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變天」的馬來半島與中馬關係發展

關鍵詞:

來源:國關國政外交學人2018-05-12 13:57:19

作者:梁策

馬哈迪在競選的時候曾經承諾,當選後會對中國投資加強監管。這讓許多人不由擔心馬來西亞在馬哈迪的領導下將不再延續之前積極與中國合作的態度。

  一直以來,因為領導人或黨派更替而導致國家的外交政策呈現階段性波動是東南亞區域政治的一大特色。而相較於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這些鄰國,馬來西亞因為執政黨的連續性,因此其內部政治結構相對穩定。自1957年獨立後,巫統(UMNO)一直是該國的執政黨,並在執政聯盟「國民陣線」(BarisanNational,簡稱國陣)中長期佔有多數席位。馬來西亞的前六位首相:從東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到前天卸任的納吉布·阿卜杜勒·拉扎克,均出自巫統這一黨派。而曾經的巫統黨員,曾任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的馬哈迪如今「重出江湖」,以反對派——土著團結黨領袖的身份再次當選首相。這是巫統作為馬來西亞第一執政黨的首次全面失敗。

  馬來西亞政黨的更換勢必會引發一系列關於外交政策的討論。而這一次,由馬哈迪代表的土著黨會在多大程度上挑戰或延續巫統的政策?這些變化將會為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外交關係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文將圍繞這兩個問題,從領導人的政治傾向、馬來西亞外交延續性、以及馬來西亞國家核心利益三個角度出發,探討中馬關係與區域政治的發展與衍變。

  馬哈迪在競選的時候曾經承諾,當選後會對中國投資加強監管。這讓許多人不由擔心馬來西亞在馬哈迪的領導下將不再延續之前積極與中國合作的態度。馬哈迪在2017年11月曾批評納吉布政府的「親中」行為,並指出這是會讓馬來西亞逐漸被「殖民」的危險舉動。針對B&R中一部分的「東海岸鐵路計劃」,馬哈迪認為:承諾承擔的550億令吉將以低息貸款成為馬來西亞的債主,而作為交換,馬來西亞的土地、能源資本則會售給債主。這會導致馬來西亞的經濟受到外國勢力的干預,是一種變相的「被殖民」。

  值得注意的是,這其實是馬哈迪抨擊納吉布政府的競選資本。在反對派構建的話語中,納吉布政府的貪腐與相關國家的支持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將納吉布政府的所作所為放在馬來西亞與大國外交的視角下分析,可以看出中美兩國在東南亞的博弈已經成為該區域其他國家相互競爭的一項政治資本。馬國內部政治的鬥爭也深受大國博弈的影響。原本納吉布一直以來在北京與華盛頓之間保持著微妙的平衡。但美國司法部因為「一馬公司債務醜聞」而提起的民事訴訟則給納吉布在國內的執政地位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這也讓很多人認為其對「一馬公司」的態度是促使納吉布倒向的原因。不論實際原因如何,納吉布執政後期的確加深了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但在馬國內部鬥爭的背景下,納吉布的舉動則被視為是納吉布利用投資填補「一馬發展公司」債務醜聞的貪腐黑洞。這是馬哈迪在競選中表示」加強對華投資監管」的邏輯推理,是政治家將國際形勢轉化為政治資本的一種策略。

  那麼上台後的馬哈迪是否仍然堅持其競選時的態度呢?筆者認為,當選前後的政治傾向偏差已經不是稀奇的事,在民主制度下的國家都上演過的戲碼這一次在馬國仍然不會有例外。就在當選當天,馬哈迪在記者會上表示,他仍然會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雖然馬來西亞保留在必要時與北京重新磋商部分協議條款的權利。言外之意,馬來西亞在新執政黨的帶領下,不會全盤否認之前制定的外交政策,與中國的關係也會基本延續之前的發展路線。筆者認為,馬哈迪所言可以被視為可靠的信號,而非單純地「哄中國開心」。而馬哈迪當選後對中國的示好是執政狀態下的「理性選擇」。這種選擇亦體現出馬國外交的連貫性,是由馬來西亞的國家核心利益決定的。

