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韓軍系列之一:朝鮮戰爭中的「戰五渣」蛻變

揭秘韓軍:朝鮮戰爭中的「戰五渣」蛻變 獨家網 張冪 2016-05-19 18:04

揭秘韓軍系列之一:朝鮮戰爭中的「戰五渣」的蛻變

昔日朝鮮戰爭中的「戰五渣」的韓國軍隊一躍成為東亞地區乃至世界上不容忽視的武裝力量。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有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筆者將分五期,為您解讀韓國軍隊的成長歷史。第一期,朝鮮戰爭中「戰五渣」的蛻變。

韓國軍隊的初創階段

1945年日本戰敗後,美蘇軍隊分區佔領了朝鮮半島,美軍發布公告,宣布對北緯38度以南的半島領土和人民實行統治。美軍在處理日軍投降事務的過程中,大量吸納原日軍和偽滿軍中的韓籍士兵,並在此基礎上組建了韓國軍隊。

1946年1月15日韓國軍隊的前身-「國防警備隊」成立,最初兵力不過一個營,首任隊長是美軍馬歇爾中校。同年6月15日,又在「海防兵團」基礎上組建了「海岸警備隊」。為了培養軍隊所需的幹部人才,在原軍事英語學校的校址開設了「國防警備士官學校」,開始了更為徹底的美式戰術、指揮訓練。1947年9月,軍隊編製、武器、服裝逐漸完成了從日式到美式的轉變,軍隊的人數也得到了擴充,各道都駐紮有一個團的兵力。1947年12月在首爾、釜山、大田分別成立了第1、2、3旅,1948年又在原州、光州創建了第4、5旅。在海軍方面的建設,先後接收了美軍的登陸艇、掃雷艇等36艘艦船,陸續在仁川、木浦、墨湖、釜山、群山、浦項、鎮海等地建立了海軍基地。

1948年8月15日,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政府宣布成立,此時的國防警備隊已經發展成為5個旅、15個團,總兵力5萬人。9月5日,國防警備隊和海岸警備隊分別改編為陸軍和海軍,組成「大韓民國國軍|」,11月30日根據《國軍組織法》,陸軍又被分為正規軍和預備役的護國軍,海軍的機構也得到加強。

1945年4月15日,為了加強登陸作戰力量,又成立了隸屬於海軍的海軍陸戰隊,而原屬於陸軍的航空部隊也從陸軍分離出來,於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了空軍,韓國軍隊的陸海空三軍體製得以確立。

韓國成立後,駐韓美軍宣布結束軍事管制,撤走美軍並逐步向韓國政府移交了韓國軍隊的指揮權。韓國政府擔心失去美國的保護傘,一面竭力阻撓美軍撤軍,另一面加緊擴軍備戰。1949年8月《兵役法》頒布,開始推行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有所青壯年必須服兵役,兵力因此得到了迅速的膨脹。至朝鮮戰爭開始時,韓國陸軍已擴充至97000人,海軍6956人、空軍1897人,總兵力10萬餘人。

朝鮮戰爭的韓軍

美蘇從朝鮮半島撤軍之後,南北關係進一步惡化,雙方都聲稱自己是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並以推翻對方,實現半島統一為自己的政治目標。政治上的對峙帶來的是軍事衝突的不斷升級,證據表明雙方在邊境上的衝突大部分是韓國軍隊挑起的。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迅速南部挺進。從當時的兵力對比來看,韓國軍隊有10萬餘人,但其中新兵佔了大多數,沒有作戰經驗,全軍裝備105毫米榴彈炮89門、57毫米加農炮140門,裝甲車27輛,沒有坦克;而朝鮮人民軍13.5萬人,有相當數量的官兵是老兵,有實戰經驗,全軍裝備有122毫米榴彈炮120門、76毫米加農炮240門、76毫米自行火炮120門、76毫米榴彈炮120門、45毫米反坦克炮420門,此外第105裝甲旅和獨立裝甲團共裝備蘇制T-34坦克150輛。空軍方面韓國僅有教練機、聯絡機22架,而朝鮮擁有戰鬥機、轟炸機等200餘架。兩相對比,朝鮮人民軍佔有絕對優勢。因此戰爭一開始,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6月28日攻佔首爾,7月20日佔領大田,7月24日佔領木浦,7月31日佔領晉州,韓軍和美軍被一直逼到釜山。

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二天,自感無力招架的李承晚就打電話向麥克阿瑟求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軍從空中和海上向朝鮮軍隊實施打擊,6月28日,美國轟炸機和戰鬥機進入朝鮮半島介入戰鬥,6月30日杜魯門總統批准向韓國派出一個團級戰鬥隊,接著又將派出部隊的規模增加到2個師,並向全世界宣布美國將向韓國派遣地面部隊。7月1日由駐紮在日本的美軍第24師21團1營組成的「斯密史特遣隊」抵達朝鮮半島。6月26日,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議案,最後安理會在13比1(蘇聯缺席、南斯拉夫棄權)的情況下,通過美國提案組成「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爭,聯合國軍由16個國家組成,統一由美國遠東軍指揮。

