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49戰略》成果發布 2020年人均GDP達世界均值
金融界網站訊 5月17日,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主辦的「新供給《中國2049戰略》課題成果發布會」在上海召開。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副秘書長、中國民生銀行(600016,諮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對「《中國2049戰略》研究思路和主要成果」進行彙報。
《中國2049戰略》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呈現五大趨勢:趨勢之一,以「一帶一路」為抓手,成為全面開放型經濟體;趨勢之二,面臨生產力革命和產業持續升級的考驗,製造業在經濟中比明顯下降,服務業、知識型產業佔比上升;趨勢之三,城市化進程持續推進,預計城市化率的平衡點為75-80%左右,城鄉差別顯著縮小,基本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城鄉社保一體化;趨勢之四,勞動力供給能力下降,人口紅利褪色,老齡化趨勢明顯;趨勢之五:人民幣主動流通和主動貨幣。
黃劍輝表示,按市場匯率法預計中國2025年左右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總量預計29.1萬億美元,超過美國28.4萬億美元。到2049年中國GDP總量達到155.5萬億美元,佔世界比例24.9%,為美國GDP的1.8倍。
「202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國家的值,但是這個時候會相當於美國的23%,只是接近門檻,並不是跨越中等收入水平。」黃劍輝說,2049年中國人均GDP有望趕上義大利、西班牙、韓國等中等發展國家,但離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等還有一定的距離。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經過將近一年半的研究,付出了無比艱辛的努力,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研究團隊組織開展的民間智庫版《中國「十三五」經濟發展規劃及中長期發展戰略??以高質量的新思想、新制度供給促進全球化背景下的改革創新型國家建設》、簡稱《中國2049戰略》課題成果,今天在位於中國最現代化的上海陸家嘴(600663,諮詢)黃浦江畔、「東方明珠(600832,諮詢)塔」旁的地標性建築「金茂大廈」正式發布,具有特別的意義??這兩個地標的名稱很好地寓意、闡釋了《中國2049戰略》的核心研究觀點和結論:經過35年不平凡改革開放歷程,今天的中國和中華民族,已經屹立在世界東方,發出了耀眼的光茫,並成為了世界民族之林中令人囑目的一棵大樹;未來35年的中國、邁向2049年的中國,必將還會經歷諸多的風風雨雨,偶而還會遇到電閃雷鳴,但是只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萬眾一心,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方略,堅定地建設「改革創新型」國家,中國這樣一個歷經5000年、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光榮與夢想,發展成為更加璀璨的「東方明珠」,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繼續擁有「金」色的年華,成長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為14億中國人民提供更好的福蔭,並為全球、全人類的和平發展、文明進步作出積極的更大貢獻。
彙報內容一共分為四方面: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主要成果和成果運用。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兩個100年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結束的時候,會見記者提出來人民對美好事業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目標。李克強總理去年9月2日主持國務院會議,提出來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編製十三五規劃,要遠近結合,更加註重以解決長遠問題的方法來應對當前的挑戰。既要以五年為主,銜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建設的目標,又要考慮更長時期的遠景發展,回望近現代史,中國經濟的發展曾經十分落後,國家比較貧弱。孫中山先生於1917年至1920年期間著述了比較系統的《建國方略》。
上世紀80年代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整個跨度70年,其中指出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經過持續36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今天站在了新的歷史時點。去年IMF報告提出,按照PPP購買力平價標準,中國去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儘管從總量上看超越了美國,但是我們認為需要理性客觀地去看待,既要看總量也要看質量,既要看增量也要看存量,實際上我國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很需要制定在新一輪全球經濟發展中的新戰國策。