  自從1970年推出新經濟政策(NEP)以來,馬來西亞政府將經濟發展作為優先目標。「經濟發展優於國防與外交」這一概念被寫入「馬來西亞2020年遠景規劃」裡面。有趣的是,這一計劃最早就是由時任馬來西亞總理的馬哈迪在1991年提出的。從1990年初到上一屆由納吉布領導的幾屆馬來西亞政府,得益於政府將重心與資源傾注在經濟發展,馬來西亞的經濟一直保持高速發展,增長速度也遠超它的東南亞鄰國。從過去近40年的發展趨勢看,馬來西亞政府的核心在於經濟與社會和諧,並非發展軍事力量與國防安全。而「2020年遠景規劃」中甚至很少提及國防與安全問題,同樣的,在其他政府相關性文件裡面也未涉及。據馬來西亞國家貿易和工業部發布的貿易數據顯示,自2009年起中國已經連續九年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大雙邊貿易夥伴,約合550億美元的貿易額。在未來的幾年馬哈迪任期內,這一趨勢不會發生變化。因此,經濟發展仍舊是馬國的核心國家利益,馬哈迪政府會延續吉隆坡一直以來的外交政策。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雖然馬哈迪會與中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但馬哈迪不是菲律賓的杜特爾特,馬來西亞並不會顯現出「叛美親中」的杜特爾特效應。馬來西亞外交政策的連貫性亦體現在這一點上:吉隆坡會採取與中美兩國同時搞好關係,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的原則。這種「對沖防範」(Hedgingstrategy)是馬來西亞針對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博弈過程中,傾向使用的外交戰略。

責任編輯:「變天」的馬來半島與中馬關係發展

關鍵詞:

來源:國關國政外交學人2018-05-12 13:57:19

作者:梁策

馬哈迪在競選的時候曾經承諾,當選後會對中國投資加強監管。這讓許多人不由擔心馬來西亞在馬哈迪的領導下將不再延續之前積極與中國合作的態度。

  一直以來,因為領導人或黨派更替而導致國家的外交政策呈現階段性波動是東南亞區域政治的一大特色。而相較於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這些鄰國,馬來西亞因為執政黨的連續性,因此其內部政治結構相對穩定。自1957年獨立後,巫統(UMNO)一直是該國的執政黨,並在執政聯盟「國民陣線」(BarisanNational,簡稱國陣)中長期佔有多數席位。馬來西亞的前六位首相:從東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到前天卸任的納吉布·阿卜杜勒·拉扎克,均出自巫統這一黨派。而曾經的巫統黨員,曾任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的馬哈迪如今「重出江湖」,以反對派——土著團結黨領袖的身份再次當選首相。這是巫統作為馬來西亞第一執政黨的首次全面失敗。

  馬來西亞政黨的更換勢必會引發一系列關於外交政策的討論。而這一次,由馬哈迪代表的土著黨會在多大程度上挑戰或延續巫統的政策?這些變化將會為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外交關係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文將圍繞這兩個問題,從領導人的政治傾向、馬來西亞外交延續性、以及馬來西亞國家核心利益三個角度出發,探討中馬關係與區域政治的發展與衍變。

  馬哈迪在競選的時候曾經承諾,當選後會對中國投資加強監管。這讓許多人不由擔心馬來西亞在馬哈迪的領導下將不再延續之前積極與中國合作的態度。馬哈迪在2017年11月曾批評納吉布政府的「親中」行為,並指出這是會讓馬來西亞逐漸被「殖民」的危險舉動。針對B&R中一部分的「東海岸鐵路計劃」,馬哈迪認為:承諾承擔的550億令吉將以低息貸款成為馬來西亞的債主,而作為交換,馬來西亞的土地、能源資本則會售給債主。這會導致馬來西亞的經濟受到外國勢力的干預,是一種變相的「被殖民」。

  值得注意的是,這其實是馬哈迪抨擊納吉布政府的競選資本。在反對派構建的話語中,納吉布政府的貪腐與相關國家的支持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將納吉布政府的所作所為放在馬來西亞與大國外交的視角下分析,可以看出中美兩國在東南亞的博弈已經成為該區域其他國家相互競爭的一項政治資本。馬國內部政治的鬥爭也深受大國博弈的影響。原本納吉布一直以來在北京與華盛頓之間保持著微妙的平衡。但美國司法部因為「一馬公司債務醜聞」而提起的民事訴訟則給納吉布在國內的執政地位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這也讓很多人認為其對「一馬公司」的態度是促使納吉布倒向的原因。不論實際原因如何,納吉布執政後期的確加深了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但在馬國內部鬥爭的背景下,納吉布的舉動則被視為是納吉布利用投資填補「一馬發展公司」債務醜聞的貪腐黑洞。這是馬哈迪在競選中表示」加強對華投資監管」的邏輯推理,是政治家將國際形勢轉化為政治資本的一種策略。

