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上神仙栽接密法~~~(不知所傳是真是假!)

無上神仙栽接密法~~~(不知所傳是真是假!) 玄覺虛空陰陽雙修細密功程真訣第一節、開關展竅一、 要論開關展竅乃是開啟進入虛空陰陽雙修之玄門而能直達修真之真正的捷徑,其作用宏大,意義非凡,可憒憾是卻未被修真學者重視,更有甚者不屑一顧,認為多此一舉,實乃誤人,蓋不知,大凡得其真傳有明師指點的修真人士莫不對此倍加重視,而從不輕視之,著名的道教陰陽法派經典名作《金丹真傳》的作者孫汝忠先生,也實曾言「開關展竅,當在築基之前」,是可見開關展竅一事在陰陽雙修中的地位甚重,仙翁淘存存也云:「修道之人,如不開關,就先言築基練已,此乃融鞋搔癢之舉,如此無益於事」如此言之見,大凡著書之說,講授後天修練法程下手功夫的,倘只言築基練已二層功夫的,此必為之一乃為作者保守之,二乃著書之人不知修練訣微,不過,修道練法關鍵多在細微之處,自古均被知者珍之難以輕易示人,但若不授之,學者自徒勞費力,必走彎路,否則怎麼會有此一說「細微訣竅,師不道破,則難達臻境矣」,吾此為了宏道之願,故不惜點破千古之秘,在訣微之處——點破,還望讀者學者珍之自習。開關、展竅,是兩種作用,即開關是開關,展竅是展竅,但是兩者又互相連接在一起。為同時發生,都是以陰蹺之氣萌動,然後攝入鼎內,勿忘而勿助。之後使後天之氣生起,再調再烹,使真機自動。我乘其動而引其運行,不必去著力開,而關自然開,不必去著力展,而竅自然展。但這一切都要是自然而然,切忌著力,又忌當面錯過而不知。開關,是開何關呢?當陰蹺氣萌動的時候,也即生出了後天之真氣,當此真氣升達泥丸之時,已經將關口一一打開,也即是河車之路打通。以備追攝彼家異性氣血於我身中之時,通暢而無阻。其間所開之關口分別有:尾閭、夾脊、玉枕。展竅,是展何竅呢?竅也有三處,分別是:泥丸、土釜、華池。這三竅,凡人不展則閉。合閉以後,自家的真氣也難以進主,如果不將其展開,又怎麼能將彼家異性的氣血等物納入呢?所以在虛空雙修之前,竅也當展開無礙,方可進行男女雙修,否則雙修無益。運行自家真氣開關、展竅的火候要妙在於,乘氣機乍動而又靜時的交會之機,微微起火,逼過尾閭,從而逆流天谷。講到這裡,又有必須注意之處。古仙有云:「一竅展而百竅皆展,大關開而眾關開歟」所以學人盡量不要拘於一處,一點,一團的感覺。而盡量使眾竅齊展,眾關齊開。但又須知開關展竅與河車之事不盡相同。雖然開關展竅是打開了逆運的路途,也即是打開了河車之路,但是開關乃是運行後天的真氣,河車則是運行後天的金水。當功夫到了河車這一步功夫,則如同日日築基而無分別了。但開關展竅卻是在築基之前。換句話說,開關展竅如同運礦石,而河車之行如同運黃金。二、 開關展竅行功秘程1、備一丹室(能安靜之處便可),我於其中盤腿靜坐下來,(按平時習慣的靜坐方法,若無習慣的方法,那麼就將腿腳盤起而坐。按自己的能力,能雙盤的就雙盤,能單盤的就單盤。總之,一切以自然舒適為主)首先靜心,放下平日一切煩瑣之事,盡量不去想其它事物。接著輕閉嘴唇。然後接下來就開始調息,平緩而細長以後,就可以行下一步功夫,當然,心靜而氣自然平,應該以不調之調為最上。2、等調到鼻息平和以後,就將雙目微閉,從而內觀自身。此時,以神注腎根之下陰蹺一脈,即將神意之念等等停住於陰蹺一處。陰蹺在肛門之前,睾丸以後的地方,類同於會陰一處,但決不可等同於針炙學上的會陰一穴。正確位置即於會陰穴內上一寸三分,為其中心位置。3、如此片刻以後,便將心神與內息提上虛無竅內,這個虛無之竅,在肚臍後面,腰部的前方,心口的下方與腎的上方這一帶,位置廣闊,千萬不可以拘執某一處。4、然後就在虛無之竅內,停神安息。