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越 : 鄧文迪不必優雅
2013年底,好像沒有比鄧文迪和默多克離婚更為精彩的狗血劇了,各種說法漫天飛--她和布萊爾的緋聞、她到底分了默多克多少房產……媒體更是一片興高采烈,新華網上的專題上竟用了「鄧文迪的人生:野心不是罪」這樣的小標題。
還有一篇傳播甚廣的文章中,把鄧文迪過去穿過的禮服全部翻出來排列,並引用她自己的話,「常常還要打電話問默多克『我穿什麼。』」來證明她的品位之差,歷經14年也沒有多少進步,說她「機關算盡,也和優雅無關」。
讓我來總結一下,她所招之罪名:野心家、機會主義者、機關算盡一場空的拜金女郎,不優雅不美麗。
(鄧文迪,被稱為中國最富有女人,「一個傳奇的中國女人」之譽,全名文迪·鄧·默多克(Wendi Deng Murdoch)。是傳媒大亨---新聞集團總裁魯伯特·默多克的第三任妻子。供圖)
應該說她是集了各個階層的千愁萬恨於一身的女子。具有大中國情結的愛國者怪她嫁了一個外國人,而且是一個那麼老的老外,還那麼有錢。和她成為朋友又斷交的章子怡,不正是因為猶太裔前男友而得到「國際章」這並不是讚美的稱呼嗎?有道德正義感並具有男性沙文主義的人們認為她太功利,野心太大,嫁給那麼大年紀的男人能是為了愛情嗎?即使她當年飛掌護夫曾暫時安慰過他們男人主位之心。當然她更是女權主義者的眼中釘,因為她用年輕的身體換取了嫁給有錢人這樣直接的利益,更何況她還是一個小三;翻翻家底,她還是一個慣三……但當他們把各種崇高的道德感、歸屬感放下時就和那些打醬油的八卦群眾一樣,會塵埃落地地說一句:而且她長得一點都不漂亮。
好吧,她不是美女,而且出身普通。在如何打敗小三、看牢丈夫成為主婦們最熱心研究的課題;在各種成功學擺滿書店,在「甄嬛傳」這樣的宮斗劇風靡華語世界,各種唯利是圖各種勾心鬥角被大家熟悉甚至寬容的今天。大家卻對她一邊倒的批評甚至是挑剔,正是我困惑也為她不平的地方。
我也同樣困惑過,為什麼像黛安娜這樣資質平凡的女子,一旦成為王妃後就受到萬人寵愛,甚至她一次一次出軌,還永遠有人為她辯解---那是因為查爾斯心中另愛其人。在我看,她不過是一個刻意減肥不惜將自己餓的暈倒、喜歡華服也喜歡出風頭的平常女人而已。雖然她也探望過得艾滋病的孩子們,但依舊僅僅是幾分鐘的探訪,況且作為王妃,慈善事業是她的工作之一。大部分時間,她出現在各種媒體的彩頁上,從她嫁入王室到去世的那些年裡,黛安娜是美國《時代周刊》出現最多的封面人物 。
除了美貌和會穿衣服,黛安娜似乎在年輕時代不曾努力讀什麼書。據說讀書太少,修養不夠也是她和丈夫查爾斯無法深入溝通的原因之一。在和王子談戀愛之前,黛安娜只是一個幼兒園的年輕老師,連大學都沒有讀過。傳說中的各個情人,從馬術教練、到富商之子也口味不一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她的崇拜者遍布世界各個地方,大家都說,她如此美麗,優雅。
另外一個讓我無法理解的公眾人物是瑪麗蓮·夢露,因為她的性感美貌和「孩子般的天真」到今天還有無數人紀念她。她對人類無所貢獻,作為一個電影演員也沒什麼出眾的演技,到後期甚至連台詞都記不住,但是她卻有無數的影迷。電影《我和夢露的一周》中有一個鏡頭中,教父轉告英國女王的話:「(夢露)作為一個世界上最有名的女人,是什麼感覺呢?」在鼎峰時期,夢露名氣確實可以和英國女王一比高低。
世人似乎對那些容貌出眾的女子充滿了偏心,容忍她們的簡單、鄙俗、任性甚至過錯。如果她們因為愛一次又一次沖昏了頭腦,那麼對她們的偏愛更甚。但是對那些嚴肅努力而目標如一的女性,如果長得不符合大眾品味,不會在公眾場合高貴的登場,那人們對她們簡直就是苛求。
我覺得中國人在這一點上更甚。就拿日本AV女優蒼井空而言,她成為中國各大網路公司年會上的嘉賓就可以證明:美貌、性感,就會有人追捧,還有社會上對女博士們在婚戀選擇上的集體歧視。在每個成功,相貌還過得去的女性前面都要加上一個「美女」前綴,比如「美女CEO」,「美女主管」,「美女作家」……Yahoo女總裁梅耶爾上台之後,敢拿「美女CEO」這樣的頭銜直接稱呼並作為標題的,大概只有中國媒體。你有沒有覺得,在每種成功的身份之前加一個美女,其實不是讚美,而是變相的一種容貌歧視嗎?或者,以貌取人?
