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放心奶要從問責政府開始
06-16
買放心奶要從問責政府開始2013年03月05日 15:10:24分類:未分類買放心奶要從問責政府開始文/魏英傑面對國內奶粉行業狀況,常有好話壞話都已說盡之感。近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禁止攜帶過量嬰幼兒奶粉出境,規定違例者「最高可罰款50萬元及監禁兩年」,使得相關話題再度升溫。香港出台「限奶令」,引起不少知名人士嚴厲抨擊。有人認為相關法律過於嚴苛,有人認為這有悖於自由貿易精神,還有人乾脆質疑「香港還是中國的香港嗎?」這些批評者或者對法令出台背景不了解,或者生搬硬套理念,對香港市民買不到奶粉的處境卻視而不見。事實上,這一法令主要針對近年來新出現的奶粉走私手段,並未限制出口貿易,亦考慮到一般家庭需要。更重要的是,香港政府做出此舉的法理邏輯在於,政府必須對市民(選民)負責,因此不可能對市民買不到奶粉坐視不管。撇開這層不談,「限奶令」本該讓內地監管部門和企業感到羞愧才對。無論如何,倘若不是「國奶」讓人嚴重缺乏信心,人們也不會千方百計購買進口嬰幼兒奶粉。但三聚氰胺事件爆發至今已近五年,面對洋奶粉步步進逼,不但內地奶企束手無策,監管部門也沒有做過什麼實事。如今,面對新一輪輿論風波,內地奶企保持了「可怕的沉默」,有關部門和官員的表態卻讓人感到不可理喻。3月2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幾欲落淚」地說:「造成老百姓對一些食品(奶粉)安全缺乏信心的原因,從廣大畜牧工作者、乳業企業到國家政府部門,都有責任。」這句話好像是說,國產奶粉的問題首先是「畜牧工作者」沒把奶牛養好,然後是企業沒抓好安全生產,最後才是政府部門的責任。從原料到生產到監管,每個環節都有責任,這話不假。但問題發生那麼久,排序就必須倒過來,把政府放在責任首位。明知問題之所在,卻長期沒有得到解決,沒有能力解決,這理所當然應該追問監管部門的責任。從這幾年的實際情況看,「國奶」得不到消費者信任,恰與有關部門「幫倒忙」密切相關。從三聚氰胺事件開始,正因為相關部門存著保護民族企業的心態,沒有深刻意識到嚴重性,未能對一些問題企業狠下重手,這才導致消費者心存顧慮。在此之後,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又不斷吹風,聲稱國內奶企產品質量符合標準、「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乃至於乳品新國標未升反降,成為「中國奶業倒退標誌」。這不僅讓消費者大失所望,更使國產乳業(主要是嬰幼兒奶粉)失去重振旗鼓的一次機會。直至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政協新聞發言人呂新華仍援引國家質檢總局數據,表示內地奶粉99%是安全的。一邊是消費者紛紛用腳投票,從海外購買放心奶,另一邊是政府官員自我沉溺於安全幻覺,不顧客觀事實,如此怎能讓人相信,「國奶」已走出質量安全的陰影?同樣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崔永元反問的好:「我哪知道1%在哪裡呀?」且不說國內奶粉是否99%是安全的,只要還有1%不合格,相關部門有何理由沾沾自喜?進而言之,只要政府部門仍以這種心態對待內地乳業,就別指望消費者能對「國奶」重拾信心。公民為哺育子女而紛紛從海外購買奶粉,導致當地政府立法限制,這不是身為父母的尷尬,而是一個國家的悲哀。當政府官員面對此情此景卻渾然不覺,仍在掩過飾非、大肆吹噓,這卻是每個公民的恥辱。由納稅人供養的政府部門,如果不能為孩子們提供安全放心的奶粉,使其免遭毒奶之禍,又如何讓人相信它所承諾的一切?讓孩子喝到放心奶,政府部門必須意識到自身職責所系。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問責政府開始。回到本文開頭的話題,這也正是香港市民要求政府做的事情。2013年3月4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本地人當市長有利於城市發展?
※小泉反對「大聯盟」 菅直人政府或面臨政治苦難
※吳敬璉:改革要聚焦有效有限政府
※如何高效的與政府部門打交道?
※產業政策之爭: 政府和市場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