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自己能安全長大,很容易嗎?
1、新生兒窒息的悲劇
嬰兒夭折是我們最不願看到的新聞,因為無辜小生命的消逝總是伴隨著各種令人憤怒又悲哀的人為因素。但很不幸,最近的一起事件又把這個話題帶到了大家的視野中。
9月24日,微博博主@賣萌貨微博 講述了三個月前自己7個月大的孩子死於嬰兒床床圍的悲劇。
目前博主已經把所有相關微博都刪除了(原因不明),但根據他這條微博和接受的採訪,基本事實是比較清楚的——
這位爸爸在諮詢客服後,給寶寶買了比床墊略長的床圍,床圍和床墊之間有一點小縫,他們沒有在意;
悲劇是發生在寶寶睡覺時。這位爸爸離開了一個多小時,回來時也沒有聽到孩子哭鬧,以為孩子一直好好地睡著,結果走近才發現,孩子已經卡在床圍和床的縫隙里不能呼吸。送到醫院後搶救無效,小生命因窒息而亡。
而這種床圍,本身就帶有巨大的安全隱患。家長買它的初衷本是防止孩子在嬰兒床里受傷,觸目驚心的數據卻顯示,它給孩子帶來的更多是傷害。
2006-2012 年間,CPSC(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報道了 23 例與使用防護墊有關的嬰兒死亡,死因多為窒息。
甚至在2015年,美國兒科學會已經公開聲明不應該在嬰兒床上使用這種床圍,並建議美國叫停這類產品。
所以這件事從旁觀者的審視角度來看,有太多該逆轉的細節,一環套一環:
如果家長沒有選擇床圍這種被質疑的產品,如果他沒有買尺寸不契合的床圍,如果對床圍和床之間的縫隙做了點補救,如果那天能早一點察看睡著的孩子……
所有的責難似乎都指向了沒有盡責的家長——在這個悲劇中承受了最多痛苦的人。
2、家長起訴商家,錯了嗎?
悲痛的家長從未否認自己的責任。不論是在自述還是在回復別人的評論時,他都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我有錯,我沒有盡好做家長的責任。
他人分析的那些疏漏,他都承認自己做得不好,並且他也已經為此受到了最大的折磨。
但是,他也選擇了曝光賣床圍的商家,要求他們下架產品並道歉,如有可能希望獲得賠償(據新京報採訪)。
一是因為他後來發現其他買家的反饋里,也出現過床圍有縫隙、把嬰兒卡住的隱患,如果不正確處理,誰也不知道這些隱患什麼時候會發威。
二是三個月中商家對他的投訴置之不理,甚至把他的差評打成競爭對手故意潑的髒水,好像商家只要事先說明過「產品不能取代家長的看護」(據新京報採訪),就可以不用為孩子的死承擔一丁點責任。
就連輿論中也不乏這樣跑偏的譴責:只一味地譴責家長為什麼沒當好,無視了想要維權的合理訴求,生生地把悲劇中的一個關鍵因素抹去了。
有些看客也不乏對維權這個舉動的嘲諷,並認為比起商家的過失,父母才應該去牢里坐一坐。
這樣的想法,是否太過非黑即白了?在這樣的價值觀中,儘管商品確實存在疏漏,最後的責任也全都歸給父母,因為——
「誰讓你沒有24小時寸步不離、無微不至地看護著孩子呢?誰讓你這沒做好,那沒做好呢?」
照這個邏輯,當初宜家召回安全隱患極大的「奪命櫃」時,消費者也可以為他們喊冤了:不,柜子沒有錯,孩子被倒下的柜子砸死都賴家長沒有及時把大件傢具釘在牆壁上,都賴他們沒看好孩子讓他們踩上去了。
△
柜子倒塌砸死兒童的模擬圖
可是從公共服務的層面儘可能地提供保障,才是社會需要的、對兒童安全更負責任的態度:
當輔助人類生活的工具因為自身的疏漏,成為誘發傷害的幫凶,該彌補的、該擔責的,一樣義不容辭。
而維權,不過是想從外部環境上儘可能地減少傷害的可能性。這和家長需要盡到看護義務並不衝突,也並沒有做錯。
3、你以為養孩子是過家家呢?
