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興華、馮志軒:《重啟改革議程》引發爭論

衛興華、馮志軒:《重啟改革議程》引發爭論

時間:2014-09-14 21:11:41 來源:《馬克思主義文摘》2014年第4期 作者:衛興華、馮志軒 點擊:103

2013年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幕前夕,學界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種種建言紛紛登台,尤以吳敬璉的《重啟改革議程——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一書特別引起關注,它被評為我國國家圖書館第八屆文津圖書獎。《光明日報》也做了報道和宣傳。但在學界引起了強烈質疑,許多學者提出批評意見。

吳敬璉認為改革開放前的體制是一種「榨取性體制」,改革開放改變了這種體制,市場化改革是中國能夠發展的最重要原因。他反對「北京共識」或者「中國模式論」,認為中國的成就並不是來自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力量,而是來源於民間創業活動的開拓,它們是中國出人意料的發展的最基礎的推動力量,但市場經濟還不完善,表現在黨和政府在資源配置中仍然起著重要作用;雖然國有經濟在經濟活動總量中並不佔優勢,但它仍然掌握著國民經濟命脈。本世紀初期以來改革出現了停滯甚至倒退的傾向,這就使中國經濟的半統制、半市場混合體制的消極方面更加強化。中國的國有企業和政府的過度干預恰恰是導致目前多種社會矛盾的原因,政府官員擁有太多的自由裁量權。這些導致了一方面中國無法完成經濟的轉型和升級,另一方面則導致了腐敗叢生。中國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進而淪為權貴資本主義的風險,認為只有進一步市場化,從威權發展模式改革為民主發展模式,中國才能有出路。

吳敬璉的這些觀點遭到了許多學者的批評。周新城提出,吳敬璉故意妖魔化國有企業,無視公有制在保證我國經濟社會主義性質和發展生產力中的作用,也無視黨關於堅持公有制的一貫主張。在關於市場經濟的問題上,否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國的重要創造,忽視市場經濟必然和基本經濟制度相結合這一客觀事實,堅持市場原教旨主義,否定政府作用。這些都是徹頭徹尾的新自由主義觀點,早已成為人人喊打的目標,而吳敬璉卻仍然堅持這些內容。

楊承訓認為,吳敬璉用「市場化」偷換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無視中國市場經濟是和社會主義制度聯繫在一起的,並且編造謊言誇大改革中的問題,甚至將私人資本的行賄活動、私人資本對國有資本的吞噬和過度市場化與私有化造成的兩極分化推到政府和國有企業頭上,是非常錯誤的。

宗寒認為吳敬璉將新中國的前30年說的一團漆黑、描述成「苦難年代」、「巨大災難年代」是完全無視歷史事實,抹殺這30年的巨大成就。這三十年中中國的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發展打下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的很多探索正是建立在這30年的基礎之上的。刻意歪曲歷史的傾向不僅是錯誤的,而且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丁冰認為,吳敬璉一方面推崇所謂「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又推崇歐美式的市場經濟,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歐美式的市場經濟正是最不公平、最不公正的市場經濟。而且指出吳敬璉所說的國有企業的壟斷、與民爭利根本站不住腳,國有企業從競爭性領域退出導致的是外資經濟對這些領域的控制,在政策傾斜方面實際上是非公有制經濟享受了更多的傾斜政策。

陶玉批評說:目前理論界有種觀點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是一種「過渡性的經濟形態」,最終要使政府逐步退出微觀經濟運動領域,專註於公共服務的提供。建立「具有現代經濟學知識所嚮往」的歐美模式,即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模式,這種錯誤十分明顯地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樑柱批評《重啟改革議程》說:該書劈頭就提出「中國再度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頗有煽情作用。本來,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特別是閉幕不久的十八大,都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方向即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作了明確回答。但吳敬璉並不認同,卻要危言聳聽,另找出路。該書中立論的前提設定是違背事實的。其前提設定之一是「1949以後的多次政治運動和『大躍進』使普通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受難。」「是一種『國將不國』的深重危機」。樑柱對此進行了系統辯駁。還批評該書設定的另一前提是:國有制和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必須追求的目標「已經成為進一步推進改革的主要障礙」。認為堅持公有制是受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束縛。樑柱指出:否定公有制主體地位的「所謂『重啟改革議程』必然導致的嚴重後果是可想而知的」。「不難看到作者究竟要把中國引向何處。」

何干強等的批評意見更尖銳。他們說:一些以「改革」出名的學者,一貫大造所謂「現代市場經濟論」來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最近出了《重啟改革議程——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的書,集中體現了他們改革的指導思想。該書用歷史虛無主義的觀點對改革前的新中國進行根本的否定,說那是「苦難年代」,「民不聊生」,「絕不是一個平等社會」,是「毛澤東的『全面專政體制』」。同時宣稱,改革不能用馬克思的經濟理論指導,而需要用民主社會主義和現代資產階級理論做指導,因為「馬克思關於整個社會將演變為一個『社會大工廠』的預言也沒有實現」。認為伯恩施坦「開啟社會民主主義先河」。「歐美模式是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國家所共有」,「現代經濟學」是「反映這種經濟類型運動規律的」。「布魯斯認為完全的市場機制必然要求放棄任何形式的所有制教條,未來市場社會主義只能是一種私有製為基礎的混合經濟。」該書主張「國退民進」「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和最活躍部分,推動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何干強等對此批評說:「就是這樣一本站在資產階級立場上反馬克思主義的書」竟然獲得圖書獎,作者還受到中央報刊採訪宣傳!

劉國光指出:黨的十八大報告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不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完善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是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基本經濟制度;要「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而不是以按資分配為主體的分配製度;要「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而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體系。目前有一種錯誤觀點,對我們的改革目標進行歪曲,如果對此錯誤觀點不進行警惕和批判,就可能對我國下一步的改革走向產生不利的影響。這種觀點的核心思想是:中國目前仍然是一種「半統制、半市場」的體制,政府和國有經濟仍然掌握著國民經濟的「制高點」。改革開放的成就完全歸功於市場化的進展,所出現的問題主要是由於政府干預過度、市場化不夠。兩極分化等社會矛盾的根源主要是由於政府權力過大,貪腐過於嚴重,下一步改革是要削弱政府對經濟的管理和干預,市場化是解決一定問題的靈丹妙藥。這種觀點是大家批判的新自由主義、市場原教旨主義。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註明文章鏈接-----http://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4-09-14/28049.html- 紅色文化網

獻一朵花:

鮮花數量: 3 責任編輯:XQ 更新時間:2014-09-14 21:11:41 關鍵字:政治理論園地
推薦閱讀:

我國警銜制度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改革?
基督徒的委身改革宗(福州)教會 林剛長老
★5條幹貨,帶你讀懂今年徵兵工作重大改革!
孫立平:深化改革的四大難題(獨家)
亟待改革的非法集資罪名

TAG:改革 | 爭論 | 重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