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中國大遺址保護及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1995年,全國文物工作會議提出「大型文化遺址」概念,沉埋於歷史長夜的龐大文化遺址,被納入保護視野。2005年,國家正式設立大遺址保護專項資金,投入20億元啟動大遺址保護工程;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編製完成100處重要大遺址總體保護規劃綱要,正式啟動100處重要大遺址的保護工作。  過去5年間,我國實施了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初步建立了大遺址保護管理體系,確立了以由長城、絲綢之路、大運河、西安片區、洛陽片區組成的「三線兩片」為核心、100處大遺址為重要節點的保護格局。  近日,記者隨中央媒體採訪團赴陝西西安、河南洛陽、四川成都,考察了「十一五」期間幾處重要大遺址的保護及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情況。  五千年文明的物證  中國古代文明鼎盛時期的大遺址,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發展史最綜合的物證,遺存規模宏大、遺產價值突出。沉睡千年的大遺址一朝喚醒,便以其無比神奇的生命與今日世界展開穿越時空的對話,其保護的重大價值即刻彰顯。  位於西安市東北的大明宮遺址,有著3.5平方公里的原址、19.16平方公里的遺址保護區,以無比的空曠敘述大唐統治中心的尊貴與堂皇。屹立在遺址之上的丹鳳門、含元殿等保護展示工程則昭告政權中心「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的莊嚴與宏偉。  作為世界最重要都城遺迹之一的漢魏洛陽故城,劃定保護範圍121平方公里。伊洛平原殘存的閶闔門、太極殿遺址,沉埋的銅駝大道遺迹,櫛風沐雨兩千載的白馬寺,呼應著司馬光「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浩嘆。  見證中國封建社會輝煌歷史的隋唐洛陽城被列入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隋朝的「建國門」定鼎門保護展示工程矗立原址,武則天時期洛陽城宮城正殿明堂、天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正在進行,隋唐洛陽城中軸線的保護及遺址公園已然成形。  建於商末至西周的古蜀國都城金沙遺址自2007年4月起,以考古發掘現場、出土文物展示、園區文化景觀相結合的全新面貌出現在成都市區,短短3年,面積為456畝的考古遺址公園接待遊客300多萬人次……  建設遺址公園以保護為主  考古遺址公園已在國際上被證明是一種切實有效並日趨成熟的大型考古遺址保護和利用模式。  2010年10月,國家文物局公布首批12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23個立項名單,並頒布《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試行)》,我國大遺址保護工作邁入新階段。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科學管理,合理利用」已成為中國文物工作者及各級政府的原則共識,引導著剛剛起步的中國大遺址保護及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郟鄏城高門倚天,九重蹤跡尚依然。須知道德無關鎖,一閉乾坤一萬年。」2009年10月竣工的隋唐洛陽城定鼎門保護展示工程,重現了晚唐詩人褚載《定鼎門詩》的詠嘆。專家用科學手段對定鼎門遺址夯土、磚等進行了有效保護後,依照史料描述,在不傷害原址前提下,在其周遭修建了一個更大的「定鼎門」,以「籠罩」的方式保護定鼎門城址,展示考古成果,並帶動22平方公里的隋唐洛陽城裡坊區的保護。「洛陽的工作首先建立在科學發掘、保護的基礎上,保護是最基礎的工作!」考古專家錢國強表示。  據擔任大明宮丹鳳門工程設計的張錦秋院士介紹,丹鳳門的設計建立在科學的研究和充分的歷史根據基礎上,「要能給人歷史的聯想,要溝通歷史和未來」。她強調,整個保護展示工程要符合國際慣例和國家文物局規定,要有「可逆性」,即可以在不驚動原址的情況下拆卸、恢復原貌。  大明宮另一代表性遺址含元殿遺址的保護展示工程,則是將殘存的土質遺址封閉保存在保護砌體內,隔斷人類活動和自然力對遺址的侵害。同時,保護砌體採用傳統材料、傳統技術和工藝,再現遺址的基本結構和布局,展示局部遺迹和出土文物。這種做法也為漢魏洛陽城遺址、成都金沙出土文物的保護、展示所遵循。金沙遺址以實現「保持遺存本體及歷史環境的完整性」而受到專家一致好評。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大遺址保護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場保衛戰。各級政府將文物保護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政府在這一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中起到了主導作用。  西安成功實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新模式,投入120億元人民幣完成了對市內最大棚戶區——大明宮遺址10萬居民、88家企事業單位的拆遷、安置,以及遺址公園的建設,實現了遺址保護與遺址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環境改善、城市現代化建設和諧發展的目標,使大遺址保護成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洛陽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守上世紀50年代以來「避開老城建新城」的前瞻,在一次次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規劃中無條件規避大遺址和歷史遺存,並出台《漢魏故城保護條例》、《隋唐洛陽城遺址保護條例》等法規,使相關大遺址保護工程得以順利實施。  成都從開發商手中重金買回456畝的大遺址,在嚴控遺址周圍新建築的風貌及建築高度的同時,對遺址東邊的居民住宅、道路等進行全面整治,使之與遺址的文化底蘊相匹配,創造出有利於金沙遺址永久保存的環境。  「文化遺產保護不再是文物部門一家的事,政府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為大遺址的保護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文物工作者說。  「十二五」大遺址保護要「四好」  考古遺址公園已經成為極具吸引力的城市新景觀,有效拉近了遺址與公眾間的距離,讓全民文化遺產保護的自覺意識得以提升。西安大明宮、成都金沙、洛陽定鼎門……都成了市民休憩、尋找城市記憶、對話歷史文化的宏大場所。「5·12」大地震期間,金沙遺址公園成為成都西北城區市民最大的庇護所;每年春節期間在金沙遺址公園舉行的「太陽節」,已成為成都市民新的節日。  據國家文物局有關人士介紹,「十二五」期間,要以「遺址本體保護好,周邊環境整治好,人民生活改善好,經濟社會發展好」為目標繼續加強對大遺址的保護和展示,基本形成以西安、洛陽、荊州、成都、曲阜5個文化片區,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茶馬古道4條文化線路,環國境線一圈分布的重要大遺址為重點、150處大遺址為支撐的大遺址保護格局。  「西安將在大明宮保護經驗的基礎上,完善難度更大的漢長安城的保護。」「大遺址保護是公益事業,洛陽將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真正以文化特色在世界彰顯美麗。」兩大古都的市委書記、市長鄭重表示。


推薦閱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關田溝遺址的家族墓群
山東鄒城邾國故城遺址考古發現8件新莽銅器
褻瀆烈士!兩男子抗戰遺址前扮日本兵擺拍!
北京密雲區----雲蒙山長城遺址公園導遊詞

TAG:中國 | 國家 | 考古 | 遺址 | 保護 | 公園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