停神,就必須要神靜,如果神燥而不安,那麼就不能停,強停也必不在虛無竅內,而在竅外,無助於修練,並使神損而快耗,促短生命。或者是妄神、邪氣與淫精混雜,其病主更深了。如此,乃是與修道之事有南轅北轍之歧。安息,就必須要調之有度而方才能安。息調平而神也就自得安靜,神安靜息也就能達內。息達內,就是內息,丹經中稱為橐龠。內息呼之而不出喉,吸之而歸於命蒂。從而又可達於踵。也就是莊子講的:「真人之息以踵」。相接不斷,綿綿若存,徹於湧泉,而往來不絕。初時停神安息於虛無竅內,應當以自然為主。如果心太過於嚴,那麼就會使心火上炎,所以務必要順其自然,但順其自然,卻不是聽其自然。這在丹經中叫做「文火」。如果這時候心太散,那麼就會使心液亂露而冷涼,所以務必要守住此自然,這在丹經中叫做「武火」。文火與武火的烹練,在丹法中是貫穿於始終的妙用。5、如此調到內息勻稱,然後勿忘而勿助。以內息而踵外息,即內息為呼,而鼻中吸氣。以外息而踵內息,即鼻中呼氣而內中為吸。6、這時候,心如同虛空,因有息相依,那麼就是真虛。又因有息相隨,那麼就是真空。真虛真空之間,靜而又靜,清而又清。氣息也綿綿,心神也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這一段功夫,在丹經中叫做「鑽杳冥」。《道德經》中最根本的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鑽入杳冥,就是奪此成仙之信。杳冥中有精,然而鑽得不深,便把握不住,但杳冥中也有氣。只要我能一神獨覺於其間,其氣即為我的真息。一旦真息發現,薰心而有酥癢之感。我還要將此息按入虛無竅內,在那個空腔里,於是慢慢積累,從此命蒂生而陽氣自長。如此之後,便可以開關運氣了。三、 杳冥要訣鑽杳冥,乃是身內的陰陽交媾,陸潛虛仙祖曾說:「交媾乃太上密秘之旨」。說到底,交媾就是至陰的本源,杳冥的根核。人要能夠鑽入杳冥,方才能夠得成交媾。一旦入於杳冥以後,不交媾而也能夠自動交媾。於是便從至陰中而生出至陽。鑽杳冥的功法,總之不出四個字「凝神調息」。這裡所講的凝神,是將先前已清之心,收而入於內境。心沒有清時,眼不要內閉。先要自動而自勉,把他收回來,清涼恬淡以後,才可以收入氣穴,也就是前面說的虛無之竅。然後將神坐於虛無中,不偏也不倚,如此就是凝神於虛。調息一事並不難,只要心神一靜下來,神隨息而歸於自然。我只是守之,順之。然後神光下照,(閉目後,神靜而自有神光下注)。如此便是調息。但調息又不止於此,應該調度陰蹺之息與我心之息相會於氣穴中。調度的方法,應該順其自然。只要將前面講授的功夫修練好了,自然會令神在氣中,而默注於元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我只是守其性,使之不散亂。存其神,而使之不昏沉,所以能夠杳冥恍惚。總之,心止於臍下,叫做凝神。氣歸於臍下,叫做調息。神息相依,我守其清凈自然,就叫做勿忘,我順其自然,就叫做勿助。勿忘而勿助,以默以柔,只要呼吸之息(包括內息與外息)活活潑潑,心神自在,那麼就可以鑽杳冥。總之兩句口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經過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間心息相忘,神氣相融,便是不覺恍然而陽生矣!四、 開關展竅總要心傳總結前面的功法,次序分別是:收心(靜神)、調息、閉目存神,然後就順之自然,靜之又靜,清而又清,一切放下,而全體皆忘。最後是進入混混沌沌,杳杳冥冥的境界。功夫到了這時候,就如同天氣季節到了冬天,萬物芸芸,都各返於它們最原始的根本時代。又如同一天中的夜晚亥時,所謂「亥漏沉沉,各息其心」。這就是無知、無識的時候。