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藝術品鑒定:誰在攪亂鑒定市場

古玩藝術品鑒定:誰在攪亂鑒定市場

中華古玩網 http://www.gucn.com 發布時間:2012-01-14 來源:《藝術品鑒》雜誌

  古玩藝術品投資所產生的高額經濟利益,已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成為其投資資金得以穩健回報的保險箱。但古玩作為投資產品其前提必須是真品,於是鑒定古玩真偽的行業專家們就成為了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然而同樣的藏品,10個專家可以出具9個截然不同的鑒定結論,讓許多收藏愛好者一頭霧水。如何消除收藏愛好者對市場混亂的擔憂已是迫在眉睫。   誰在攪亂鑒定市場?   知假說真、顛倒黑白,完全被高額金錢利潤支配,根據報酬多寡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對不同鑒定對象發表不同鑒定結論的所謂「鑒定專家」們,正是擾亂古玩鑒定市場秩序的元兇,讓古玩交易蒙上了黑色。   古玩藝術品貴在古,重在蘊藏著的深厚歷史文化和藝術涵養,其珍貴稀有的收藏價值和文化價值遠超過了經濟價值。然而如今經濟挂帥的時代,使得古玩披上了金錢的外衣,引得某些所謂的「鑒定專家」完全被高額金錢利益所支配。   上海市戰略與管理研究中心文博研究所所長劉超認為:「目前,古玩鑒定市場中鑒定專家知假說真的現象是公開的秘密。」他說,某些所謂擁有著幾十年鑒定經驗的專家們更可說是變色龍,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對不同的鑒定對象發表完全相悖的鑒定結論,其原因僅僅是鑒定報酬的多寡。   在講到這種現象時,劉超還透露,曾經就有人出高價讓他對一件品相一般只可屬下品的瓷器,鑒定成極為珍稀的上等古玩瓷器,以便於此人高價出手。被他拒絕後,瓷器擁有者又出高價,讓另一個鑒定家作出了瓷器乃罕見珍品的鑒定結論,並預測這件瓷器的價格升值潛力在十倍,以誘惑投資者上鉤購買。   可見,如今古玩鑒定界並不是每個鑒定家都能夠恪守道德準則的。許多依仗著通曉古玩藝術品某個領域知識的所謂鑒定專家,正是古玩鑒定市場混亂無序的製造者和源頭。   還有更惡劣的。「有些標榜著由資深古玩鑒定專家領銜的鑒寶會上,某些專家會惡意地將鑒寶者品相上等的真品古玩說成贗品,對鑒寶者講述古玩乃贗品的一番理由,甚至告誡鑒寶者以後購買古玩須參照怎樣的標準以免上當,其實真正的目的是將這件真品古玩據為己有。」上海古玩資深收藏家孫建華舉例說。「黑」專家採用貶低物品價值的做法打擊持寶者的信心,再安排自己人打著解決持寶者難題的謊言,將這個物品以贗品的價格收入懷中,而後倒手高價出售給其他投資者賺取高額差價。「這些被民間稱為專業『黑』專家的鑒定專家具有一定的鑒賞、辨別能力,熟知古玩交易市場的行情,可以精準地分辨優劣,只是泯滅了作為文化學者的良知,顛倒是非一味追逐金錢,心狠手黑地進行著坑蒙拐騙的勾當。」   其實,除了這些被民間戲稱為專業「黑專家」外,更多不具備專業理論知識,缺乏豐富鑒定收藏經驗的業餘「黑」專家同樣擾亂著古玩市場的正常秩序。他們多數是半路出家從事古玩鑒定的藝術界業內人士,鑒定經驗、水平和能力都只算皮毛,有些人連物品的材質都無法正確分辨,但他們卻憑藉著多年涉足藝術界的「資歷」,把殘缺的鑒定能力作為忽悠古玩買家的資本,釀造了被騙買家興沖沖捧著真錢換回假古董的一場場「悲劇」。   不能過分依賴「鑒定專家」   古玩收藏重在藝術品內在蘊含的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收藏的前提必須是自身對藝術品知識具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具有一定的藝術品鑒別、賞析能力,而非依賴某些鑒定專家的結論作為收藏投資藝術品的依據。   古玩通過專家的鑒定確認了真假、新舊的問題,以鑒定結果為依據推斷出了珍稀度和存世量,從而估算出文化價值、藝術價值、收藏價值,當然還有經濟價值。若收藏者收藏古玩就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對交易市場動態和趨勢擁有起碼的認知與判斷,不然盲目購買或是過分依賴某些專家的鑒定結果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但如善用專家的鑒定結果,將其作為投資古玩的輔助資料,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無論是鑒定專家出具的鑒定證書或是表現鑒定結果的其他鑒定方式,都不能認為是體現古玩真實身價的有效證明,因為很多鑒定證書的內容往往與實物不符,鑒定結果往往因某些利益因素髮生了變化。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古玩市場中古玩鑒定的收費是按照物品估價的10%收取的,估價越高鑒定費自然就越高。這些讓某些唯利是圖的專家們丟棄了職業操守,故意將新仿的工藝品說成是天價「稀世寶物」以謀取高額鑒定費。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藝術鑒定師宋顯鈞提醒收藏者,國家正規的鑒定部門一般不會對民間物品出具鑒定證書,僅僅只是從一件古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等方面鑒定其是否具有收藏價值,基本不給古玩估價且鑒定收取的費用也是很低的,一般是按照國家物價部門的規定收取。