事件曝光後,也有很多人噤若寒蟬,開始分享自己對待小嬰兒的經驗心得。看了這一波討論才知道,像「床圍縫隙能卡死嬰兒」這種要命的小細節,簡直多得超乎想像。
毫無生養經驗的小年輕一臉懵逼,完全不知道安全地帶大一個孩子有那麼多條條框框;
初為父母或是準備要孩子的人愈發焦慮,知道的越多,就覺得自己知道
的還不夠多,不知道怎樣才算萬全;
已經把孩子養大的過來人則是長嘆一聲:你以為呢,養大個孩子容易嗎?
比如就拿脆弱的小嬰兒該怎麼安全睡覺這件事來說,一個毫無養孩子經驗的年輕人可能大概能知道,不能翻身的嬰兒要仰睡、不要在嬰兒周圍吸煙這些基本常識——
△
加拿大政府發布的嬰兒睡覺指南
但是,其他規矩可就未必都知道了——
嬰兒不能睡在柔軟的毛巾和枕頭上,
不能蓋太寬鬆的毯子,
床頭不能掛玩具,
床上不要放塑料袋和塑料包裝,也不要放各種柔軟的面料和毛絨玩具,
最好不要穿帶衣領的衣服……(來源:科學松鼠會@游識猷、@醫生媽媽歐茜、@顏曼傾)
因為,寬鬆的毯子和毛巾,會被孩子自己不小心蓋到臉上(但又無力拿下來);床上各種柔軟的面料(甚至睡衣領),都有可能悶住孩子的口鼻……
光是讓新生兒好好睡覺這件事,就夠父母操碎了心。回去問問爸媽,你小時候可能也是被捆著睡大的。
@考拉先森L:怪不得我小時候睡覺我爸媽拿個繩子給我捆起來……嗯……拿毯子包住再捆起來應該也算個好辦法吧。
圖:@熾谷
睡著的問題解決了,醒著的時候的條條框框也一點不少。
比如新生兒一點二手煙都碰不得,所以有些家長會在抽煙的時候固定穿一件抽煙衫,回到室內就立馬脫掉,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身上的煙殘留。(@萌芽研究所BUD)
小孩的衣服穿錯了也可能有安全隱患。帶繩索的帽衫可能會在玩鬧時卡進縫隙造成窒息;家長騎自行車、電動車帶孩子的話,長圍巾也得上黑名單。
這些「信條」看似做起來很簡單,可是你永遠也不知道它們背後有多少教訓和萬幸,永遠也不知道父母會發現哪個疏漏之後有多後怕。
@旅行讓我睡不著:小寶寶手有時不那麼協調,不受控制,手抓著毯子,又往臉上舉,很容易就蓋住面部了,我是親眼看到寶寶這樣的舉動,才更下定決心讓他穿睡袋,不要給他蓋其他東西。
更不要說,親力親為地照顧一個小嬰兒要承受多大的生理和精神壓力。每個人在生命伊始都是個不斷哭嚎的小惡魔,不少父母直言,自己只是在強忍著不失控。
更令人心碎的是,新手父母已經為寶寶操碎了心,承受了無數的疲憊,卻真的因為一個不小心,活生生地「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有些新手媽媽大半夜餵奶,實在撐不住,一不小心睡著了,喝奶的寶寶就被媽媽的身體壓住窒息了……
大概只有那些曾僥倖逃過一劫的媽媽能完全理解,這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疏漏有多令人恐懼。疏漏被補救了是她們的萬幸,若是不幸,這世界上纏繞人一生的噩夢就又要多一樁。
@芙可絲特爾:真的不要躺著餵奶!月嫂教我躺著側喂比較不累,因為半夜很困,一下子就睡著了,然後就感覺被推了一下就醒來。原來UU被我睡著了壓住了,他自己小手推一下,推不動我,但是床上鋪的是席子加床單比較滑,就把他自己推開了。他真是命大,而且小人力氣還挺大。回想起來還是後怕,媽媽們千萬不要!