又有誰知道,正是此無知、無識之際,才有一陽來複呢?就恰如冬季過完而生出春天,夜晚結束而曙光來臨。當時,驀地一驚,無煙似有煙,無氣而似有氣,由下丹田處薰至心闕,使人如夢初醒。值此初醒之時機,就叫做活子時。這時候,只覺得忽然從內鼎(氣穴)之間,衝出一物,跳跳躍躍,噓噓噴噴,直由沖脈(沖脈起於臍下之氣街,也即是陽物上一點,而直上散於胸中,即心口處)上至心府,即展竅的時候。注意:此時的展竅,乃展有橫骨,大赫,氣穴,四海,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共十一處,為小展竅,開篇所論為大展竅。開關、展竅全都自然而然,不可死拘於某點、某位、某處。展竅以後,我便等候著此氣衝突有力的時候到來,於是就變神為意,用意將此真氣引出尾閭,一撞三關,透夾脊,而飛上泥丸,如此便是開關。展竅、開關,從頭到尾共經歷四層功夫,如今再祥細說一下,以便學者習練。第一步:收心心即是神,元神從先天而來,用不著收,已在心內。但是心內也有識神,就像雲遮月亮一樣,識神將元神遮蓋了起來。白天,識神接觸於事物,生出七情、六欲等感情與想念。夜晚入睡之後,識神又接於夢態而始終不讓元神顯露。識神的性質是外馳而接於物,所以要將它收回,讓它滅亡,而露元神。方法就是放鬆入靜,如前文所講授的。第二步:尋氣尋氣,就是在陰蹺一處尋得。陰蹺之內是活活潑潑,一塊不見不聞之處。我將收來之心(即行專氣致柔的調息法與抱神以靜的功夫),靜於類同會陰穴的陰蹺一處。如此數日之後,陰蹺處便會升起一股元氣,乃是元精所化,這也就是最初的練精化氣功夫。化氣之後,我更加倍靜神以守,守到氣動之時,即以神去相會合。此時的神氣會合(即交媾)之法,就是凝神的功夫。第三步:凝神凝神,就是將神意注於下關氣穴之處。氣穴在肚臍以內一寸三分處。然後自然而然,等到陰蹺的氣機萌動,但因火候不到故氣機萌動時還不能以神會合。所謂以神會合的方法,就是氣機走在那裡,我就將神注在那裡。一旦氣機萌動後,則會清楚的感到它在慢慢地由會陰(睾丸之後,肛門之前)處上升,此時氣尚在動,不能與神相合。至於什麼時候相合,就是丹經中所講的火候。當氣機運動著而忽然一停的時候,就是交媾的火候到了。一般人的氣機此時都在肚臍之後的那片地方,但不論此時氣機停於何處,都要將神注於其間,使神氣自然交媾。如此漸漸地積累,忽然有一天,從內鼎(從臍下一寸三分處,再入內一寸五分,方圓一寸處為內鼎)之間,衝出一件物品。這件物品就是最初的藥物真氣。當真氣產生之後,就應該展竅了。第四步:展竅此時是展小竅,共十一處,前文已有祥細介紹。這時候展竅,完全不*我之神意,而是真氣充足,自然沖開,只覺得此氣由沖脈之路,直衝到胸口。起初,這種衝突較弱,但漸漸地感覺明顯了。我於是改變不知不覺的神為意,但絕不是氣功學上的意念,當是神意。學者心到而神知,體證而明知,這時候很難言說。用神意將真氣引導,由尾閭的左右兩孔而進入尾閭關中,就已是開關的事了。第五步、開關如前一步,用神意將真氣引導而入尾閭關。入口就在尾閭的左右兩孔。此時如有針刺一般的感覺於尾閭左右兩端,那已經是將真氣引入了。如果沒有這種感覺,應當將神意置於尾閭深處,引真氣而如同托重物上陡坡一樣。但大多數人都能一次通過,即自然而然的以神意略引即過,始終引不過關者,那麼說明真氣不足衝突不夠,當靜神守於陰蹺,使真氣充足衝突明顯後再引導過關。過尾閭後,只覺真氣循督脈返行而上,到脊椎中間處,有一夾脊關口,過時也有針刺之痛,再上去,就到了腦後的玉枕了。玉枕一遇刺痛,三關即全部打開。如此開關,展竅之後,就是要修練築基的功夫了。五、 行功指要打坐一事,一定要做到形體端莊,但只是形體端莊,合眼閉目,則是假打坐矣。如果要行真打坐之事,須全天之中,行住坐卧,心似泰山,不動不搖,六根不出,七情不入。