如果收藏者以高價獲得了某個鑒定專家或是某個團體的鑒定證明,那鑒定結果的權威性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事實上古玩藝術品收藏愛好者涉足藝術領域,不能把金錢的夢想寄託於一件「寶物」,幻想著一夜成為千萬富翁。正確的收藏觀應該是首先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為自己的收藏設定一個範圍或是定一個門類,比如玉器、瓷器、書畫等,而後專心研究設定範圍內的古玩,精通古玩辨別的常識,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專業鑒賞能力,盡量減少在購買古玩時看「走眼」的概率。收藏的出發點更不能落在迅速獲取利益上,應重在古玩內在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古董珍玩得到有效傳承和保護後,其自身附帶的經濟價值自然而然就會顯現。   「收藏古玩必須先把腦袋武裝起來,多看多聽。多看博物館內的真品實物,多跑古玩交易市場了解行情,先『練眼』。具備一定眼力後可以嘗試著出手買一些不太貴的古玩建立收藏自信心,但不可輕易相信別人所述的所謂古玩傳承有序的種種傳奇『故事』和某些專家的鑒定結果。」宋顯鈞強調收藏實戰經驗是不斷增強鑒定能力的最佳練習場,是成功使自身投資資本得到增長的保障,如果過分相信某些鑒定專家的鑒定結果而不修鍊自身鑒賞能力,是不可能在收藏市場遊刃有餘的。   相關媒體同樣也指出,目前許多所謂的資深古玩鑒定專家可以對被鑒定物侃侃而談,分析得面面俱到,然而問及他自身的收藏品時卻啞口無言。這是因為這些所謂的專家自身藏品數量零星可數,更有甚者幾乎沒有藏品,他們嚴重缺乏市場實戰經驗,對交易市場的行情似懂非懂,嚴重脫離了現實。可見古玩鑒定環節中最重要的除了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外,實戰經驗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   但宋顯鈞同時也提到,由於練就一定的古玩鑒定眼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幾年、十幾年或是幾十年都有可能。收藏者們在尚未具備一定鑒定能力的初期,可藉助先進科學儀器加以輔助,將「目鑒」和「科鑒」結合,是避免收藏古玩「打眼」的有效手段。   古玩鑒定呼喚准入制度   古玩鑒定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學術性和技術性,並非學問深、資格老的收藏家都可以勝任。目前混亂無序、規章制度嚴重缺乏的鑒定市場,讓某些不具備資格的所謂「專家」有機可乘,建立有序、具有制約力的鑒定市場准入制度已是刻不容緩。   「目前國內的古玩鑒定沒有什麼標準可以依照,在行業資格管理上也是存在著空白。」對於建立古玩鑒定準入制度,收藏家孫建華認為迫在眉睫:「如今開設一家古玩鑒定工作室從事鑒定行為,並沒有特定的門檻,既不需要到文物部門申報也不需要任何手續,只要到當地相關部門登記或是註冊一個民間團體就可以了。鑒定領域相關法律和制度的嚴重匱乏是造成鑒定行業混亂、從業人員五花八門的根源,我們的鑒定市場迫切需要彌補准入制度的空白。」   目前國內古玩鑒定人才奇缺,加之文物管理部門工作繁忙基本很少能夠為民間大眾提供鑒定服務,滿足不了日漸高漲的鑒定需求。「逐漸培養鑒定人員,提升鑒定人員的鑒定能力是改善現在鑒定秩序混亂的有效措施。同時由國家權威部門定期對市場中的鑒定專家進行考核和評定,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頒發藝術品鑒定師證書,並將合格的鑒定專家名單向公眾公布,透明公開每個專家的資料和信息,使市場中每個有鑒定需求的收藏者可以透過這些信息尋找到真正有實力、有能力的鑒定專家。而不屬於公布名單中的所謂專家則不准許在市場中從事鑒定。」宋顯鈞認為,讓每個鑒定專家持證上崗是整頓古玩市場鑒定無序的基本對策,至少對鑒定專家存在一定的制約力,促使他們遵守行業道德規範,不能任意妄為、隨意做出鑒定結果,必須對自己的鑒定承擔責任。如果仍然發生利益當先,知假說真或是知真說假的不良鑒定現象就處以相應的懲罰,情節嚴重者可取消其鑒定資格。   根治鑒定市場秩序混亂病因的根本方法是制定立法,用國家法律來約束鑒定者的違法行為。「立法可以借鑒國外某些國家的做法,譬如藝術機構或是藝術從業人員參與造假、販假活動的,法院或警察就會介入干預,經過管理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或專家確定販賣的藝術品確實為贗品的,將以擾亂藝術市場正常運營秩序的罪行處以高額罰款或判以徒刑。」劉超認為目前國內的鑒定市場如此混亂主要是沒有明確的懲罰制度,即便有些地方有相應的懲罰也因為懲罰力度太小根本發揮不了震懾的作用,整治鑒定市場不規範行為、完善鑒定製度,確定立法是市場成熟的必經過程。這樣才能讓泯滅良知的「專家」曝光在公眾眼前,讓他們難以在古玩市場中生存,無法再渾水摸魚。
推薦閱讀:

鑒定真偽東定羅盤
青花瓷被世人稱為曠古至今最完美釉色,是什麼時候被人發現
南京寶馬案鑒定遭質疑 檢方:鑒定易被假象掩蓋(圖)
怎樣鑒定尖晶石? 尖晶石有多少種?
新手求鑒定之【掃盲篇】

TAG:市場 | 藝術 | 藝術品 | 鑒定 | 古玩 | 品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