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聚焦烏克蘭危機影響
奧倫斯坦:為迎接「俄德歐洲」做好準備【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3月9日文章】題:準備迎接「俄德歐洲」(作者 美國東北大學政治學系主任米切爾·奧倫斯坦)近幾個星期,有關歐洲的一些重要事實得以顯現。在烏克蘭危機之前,美國人和西方人大多習慣於一個「法德歐洲」。這種版本的歐洲設計於二戰之後,目的是抑制歷史上最激烈的國家對抗之一。在這個框架下,法國和德國說了算,歐洲的重心也在西邊。但是,如今,真正重大的行動發生在遙遠的東邊。試圖擺脫蘇維埃歷史的烏克蘭邁開最初的步子,要成為歐盟國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成員之一,直到俄羅斯採取行動破壞這些計劃。而多年來被視為歐洲團隊次要成員的波蘭也通過引領維克托·亞努科維奇與反對派舉行談判而崛起為領導者。在這個新的歐洲,法德發動機已經被俄德發動機取代:隨著歐盟向東推進並決定未來的邊界和邊疆,德國與俄羅斯將決定要誰,不要誰,以及基於哪些條件。在很大程度上,烏克蘭之爭已經成為這個「俄德歐洲」的存在方式之爭。俄羅斯憑著其地緣政治膽量、侵略性和優越感證明自己有意願吞併想要的領土,建立一個歐亞集團與歐盟抗衡。烏克蘭是這項計劃的一個關鍵部分,而克里米亞則是前沿陣地。因為在歐盟的關鍵地位以及與俄羅斯的深厚淵源,德國是唯一可能阻撓或遏制俄羅斯地緣政治雄心的國家。這在歐盟本周就對俄羅斯可能採取的制裁開展談判時表現得尤為明顯:作為歐洲經濟強國的德國將最終決定對俄羅斯施加多大壓力,以及如何在歐洲懲罰俄羅斯的意願與通過經濟接觸拉近俄羅斯的意願二者之間達成平衡。德國反對過於倉促地實施制裁,而是把西方對俄羅斯的憤怒引導為「出口匝道」的解決辦法,即俄羅斯和烏克蘭新政府將在國際社會的調停下直接談判克里米亞的未來。這暗示德國不願放棄長期採取的戰略。自冷戰結束後,德國一直強調與俄羅斯的經濟接觸,希望以此引導俄羅斯社會走上現代化道路。德國尋求與克里姆林宮構建強有力的夥伴關係,以鞏固東歐和平秩序,正如德國二戰後曾與法國一道阻止那裡發生衝突。儘管對俄羅斯感到失望並且想孤立對方,德國現在發現這麼做非常困難。因為地理位置,還有多年的合作、競爭、共同利益和共同毀滅的記憶,德國與這個東邊的鄰居已經難解難分。俄羅斯對西方的依賴當然遠遠大於西方對俄羅斯的依賴。它需要歐洲這個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對象。它尤其依賴德國的投資和技術專長。經濟孤立將給雙方造成損失,但俄羅斯損失尤甚。正因為如此,俄羅斯儘管已經把軍隊開進克里米亞,也不大可能贏得這場戰爭。一直避免與俄羅斯發生衝突並努力緩和矛盾的德國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堅決地要把烏克蘭置於自己的經濟庇護之下。隨著烏克蘭的發展,它日後或許更有條件在俄羅斯帝國面前主張自己的獨立。眼下,德國領導人已經開始從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竟然如此公然無視國際法的震驚中恢復過來。俄羅斯和德國領導人理解兩國競相控制歐洲政治與經濟時涉及的利害關係。他們致力於背道而馳的後果,同時也關注找到維持和平的共同立場。儘管克里米亞之爭可能以僵持告終,兩國都將繼續比試下去,同時致力於一個尚未共享但有可能共享的歐洲願景。「俄德歐洲」是我們需要學會接受並適應的歐洲,無論好壞。《世界政治評論》