平時富貴就行於富貴,平時貧踐就行於貧踐,無遇不安,無人不得。知打坐法後,便須降心,其間湛然而不動,昏昏黑黑,不見萬物;杳杳冥冥,不分內外,直至不生出絲毫慾念,此為真定,如此則不必再降心,若是心逐境馳,而又有所感,生出念頭,尋頭覓尾,或者靜中有所見聞,現出無數的幻象,心生敗壞,道德有損,則必行湛然不動之法而降心。降心之後,則可練性。練性一事,如同彈琴,太快會使弦斷,太慢則不應,所謂緊慢得中,琴得調和。其又如同鑄劍,若其中鋼多,則易折斷,若其中鐵多,則易捲曲,唯有銅鐵得中,方才是一把利劍。練性之後,則當斷緣,即為斷絕塵緣之事。倘塵緣不斷,足以蔽心,那怕萬樣聰明,也皆為所蒙。凡是人皆不可能無榮辱得喪之心,若一旦有此種種之見,便有種種念生而不安寧,於是乎耘耘擾擾,心無片刻安,神無片刻定,如此便會促短壽命。古人云:「棄事則形不勞,無為則心自安,勿顯德而露能,勿障已而抑人,一切榮辱得喪之情,不繫於念。一切生老病死之事,不縈於心,則塵緣自斷矣!」斷緣之後,可以收心。收心則更進一層了,心乃是一身之主,全神之舍,所以靜凈則可生慧,動則味矣。當人情迷於幻境時,以為事事真實,甘願去受污染,蒙蔽一天天加深,離道就越來越遠了。如能夠日新又新,絕塵離境,虛靈空洞,不著於物,心即可與道合,此曰歸根。歸根一刻不離,就是定靜。當歸根定靜之後,其心泰然,內無所著,外也無為不垢而不凈,非智也非愚,自然毀譽不生,利害不侵,此為上智。人心如同眼睛,當纖塵入於眼內,眼常常不安,心遇小事來縈,便常不得安。不安不定,其病最深。故應隨起而隨制,務令其不動,調和純熟,自得安閑。無晝無夜,行住坐卧,應事而接物,著意而安。心若是得定,即須安養,從而令其不生煩惱,收心之後,當知簡事,也即遇世事不宜求之過分。比如食中的山珍,衣中的綾羅,身中的名位,則中的金玉,這些都分外引人,足以亂我心神,自當遠遠避開。人生當中,最難除者莫過色慾。當知道色由想生,想若不生,最終也無色事。色即是空,而想則是幻。心一冰冷,還有何事不能除去呢?遇有真見之人,早已看破,不受其害,是以:「觀真者,達人之先覺也!」定之一事,乃是出俗之極也,而為致道之初基,習靜一旦成功,持安一事便完畢了。即便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無心於定,而心無時不定,方為泰定。心乃載道之器,靜極則道居,而慧生也自生。生慧乃是本性之固有,非今日才有,所以叫無光。又心亂則昏,心靜則明。慧即是明,故不要以多智而傷損於定,生慧並不難,生慧而不用才難。自古乃望名者多,而忘名者寡。慧而不用就是忘名。莊子曰:「以恬養靜,智生而不用其智,謂之以智養恬」若能悟智雙養,和理自出其本性。恬智是定慧,和理則是道德。其實人壽的短與長,乃是元氣之所稟,元氣是有厚薄之別。善於養生的人,雖然其本為薄,然而卻能善保並護持,自然也可以延年。不善於養身的人,雖然稟受厚氣,卻不加善護且濫用無度,亦足以促短壽命。如同燭之有長短,若置長燭於風中,那麼其焰必然快滅,但能護短燭於籠內,那麼其滅也就必遲。養生之道,也是如此。道無處不在,慧光乍現,萬事萬物皆為道師矣!天地之氣,周於一年而循環。人身之氣,只周於一日而為循環。人身之陽氣,從子時開始,自左足而上循到左股,經左脅,左肩,左腦,橫過右腦,右肩,右臂,右脅,右足,則剛好又是子時。人身之陰氣,從午時開始,自右手心通向右臂,右肩,橫過左肩,左臂,左脅,左足,外腎,右足,右脅,則又是午時。二氣的運行,晝夜不停息,必以一日為一周。天地之氣,以一歲為一呼吸。人身之氣,以一出一入為呼吸,一呼一吸就是一息。天地之悠久,人類之壽夭,全是賴此一息,而權以造化,改天命,奪神工,也莫不是賴此一息。所以這一息,實乃為操縱陰陽生滅之權,萬物存亡之柄。所以道家以胎息為入道之根基。而想長生延齡之人,當行呼吸引年之訣。