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從唐詩宋詞里走來

吳江:從唐詩宋詞里走來2012-08-02 08:53:23來源:南京晨報

  古韻悠悠的吳江,是從唐詩宋詞里走來的吧,每一句都是那麼溫潤,每一聲吟唱都是那麼委婉。

  沿著詩意淡然、清新含蓄的景緻,緩緩走進,由遠而近的靈氣如一縷微風撲面而來,從古至今的歷史也似一卷古書徐徐展開。五千多年前,在吳江這塊土地上,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生息、繁衍,到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建立了吳江縣。沉澱千年的厚重歷史,動蕩起伏的風雨歷程,使吳江大地風光如畫,人文薈萃。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敷衍出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不曾細緻地度量水鄉的風物人情,卻已扎進河流翻騰的歲月里。因為只有穿過幾千年的煙雨時光,才能徹底觸摸那些沉澱在吳江水中的故事。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梅孝臣、王安石、蘇軾、陸遊、楊萬里、倪瓚、唐寅、文徵明、陳去病、柳亞子等都曾駐足吳江,訪友採風,賞景抒懷,留下了大量吟詠吳江的詩詞佳作。

  吳江的水,如夢境,蕩漾出古人的流年華章

  清清流水,從遠古淌來,流到吳頭越尾,匯聚成古震澤,今太湖;涌動成古松江,今吳江。吳江的水中流淌的,是唐詩,是宋詞,是溫婉的崑曲,是厚重的東方文化。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這樣描寫吳江:「震澤平蕪岸,松江落葉波。在官常夢想,為客始經過。」宋代江湖派詩人戴復古則這樣形容松江壯觀:「垂虹五百步, 太湖三萬頃。 除卻岳陽樓, 天下無此景!」

  在水鄉澤國漫遊,舟楫是必用的方式。小船順流而下,狄塘河兩岸,風景綺麗,連綿不絕。荻葦翠綠,垂柳依依,綿延不盡的碧水,連接著無邊無際的田園,令人視野開闊、情意綿綿。

  唐代僧侶皎然以文會友,畫舸在頔塘中悠悠然而行,他輕聲吟詠:「心閑清靜依禪寂,興逸縱橫問句章。」明徐師曾寒居頔塘,讀書之餘,「每乘野艇薺鱸膾,閑旁篷窗數雁行」,感受著「霜露相鮮秋寂寂,水天交映晚蒼蒼」,向友人發出了「何時能躍西塘馬,長憶伊人水一方」的情感。

  船兒飄蕩。詩人蔣捷心旌飄搖,寫出一首《舟過吳江》:「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涉水而行,縈繞在水鄉的煙霧裡,重溫宋代詩人沈與求的《舟過荻塘》:「野航春入荻芽塘,遠意相傳接渺茫。落日一篙桃葉渡,薰風十里藕花香。」

  詩句隨著雨滴落在水中,與河水融合在一起,構成了流水的一部分,讓人憶起這是江南水鄉鮮活的血液。

  吳江的橋,是水鄉的臍帶,滋養著多情詩人的浪漫情懷

  散步走在垂虹景區,站在殘橋上,感受著「垂虹橋下秋水清,垂虹亭上月初明」的意境。想像著,當年這座蜿蜒如龍的72孔長橋猶如彩虹亘卧碧波上,是何等的壯麗秀美。想像著,那些文人墨客登臨詠誦時,是何等的激情豪放。

  這座垂虹橋曾見證了一段瑰麗美好的愛情故事,才子佳人,一唱一吹,笙瑟和諧,演繹了一場最為羨煞世人的邂逅,也成就一座浪漫的愛之橋。姜夔在橋頭對著美人吟詠:「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讀著浪漫詩人李白送別世外天仙一般的道姑的詩句:「吳江女道士,頭戴蓮花巾……足下遠遊履,清波生素塵。」頓覺仙風撲面,俊秀脫俗。

  宋朝宰相王安石也「最愛垂虹亭」。著名詩人張先舟過吳江,低頭覓影,於是就有了與垂虹橋鏡像相映襯的清辭麗句:「橋南水漲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

