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創造邂逅,不包辦愛情:非誠勿擾,今夜我們不相親——《中國...
如果你還認為《非誠勿擾》只是一部電影的名字,那就徹底out了。這部一年前票房收入超過3億元的賀歲電影,如今早已被一檔同名婚戀交友節目蓋過了風頭。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台的《今晚我們相識》到1998年湖南衛視開播的《玫瑰之約》,再到鳳凰衛視紅極一時的《非常男女》,類似的速配徵婚節目層出不窮,卻又因各種各樣的原因相繼停播。很多人都在討論,為什麼在「80後」、「85後」甚至「90後」漸次進入婚戀年齡的今天,如此「老土」的電視相親節目會再掀波瀾?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它到底有多火。
自年初開播以來,《非誠勿擾》的收視率接連攀升,江蘇衛視頻道副總監王培傑向媒體透露,該節目3月27日的全國平均收視率為2.48,超過收視老大《快樂大本營》(2.08),連續3周成為全國衛視綜藝節目冠軍。
網路世界裡,它同樣是熱門話題。在優酷視頻網站,《非誠勿擾》連續多日佔據搜索排行榜的第一位,超過熱播電視劇《老大的幸福》和《媳婦的美好時代》。百度《非誠勿擾》貼吧已經擁有超過51萬名粉絲,發布帖子121萬餘條。有媒體報道稱,《非誠勿擾》日網路搜索量(百度指數)超過22萬次,是第二名節目搜索量的將近4倍。
曾任某雜誌社主編的劉先生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已經有好幾個不認識的記者向他打聽過馬諾的聯繫方式了,媒體找到他,僅僅是因為這位平面模特兩年前曾經給他主編的雜誌拍過封面。馬諾,這位《非誠勿擾》里最具話題性的女嘉賓,現在已經有了個人網站,訪問量超過309萬次。「她換新的手機號了,可見真的是火了。」劉先生說。
讓馬諾迅速躥紅並引發廣泛爭議的,是節目里這樣一個片段:一個愛騎自行車的無業男嘉賓問馬諾:你喜歡和我一起騎自行車逛街嗎?馬諾回答:我更喜歡坐在寶馬里哭。
寶馬和單車,一個簡單的對比卻瞬間刺痛了無數人敏感的神經。有好幾位男嘉賓專程來參加節目,以一種「為民除害」大無畏姿態,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當面把這個「拜金女」罵得體無完膚。但也有人跳出來替馬諾辯護:女人愛財有錯嗎?
「馬諾現象引發討論的本質就是兩點:第一,我們可以真實表達自己嗎?第二,我們可以拜金嗎?在馬諾的問題上,核心實質就是對於『真實』的碰撞。」《非誠勿擾》節目的心理顧問樂嘉通過博客這樣回應。
過去的電視相親節目,男女嘉賓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了找對象,為了結婚。不過,《非誠勿擾》顯然不打算拷貝以往的速配模式,節目從一開始就宣稱「只創造邂逅,不包辦愛情」。事實證明,場面熱鬧話題不斷,讓相親的結果變得似乎沒那麼重要了。
一名男嘉賓從走上舞台的那一刻開始,就要同時面對24個不同年齡、容貌、學歷、家境、職業的女生,迥異的婚戀觀在舞台上激烈交鋒。就像其粉絲評價的那樣:「情節」設置就像情景劇,兩三分鐘一個小高潮,七八分鐘一個大高潮,完全遵循了電視劇的規律,很戲劇化。
但不得不承認,《非誠勿擾》之所以暴紅,跟節目自身具有製造話題或曰自我炒作的極高能力,不無關聯。
從男人的身高是不是愛情的障礙、結婚之後能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到生活中該誰做飯該誰刷碗、談過幾次戀愛才算正常,再到要不要為了另一半而放棄自己現在的生活——種種爭論,或宏大,或瑣碎。
譬如,關於物質的討論在這個平台上就一刻沒停。月薪850元的窮小子甘願為心愛的女孩摳下眼珠,但還是無法得到垂青;收入不夠穩定的,被女孩們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沒有責任感、不夠踏實、不夠努力、「不是我的菜」;懷揣著600萬元銀行存款的「富二代」上台來又是「敞篷跑車」又是「漂移」地一通顯擺,卻被眾美女合力圍攻:有什麼可炫耀的?!
「它不滿足於溫情斯文的相親交友,甚至沒打算促成任何一對男女,連裝出這種態度都不肯,它要的是鮮明的話題性、兇狠的兩性搏殺,以容納那些困擾著人們的現實問題,金錢、房價、家庭關係、大男大女。它是撕破臉的、誇張的社會漫畫。」4月7日,《南方都市報》以《一場濃烈的戲》為題,試圖分析出這場狂歡背後的社會意義。
儘管,圍繞同類相親交友節目的版權問題,江蘇衛視、湖南衛視等「打架」至今也還沒掰扯清楚,儘管男女嘉賓身份一而再再而三遭質疑遭「人肉」(人肉搜索),儘管過於美貌的女嘉賓們怎麼看怎麼像「托兒」,但各種各樣的口水仗,都絲毫沒有降低人們對這檔節目的關注度。
「看看美女咯,還有人們各種各樣的陰暗小心理。」46歲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湯女士這樣解釋她和身為北京某名牌高校教授的老公每周末追看《非誠勿擾》的原因,「沒有必要認真,就當作娛樂節目看一看笑一笑也挺好。」
北京姑娘80後韓小姐作為這檔節目的忠實粉絲,一集不落地看下來,她甚至對有的專場視頻一再溫習。在她看來,節目的意義遠不僅僅成功地娛樂了大眾,「節目就像一個平台,拜金女、富二代、外貌協會、全職主婦,這些略顯刺激的字眼,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時下青年男女的擇偶觀甚至是價值觀,圍繞著他們的爭論,是社會心態的真實寫照。」
和曾經的選秀明星們一樣,在《非誠勿擾》的貼吧里,幾乎每個嘉賓都擁有自己的忠實「粉絲」,他們熱切地討論每個人的去留,然後旗幟鮮明地把節目中的話題延展開去。一個鐵杆粉絲這樣留言:「這個節目的走紅,反映出很多人心裡缺乏一些東西。越是缺乏的時候,人們就越渴望去獲取。正是因為對自身的迷茫,所以才想通過《非誠勿擾》節目里男女嘉賓的對話,更多地了解別人的態度。」
沒有哪一種標準被視為絕對的正確,每個觀點——哪怕是赤裸裸的「我愛寶馬」「我愛美女」——被拋出來之後,贏得部分人支持的同時也必遭另一部分人的痛斥。資深媒體人蔡女士儘管個人極端厭惡這類節目的無厘頭風格和過度炒作,「被幾個興緻極高的老姐姐推薦去看了幾次,每次看不到5分鐘,我就迫不及待地掐了遙控器」,但卻肯定這類節目的存活意義,「能夠直面人們狀態各異的理念,迷茫也好極端也罷,容留各種價值觀相互糾結直接撕扯,並且能為這一切提供一個展現的舞台。這類節目能夠存留下來,也許是我們社會寬容度提高的最好註腳。」
推薦閱讀:
※與純凈的紐西蘭南島秋色的華麗邂逅
※邂逅詩情畫意
※鹹魚大翻身!熬過3月上旬,3大生肖桃花旺,橫財多,貴子來,邂逅真愛
※美麗的邂逅(美文)
※邂逅了誰唯美的句子 有些機會,因瞬間的猶豫,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