胎息本來是養氣習靜的功夫,須要喜怒不幹,使心不亂,雜慮不留,使志不分,然後面向東方,端坐,厚鋪氈褥,使身體不倦,解帶寬衣,使氣不促。謹閉六門,使神不散。端坐良久之後,神氣清定,一念觀中,萬緣俱寂,移神於氣穴之內。不一念別移,也不必用意注想,只要神息相依,不令一息外馳,而吸氣時,心即隨之而到氣穴氣海之中,呼氣時心即隨之而到靈台,綿綿不絕,若存若忘,目不離視,觀無所觀,神不離照,而照無所照。坐到澄澄湛湛,物我兩忘,元神真氣,凝入黃庭。內不出,而外也不入,如同在胎中一般,神息相交,則呼吸不調也可自勻。只是不可間斷,那黃庭熱氣,自然涌沸。於是就縮頭聳肩,蹲身如猴子一樣,行十二息,微脅小腹,緊閉穀道,以意引此熱氣至尾閭,又行十二息,至夾脊雙關,又行十二息,便覺得夾脊中微癢微熱,直達玉枕。這一關最實,這一關也最小,用目上視泥丸,仰首昂鼻,將目九開九閉,存氣注滿泥丸。即通泥丸之後,低頭行二十四息,便閉目下視,使泥丸之氣,轉過明堂,下山根而逼動承漿,舌舐上齶,從而引氣過鵲橋,緊閉鼻息,虛咽氣下重樓,過絳宮,以意引下其氣,歸於黃庭。如此後上前下,始為一轉,謂為小周天,這樣運行六次,可得乾之策而陽升,並坤之數,而陰降。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陽升陰降,共合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數,每天子、午時前後,按時行功,遇有身中一陽發動,即我身活子時,久久行之,其關自開,其竅自展。六、 老年衰敗之體借異性開關展竅之法開關展竅可以用異性伴侶,也可以自力更生。上面介紹的就是一個人自力更生的方法,適合中年人用。如果是年老過衰,陽生極難,則當以伴侶外鼎相助。我們下面就來講一下男女合修的展竅、開關之法。一、 選擇異性之標準。此時是因為自己年老體衰而陽生難起,所以須借異性開關展竅。它不同於築基時的男女雙修。因此這裡的擇侶標準,只限於用作開關展竅。要求:1、月經正常,而無性病的女子,最好是沒有生育過的,也沒有婦科病。2、心地善良正直,性格無怪弊。3、能與自己配合,明白雙修為「男不寬衣,女不解帶」的絕對文明功法,使其不生怪念。二、 男女雙方姿勢:男、女雙方面對而坐,分別盤坐於地上,地面上以被褥鋪蓋,使雙方盤坐均舒適為好。雙方距離在1米以外,1。5米以內。三、 法物:因為此時是發起陽生,而不是採藥。所以尚不須琴劍。琴劍一事,可見後文「琴劍要訣明指」一章。雖然不要琴劍,但是卻須要外在物質,以配合去邪融合。這就是法物。取紅土燒成的碗一個,盛新鮮狗血(公狗血)半碗。另將菖蒲二兩(60克左右),橫放於碗上。菖蒲上再放一公雞頭。並將此法物放於男、女之間。四、 心法:(一) 男子心法:輕閉雙目,慢慢調整呼吸。覺得呼吸平和以後,則於腦中存想。並以目光微微向頭頂一看,覺得微明猶如黑夜中的月色一樣,隨之便用意念引此月光映照於大腦內的中央部位。也即泥丸,直到自覺得腦中光照已滿,就好像水晶一般。(二) 女子心法:此法對女子最為重要,首先要等到女子的時機到來,才能雙修,否則無益。所謂女子的時機,也是整個雙修過程的最主要的時機。在女子而言,就是月經的來潮。但是月經的來潮卻有壬癸之分。剛開始的時候,是壬水初來,而癸未來(癸水指經血),這就是丹經中所講的信到。而信到時,女性自己可以感覺到頭昏或者腰疼。這個信,就是時機,只有在這時候才可以行心法而與男子同修。所謂心法,乃是以意而注於兩乳之中間交匯處,並久久不動,直到覺得對方男性頭如水晶般閃亮,便立刻將意注於臍下二寸而入內一寸之處,又久久不動。(三) 男子心法:當如前段所講,腦中光滿如水晶一樣,則必然是得外鼎之力。我於是又將此光明慢慢從喉節(重樓)處下達於胸口絳宮,再存之半響功夫。