賈康院長明確指出要以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創新來促進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姚余棟所長在《重燃中國夢想》一書中曾對中國經濟公元1-2049年作了大歷史跨度的分析和展望。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主編了《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一書,2013年8月份出版,提出了一個「八雙五並重」的建議,首次提出五年規劃與四十年規劃的並重。13年12月份提出了如何研究這樣一個具有大歷史跨度的問題,經過反覆討論,基於國慶特徵、歷史坐標、全球視野來考慮,未來35年的內外部環境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此我們引入一個相對論的原理,把2014和2049年的發展階段,納入以1567年為起點,橫向全球化起點,縱向中國大跨度時空,尋找中國幾十年發展規律和確定性,以此為基本思路,構建了總報告,包括十一章內容。導論由賈康院長親自起草。在導論的基礎上,首先對國情特徵進行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國情出發,進行三方面的分析。第一章是漢唐以來,起點是1567年,從這個對全球的大國崛起有很大意義的歷史轉折性變化時點開始,把視角向前延伸,從漢唐來分析和回顧反思。第二章是近500年來全球大國興衰的經驗教訓及主要經濟體發展道路比較。第三章是中國與歐美髮達國家、金磚國家等主要經濟的發展對比及競爭力比較分析。基於這三個方面對中國未來35年面臨的經濟發展環境及發展目標進行了分析。第四章開始,包括了中國未來35年發展目標及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的量化模型比較分析。第七章是中國未來35年經濟發展的增長空間及動力機制。以這個為基礎,把中國未來35年發展分成三個階段,一個2016年到2020年,第二個階段2021年到2030年,第三階段2031年到2049年。以此為框架,形成主報告,共十一章。此外,還包括十五個專題報告。
課題由研究團隊洪崎董事長、賈康院長牽頭完成。從2013年11月份決定做該課題開始,經歷一年多的時間,在今天5月17日在上海發布,之後做進一步完善以後,6月底上報有關國家的決策部門。
主要的觀點和成果:國情分析,從中國位於亞太比較適中的位置,陸海兼備,陸地呈C型分布,在北西南三個方向,C的開口為東海和南海方向,獨特的地形是全世界比較稀少。英國、美國都不具備該條件,中國歷史上會有漢唐時比較繁榮的路上絲綢之路,和宋元比較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跟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密切相關。第二方面的特徵是我國疆域遼闊,56個民族,民族很繁雜,這樣一個大國,具備超大的國內市場規模,有規模經濟的優勢和特點。第三個特徵是疆域地形呈現為西高東低。第四個特點賈康院長領導的團隊首次關注的,中國有半壁壓強式的胡煥慵先線,從黑龍江的璦琿到雲南騰衝畫了一條線,線東南半壁36%的土地供養了全國96%的人口,到了2000年這個比例只變化了2%,36%的土地供養了94%的人口,這個特點對於中國整個經濟布局,民族的建設,環境發展,治理都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第五點中國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5千年的文明,比如我們中國倡導「和而不同」,含有和平世界主義的觀念,還有儒家「入世」的特點,還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還有「梅花、牡丹」精神。可概述為體現中國以漢代為主的主流思想,以眾志成城,不畏艱難的「大禹治水」式黃河文明為特徵。
下面介紹一下,主報告第三章,分析中國王朝興衰一起全球500個國家的興衰變化。 成功的實施變法,其實就是改革,只有變法改革,國家才能振興,而固步自封,國家會僵化,會導致國家衰敗的原因。對外開放關乎國運興衰,閉關鎖國會很快的落後挨打。從15世紀以來,曾經有9個世界性大國先後崛起,從他們的歷程來看,關鍵在於是否實行改革開放,《大國的興衰》總結了這方面的規律。興盛的原因有6個方面,一個國家能夠興盛,首先民族要獨立國家要統一,中國1949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為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其他國家的興盛也是這樣,總結世界九個大國,像德意志早期也是長期分裂的,不可能興盛。第二方面國內比較安定沒有戰爭的行為。第三個方面一定要推進革命性的制度變革,這是大國興盛的革命性前提。第四個方面著力發展經濟,完成工業革命和技術進步。第五個方面「眼睛向外」,建立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世界市場。中國很強的漢唐和宋都是開放的,後來閉關鎖國以後才逐漸落後的。第六個重視科技和教育。衰敗的主要教訓:1、體制獃滯,不適應進一步發展要求。2、國土狹小,沒有國內工業基礎或者國內市場。3、殖民帝國龐大,治理困難。 4、發動和參與不義的戰爭。
