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棄前嫌
1999年,牛根生等十幾人離開伊利,雙方鬧起了工資糾紛。
按照伊利的年薪兌現慣例,上年的年薪,要到下一年才能兌現。牛根生等一群人離開伊利時,公司將他們1998年該得的年薪全部扣發。
重要的是,處在蒙牛創立的特殊時期,這些人無法顧及在伊利留下的老帳,偶爾要一次,伊利往往是能拖就拖,他們已做好「自認倒霉」的心理準備。
後來,牛根生說:「1998年,大家在伊利辛辛苦苦幹了一年,因為我,免職的免職、走人的走人,現在,伊利不給這個錢,我來還。」
有容乃大
2004年12月,伊利前老總鄭俊懷被檢察機關帶走。牛根生當即託人捎去1萬元錢,並給鄭俊懷90歲的母親1萬元,給鄭俊懷的妻子1萬元。
2005年2月的一天,鄭俊懷的妻子向牛根生求助:「女兒留學學費不足,想借二十多萬元。」
牛根生與同樣來自伊利的幾位蒙牛高管人員一商量,結果,牛根生、盧俊、鄧九強、楊文俊、孫玉斌等人一共湊了30萬元(其中,牛根生出了10萬元)。捧著這些錢,在鄭俊懷出事後,一直堅強女人,忍不住哭出聲,在場的人們,無不為之動容。
與牛根生一道創業的伊利人都知道,與許多被免職的人大罵原老闆不同的是,牛根生始終對鄭俊懷保持尊重。「沒有鄭俊懷,就沒有現在這個模樣的牛根生。」這是牛根生常說的一句話。
當鄭俊懷家缺錢時,常人大多認為,最不可能的求助對象就是牛根生。萬般無奈之下,鄭俊懷的妻子把視線轉到牛根生身上,估計連她也沒有多大的把握,而事實並非如此。
和諧共榮
鄭俊懷出事後,不少媒體直接問牛根生,對此有何評論。
「我並不清楚老鄭為何會出問題,我離開伊利已經6年。通過16年的接觸和共事,我不太相信。在我離開伊利的時候,老鄭和我有過一段對話。他說我性格比較外向,年輕氣盛,他對我辦好事業的能力,並不懷疑,唯一擔心的是,千萬不要違規、違法。對於這種問題,老鄭提醒我多注意,自己怎麼會不注意呢?」牛根生如是說。
不過,牛根生仍然強調:「即使是伊利個別人出了一點事情,也影響不到它的品牌和產品。大企業不是靠人治,而是靠制度在進行治理。
當時,一些媒體分析說,鄭俊懷出事後,草原乳業的確出現新的變局。有人作過預測:一是蒙牛、伊利合二為一,更大更強;二是蒙牛失去伊利的對峙,活力銳減;三是伊利一蹶不振,蒙牛風光無限;四是蒙牛鑒於「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教訓,主動施救,拉伊利走出水火之境。
伊利比人們想像的更堅強,蒙牛比人們想像的更穩健,所有的預測都不靈。據知情人透露,當時,牛根生內心深處仍然有著一個理想,打造中國乳都。「草原品牌是一塊,蒙牛、伊利各一半。」這是牛根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如今,蒙牛人也認為,就品牌而言,蒙牛與伊利早已有所「合」。
有人說,競爭的最高境界是「共贏」,蒙牛人認為,競爭的最高境界是「競合」。
推薦閱讀:
※牛根生以德報怨
※牛根生如是說
※道德困境中的牛根生
※我為什麼叫「牛根生」?
TAG:牛根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