  垂虹橋南截太湖,北跨吳淞江,從橋的這端走到那端,就是別樣的風景了。「人行煙靄垂虹上,月出蒹葭涌水中。」江南才子唐伯虎多次徜徉流連於此,為垂虹橋留下了美麗的詩行與畫作。現由美國著名收藏家顧洛阜(Jone.M.Clofd)先生收藏的《垂虹別意》畫卷,再現了當時垂虹橋畔那個千年難遇的盛會:明代中期以沈周、祝枝山、文徵明、唐伯虎等為代表的數十名吳門才子在吳江垂虹橋畔送別安徽學子戴昭時的深厚情誼。

  絢爛的陽光下,康熙皇帝下江南。皇恩浩蕩,龍舟浩大,在「晚過吳江」時,看到「垂虹蜿蜒跨長波」,望見「燈火千家明似晝」,龍顏大悅,慈願大許:「好風好雨說時和」。

  元代詩人薩都剌,出身將門,宦遊四方,詞風蒼勁。他有兩首寫垂虹橋的詩,境盪開,情蕩漾:「龍腰撐出漁舟去,鰲背高馳駟馬過。橋上青山橋下水,世人曾見幾風波。」「橫絕中流倚畫橋,晴虹千丈影迢迢。月隨秋色天涯盡,心伴湖波日夜搖。」

  宋代米芾的《吳江垂虹亭作》:「斷雲一片洞庭帆,玉破鱸魚霜破柑。好作新詩繼桑苧,垂虹秋色滿東南。」為吳江爭得榮光,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在於:詩是名詩,書法是名帖,雙名並舉,史上少見。

  吳江的古鎮,風雅詩意,讓無數詩人找到了心靈的歸宿

  同里、松陵、盛澤、震澤、蘆墟、黎里、平望……一座座古鎮依河傍水,楚楚而立,靈動而雋永。每個小鎮,都有一種風姿,一種品行,聚江南之靈氣,集吳越文化之精華,成就了吳江的驕傲。

  震澤是太湖的古稱,因鎮近太湖,遂以震澤稱之震澤,亦以小橋流水著名,有「禹跡橋」、「思范橋」、「慈雲禪寺」、「慈雲寺塔」、「蠡澤湖」等古迹。天文學家王錫闡是震澤人,他曾寫有《震澤八詠》、《江南曲四首》等歌頌家鄉。

  「他碧樹吳宮遠,青山震澤深。無人蹤范蠡,煙水暮沉沉。」詩人陸龜蒙曾在七都野鴨浜居住。清代的金聖嘆寫道:「震澤多精舍,慈雲師子林。」

  平望自古以來就是蘇浙滬的水路交通樞紐,橋樑眾多。清代詩人查慎行,路過平望,極目遠望,吟出了《臨江仙》詞:「屈指郵亭剛第一,眼中長路三千。東風吹夢到江天。故鄉桑苧外,無此好山川。」眾多詩人紛紛「過平望」,留下了許多詩篇文賦,總共有14首詩是讚美平望的。如宋代的范成大、陳舜俞、楊萬里等。

  同里,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譽。同里是名人的舊時月色,很多名人慕名而來,居住生活一段時間,如董其昌、倪雲林、唐寅、文徵明、范煙橋、柳亞子等。元朝畫家倪雲林的《同里》頗能展示古鎮的風骨:「依微同里接松陵,綠玉青瑤繚復縈。為詠江城秋草色,獨行煙渚暮鐘聲。黃香宅里留三宿,甫里門前過幾程。借書市葯時來往,不向居人道姓名。」

  寂靜的同里,教育發達,人文薈萃。同里先後出狀元一人,進士四十二人,文武舉人九十三人。近世以來,著名里人有陳去病、費鞏、王紹鏊、范煙橋、馮英子等,著名小說《孽海花》的作者金松岑就是同里人。

  「吳江三十里,地號梨花村,我似捕魚翁,來問桃花津……」,幾百年前,袁枚的吟唱,讓黎里這座小鎮,一直蒙著桃源般的神秘色彩。

  明朝徐衍的《黎里》,展示出這座古鎮,初夏黃昏時的寧靜與安詳:「月出東林外,居人始暮歸。衡門欣有托,林鳥故相依。草徑蛙聲聚,松窗螢火飛。栽詩強排悶,自覺世情違。」

  黎里是柳亞子的故居,他長期居住在黎里鎮,在《感事呈毛主席一首》詩中,他寫道:「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