下面分析一下未來35年國內外經濟環境和趨勢。從全球來看,我們可以歸納為未來改變全球的六大驅動力。
驅動力之一,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
驅動力之二:全球互聯網化,出現智力較高的機器人(300024,諮詢)。
驅動力之三:呈現全世界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競爭格局。全球影響力和主動權從西方轉向東方,從傳統發達國家向新興國家轉移,從民族國家轉向私營部門,從政治體系轉向市場。
驅動力之四:城市化進程加速但難以持續。
驅動力之五:出現了革命性的生物、基因和材料新技術。
驅動力之六:包括大氣,氣候,農業,工業出現巨大的轉型。
中國經濟發展呈現五大趨勢。趨勢之一:以「一帶一路」為抓手,成為全面開放型經濟體。趨勢之二:面臨生產力革命和產業持續升級的考驗,製造業在經濟中比明顯下降,服務業、知識型產業佔比上升。趨勢之三:城市化進程持續推進,預計城市化率的平衡點為75-80%左右,城鄉差別顯著縮小,基本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城鄉社保一體化。趨勢之四:勞動力供給能力下降,人口紅利褪色,老齡化趨勢明顯。趨勢之五:人民幣主動流通和主動貨幣。
基於前述的分析,通過橫向是世界全球近500年大國崛起,縱向是從中國歷史的角度分析,把未來我們分成三個階段,2014年到2020年我們乘改革東風揚帆啟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021年到2030年架設改革創新之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剛才王慶總裁說的,如何突破呢?因為陷阱所以要架橋,不能摸著石頭過河。2031年到2049年持續強化軟、硬實力,闊步重返世界之巔。
從十三五來看,全面落實三中全會啟動改革開放的進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習總書記提出四個全面的方針是大的基本背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方面,經過研究,把這麼一個陷阱分解成五個小陷阱。第一制度體制的陷阱,怎麼突破呢?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跨越制度體制的陷阱;第二個方面陷阱是社會危機,主要體現為收入差距比較大,需要縮小採取措施,縮小收入差距,跨越社會危機的陷阱,第三個是王慶總裁提出的必要條件其中之一,技術創新陷阱,需要通過依靠人力資本投資和產業升級。中國未來人口增長減慢,如果通過發展教育,把人質量提升上去,然後把人口的配置效率能夠提升下去,其實還是能夠把人口紅利的問題通過質量和結構的調整來實現,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跨越這樣一個技術創新的陷阱。第四個陷阱是國際收支失衡,提升外向型經濟,全面開放型經濟,提升國際收入的陷阱。第五個是生態陷阱,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後,不注意生態就沒有辦法再往前發展了,這個過程當中,除了加強環保的執法,要把財稅經營的工具很好的利用。
在第三個階段,我們提出來要持續強化軟硬實力,闊步重返世界之巔。全方位打造中國力,鍛煉和延展中國美。包括文化軟實力、思想力、人口實力、民族凝聚力。提升優質的國家治理能力和強大的組織力,中國為什麼能發展,在實現統一以後,強大組織能力要提升,建立強大的組織力是這個國家能夠得到發展的關鍵。要注意國防實力,提升外交能力,以科技教育為支撐的創新力和創造力,實現解放生產力和提升經濟金融力。
在此基礎上有幾個重點觀點向大家彙報一下。全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和引領全球的和平發展,促進建設全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和諧共處「地球村」。全力促進2031到2049年期間,完成祖國和平統一。海峽兩岸各方有這樣的共識,促進未來的和平統一,為促進「中國夢」至關重要。新供給經濟學的核心理念是強調通過改革開放,形成新的制度供給,同時作為市場的供給端和需求端,我們提出來要根據中國的國情特點,生產力發達,引入新的制度供給,通過改革開放,推動新一輪的制度變革和體制機制的創新,應對現實的挑戰,破解瓶頸制約,供給管理通過制度的改革強身健體,需求管理基本上生病失衡了以後狀態下需要引進西醫,今天給大家發的材料裡面一本書也有這篇文章,中西醫結合,比較強調製度供給。在這個理論下,提出一個新三駕馬車,就是叫改革開放、創新創造、生態民生的理念。核心就是說要以高質量的新制度供給,促進改革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以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以開放拓展市場空間,以創新驅動替代要素驅動。著眼於「長跑」,中國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多國的國際競爭,其實是一種很長的長跑,能不能保持中高速的增長,在最後關頭實現超越是關鍵,要更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提升國際競爭力。