絳宮有神,此時可將其引出絳宮,若不能引出,則當於下次行功時再引,直至引出為至。神出便有突然入靜的感覺(註:以神而引,法於自然,而又不落於自然,此時是用神而非意,神與意絕然不同。此間奧妙,須體認到此方可心到神知,卻仍難以言喻)靜而後自然有陽生,陽生之真氣,漸漸地充足,此時雖然不見女性用功,而其實又全*女性用功,如女性不守住臍二寸內一寸之處,根本就不可能使我陽生真氣足。真氣不足,就無法展竅開關。而真氣一足,不須引領,只須異性信機準確,臍下守住,自然就可以開關展竅,而我只是坐享其成。第二節、虛空陰陽雙修築基真訣開關、展竅可以不用異性女伴,而築基則必須要同志伴侶,沒有異性,就絕對不可以修習。所以此時擇侶為第一件大事,此時所擇伴侶與開關展竅時不同。這時候的伴侶乃是「虎龍交媾之內侶」,丹經中稱為「同心合意之人」。而且遇尋這種聖侶,純是天緣,無福無德之人,無法修習。不過只要是有心求道,於世間也可尋得。一、 陰陽栽接之「法、財、侶、地」四大機密詳旨要修習男女虛空陰陽栽接的人元無上大法,就必須要具備「法財侶地」四大條件,其中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修。法:指的是老師心傳口授秘法,大分有九層:築基、得葯、結丹、練已、還丹、溫養、脫胎、得玄珠、赴瑤池。細分則有數不清的過程。財,指的是外財與內財,外財又稱世財,即金銀錢糧,以供維道之需。內財又稱已財,指的是先天稟賦。侶,指的是外侶和內侶,外侶用以審報得失,護關這用。內侶以作產葯的基地,與我合修之人。地,指的是福地,仙境。有益於修行的場所。一、 築基之法築基功夫的目的,是採取內侶鼎中所生之氣,於我身中,從而補足我身中之氣,氣得補,久久融而成血,於是補足我的氣血,這在丹經中叫做「陰精完滿」。(一) 置琴鑄劍琴,乃是調和之物,彈琴可以使音律美滿,採藥之時,必須調和,不調和就無法知道彼家氣血之老嫩,於是白白失去時機,也就是丹經中所說的「不明火候」。劍,乃是斬妖寶貝,無劍行正氣斬妖除魔,則不可能避免有危險。陰陽栽接乃是有為有作的功夫,防危是第一件大事,所以劍不可以不鑄。置琴妙機:於每月農曆的十五日,夜晚子時,靜坐於明月之下,靜心閉目,當陰蹺氣機生起之後,便將神注於上方明亮之地,如此久久而能靜觀其變,知其變化,就已知氣血之老嫩矣!鑄劍妙機:劍乃是已性,太過於鋼硬,則容易折斷。太過於柔,又會捲曲。於每月農曆初四日,午時時分,來調和已性。方法是:將神存於腦之中部,即泥丸宮內。初想其中有黑泉湧出,少時即停,靜候於其中,只是寂靜而已。直至有一乳香自鼻孔溢來,並帶少許甘露由口中生出,我一吐而下,覺有雷鳴之宏聲,當知天泉乃鑄劍神水,本為不可多得。(二) 葫蘆仙器葫蘆又稱為「雄劍」與前文之劍不同,是用來采紅的工具,這個工具不是世間凡物,而是「只在中間顛倒顛」的心法。(三) 總訣當我開關、展竅之後,備齊法、財、侶、地,便可以行栽接的築基之法。二、借他家氣血秘法男不寬衣,女不解帶,面對而坐,於三尺之外。男將神注於泥丸宮中,因為此地為乾元之頂,最能攝取彼家氣血過來。女將神注於臍下血海,因為此地為坤元之地,守之則使氣血靜極生動,從而產出先天之元氣。以上為丹經所云:「男則至乎乾元,女則至乎坤元」一事。少時,我便覺頂門悠然一閉,便是第一機妙時到來,而這時候,氣血尚嫩不宜採取。又少時,又覺絳宮電閃,此時為採藥之正時,不可錯過,否則葯老,氣血無用。採取時,先取琴,密密調和,即以內息而彈琴弦,初時三次,即內息三吸三呼;次時七次,即以內息七吸而七呼,再時九次,即以內息九吸而九呼。再將劍立正,以斬妖魔,即正已性,不生起絲毫妄念。於是就用雄劍顛倒之法,將彼家之氣采攝過來。真法為:男子行前段調琴、立劍之法已是顛倒,再以神上升透過泥丸,達於頂上空明之所,一見空明中有氤氳之物飄過,便急急收回,入於下丹田,臍下之氣海,即已經將氣采攝過來。