億產值的產品,耗電不到50萬元,用水也就1萬元左右。灰色「創新」1995至1998年中國奶粉產量的年均增長率僅為1.7%——1998年整個奶粉市場只有37萬噸,遠低於乳製品行業的平均增長率18.17%。這讓奶粉企業日子很難過,而乳清粉進口生意更顯得尤為重要。即使過去採用濕法生產的多美滋,被丹麥人賣出變為澳大利亞投資企業之後,也加入干法生產大軍。1997年,張亮註冊了北京澳內特乳品有限公司,乳清粉進口正是其主要生意。他不是唯一一個看到其中巨大商機的人。1998年,中國進口乳清製品6.9萬噸,但次年乳清粉即增加到8.32萬噸。施大生說,乳清粉之中「奧妙」很多,動輒利潤相差很大:例如,好的液態乳清是以凝乳酶生產乾酪得到的,而用酸法(用檸檬酸等得到)的乳清就差很多;牛奶里灰分(無機成分殘留物)比人奶要高,灰分去掉這一環節叫脫鹽,灰分的高低也影響乳清粉的品質與進口價格;加工中熱傷害程度又決定了乳清蛋白是否變性,而這同樣影響乳清粉的品質與成本。「嬰幼兒吸收不了變性的乳清蛋白,所以國外都是以低熱處理強度的奶粉作為基料」,施大生說,中國進口的乳清粉就有一些是變性的乳清蛋白,而那些高熱處理強度的奶粉生產的嬰幼兒奶粉更是不適宜作為嬰幼兒食品。但彼時並非行業的景氣期。1998年,中國新生嬰兒數量首次低於2000萬,根據輕工業信息中心數據,1999年乳製品行業內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企業378家,虧損的有124家,而其他的1200多家乳製品企業,日加工能力均在20噸之下。這使得它們更致力於干法混合造就的「創新」空間,任何一個有市場拉動力的噱頭都成為積極實踐的方向。如今執掌光明乳業的郭本恆當時還是研究人員,他在2000年的一篇論文中寫道,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奶粉品種最齊全的國家之一,「各種奶粉產品已涵蓋每個層次的消費人群,即不同年齡段都有其特定的奶粉產品,對不同生理條件和疾病的人群還有功能性奶粉。」2000年開始,美贊臣找到了一個對嬰幼兒奶粉銷售和利潤均有大幅提升的利器——添加ARA和DHA的系列嬰幼兒配方奶。這類產品在後來許多企業的宣傳中被稱作擁有提高智力等妙用,但對於生產來說,帶來的一個麻煩是添加劑有刺鼻氣味。一些企業因而「果斷」地採用了添加在嬰幼兒食品中禁止的香精香料,這使其他不敢採取同樣行動的嬰幼兒奶粉企業進退維谷:加是違法,不加則氣味無法與同類競爭2006年11月,某地奶業行業協會為此專門向衛生部監督局請示,列舉多家進口品牌的非法添加,委婉地質詢:「我們相信這些大企業不會違反國家的有關規定擅自添加不允許在嬰幼兒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劑,但目前我們又找不到可以使用的依據。懇請……使我們國內的企業能夠在公平的條件下生存和發展。」請示此後未有回復。在2006年時,該行業協會直指添加劑為「違反國家的有關規定」。但在2008年,《嬰幼兒配方食品和穀類食品中香料使用規定》發布,凡適用範圍涵蓋0至6個月嬰幼兒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用香料。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中可以使用香蘭素、乙基香蘭素和香莢蘭豆浸膏。這一規定後半段,就此被一些奶粉企業用作為加香料香精的「依據」。2010年7月26日,衛生部公布《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則(徵求意見稿)》,明確把包括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在內的20種食品,列為禁加食用香料、香精的範圍。至此,從2006年地方行業協會舉報,已歷經四年。「在2003年到2008年間,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達到了21%的複合增長率,到了2008年,總體市場規模更是擴容至255億元」,香港上市公司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遠榮說,澳優2008年4億元營業收入得益於近些年的高增長。澳優只是高增長受益者之一。