在朝鮮人民軍的強大攻勢下,韓國軍隊節節敗退。特別是首爾戰役之後,韓國軍隊慘重。據史料統計,戰爭爆發時,韓國陸軍共有98000多人,二十八日漢江大橋被炸毀後,逃過漢江的韓國軍隊僅剩下2萬多人。正如《美國陸軍史》中所言,「韓國軍隊從此便以驚人的速度崩潰了」。正因為韓國軍隊的不堪,李承晚在7月15日致信「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示「在目前戰爭狀態持續期間,韓國將所有指揮權移交給聯合國軍(實際上就是美軍)」,麥克阿瑟在回信中欣然接受。自此麥克阿瑟掌握了對韓國軍隊的作戰指揮權,確立了聯合作戰體制。這一拱手讓出指揮權的行動對當時潰不成韓軍來說實屬無奈之舉,也成為日後飽受詬病的軟弱之舉,而韓軍由此對美國產生的依賴心理也使得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韓軍的戰時指揮權的回收期限一再推遲(據媒體媒體報道韓國收回戰時指揮權被無限期推遲)。

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介入朝鮮半島之後,韓軍終於得到了喘息之機。並以洛東江為防線開始進行反擊,損失的兵員也到大幅的補充。其中「學生義勇軍」的人數就達到了30萬人,其中還包括女學生和綠日血色和國內。為了持續補充兵員,韓國政府又在各地設置了「兵事區司令部」(即後來的兵務廳),將軍人和警察以外的17-40歲青壯年登記在冊組成「國民防衛軍」,以應戰爭之需,在整個戰爭期間應徵走上戰場的國民防衛軍就達100萬人。同時為了補充美軍兵力的不足,韓軍還向美陸軍提供了43000餘士兵,直接隸屬於美軍作戰,戰後這一制度(KATUSA)也延續下來,即今天的駐韓美軍韓國軍支援團。

9月15日,在美英兩國300艘軍艦和5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美軍第十軍在仁川登陸,從人民軍的後方突襲,切斷了朝鮮半島蜂腰部一線,整個戰局急轉直下。在釜山附近的美國第八軍與登陸部隊形成呼應,導致朝鮮軍隊腹背受敵迅速潰敗,9月28日首爾失守。韓國第三師團於10月1日率先在東北部前線跨過了三八線,這一天後來被命名為韓國的「國軍日」,10月7日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一再警告大舉越過了三八線,一路向北推進。很快平壤失守,朝鮮政府一路退守至中朝江界。

在此情況下,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正式介入朝鮮戰爭。並先後發動五次大的戰役,將「聯合國軍」逐回至三八線以南,雙方進入戰略對峙階段。

韓軍的大規模集訓

在整個朝鮮戰爭中韓軍的表現相當糟糕,按照網友說法就是戰五渣,即戰鬥力只有五的渣滓。不僅打不過中國人民志願軍,就連朝鮮人民軍也不是對手。韓軍在戰場低劣的表現讓美軍高級軍官也非常不滿。在韓軍的第二軍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擊潰之後,美軍立刻解散了韓國第三軍,將第三軍所屬部隊編入美軍。更有甚者,美軍參謀長聯席會會議主席布萊德利將軍提出要讓美國軍官來管理韓國軍隊。由此便開始所謂「韓國軍隊集中訓練計劃」。

由於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在二戰後曾作為美軍顧問團團長參與希臘建軍,並在具有豐富的反游擊戰經驗,他正好可以將這些經驗用在訓練韓軍身上。范佛里特的第一步是於1951年7月創建了「野戰訓練司令部」,由美軍第九軍副軍長克勞斯准將負責,並從美軍部隊抽調了150名有帶兵經驗的軍官和士官擔任教官。在束草南部修建了訓練場,韓軍第3師首先開始訓練,訓練時間一共9周,訓練課程從最基本的單兵科目開始,逐漸擴展到班、排、連一級的協同訓練,韓軍師長以下的官兵統統都要接受訓練。訓練結束後,只有考核通過才有資格重返戰場。當時的做法是,以師級建製為單位進行輪訓。一年後韓軍10個師完成了集中訓練,而且各師在戰鬥中損失的兵員和裝備也得到充足的補充。訓練之後的部隊脫胎換骨,令人耳目一新。這次大規模集訓為何韓國軍隊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范佛里特同時還與韓軍參謀長李鍾贊商議,在大邱建立參謀學校,在鎮海創立四年制的陸軍軍官學校。1951年年末,250名韓軍軍官被送到美國進行短期留學,以提高他們的作戰指揮能力。集訓計劃讓韓國軍隊迅速成長起來,經過不懈努力,到停戰前為至,已有三分之二的前線防禦交由韓軍負責。

