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台行情上升:不應過分追求工藝

硯台拍賣行情一路上升 藏硯不應過分追求工藝

清中牧歸端硯。

乾隆老坑端石桐圭硯。

  (轉載)

  本期鑒定者: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硯研究會春秋硯社社長黃海濤

  讀者:請幫我鑒定這件硯台的年代和價值。

  鑒定:從照片看,這是一件新做的硯台,很俗氣。上面抹了石蠟所以覺得很光亮,也可能是剛上過水。上面的眼應該是假的,但是「無神」,被稱為「有眼無珠」。這種現代普通工藝的端硯文化、藝術價值不高,市場價格因外行購買可能會水漲船高,但隨著收藏者鑒賞水平的提高,這類硯會被冷落。

  隨著人們對中華文明深層次文化現象的挖掘,硯學和硯文化日益得到世人的重視。在收藏領域也逐漸由所謂「雜項」,升位為專題收藏的主流。因此有專家認為,收藏硯台應遵循中國傳統文化的「正脈」,講究文人氣息,不應過分追求工藝的繁複和花哨。

  藏古硯須把握時代主線

  近年來,硯台的拍賣行情一路上升。如2007年西泠印社「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中,估價為80萬~150萬元的「吳昌碩銘、沈石友銘石破天驚端硯」以235萬元成交;中國嘉德2010春拍「翦淞閣文房清供」專場上,清康熙御制松花石龍馬硯以425.6萬元高價成交;北京保利2010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以1400萬元成交,打破了硯台拍賣的世界紀錄。黃海濤表示,目前對古硯的收藏,就藝術品市場上看,基本處於初級階段,即先知先覺的收藏者以投資性為主要目的,抄底尚未熱捧的各類硯台。但是硯台究竟好在哪裡?其藝術性、投資價值在哪裡?許多收藏投資者對硯的年代、藝術性、銘文的真偽等等都沒有清晰準確的認識,只好找一些曾經上過著錄的硯台作為投資對象。殊不知一些著錄粗製濫造,那麼上到這些著錄的硯台,是否靠譜,對此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時代風尚決定設計定位,設計定位決定器物風格。」黃海濤表示,西漢時期,通常意義上的硯,已經完全形成。這是硯台歷史上的第一次變革,即由就地取材用原石磨製的原始硯,轉變為按一定形制製作的現代意義上的硯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硯在體量和造型上仍然沒有脫離漢代硯的流韻。唐代是文化藝術大繁榮的時代,硯台從唐代開始,由過去的官衙、作坊,走進千家萬戶了,硯台發展歷史上的第二次飛躍即大量的箕形硯的湧現。與書畫的「小品化」取向一樣,宋代的硯台造型、製作也是小型化、精細化、文人化。明清硯的製作則在變化中顯露「扭曲」、有些繁複、瑣碎。

  「硯台的性質和特點就是研墨,如果一方硯台不以硯堂為核心,而在硯堂上搞上幾個眼柱,或者硯堂淹沒在山水景象中,這種仿硯形的石雕工藝品,早晚就會退出主流舞台。希望藏這類硯的藏家,也給子孫留點能上拍的藏品。」黃海濤總結道。


推薦閱讀:

錫器茶葉罐 茶葉紙罐 的工藝
中國民間古舊傢具的修復工藝及研究 中華博物 鑒藏講座
常見製鞋裝配工藝
中國精美的玉工藝製品
古代的竹雕工藝!

TAG:追求 | 行情 | 硯台 | 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