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楚漢之爭看項羽失敗的真正原因

在楚漢之爭中,項羽與劉邦之間可謂進行了諸多較量,從項羽與劉邦舉兵攻秦,到鴻門宴,再到垓下之戰,項羽為什麼從兵十倍於劉邦而最終寡不敵眾,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垓下之悲呢?

其一:優柔寡斷

我們並不陌生,在鴻門宴中,亞父范增為項羽獻策,擺了一場鴻門宴,目的在劉邦和項羽坐定後乘機殺了劉邦,項羽堅定地答應了,但在劉邦到來之前,卻聽了項伯所言,殺劉邦的心思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在劉邦到後,更加顯得猶豫不決,這時又加上劉邦的手下樊噲的一席話,使項羽信以為真,白白放走了劉邦,失去了殺劉邦的最好機會。

其二:有勇無謀

在於劉邦的諸多較量中,項羽可謂是空有一身武力卻沒有頭腦。從鴻門宴中便可觀之,輕易聽信他人的話,卻把叛變劉邦,給項羽通風報信的曹無傷說與了劉邦:「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這充分體現了項羽旁聽他人,有勇無謀,白白斷送了對自己一片忠心的曹無傷的性命。

其三:迷信心理

項羽的迷信心理是項羽失敗乃至斷送性命的重要原因,項羽在霸王別姬後,逃至烏江,有一種說法是項羽本想逃走,卻見烏江岸邊由成群的螞蟻圍成了幾個字「項王亡於此」,項羽看後,便認為這是天意,即發出了:「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隨後本有機會逃走的項羽選擇了烏江自刎,而那些圍成字的螞蟻,真的是天意嗎?其實,劉邦知道項羽的性格心理,便讓人在烏江岸邊用糖水寫下那幾個字,螞蟻見到糖水後必然成群結隊圍上去,而項羽卻認為是天意,這不太可笑了?

其四:死要面子

項羽被困烏江後,一是認為戰敗乃天意,遂自刎,還有一點,那就是死要面子。據《史記》記載:項羽面對烏江亭長,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遂與漢軍決戰,最終自刎身亡。胡曾有詩曰;「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體現了項羽的死要面子,而又有杜牧詩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假如項羽不死要面子,退回江東發展,最終誰的天下還不一定呢。

其五:殘暴不仁,虛榮心強

殘暴不仁是項羽失敗最重要的一點,早年久攻襄城不下,進城後,項羽就對手無寸鐵的百姓大加屠殺,剩下的被活埋,進軍咸陽時,項羽下令將20萬投降的秦軍全部坑殺,在打敗秦國後,又殺死了秦國已投降的第三世皇帝子嬰。並且項羽的虛榮心極強,據《史記》記載:項王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這樣的殘暴與虛偽,能得到百姓的擁戴嗎?他的這種性格最終使他眾叛親離,走向滅亡。

有人認為項羽是英雄的代表,他的戰敗是天意,然而通過上述的種種原因表明,項羽失敗的原因是敗在了自身上,自身上存在缺點而又不加改正,不聽勸阻,一步步走向末路,最終落得四面楚歌。正如張可氏詩云:「垓下將軍夜枕戈,半夜忽然聞楚歌。詞酸調苦不可聽,拔山力盡將如何。將軍夜起帳前舞,八千兒郎淚如雨。(

推薦閱讀:

劉邦是穿越的么?為什麼他能突破階級的局限性?
西楚霸王項羽手下五大猛將的結局
《史記》第7期:十二本紀·項羽本紀(賞析)
《楚亡:從項羽到韓信》5月12日起央廣播出
項羽帳下五虎大將個個不一般為何成不了大事*

TAG:原因 | 項羽 | 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