女子於男子尚採氣之時,也應配合而力送。推送之法:以神注於雙乳之間,上不可以見重樓,下不可以見臍心,神注愈久,推送之力愈大。將彼家之氣采攝過來之後,便要追其而過丹田,使此先天之氣周行營衛而事化為血,氣得補,而血也得補,並與我之元精、元神兩相湊合。其法為:當氤氳之物飄過,我便急急收回,入於下丹田,即臍下氣海,已經是將彼家元陽采攝過來,此時我之元神已下注於其中,少時,又將意存陰蹺,引度元精,常有物衝起。上會於氣海即止。這便是將我元神、元精與彼家元陽合而為一了。之後合開關的逆途運行一周,歸於丹田而不動。運行之時,共行內息三百六十五度,即三百六十五息,以符火候,不致於使其不長固而少時即散,於此便是陰精完滿,之後可以得葯。二、築基之財首先是具備世間之財,世間凡財以供內外伴侶即自己之生計。因為栽接之功不可間斷,一旦間斷使失去「感而遂通」的神機,所以必須一鼓作氣,一氣呵成。再者就是男女雙方的內財,男子的內財即要以開關、展竅作為基礎,琴、劍、葫蘆作為工具,否則根本不可能雙修。女子的內財即後天鼎中之氣,若非聖侶,外鼎之中便很難生出先天之氣,無氣則不能補足氣血,如此一來,從何而談築基呢?三、築基之侶築基時必須要外侶與內侶。外侶為修道的同志,請其審報火候。一旦發現有異樣(內侶在行功中出現的跡象,凡與教程中描述的功境進程細微火候不符者,或有一些異樣的行為舉止,即為異樣),即立刻用童尿悄浸泡過而又晒乾的茱萸與菖蒲,以冰火引燃(無煙之火為冰火),然後將栽接之男女薰醒。選擇內侶,則有專門的擇侶方法。擇侶之法機密內財充足的聖侶,雖然難求,但世間也有,只是數少而已,其外表均有顯著的特點,可依此外表而尋覓。外表特點:一、鼻挺而秀。二、胸平而微起。三、唇香發美。四、經正而無病(月經政正常而無疾病)。五、體輕而神清(身體輕盈,神思敏捷)最關鍵特點:玉枕高凸。即在其腦後玉枕外有一高凸之氣包,二指寬,半指節長,橫於發下。四、築基之法地本當取於仙山、福地,以道藏所載為準,但也可另尋妙處。寶地四益:(一)、山川清淑。(二)、土宜紅黃。(三)、周有甘泉。(四)、傍鄰清靜。寶地四忌:(一)、忌近有古墓。(二)、忌牛池烘窖。(三)、忌陰森潮濕。三、男女雙修得葯真訣采來彼家之氣,氣化為血,並與我精、神兩相湊合之後,已是陰精完滿。雖然此時我基已築,精神已壯,但又恐其動搖,所以應當立即採取彼家陽鉛以制,也即是後天鼎中之外葯。從而伏陰汞而寶滿三田。也就是丹經中所講:「點制陰精,化為真汞」。陽鉛又稱為壬鉛。因為後天中之先天物品,有壬、癸之分別。癸為陰中之陰,不能供為藥物,壬為陰中之陽,方才可以成為藥物。(四)採取藥物總法心傳首先,應當知道葯生之候,即藥物產生的情況。方法:男女雙方三尺以外面對而坐,不寬衣,不解帶。女子行葯產之法:跨鶴而坐(此坐為下檔處有一凸起狀物,使之跨下舒服、不掉檔。凸起狀物如拱橋狀,以檔下飽滿為度,曰跨鶴坐)。萬緣放下。叩齒七十二次,以通肺腧二穴,次用兩鼻,微微呼吸三十六次,以通周身血脈。在這個時候,又怕氣從下泄,必須加勁,毋任放鬆。並須要用兩手分叉於臍下扉下(俗稱軟腰),並以神意往後(督脈)向上而送,約行三十六息;再以兩手作托天之狀,但又必須分意存在尾閭,導氣後達而上升,如此約行三十六息,再行緩托三十六次,急托三十六次,則自覺尾閭氣動,有騰騰上升的機趣。如此以後,可將兩手放下,仍叉兩腰,加用兩肩往上直聳三十六次,則自覺夾脊關、肺腧等地氣勢動升。而或有塞阻處,加行緊關,意存後頸,往上直提三十六次,則自覺玉枕、泥丸皆通矣。如此以後,方才用下嘴唇包上嘴唇,微微著力,則自覺泥丸之氣下到鼻中低處。其時只用舌搭天橋,無須著力,須以神意存舌搭之處(即舌抵上齶),甘露自降。