  那麼上台後的馬哈迪是否仍然堅持其競選時的態度呢?筆者認為,當選前後的政治傾向偏差已經不是稀奇的事,在民主制度下的國家都上演過的戲碼這一次在馬國仍然不會有例外。就在當選當天,馬哈迪在記者會上表示,他仍然會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雖然馬來西亞保留在必要時與北京重新磋商部分協議條款的權利。言外之意,馬來西亞在新執政黨的帶領下,不會全盤否認之前制定的外交政策,與中國的關係也會基本延續之前的發展路線。筆者認為,馬哈迪所言可以被視為可靠的信號,而非單純地「哄中國開心」。而馬哈迪當選後對中國的示好是執政狀態下的「理性選擇」。這種選擇亦體現出馬國外交的連貫性,是由馬來西亞的國家核心利益決定的。

  自從1970年推出新經濟政策(NEP)以來,馬來西亞政府將經濟發展作為優先目標。「經濟發展優於國防與外交」這一概念被寫入「馬來西亞2020年遠景規劃」裡面。有趣的是,這一計劃最早就是由時任馬來西亞總理的馬哈迪在1991年提出的。從1990年初到上一屆由納吉布領導的幾屆馬來西亞政府,得益於政府將重心與資源傾注在經濟發展,馬來西亞的經濟一直保持高速發展,增長速度也遠超它的東南亞鄰國。從過去近40年的發展趨勢看,馬來西亞政府的核心在於經濟與社會和諧,並非發展軍事力量與國防安全。而「2020年遠景規劃」中甚至很少提及國防與安全問題,同樣的,在其他政府相關性文件裡面也未涉及。據馬來西亞國家貿易和工業部發布的貿易數據顯示,自2009年起中國已經連續九年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大雙邊貿易夥伴,約合550億美元的貿易額。在未來的幾年馬哈迪任期內,這一趨勢不會發生變化。因此,經濟發展仍舊是馬國的核心國家利益,馬哈迪政府會延續吉隆坡一直以來的外交政策。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雖然馬哈迪會與中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但馬哈迪不是菲律賓的杜特爾特,馬來西亞並不會顯現出「叛美親中」的杜特爾特效應。馬來西亞外交政策的連貫性亦體現在這一點上:吉隆坡會採取與中美兩國同時搞好關係,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的原則。這種「對沖防範」(Hedgingstrategy)是馬來西亞針對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博弈過程中,傾向使用的外交戰略。

  此外,馬哈迪政府預計會為馬來西亞華人群體提供更多利益保障。因為納吉布政府針對馬來群體的傾斜政策,使得華人群體的利益受損。到2013年大選的時候,馬來西亞華人工會(MCA)遭受了空前的失敗,馬華與國陣失去了大部分華人的選票。納吉布使用種族-宗教的戰略與放棄華人選取最終失敗了。通過2013年與這次大選失敗的教訓看,國陣需要回到多元種族的根基,華人與印度人組成的政黨應當被認真的對待,而不是巫統的工具,這也是國陣面臨的最艱巨任務之一。因此,馬哈迪上台後重新重視華人政黨,維護華人利益的可能性提高。華人團體受到重視將會為中馬兩國關係的發展起到促進性的作用。

  過渡時期的馬來西亞政局將會是混亂的,這毫無疑問。隨著新政權的出現,會出現一些不確定性與模糊性。對於馬國人民來說,他們不能過高地期望時期進展會一切順利,因為這是人們渴望變革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對於馬來西亞的外交來說,筆者認為馬哈迪的上台雖然會給馬國外交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波動與不可測因素,但馬國的核心利益仍然會是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在此基礎上,馬國會支持中國在馬國的投資建設。中馬兩國關係不會因為馬國的內部政治的巨變而動搖。


推薦閱讀:

商簽和平協議是兩岸和平發展必然前景
中國服飾美的變遷與發展(隋唐五代時期
央廣評論:剷除「港獨」求發展!
越想錢越破財,只有平穩發展,才能大富大貴的人
中國圍棋的歷史典故和發展歷史

TAG:發展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