高恩:奧巴馬可能是最後贏家【美國《世界政治評論》雜誌網站3月10日文章】題:為什麼烏克蘭危機對奧巴馬有好處(作者 美國紐約大學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室主任、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政策研究員理查德·高恩)普京和奧巴馬,誰將最終成為烏克蘭危機的最大受益者?大多數專家認為是普京。這位俄羅斯總統大膽顯露出自己冷酷而狡詐的一面,攫取了對克里米亞的控制權。奧巴馬則比較克制。不過,奧巴馬可能會是最後的贏家。這不是因為俄羅斯會對克里米亞放手。普京的行為如今將引發對抗反應,這可能會在四個戰略方面對美國有利:歐洲、中東、對華關係以及與俄羅斯自身的力量對比。這場危機可能會使奧巴馬政府得以擺脫過去的外交政策錯誤,其中有些錯誤在於花費過多氣力發展對俄關係。就職之初,奧巴馬似乎厭倦了歐洲,情願為與莫斯科改善關係和把「重心」轉向亞洲而不再考慮東歐北約成員國的安全顧慮。利比亞戰爭凸顯了大西洋兩岸和歐洲內部的分歧。不過,普京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不妥協態度可能是消除大西洋兩岸緊張關係的良方。危機越嚴重,美國在歐洲重新發揮領導作用的必要性就越大。至少他們可以利用普京最近的詭計敦促其他北約成員國增加防務開支。在中東,美國至少可以重新磋商圍繞敘利亞問題與俄羅斯達成的權宜協議。在與敘利亞打交道的過程中,華盛頓沒有更好的選擇。不過,它可以把烏克蘭問題作為理由,乾淨利落地退出日內瓦進程,在化學武器的問題上對大馬士革和莫斯科施加更大壓力。也許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在烏克蘭的鷹派立場可能會對西方謀求與伊朗達成核協議的工作產生積極影響。德黑蘭此前曾依仗俄羅斯和中國的支持來躲避國際壓力,但這並未能阻止歐美製裁破壞伊朗經濟。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凱瑟琳·阿什頓本周訪問德黑蘭和伊斯法罕,表明伊朗正在加強與西方的外交接觸,伊朗領導人可能會得出結論認為,與反覆無常的俄羅斯締結緊密聯盟越來越不合算。如果烏克蘭危機失控,中國領導人可能會得出同樣的結論。西方分析人士一直認為,中國和俄羅斯雖然在伊朗等問題上聯手,但並不具有共同的重大戰略利益。然而,種種跡象表明,在現實當中很難把它們分開。不過,如果普京堅持大張旗鼓地與西方對抗,北京可能會不再支持俄羅斯。中國不想把外交資本耗費在邊緣問題上。如果奧巴馬團隊能採取機敏的外交措施,就有可能把這場危機變成與中國加強對話的機遇。華盛頓還可以把這場危機轉化為俄羅斯自身的危機。因為普京及其核心圈的成員在國內和國際上都受到孤立。民調顯示,將近3/4的俄羅斯人不想捲入烏克蘭局勢。西方官員迫切希望避免代價高昂的對決,但普京的政治前途取決於他能否恢復經濟平靜,而不是能否掌控克里米亞。目前尚不清楚這位俄羅斯總統及其重拾冷戰邏輯的最親密顧問是否充分知道他的行動的後果。簡言之,後果會是個爛攤子。奧巴馬在處理這個爛攤子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如果奧巴馬具有戰術頭腦,他可以通過烏克蘭局勢加強戰略優勢。通過控制克里米亞,普京雖然獲得了前蘇聯的一小塊領土,但這一舉動使他失去了俄羅斯在冷戰後尚存的一點全球信譽。奧巴馬可以從中獲益。
推薦閱讀:
※季莫申科:俄向烏克蘭宣戰等同向美英宣戰
※英媒:普京和烏克蘭危機將迫使垂死的北約重生
※季莫申科拄拐亮相 宣布競選烏克蘭總統(圖)
※我真的很佩服普京出兵烏克蘭
※專家:俄出兵烏克蘭可能性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