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說你現在單身,擱古代你也嫁不出去......

當今社會以瘦為美,各路小仙女們個個花費極大力氣控制體型,追求一種纖弱瘦削之態,不少人都會發出一種「我要是生在唐朝就好了」的感嘆,但是唐代真的是越胖越好嗎?中國歷史上不同時代對於女性體型的審美又有什麼不同呢?

《秦時明月》雪女

遠古時期

石器時代,人類的生產方式要求女性和男性承擔同等的勞動,這就要求女性身體強壯,龐大;而且,在這一時期,為了更好地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實現更多的生產,需要有更多的人口,故此時的女性審美是一種「母性美」,也就是一種生育之美。從現在出土的當時的泥塑、陶俑中我們可以看到,原始雕像人物中的女性大多豐乳肥臀,整體形象碩大,符合當時的生產和生殖需要。

先秦時期

夏商時期,女性地位逐漸下降,父權制度建立,成為男性的審美對象,因此對於女性「美」的內涵也就發生了一定變化。

在女性的外在美上,此時的審美從母系氏族社會時的「母性美」過渡到「少女美」,我們熟知的妺喜、妲己等都擁有年輕艷麗的外貌。根據學者分析,此時的美女需要「修直頎長、纖細柔弱,皮膚白皙,圓深眉目」。

在遠古時期,女性的內在美和外在美結合得比較緊密,但在這一時期,人們開始同時從審美和道德兩個方面來界定女性。在內在上,這一時代的女性需要「溫婉柔順、嫻靜典雅、專一貞潔、謹嚴莊敬、和樂悅人、才藝高卓」。

到西周時,女性的德性美更受重視,這一時期,要求女性要端莊賢惠且勤勞善良。

馬山楚墓帛畫

在外形上,西周的美女標準我們可以從文學作品中窺得一二。《詩經·衛風·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以看出,庄姜體型高大白胖,膚如凝脂。

但是,此時的女性並不均以高胖為美,而是依地域而有所不同。在《碩人》中,我們看到的是對北方中原美女的描寫,而在《詩經·陳風·月出》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楚辭·大招》中寫「小腰細頸」,我們熟知的「楚王好細腰」都可以看出在南方的很多地區,女子纖弱苗條為美。

秦漢時期

這一時期,先秦時對於南北方女性的不同的兩種審美標準依舊存在。《後漢書·皇后紀》說馬皇后「身長七尺二寸,方口美髮」,《後漢書·南匈奴傳》中說王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漢宮」,蔡邕《青衣賦》中的碑女 「修長冉冉,碩人其頎」。這些女性都契合了先秦時期《碩人》中所描繪的北方中原美女形體和長相。

漢俑

漢俑

但是,根據歷史記載和漢代的文學描寫,這一時代雖然兩種不同形體的女性都符合美女標準,但相對來說更加受歡迎的是《楚辭》中身姿窈窕纖弱的女性。魯迅曾指出,漢代文化「以楚聲為尚」。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也認為「漢文化就是楚文化」,漢代的審美受先秦時期楚地審美影響極大。我們所知道的戚夫人、衛子夫、李夫人等均是柔弱纖細的美人,張衡《西京賦》中說「飛燕寵於體輕」,趙飛燕和趙合德更是因其體態輕盈瘦弱而備受寵愛。東漢時代女子還流行一種名叫「折腰步」的走法。這種走路姿勢像折了腰一樣,走起來步態緩慢,肢體柔軟。「弱骨豐肌」「嫵媚纖弱」「弱態含羞」「妖風靡麗」「紅黛相媚」「頹肌柔液」「纖腰長袖」「形似削成,腰如束素」,這些在漢代文學中時常出現的美麗女子形態都是先秦時期「楚人」的標準。

東漢壁畫

東漢壁畫

東漢打虎亭壁畫

唐代

提起唐代的審美,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以胖為美」,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十分準確。

唐朝前期的審美

「以胖為美」確實曾經存在於唐代的某一段時間,但並非貫穿整個唐代。整體來看,在唐初依舊沿續前代的以瘦為美,而到盛唐才開始以胖為美,到中晚唐時,又回到了以瘦為美的狀態。