白馬山戰役

經過大規模的集訓的韓軍脫胎換骨。在之後的白馬山戰役中,韓國第九師(師長金鐘五)頂住了中國人民志願軍38軍的進攻,守住了高地。韓軍經過美軍的訓練和整頓,確實很有起色,已非戰爭初期一接觸就潰散狼狽相可比,火力加強了,特種兵增加了,軍事素養有了變化,快速反應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戰場上死戰不退、敢端著刺刀跟中國士兵比劃的也多了。戰鬥力確實與戰爭初期的確不一樣了。可這邊還把人家看作三流角色。白馬山戰役表明,經過2年多的戰爭鍛煉以及美軍的訓練和整頓,韓國軍隊素質大為提高。韓國軍隊依靠自身的力量,以及美國空軍炮兵的支援,以一個師的兵力對抗志願軍一個師兵力的全力進攻,在10天的戰鬥中白馬山24次易手而韓國軍隊不後退,終於守住了這個戰略要地。據此,第9師戰後被稱為「白馬部隊」,成為韓軍的榮譽部隊,該師的徽章也從此改為白馬圖案﹐該師參謀長朴正熙(朴槿惠總統的爸爸)後來成為大韓民國總統。

金城戰役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在第24軍配合下,於1953年7月13~27日,對金城以南地區韓軍4個師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的進攻作戰,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戰前做了充分準備,從6月下旬開始志願軍在金城正面集中各種火炮1100餘門、坦克20輛;動用2000輛汽車晝夜搶運物資1.5萬噸,並向參戰部隊配發渡河器材。第20兵團組織6個工兵營和11個步兵團參加搶修公路、橋樑。參戰部隊在作戰雙方中間地帶秘密構築大量屯兵洞,選擇潛伏區,演練對坑道工事連續爆破和攻擊的戰術、技術動作,按時完成了作戰準備。截至1953年7月27日,志願軍20兵團基本全殲韓國首都師,給予其他3個師以毀滅性的打擊,共殲敵52783人,其中俘敵2836人,擊落敵機85架,繳獲飛機一架,坦克34輛,汽車231台,各種火炮245門和大量彈藥等戰利品。志願軍通過抗美援朝中的這最後一戰,向前推進了192.6平方公里,給南朝鮮軍以致命的一擊。此役歷時15天,志願軍第20兵團迅速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防守的寬達25公里的堅固陣地,向南擴展陣地140多平方公里,將戰線拉直,斃傷俘敵7.8萬餘人。志願軍在金城戰役中凌厲攻勢給韓軍時任參謀長白善燁留下的記憶是刻骨銘心的。

在蘇聯的提議下,1951年7月10日雙方開始談判,在經過邊談邊打的拉鋸兩年之後,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雙方簽署《朝鮮停戰協議》及《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標誌經過1127天戰鬥,朝鮮戰爭停戰了。

整個朝鮮戰爭期間,韓軍損失慘重,根據1976年韓國國防部戰史編寫委員會出版的《韓國戰爭史》聲稱,韓軍的損失為984400人,其中陣亡227800餘人,負傷717100餘人,失蹤43500餘人。但得益於美國的軍援,韓軍在裝備上有了大幅的提升,美軍援助物資包括被服、油料、槍炮、彈藥、車輛、工兵裝備,甚至飛機好潛艇。到戰爭結束時,韓國陸軍已從單一步兵,發展為擁有步兵、炮兵和坦克兵的聯合兵種,擁有3個軍,18個師,總兵力55萬人。達到戰前的五倍;海軍擁有各類艦艇60餘艘,兵力由戰前的6956人增加到14863人;海軍陸戰隊也在與美軍的聯合作戰中得到鍛煉,人數由戰前的1166人增加到22174人,取得了飛躍式發展;空軍不僅擴展為2個飛行團,而且擁有了通信、氣象等保障部隊,兵力由1897人擴充至11451人。(張冪,冪談天下)

戰爭結束了,韓國軍隊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請看下期:韓軍的重建和自主國防


推薦閱讀:

朝鮮拒絕成為下一個利比亞,特朗普威脅:走著瞧....
朝鮮已放棄參加平昌冬奧會了么?
滯留中國的朝鮮難民首次直飛美國
朝鮮人的「黑市」生活,75%的人不再依靠國有經濟體系養活
??????? Kim Jong-un將軍讚歌

TAG:戰爭 | 朝鮮 | 朝鮮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