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國近代建築之26——法國在華政治類建築(五)

重慶:

法國領事館&法國大使館:

1893年,哈士(F.Haas)被任命為首任法國駐渝領事。1896年3月,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館址位於重慶二仙庵,後遷往領事館集中的領事巷。重慶領事館管轄四川、貴州、甘肅、新疆、青海、西藏的外僑事務。領事館建築原為二層磚石結構,立面構圖呈現「拱券式」,兩窗之間飾以壁柱,柱頭做帷幕式,十分精緻,窗下圍寶瓶型欄杆。

1938年8月15日,法國大使館一等秘書畢維廉夫婦、三等中文秘書薩來德等由漢口抵達重慶,新任法國駐華大使亨利·戈思默通過外交代表團和中國國民政府取得聯繫,抵達重慶。法國駐重慶的外交代表團就設在市中區領事巷的法國領事館內。由於遭到日本飛機的猛烈轟炸,1941年夏,領事館又遷往重慶南岸的法國水師兵營內。

如今位於領事巷的法國領事館舊址十分蕭條,廢棄多年不用。這座四方形的小樓已面目全非,一層門窗基本已被磚頭堵住,二層窗戶上的玻璃也已破碎,牆體上的石材已經有了大面積剝落,屋頂上甚至已經長上了野草。建築的命運著實令人擔憂。

1942年,一個由蒂當熱中校、瓜發爾先生和茲諾維·貝高夫將軍率領的半官方性質的法國代表團來到重慶,駐紮在嘉陵江右岸半坡上牛角沱的一座四層建築內。這座建築位於今渝中區鳳凰台街35號,磚木結構,立面券廊式風格。頂部為緩坡度屋頂,開氣窗,立高聳的煙囪。這座建築的一側牆面很有特點,直接利用山坡的高大岩石築成。建築現由重慶塑料行業協會和一家化工公司使用。

法國水師兵營舊址:

重慶開埠後,法國取得了四川省煤礦和鐵礦的開採權。不久,又得到了巴縣等地50年的石油開採權。為了保障法國勘探測量人員的安全,並且保障這些資源順利地運出,法國海軍軍官胡斯特率領法國軍艦抵達重慶,1902年在重慶南岸建立了法國水師兵營,人稱「奧當軍營」。

法國水師兵營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謙泰巷142號,由印度支那總督杜梅爾捐款10萬法郎建成。建築為二層磚石結構,建築面積1600平米。四面券廊,設計者可能是覺得通透的券廊視覺上仍不滿足,又在兩層的護欄上雕刻了賦有中式風格的鏤空花洞,在火爐重慶炎炎的夏日中,給人以一種更加清涼的感覺,檐口上方是四坡屋頂,建築面臨長江,坐在迴廊邊上,吹著江風,欣賞著渝中半島的風光,十分愜意。

水師兵營是法國設在長江上的控制站和物資補給站,擔負著水上警察的任務。法國水師兵營也曾作為法國領事館使用。建築於2000年9月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慶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內部保留有重慶開埠歷史陳列室。如今,建築已得到保護性開發,一家高檔的餐飲會所設在這裡,老建築被粉飾一新,煥發了青春。是長江南岸一線最醒目的近代建築之一。

南京:

法國大使館舊址: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原位於北京的法國公使館遂遷往南京,不過使館級別仍停留在公使級。法國公使館位於南京市高雲嶺56號,館舍建於1937年,磚木結構,二層通透的柱廊配以寬大的陽台,充滿了法式的浪漫風格。抗戰爆發後,法國公使館被迫關閉,後來遷往重慶。

抗戰勝利後,1946年1月,法國任命梅里靄為首任駐華特命全權大使,先後租用高樓門56號、金銀街17號以及寧夏路4號為大使館館舍。其中,高樓門56號,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室辦公廳主任、軍統局局長賀耀祖的公館,金銀街17號,是國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長劉建群的公館,寧夏路4號,是國民政府立法委員周兆棠興建的公館。

與法國使館沾邊的四座建築中,除位於高樓門的建築拆除外,其餘三座建築均保存完好,高雲嶺的老樓目前由江蘇省新聞出版局使用,1992年被列為南京市文保單位。其餘兩處建築現為民居。


推薦閱讀:

建築-鋼鐵
新中式建築,美到骨子裡!!
你為房價操碎心,他們在城市150公里外造出理想家園
古建築上的絕美風景——磚雕

TAG:建築 | 中國 | 政治 | 法國 | 近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