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麥肯錫學習邏輯思維

思考絕非一時的想法

我們在職場或者是生活中,常常要面對各種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我們會怎麼做?通常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要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但是大多數人好像都不知道為了解決問題該怎麼思考,該用什麼方法思考,因為這些人都不具備解決問題的思路。

事實上,大多數人在面對問題時,並沒有認真地思考,而是單純地把「一時的想法」稱為解決之策。更令人驚訝的是,大部分個人或者企業就是用這種「一時的想法」解決工作上、生活上、經營上的問題。這真的非常可怕。

或許有人會進行駁斥:「沒這回事兒,我都是根據經驗來做的,絕對錯不了。」如果有個人繼續問:「你為什麼要這樣解決問題呢?請說出你的依據!」你能夠回答嗎?如果那個人又繼續問:「你解決問題的大前提,事實上只是假設。你有能夠證實這個假設的證據嗎?」這個時候,你能夠拿出證據嗎?

「不做不知道」、「我想這麼做應該不會有問題」類似這樣的回答,都不叫解決之策。

很多時候,舊有的觀念不但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衍生出許多困難。

解決問題的根本就是邏輯思考力,邏輯思考力不但能夠讓問題迎刃而解,而且我們一般常說的先見之明、直覺也是從邏輯思考中產生的。

但是由於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養成邏輯思考的習慣,所以就缺少了能夠解決問題的思路。個人沒有正確的思路,難以獲得有成就的人生;政要如果沒有正確的思路,就會危及政治、經濟和整個國家的未來;對商業人士來說,如果沒有正確的思路,就無法帶領企業接受新時代的考驗。

在這個激變的時代,企業經常面對必須要解決的難題。對於個人來說,除了工作,每天也必須面對生活上的各種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具備能夠找出真正解決之策的思考路徑。

做不到「理所當然之事」

遺憾的是,大多數面臨嚴重問題的人,在找出解決之策以後,卻沒有堅決實行下去的執行力。

要解決已經產生的問題,必須要分析問題出在哪裡,然後弄清其中的原因,再對症下藥。進行邏輯思考,就可以導出這個答案,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擁有這樣的思考路徑。

因循成性的人在解決和自己立場、利益相關的問題時,徒具反效果的思考路徑反而能夠橫行無阻。

不要把假設和結論混為一談

分析數據或其他客觀根據後所整理出來的資料,只不過是假設,但是大部分人,就把這個假設當結論了。

於是在認為已經「得到結論」的安心狀態下,忽略了從搜集證據、印證假設到導出真正結論過程中的邏輯思考。

重要的不是假設而是結論。

認清現象和原因的不同

從證實假設到導出結論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發生問題的原因是什麼,但是大多數人只看到問題的現象,卻看不到產生問題的原因。

現象終究只是現象,不是原因,但是大多數人卻不了解這種理所當然的事。

最糟糕的是試圖改善所有的現象,也就是想把遇到的所有問題不分輕重全部解決,但原因不明的情況下,企圖改善各種現象,只會加重問題的嚴重性。換句話說,這麼做只會陷入失敗的旋渦里。所以在急著找出解決之策之前,必須先弄清問題的原因。

「全方位努力」的想法是錯的

那麼我們該怎麼弄清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呢?

「累死也要把所有問題都做好」、「就是要沒日沒夜的干」……許多人對任何事情都抱著全方位努力的想法。這種想法很明顯是錯誤的。

找出真正原因的實地訪談法

在得出結論前,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是現象,什麼是真正的原因。

而了解真正的原因,最好的方式就是實地訪談。但訪談的對象不是負責人,而是最前線的人員。因為和不在最前線的人交談只會聽到一大堆的交際辭令、借口、抱怨,對了解現場狀況毫無助益。

絕對必要的驗證過程

經營管理顧問機構如果實行金字塔形的組織形式,一定會失敗。因為處於金字塔塔尖的領導者,只會下達指示讓部下去看現場,自己卻看不到現場的真實狀況。客戶對我的假設感興趣,大都是在現場談話的時候。

因此,至少在提出有分量的假設之前,必須親自到現場走一趟。派遣其他人去做,的確可以達到一定的業績量,但是交由別人或者下屬去導出的假設是沒有價值的。

面對問題時,只要對所搜集的資料作到某種程度的分析,的確隱隱約約就可以看到結論了。

但是即使真的如此,在導出結論之前,還是必須到現場實證一番。也就是自己感覺有十足的把握,確定這個結論絕對沒有錯之前,一定要不惜挪動雙腳親自走訪現場。

不能作為解決方案的就不是結論

累積實地訪問的結果,假設我們可以得到兩個結論:一、銷售業績無法增長,問題不是源自商品,而是業務員的銷售方法;二、業務員的銷售方法不對,是公司對業務員的培訓有問題。

但是,這還不能稱為結論。因為我們需要的是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也就是我們必須導出解決方案。比如上面得出的兩個結論,我會提出包括遴選指導人員、培訓方法、構建公司內部系統在內的具體解決方法。因為當我實地走訪時,常會聽到業績不好的業務員說:「如果我也會這個業務員的銷售方法就好了。」

如果不能直接得出這麼做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解決問題。而且真正的解決方案,必然源自現場。如果不曾到過現場,只憑所看的數字,就沒有足夠的證據以支撐多得到的結論。

通過實驗來了解結論

通過數據分析、實地訪談後必須經由實踐來驗證自己的結論,只有真正在實踐過程中才能論證已有的結論。如果仍然無法完全證實自己的假設,就必須再次針對自己認為不夠周全的地方,重新搜集、分析資料,進行調查、試驗,直到有堅信這個結論絕對不會錯。


推薦閱讀:

你以為你很了解小米?但恕我直言,絕大多數中國人其實對它一無所知!整個消費電子領域的投資邏輯,沒準都藏...
[005]形式邏輯的起點——概念
[思寫講]一生受用的邏輯思考力
iCourt法律邏輯集訓營:裁判思維 訴辯策略
「語文課堂教學不遵循教學邏輯」探因

TAG:學習 | 思維 | 邏輯 | 邏輯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