當然,以貌取人的這種心理傾向是人的一種心理本能,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首應效應。它是指當人們第一次與某物或某人相接觸時會留下深刻印象,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據說這種心理傾向會隨著人的年齡增長,心智的成熟而慢慢趨於平緩,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人喜歡「偶像派」比較多,而中年人在選擇喜歡的歌手的時候會更多的選擇「實力派」。
但歷史學家會告訴你,以貌取人在中國其實有悠久的歷史,以貌取人這個詞本身就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唐代選用官吏提出了以「身、言、書、判」為標準,對身高等等有了比較具體的標準和要求。到明清選官中的「以貌取人」被強化,在官員的考核中,容貌的評價竟佔到了六分之一。
至於國外,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調查表明90%的人認為容貌漂亮對事業會有所幫助。而加拿大大公司在大學畢業生中校園應聘的時候,雖然GPA(大學成績的平均分)是第一考慮的因素,但最後選中的新員工很少有相貌醜陋或氣質不佳之人。英國《衛報》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表明在接受調查問卷的16-24歲的年輕人中,有四分之一認為人們會根據他們的形象評價他們,甚至影響他們的事業。作者Kate Hardcastle講述自己在13歲時因為帶牙箍和眼鏡受到其他女生的嘲笑和排擠,所以非常害羞並且容易畏懼,這嚴重的影響了她的自信心。
Kate Hardcastle還說,有3/4的女性一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過排擠或者欺辱(bullying)而這些也是一些女性的自我傷害和自殺的原因。作者認為幫助他們改進形象,會提高這些女性的自信心,乃至為她們的事業帶來好的影響。但是我認為,這件事應該有更深層的思考,因為大部分年輕女孩被欺辱首先是從她們的容貌開始,如果不是因為她們長得漂亮太受歡迎,就是因為她們長得不夠美可以讓別人恥笑。整個社會對外貌的重視,對年輕女孩的人生目標和自我價值的定位,簡直是一種誤導。
我們還都記得西蒙·波娃著名的《第二性》中「我們並非生來為女人,我們是成為了女人。……而是因為他人對這個孩子的影響幾乎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要素。於是她從小就受到灌輸,要完成女性的使命。男性亦然。」這是這本書的最重要的觀點。當社會把女性的外在形象看得如此重要,甚至因為美貌把她們一直供上神壇,那麼對所有那些正在成長中的女孩的影響將是什麼,她們會成為什麼樣的女人呢?或者說,為什麼今天中國和亞洲地區整容的比例那麼高?是不是我們對美貌的要求太趨之若鶩,到了一種扭曲呢?
比如對鄧文迪來說,她穿禮服優雅不優雅干卿何事?我們需要把她每張走紅毯的照片都排成隊來評判嗎?她不過是嫁給了一個有錢人,又離了婚而已。即使她的相貌不符合中國傳統審美眼光,在很多人眼中卻很有魅力,比如在《Vogue》採訪過她的記者眼中,她「充滿了無可爭辯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拋開在婚姻中的令人懷疑功利性,她非常刻苦,也很聰明,對於自己追求的事情不輕言放棄,並且一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包括她向攻擊自己丈夫的人毫不猶豫地揮出一掌,這些也許是那些追求美麗性感的形象,整天研究如何把各種禮服手袋搭配得優雅的女性們做不到的。
更何況她自己說過:「我當然知道我的生活多麼不平凡,但我很清楚,為了獲得知識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我把這種自律貫穿到整個生活當中。至於別人怎麼看我—我如果擔心這個,那每天都擔心不過來,所以我選擇忽略它。」
她真得不必擔心自己是不是優雅。
(責任編輯:代金鳳)
推薦閱讀:
※這麼多年,鄧文迪的臉上只寫了三個字:我想要!
※鄧文迪如果寫一部處世指南,必定乾貨滿滿
※章子怡「潑墨門」事件背後,還藏著哪些故事?
※鄧文迪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