可是,這些紕漏難道都要怪家長沒盡到責任嗎?
在養孩子這條路上,多少人都是戰戰兢兢地爬著向前摸索,可仍然有那麼多未知的風險,會在不經意間就讓他們陷入深淵。
孩子出了事,家長比誰都痛,家長寧願自己成為孩子身上的防彈衣,24小時分秒不差地保護著他,可是這終究不現實。
所以,也許我們都需要多一些同理心,先搞搞清楚養孩子是個多麼複雜而艱難的過程。在這個共識的基礎上再去談怎麼給兒童一個更安全的成長環境,或許更有效。
4、別把家長陷入無止境的疲憊和恐懼
也許有人要問,養個孩子而已,至於搞那麼多條條框框嗎?以前大家帶孩子都很糙啊。
可是,多年前那些沒能健康長大的孩子,大概只是因為你不知道罷了。
既然我們的社會已經進步了,那在對待兒童成長這件事上就該拿出點進步了的樣子。
一方面,家長確實是要好好履行自己作為監護人的責任。
如果沒做好心理準備就隨便生育,潦草地對待孩子像對待隨時可以退貨的商品,那會造成的災禍還不知道要有多少。
很多人總提的「父母應該持證上崗」雖不現實,但心裡至少得有個「我要負責地當爸媽」的意識,這也算是個「准入資格」吧。
另一方面,大環境也應該給不知所措的新手父母們多一些支持。
很多年輕的爸媽現在知道到處找書籍指導,恨不得搜羅來天下人所有的經驗來武裝自己,可是這種饑渴也印證了社會對新手父母的知識支持還不夠。
如果育兒的科普能覆蓋得更廣,如果家長能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培訓渠道,也許焦慮的父母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嬰兒被床圍窒息當事人爸爸曾感嘆,可惜自己沒早點看到關於床圍隱患的文章
▽
關於兒童安全的產品質量和標準上,也應該得到更完善的監管。
還拿這次釀成悲劇的床圍來說,和家長的大量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產品市場的混亂。無論是全國範圍還是地方上,都對這種商品沒有統一制定的商品型號標準,商家自己做自己的,沒有一定的規則可以依照。
不止是床圍這件事,兒童車,兒童座椅,奶粉……吃穿住行的每一個環節都關係到孩子的健康生長。如果肆意發展的兒童用品產業得不到有效監管,又該在小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埋下多大的隱患。
公共環境也同樣重要。家長的期望不多,只是希望至少它的設施不要差到一點點的疏忽都能要了孩子的命。
一個爸爸僅僅是疏忽了一小下,兩歲的女兒就拉倒了填單台被砸死
▽
而我們之所以渴望一個友好有序的大環境,是為了家長不用惶惶不可終日地帶孩子。
既然技術和經濟條件已經允許,我們自然更願意讓輔助工具的存在能把家長從無盡的疲勞和焦慮中解救出來,而不是成為一個尷尬的註腳:看,這些進步都沒啥用,家長還是得24小時全身心盯住孩子才保險。
如果一個孩子的安全長大,只能靠家長累死累活、放棄一切個人生活來獲得,這樣的生長環境,想必也是不健康的吧。
推薦閱讀:
※各種顏色的大衣搭配全在這裡了,想要美,自己看!
※自己先得到佛法的受用,然後再讓身邊的人得到受用
※智德師傅 如何催旺自己的桃花運
※聊天中怎麼展示自己價值吸引女人
※醒世箴言:精彩的人生感悟 七(改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