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寅初人口論,學生沒一個能從理論上駁倒他,全是標語口號式的謾罵

馬寅初人口論,學生沒一個能從理論上駁倒他,全是標語口號式的謾罵   李桂枝,筆名端木賜香,網名三糊塗。1990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現為河南安陽師範學院歷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文化批判及晚清史。出版著作有《我是如此美麗》、《中國傳統文化的陷阱》、《糊塗讀史:明清的帝國偏執與盛世張皇》、《重讀晚清六十年(1851-1911)》等七部。語言犀利、幽默。  中國傳統的集權專制之下,官不得私論,士不得私議,民不得私說。大家共用一個腦袋,一個思想,但是畢竟有一些學人,衝破了重圍,比如老子、莊子、李贄、顧炎武等。所以,我們要學習這些學人特立獨行有所質疑的品質。因為歷史似乎始終擺脫不了為時人所利用的命運,淪為了當代思想史。胡適說得文雅:歷史就是個小姑娘,任由人打扮!說這麼多,是想告訴大家,我們的傳統就是報喜不報憂,就是為尊者諱,這就要求我們在學歷史的時候,一定要多一隻眼,懷疑的眼,清醒的眼。包括我講的課,那也是一家之言,同學們覺得不對,找材料反駁我。  一個教師講完課,學生傻乎乎的沒反應,無話可說,無意見可提,那就是教育的悲哀了。當然這種反駁是在學術範圍內。舉個例子,當年馬寅初發表自己的人口論,每天在校園裡轉著圈子看北大學生們寫給他的大字報,老先生越看越傷心,檢討說,身為北大校長,培養出來的學生卻沒一個能從理論上駁倒他的,看到學生的文章都是標語口號式的謾罵,作為一校之長,他感覺到了自己的失職。沒辦法,老先生只好給他們檢查錯別字,圈好,讓造反學生們回教室重抄一遍。  一句話,學生重在質疑,沒有疑問,白上大學。教育是培養公民而不是培養奴才。魯迅能從仁義道德的字縫裡看見「吃人」兩個字,先生可能長了一雙貓頭鷹的眼。我們擁有不了貓頭鷹的眼,至少不要讓自己成為黑瞎子。  當然,歷史的本性決定了我們的懷疑非常可憐。周寧說:「嚴格說來,歷史經常不是記憶的工具而是遺忘的工具,歷史與其說是讓我們記住過去的事實,不如說是規定哪些事實應該讓我們忘掉。」說得太對了,有些歷史,幾成盲點了。這也是我們中國特殊的國情。但是對著歷史嘆息,不是我們的選擇。  文化很難捉摸,文化分類也很有趣  我們的傳統就是報喜不報憂,就是為尊者諱,這就要求我們在學歷史的時候,一定要多一隻眼,懷疑的眼,清醒的眼。  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總和。開個玩笑,一個男人站街角,呸一口唾沫飛出去,就是一個文化現象了。如果是兩個女人,一個哼一聲兒,一個呸一聲兒,這文化就複雜多了。  文化的廣義性,導致研究文化的人,常常有狗啃刺蝟難下嘴的尷尬。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洛威爾說:「我被託付一件困難的工作,就是談文化。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比文化更難捉摸。我們不能分析它,因為它的成分無窮無盡,我們不能敘述它,因為它沒有固定形狀。我們想在文字範圍表述它的意義,這正像要把空氣抓在手裡似的。當我們去尋找文化時,除了不在我們手裡之外,它無所不在。」  這傢伙抄襲我們的道家始祖,試看老子原話:「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物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抄得多高級啊,僅把道字改成了文化兩字。玩笑啊。  狹義上講,文化僅指人們的精神生活領域。在此基礎上,又根據時間角度、空間角度、社會層、經濟形態等視角的不同,對文化結構進一步分類。  比如從社會功用上,可以分為禮儀文化、服飾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  從文化的內在邏輯層次上,又可分為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等四個層次。  此外,還有分得更俏皮的,比如張遠山先生在他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隨筆中,把文化分為頭腦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與下半身文化。下半身又被他分為兩段,為胯部文化與胯部以下文化。他說,以唐中葉(安史之亂)為界,此前是中國文化上半身,此後是中國文化下半身。細分的話,孔子誕生前,是中國文化史前時期,尚沒有頭腦。孔子誕生前後,春秋戰國,中國進入了頭腦文化時代。秦始皇大一統,中國進入了胸膛時代……之後是等而下之,越來越不堪!  文化能創造像韓國這樣奇蹟,文化衝突的影響則更大  文化的廣義性,導致研究文化的人,常常有狗啃刺蝟難下嘴的尷尬。有外國文化人類學家認為:一件困難的工作,就是談文化。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比文化更難捉摸。  如果腐敗成為一種文化,那麼再好的制度也防範不了它;更嚴重的是,如果制度是文化的必然結果,那麼制度本身就是反腐最大的障礙了。  近來,研究文化的人越來越多,發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說到這裡,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國際和地區問題研究所所長亨廷頓和他手下的高級研究員哈里森合編的一本書——《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他們的研究,在文化方面提出了諸多有深刻意義的課題。比如亨廷頓對比了一下迦納和韓國的經濟統計數據,發現20世紀60年代兩國的經濟水平驚人地相似。30年後,韓國成了一個工業巨人,國民生產總值名列世界第14位,大量出口汽車、電子設備及其他高級製成品,人均收入接近希臘的水平,此外,它在鞏固民主體制方面取得長足進步。迦納卻沒有發生這樣的變化,它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相當於韓國的十四分之一。如何解釋?亨廷頓判斷,文化在起重要作用!這對我們研究中國的現代化課題不無啟示。  這些學者還搞出了一個腐敗曲線,認為腐敗與文化也有關係。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腐敗有文化因素,也有政體原因。長遠看,文化為體制之母;短期看,體制的變更,可能對文化產生影響。這對我們當前的反腐也不無啟示。如果腐敗成為一種文化,那麼再好的制度也防範不了它;更嚴重的是,如果制度是文化的必然結果,那麼制度本身就是反腐最大的障礙了。這樣說來,文化之革命倒是一項長遠的任務了。  閱讀並了解文化,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只有學得深,才能看得真。比如中英鴉片戰爭,了解了其中的中西文化衝突,對這場戰爭就會有深層次的認識。比如當年的教案,好多也是文化誤會鬧出來的,基督徒來中國傳教,要辦孤兒院,咱國人想,呸,鬼子沒安好心。肯定是想吃我孩子的心肝,否則為什麼紅頭髮綠眼睛,特別是那鮮紅的大嘴,一看就是生吃孩子鬧的。洋人一看沒有孤兒願來,就張榜公布,送個孩子賞幾文錢,呸,中國的人販子就應運而生了,把那有娘的孩子拐了來,送到教堂……  文化無所不在,文化可能是所有衝突的根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講中國傳統文化,對比西方文化精神,希望每一個同學,看五千年歷史,觀八萬里環球,獨仗劍,走天涯,三隻眼,看天下,天地之間。加拿大華人網 http://www.sinonet.net/
推薦閱讀:

無敵標語,總有一句雷到你
血淋淋標語背後的「故事」
組圖:強悍的標語!
雷人標語寫得真有才了
讓人笑破肚皮的雷人標語(組圖)

TAG:口號 | 人口 | 理論 | 學生 | 標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