2008年,高端奶粉市場前四名全為外資企業: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它們中有三家使用乙基香蘭素等香精香料出現在上述請示中。一位曾在乳品企業負責研發的知情人士認為,基於乳清粉的干法生產與香精香料的濫用使許多灰色「創新」得以敞開,一些嬰幼兒奶粉在巨額廣告費的推廣下披上高端產品外衣,具體做法是對於母乳中含有的成分尋找一種便宜添加劑,而後在宣傳中暗示它與母乳相當甚至更好。2009年澳優營業額62377萬元,除稅前盈利20840萬元,毛利率33.4%。這並不算高,薛俊民說許多嬰幼兒奶粉企業可以做到50%的利潤率,「最高達到56%」。行業與江湖「尤其是80後,不願意聽說教。知道母乳好,但不清楚人工餵養的風險,認為和母乳同樣好」,國際母乳餵養行動聯盟(WABA)中國聯絡員丁冰說,目前以嬰幼兒奶粉等形式人工餵養的風險沒有得到足夠重視。而駱承庠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行業變異,科學探討讓位於商業利益與「大局觀」。2004年阜陽「大頭娃娃事件」發生後,駱承庠判斷是水解蛋白所致,但這種看法波瀾不驚。「我是對的,他們看書太少」,駱承庠笑著說,但他對於不能在自己一手創辦的行業雜誌上發稿有些無奈。「三鹿奶粉」事件之前,酈韜珉在研究室中發現了一樁異常,三鹿奶粉數個樣本查出非蛋白氮數倍高於正常標準,但在此後的一次專業會議中談及此發現,迅速被攻擊為打擊三鹿的「笑話」。數月後三鹿事發,酈韜珉卻更為邊緣了。「其實三聚氰胺不是結石的唯一成因」,酈韜珉說對嬰幼兒奶粉很重要的灰分指標在20年前生產的產品中都比較低(S26灰分是2.0%,Premiun是2.1%,明治是2.3%,瑞士NAN11.9%,雀巢立多精2.5%,中國龍丹3.0%)。國家標準中將這項重要指標降低到了≤5.0%。提高灰分指標對嬰兒一點好處也沒有,行業人士測算,相反卻給企業和原料供應商多創造了1200元/噸以上的額外利潤,但某國際知名品牌的嬰兒奶粉也由於中國標準的降低,而把在馬來西亞生產並進口到中國的奶粉,灰分由2.0%上升到了3%。以2008年4月天津海關進口情況為例,北京澳內特進口的78噸70D脫鹽乳清粉金額為102.648萬美元,以900克罐裝需要360-405克計算,這部分成本在5美元左右,但這已是同期進口的乳清粉中最貴的了——後者進口價格多數為每噸660-760美元,是澳內特採購價6%左右。進口乳製品的混沌空間,使得嬰幼兒奶粉企業在需要的情況下,可將採購作為利益輸送的手段,而這種情況至少在10年前就出現過。1998年,在三鹿掌舵人田文華任法定代表人的某經貿有限責任公司註冊地址旁,註冊了一家同名諮詢公司,這家現已註銷的諮詢公司法定代表人,就是現任某乳業權威機構的常務副理事長。「他們賣奶粉給乳製品企業」,一位行業人士談及該機構對某些企業的維護時如此解釋。順應潮流或者被邊緣化?成為考驗技術人才的非技術難題。當一位專家得知駱承庠接到某大型乳製品企業科研院的邀請時評價說,「這是要封你的嘴,防止你亂講」。駱承庠笑著回了一句,「沒封住」。商業利益下異議的消減,使得專業人士大感無力。以乳業新國標為例,曾經對乳清蛋白的變形與否有過爭論卻無疾而終。加工中熱傷害程度決定了乳清蛋白是否變性,而這同樣影響乳清粉的品質與成本。「國際標準中只認可不變性乳清蛋白的比例。新國標中,對於不變性乳清蛋白沒有標準的檢測方法。這指標由此成了虛設,」上述曾參與乳品研發的知情人士稱,這為變性乳清粉進入嬰幼兒奶粉敞開大門,而嬰幼兒奶粉廠商就無需為此項本應增加的成本發愁了。種種牽絆使一些專業人才淡出中國乳業。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動物家禽科技系奶牛營養學博士喬富龍,曾在兩年前上萬言書《破解乳品安全危機和助推奶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喬富龍在回複本報記者的郵件中寫道:「我最近一直在加拿大,呆在家中陪孩子過暑假。夏季確實很美,很安靜,很平靜。我已經對中國奶業實在提不起勁了。」(應受訪者要求,楊佳為化名)
推薦閱讀:

再見、蘋果
二季度綜藝創新減速?可這檔節目卻一路走高!
無人機在2018年的新方向,你全知道算我輸!
建築與風水學知識講座 易學的繼承與創新
創新名言

TAG:創新 | 潛規則 | 奶粉 | 規則 | 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