初唐壁畫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盛唐的以胖為美中的胖,也並非單純的身寬體肥的發福之態,而是一種恰到好處的豐腴。提起盛唐時期的美人,我們的第一印象多是楊貴妃。「環肥燕瘦」,楊玉環因「肥」而出名。《舊唐書》中說:「太真資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豐」就是說明了楊貴妃的體態豐腴。但是,唐代美人的「肥」不是那種懶於動彈而造成的虛弱的胖,而需要身體矯健,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唐代經濟發達,社會風氣開放,女性同樣要參與到生產活動中去,因此普遍身體強健,再加上唐代的民族融合,不少婦女也會參與騎馬射箭等運動,故而更加健美。

唐俑

與前代一樣的是,唐代依舊以白為美,唐朝女性為展現肌膚白皙之美通常選擇較為開放的袒胸露肩的穿衣方式。「粉胸半掩凝暗雪」「二八花鈿,胸前如雪臉如花」都描寫了唐代美人的膚色白皙。在《虢國夫人游春圖》中,我們看到的也是身體豐腴,膚色白皙的女性。

虢國夫人游春圖

但是,就如同春秋時期南北方擁有不同的審美標準一樣,唐代的美人也並非都是一水的身姿豐腴,體型清瘦的女性也不在少數。唐玄宗的寵妃除了楊貴妃,還有身姿輕盈、清麗可人的梅妃,在《步輦圖》中,我們看到的宮女也不似《虢國夫人游春圖》中那般豐腴。「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從白居易的詩句中,我們亦可發現如春秋時楚女一樣的芊芊細腰。

《步輦圖》

宋代

宋代,在理學的影響下,女性在穿衣方面相對於唐代來說比較保守,色彩上也比較素雅,但在容貌上,卻並非越樸素越好,而是流行一種嬌弱輕盈的美。

宋 晉祠塑像

宋代流行窈窕秀美。宋代書畫鑒賞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指出,當時的畫「士女宜富秀色婑媠之態」,婑媠即嬌艷美貌,也就是說,當時的畫作中女子形象多是嬌艷美貌的,雖然畫作與生活中真正的人物形象有一定差距,但當時人們理想中的美麗女子,卻正是在畫作中表現出來。

《妝靚仕女圖》

從流傳下來的圖畫和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審美取向。《四美圖》中的女子,體態窈窕婀娜,細腰縴手,面頰為橢圓且下巴略尖近似瓜子型的臉,眉毛細長,五官小巧端正;《天寒翠袖圖》《竹林仕女圖》中的女子衣著素雅,面容嫻靜。

《四美圖》

《天寒翠袖圖》

而在宋詞中,我們可以更多地看到文人們對於窈窕淑女的喜愛。晏幾道《訴衷情》中寫「雲態度,柳腰肢」,柳永《採蓮令》「千嬌面、盈盈佇立」,蘇軾《南歌子》中「輕盈紅臉小腰身」都可以看出,當時女性的理想形態,是輕盈且嬌艷的。

明代

明代,商品經濟得到發展,各個階層在生活各個方面都儘可能地追求奢華繁複,而這一心理特點同樣體現在了對女性的審美上。

明代依舊流行比較纖細的體型,強調女性身材曲線的優美。這一時代的文人們比較注重女性化的柔媚,這點我們一樣可以從繪畫作品和文學作品中看出來。唐寅《王蜀宮妓圖》《秋風紈扇圖》中的女性都是容貌秀麗而身材瘦削的;仇英《吹簫引鳳圖》等畫作中的美女則苗條、端正;陳洪綬畫作中腦袋大身子小的女性形象則可以看出一些病態。文學作品中的女性,更多的也是呈現出一種修頸、削肩、細腰之態。

《王蜀宮妓圖》

看過了從遠古時期到明代的女性完美體型,我們可以看到,女性究竟什麼體型是美的並沒有一個從一而終的標準,而是跟某個朝代的社會文化環境等密切相關的,也會隨著人們的思想認知而發生變化。但縱觀歷史,高大豐腴有高大豐腴的美,輕盈纖弱有輕盈纖弱的美,隨著文化的交融,人們在審美上也愈發多樣化,開始懂得欣賞不同的美。

微博@禮樂嘉謨

歷史|禮儀|傳統文化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夾饃君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姿勢的公眾號


推薦閱讀:

單身不孤單,為更好的自己投資
單身 只為更好的愛你
18年前被馮小剛拋棄,至今不婚仍單身,馮小剛給巨資補償妻
那麼多單身兵哥哥和擁軍妹紙為啥彼此不來電?
祖國都不承認你是青年了,咋還沒脫單呢?

TAG:單身 | 古代 | 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