  詩人周燦的詩句「水鄉成一市,羅綺走中原」,生動逼真地描述了「絲綢之都」——盛澤當時絲綢貿易繁盛的景象。

  盛澤古橋上的句句橋聯:「日收生絹千萬匹,半處申江半入吳」「風送萬機聲,莫道眾擎猶易舉;晴翻千尺浪,好從飲水更思源。」也把綢都的盛況準確地勾勒了出來。

  500年前,吳中名流,正聚集於盛澤的目瀾洲,吟詩作畫。人稱「四絕」全才的文徵明正揮筆作畫,目瀾洲的美景一一呈現。詩人沈周欣然題詩:「開洲水中央,四面水如鏡。忽然微風起,瀾生波不靜。」

  吳江的物產,丰韻富饒,勾起詩人無限的思鄉之情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蒓羹亦共餐。」鱸鄉的美食氤氳在清清流水裡,無需再去品嘗一杯歲月的醇釀,在黑白的光陰里懷想片刻,你就已經醉了。

  北宋詩人陳堯佐,曾於秋日乘舟游吳江,置身物阜民豐的江南水鄉,且由詩句「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中取二字命名鱸鄉亭,亭一造好就歸故里隱居。從此,鱸鄉即成吳江之別稱。

  東晉的張翰,在煙水迷離詩文水鄉夢裡,生髮著鱸魚蒓菜之思:「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他終於借思念家鄉的蒓羹鱸膾之由,辭官回家。

  唐代大詩人李白讚歎:「張翰黃金句,風流五百年!」同為「吳人」的宋代名詩人葉茵這樣感嘆:「江上如今來往客,但言鱸膾不言歸!」由張翰《秋風歌》引發的「蒓鱸之思」,流傳千古,餘緒不絕。

  宋及其後幾代文人雅士,慕鱸膾而來吳江,登上垂虹橋,品鱸膾,飲美酒,詩興大發時,留下眾多品鱸佳句。如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吟道:「季鷹真得水中仙,直為鱸魚也自賢」。王安石在過吳江時寫下:「柑橘無千里,魚蝦有萬金」。

  散淡的日子裡,張先的詩也格外清爽:「春後銀魚霜下鱸,遠人曾到合思吳。」明末文學家葉紹袁之妻沈宜修是吳江人,她對草木之香念念不忘:「掩映桃花醉,參差菜陌香」。

  宋朝名相范仲淹,卻始終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胸懷,他從鱸魚想到了出沒風波里的漁民:「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水鄉同里的芡實,亦讓人饞涎不止。南宋詩人楊萬里竟然把芡實比作驪龍頜下的寶珠:「江妃有訣煮珍珠,菰飯牛酥軟不如。手擘雞頭金五色,盤傾驪頜琲千餘。夜光明日供朝嚼,水府龍宮恐夕虛。好與藍田餐玉法,編歸辟穀赤松書。」

  生長在江南的陸遊,對水鄉的美食,亦是無比喜愛。他路過吳江留下了兩首與吳江鱸魚相關的詩,一首是《秋晚雜興》:「冷落秋風把酒杯,半酣直欲挽春回。今年菰菜嘗新晚,正與鱸魚一併來。」另一首《過八坼遇雨》:「勝地營居觸事奇,酒甘泉滑鱸魚肥。」

  宋代詩人葛長庚夜過吳江,喝著濃郁的白酒,吃著清甜的柑橘,自得其樂:「白酒黃柑洌以妍,鱸魚買得一雙鮮。舟行無浪無風夜,人在非晴非雨天。」

  「吳江田有粳,粳香舂作雪。吳江下有鱸,鱸肥膾堪切。」吳江的美食,引得無數詩人來品嘗,讚歎。

  吳江的水,千年流淌,生生不息,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吳江人。不曾翻讀的詩句依然漂浮在水面。時光遠去,在這一刻,我們同樣擁有相逢的驚喜。詩人用美妙的詩句將水鄉深深追憶,世人也會把他們的名字切切銘記。(談燕)


推薦閱讀:

宋詞集句欣賞
唐詩宋詞,跨越千年的美麗
蘇軾的這首詞,寫透了人生的得失成敗,世間又有幾人能看透!
【宋詞】朱敦儒詞選集
宋詞鑒賞辭典7

TAG:唐詩 | 宋詞 | 唐詩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