另外要把生態民生的改善,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的提升,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法國總統薩科齊曾經組織一批諾貝爾經濟學者,在2009和2010年的時候做了課題,最後形成一本書,叫《對我們生活的誤測,為什麼GDP增長不等於社會進步》。GDP是我們的指標,而不是我們的目的。只是一個度量標準而已,要把生態民生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提升,作為基本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在這些理念的基礎上,形成了「八雙」的主張,「雙創」走創新型國家之路和大力支持鼓勵國民全球創業。「雙化」「雙減」「雙擴」「雙轉」「雙進」主張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進步,摒棄非此即彼,截然互斥的思維,「雙到位」政府、市場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兩者良性互動、互補。「五並重」,建議五年規劃和四十年規劃的並重,研究制定基於全球視野的國家中長期發展的戰略。「法治經濟與文化經濟的並重。「路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並重;柔性參與和PPP與獨立開展經濟合作區談判並重;高調推動國際貨幣體制改革,推動人民幣貨幣的國際化。就產業改革、政府改革,教育改革等都提出了一些建議。
改革的核心是提升效率,白重恩院長提出可用全要素生產率(TFP)等指標進行度量。過去中國宋代以後,有一段時間提出降效式改革,把效率大大降低了,這種改革會嚴重製約阻礙生產力發展,不利於要素的阻隔和效率的提升。我們以這個為基礎,還提出一個小建議,建議可以探索引入商業機構,對國務院各委辦局各省市機構組織開展民眾考核評價和民眾滿意度調查,通過民眾的參與制約,促進服務的改善。
向全面開放的經濟學邁進,通過一帶一路,向國際市場創造需求,激發國內創新供給的作用,我們覺得這個戰略與哥倫布開啟大航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另外這個戰略還可以延伸到非洲,設計過研究過高點陸路直達非洲,亞歐大陸橋,非洲的鐵路網,用鐵路進行連接。
推進一帶一路,構建中國國際發展署等五個平台。整合對外職能,借鑒美、英、法經驗,設立國務院直屬的中國國際開發署,統籌對外合作。構建金融平台,亞投行,金磚銀行,絲路基金。推進區域經濟貿易合作非常重要,包括上海自貿區在內的區域性合作也至關重要,剛才提到基礎性公司發展模式做了一定的設計,借鑒蘇州工業園和安哥拉模式,基礎設施換資源,實現股權多元化國際化。我們建議要強化中國的製造業立國,實業立國理念,用新的資源供給對應新技術革命。作為我們金融業的發展,應該定位和立足於為實體經濟和居民提供優質服務。金融業走出去方面,我們建議實施客戶跟隨戰略,國有企業和中國華人走到哪裡,中國金融機構就應該跟到什麼地方,而不是一味的到香港、新加坡、紐約、倫敦這樣高大上的地方,其實客戶也沒有,居民也沒有,應該採取跟隨戰略,通過一帶一路推進國際化。另外加強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包括打造中國生態發展銀行也是我們重要的建議,應對當前和中長期的挑戰,要加大穩增長促改革,優結構,特生態,促民生的結構。
介紹一下2016年到2049年的量化預測,按市場匯率法預計中國2025年左右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總量預計29.1萬億美元,超過美國28.4萬億美元。到2049年中國GDP總量達到155.5萬億美元,佔世界比例24.9%,屆時美國GDP的1.8倍,這個用的比較保守型的,2013年的時候中國人均GDP17.6%,把市場匯率法的購買力平價計算,盛來運司長認為這個更科學一點,用匯率法也有一點偏差,用購買力也有一點偏差,平均了比較接近於現實。202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國家的值,但是這個時候會相當於美國的23%,只是接近門檻,並不是跨越中等收入水平,你接近門檻能不能跨過去,跨過去以後能穩住需要2020年到2030年進行檢驗,並不是達到12000就跨進,只是接近這個門檻。2049年中國人均GDP有望實現小平同志80年代提出的目標,趕上義大利、西班牙、韓國等中等發展國家,六種情景下,我們適用倒數第二種作為基準目標,這樣把小平同志的宏願基本上實現,但是離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等還有一定的距離。
課題成果應用我們會在6月底,在進行第一步修改以後,報國家有關決策,年底請有關國家出版這個書。我們建議攜手並肩,共同奮鬥,不懈努力,闊步邁向2049年的祖國。把我國建設成為繁榮富強、民主法治、生態文明的國家,為全球的和平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為國家繁榮發展獻出美好明天。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世界各國民風習俗和禮儀總匯(二)
※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十種語言,漢語能排第幾?第一大家都知道吧!
※【女人世界】每個女人都夢想成為"萬人迷"
※純無與玄無——他來自總玄世界(下篇)
※她, 55歲, 就有孫子, 孫女用歲月修鍊優雅驚艷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