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新課堂教學

新課堂下的小學古詩教學的研究與探討——淺談「教師、學生、媒體」之結合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小學語文教科書所入選的古詩,其內容健康、語言優美,學習這些古詩,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社會的一些情況,而且使學生能夠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還能使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秀美,更能使學生感受古代文學作品的精美,從而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和對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實踐中,我們課題組全體將「自身、學生、媒體」三者的特點結合起來,進行了探討與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談談我們在「語文課程標準」引領下「七大板塊」的做法淺談一下。一、明確目標,提出任務,定準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提出每堂課教師「教」有目標,有任務,注重學法指導,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闡明學習任務,讓學生學有方向,學有任務。1、 示範法,教師做樣子給學生看,引領學生舉一反三,達到遷移的目的。2、 自學法,設置疑問,指出一條探索的路子,讓學生獨立鑽研。3、 討論法,引領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突破重點、難點,找准切入點。二、重視收集信息,查詢資料的處理與共享現代社會是信息時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查詢資料的能力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課前、課上預習這一環節是重要而又常被學生忽略的一步,大部分教師課上不去診斷預習情況,上課沒針對性,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唱獨角戲或採用一問一答式。依上述情況,我們課題組全體要求預習時教師具體指導、引導學生收集信息,查詢資料,師生間、生生間要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去思考,去設計解決方案,從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其做法:1、教師課前布置學生通過書籍、電視、網路等多種方式收集,查詢所要學習的古詩的作者、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和社會環境,以及與作品有關的圖文資料等文化知識。2、《語文課程標準》十分注重口語交際的培養,要求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課堂上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必須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交際,談談自己自覺收集信息的感受和加工處理信息的意見,與同學共享;教師並拿出一份自己的處理意見,讓學生從中比較,取長補短,與同學分享。3、請同學們重溫以前學過的有關內容,將新舊知識、語文學科與社會、生活聯繫起來,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這樣,不僅強化了能力的訓練,還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展課程空間,為學習解讀,感悟課文作準備。三、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學古詩1、描述引入,教學中,教師繪聲繪色的描述,引領學生進入情境。2、朗讀引入,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讀通,讀懂,讀出韻味。3、現代媒體運用的引入,結合古詩內容,採用音像電教手段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古詩。四、質疑研討悟詩情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課堂是師生的舞台,師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作用是適時、適度的點撥,相機誘導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質疑、研討其目的就是為了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並激發其創造潛能。 其做法: 1、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中至少有一名語文優良的學生做組長,負責組內協調和組織交流。 2、組內自學,請同學們自己閱讀古詩,划出對古詩不理解的地方並提出疑問。 3、學習合作小組討論、篩選,把難以解答的問題提出來,在全班交流,評議。 4、師生做出結論。 這樣,從重點字詞到整首詩的理解以及古詩的寫作技巧等讓學生「自助、互動」中得到了訓練。五、引領誦讀,想像,背誦品詩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據這一要求,我們課題組在培養朗讀能力,想像能力和審美情趣方面作了細緻的研究。其做法: 1、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反覆吟誦,教師對學生進行詩的節奏和重音方面的指導與范讀,強調教師要敢於范讀,讓學生感悟總結朗讀古詩的方法。 2、變換形式讀,讓學生在讀中得到美的享受。 3、利用古詩本身具有感染性強和陶冶性強的特點,教師引領學生品味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和創造的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健康感情。如,對詩中所描寫的祖國秀美山河為之讚美、熱愛;對詩中所歌頌的英雄人物從心底里升騰崇敬之情;對詩中所表現的社會底層的人們的不幸傾注同情和關切…… 4、俗話說,寫詩貴含蓄,讀詩貴想像。如,教學《早發白帝城》,學生在充分理解詩意後,請同學們閉目想像:假如現在你就是李白,在獲得自由後的一天早晨,坐上一條小船,告別美麗的白帝城回江陵。一路上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心情怎麼樣? 5、結合課後思考練習,引領學生再讀古詩,在理解古詩內容、體會古詩情感的基礎上背誦古詩。六、遷移拓展悟詩質 教學古詩,就是讓學生從學習過程中深刻體會詩的本質。從這點出發,我們課題組提議,要求授課環節中,必須安排此環節。其目的是拓展學生學習古詩的空間,讓學生悟出詩揭示的哲理;抒發的情感;對某事物表示的態度……其做法:1、出示思考題與作業:(1)教師引領學生就同題材古詩的主題、寫法等進行比較或對同一詩人的不同作品作比較。如,學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遊子吟》,你是否還知道其他思鄉、思念的詩?(2)學了這首詩,你最想幹什麼?2、教師引領學生進行習作練習,寫對所學古詩的感受與看法,發現。3、教師引領學生用畫圖,畫畫的形式表達古詩內容。七、注重家長在學習古詩中的作用學習古詩還應重視一個參與者——家長,他們的作用往往被忽略。在中國的許多家庭,孩子教育的支出占家庭經濟支出的比例相當高。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王富仁先生認為:「中小學『減負』的阻力並不主要來自教師,而來自學生家長。」,因此,教師應與學生家長溝通好,教育那些真正愛孩子的家長覺醒過來,學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使廣大家長懂得孩子就像秧苗一樣有其自身的成長規律,懂得家長給孩子買的課外讀物要與孩子的學段相輔相成,不要從自己的意願出發過高的要求孩子背這背那。這樣,就能更好地推動新課程理念下的古詩教學。 綜上所述,小學各個學段的古詩教學,每課時都要根據學生生理、心理及語言能力的發展特點來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才能真正體現教育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才能使學生享受自主性、開放性的幸福。
推薦閱讀:

全國人大:落實普選仍必須以人大決定為憲制依據
基本法專家:港府不能質疑全國人大所做決定
香港中聯辦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天經地義 否則就是縱容叛國
全國第一屆扇面書法大展入選作品選刊
全國多地大鬧「精荒」 專家稱標準過高是主因

TAG:教學 | 課堂 | 課堂教學 | 全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