乃於鼻中微帶縮法(縱鼻吸氣),以意送甘露咽下,直降子宮處,此物乃是藥頭,藥頭已成,女方只是靜寂以守下極甘露所降之處,其餘一切不管。男子行功之法:男子神注於泥丸宮中,久久寂靜不動。當異性藥頭產時,我因體內得有其氣血,而自能感應,其驗為丹田振動,當我覺有丹田振動時,便可行法採藥。首先由黃婆,即外侶同志,以厚桃木檔我頭頂百會一處,阻礙初生之陰物降下,即丹經所說的「先以雌劍將癸摘去之」。其次,便以腦內晶亮之光會透上際光明處,等候壬鉛之來,此即是丹書中所講的「後以雄劍採取之」。便用鉛之訣在於: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鉛氣之來無形也無色,但卻能夠感覺。忽覺丹田一實,復有火溫之感即是鉛氣采來之候。我即刻將神意降下與會合。於是渾身上下,如醉如痴。此便是制伏陰汞,三田寶滿而丹基堅實。即便是沒有還丹,也可以久視而得長生。丹書中稱此為人中仙。五、男女雙修結丹真訣結丹一事,就是采外來之葯而聚我真氣,結而成丹。並非指的還丹而結聖胎之指。丹書講:「六門緊閉存神,卻教真主坐黃庭」。就是指的結丹功夫。其中六門緊閉,是說耳、目、口三寶閉塞不發通於外。存神就是抱元守一,溫養內丹。真主指的是已汞,而黃庭是藏精之府,坐是不動的意思。坐黃庭,就是講已經得於外葯,化精為汞,而歸落黃庭。但又必須提防元陽添漏,謹慎夢遺,並且要求排遣昏沉,節省言語,屏除妄念而調息綿綿。使水火升降,而將河車運轉不息。如此一來,就必修習身內玄妙機運。六、 身內玄妙機運(功法)我首先將耳、目、口三寶緊閉,然後將神存於臍後丹田之處,默默不動。漸漸調起內息,並使外息綿綿若存,而似有似無。片刻之間,我身內的陰精已與外來之葯兩相凝結,聚而不散,丹經中謂之「結丹」。我於每日早晨間,清坐清卧,此時其丹如一團軟綿,升於心府。仍要收回虛中,杳然無影,方才不致走失,丹訣講:「神返身中氣自還」,正是此時。懷抱日深,忽然間丹田如春水初生,溶溶漾漾。即守自然之內息,烹之,練之,其水忽化為熱氣,由兩胯內邊流至湧泉。須要神注兩踵,真息跟隨其後,此即丹書中所謂「真人之息以踵」。如此片刻時光,湧泉定靜,即將心返尾閭,默默守候,忽覺有物來於尾閭間,似綿陀,似饅首,又似氣塊,沉滯難行。於是就要調停內息,專心一志,猛烹急練。乃有一股熱湯,透出尾閭,徐徐過腰脊,滔滔上泥丸,所謂之黃河倒卷,漕溪逆運。此等妙河車,乃是《大洞經》所講的:「勒精衛泥丸」與呂祖師說的「搬精入上宮」,但決不與運氣之事相同。此時泥丸宮中,水聲震響,久之而水聲止息,神即休於其中。我持守片時,乃以舌倒舐口齶,鼻中忍氣,牙關緊閉,兩手反平,以手背力撐坐榻,頭面仰對空梁,候他金液滿舌的時候,其鼻息忍而不出,我於是咽一聲,流入氣管,降下重樓十二隊梯,於是神水灌注華池矣!這個「華池」,世人多有不知。或者說在舌胎下,或者說在下丹田,全部都不是,此華池是在人兩乳之間,名叫上氣海,與玄膺隔一層之際。白玉蟾祖師說:「華池正氣海內」也就是這個意思。水滿華池,走而不守,至於絳宮,則心地清涼。如愚如訥,如雞抱卵,暖氣不絕,似龍養珠,蟄伏不動,火功既足,內丹自成。一顆靈珠,宛如丹桔,結在丹田,英英有象。至此則血化為精,精華為泵,本性圓明,如日長明,陰魔盡退,止留得半斤活潑潑的真汞。第三節、元精相交妙道丹經中:「陰陽之精互藏其宅」。陰精藏於我身,而陽精藏於彼身。我采彼家之氣血,借彼家陽鉛就是元精相交之妙道。此不重述。第四節、元氣相交妙道乾道(男子)行功秘法:閉目調息,神注下丹田,法自下極開始,而氣穿尾閭、上夾脊、透玉枕、入泥丸,略存而降,又自華池下重樓,由絳宮一停,於是過心。泥丸名為髓海,暖氣達腦乃化為液,華池乃是任督會宮,所以須要略停,並不是止於泥丸。於重樓處直下,至如絳宮乃是藏氣之府,腦池所降之液便可以於此化血。然後經心後分兩路達下腰腎,又略存。心後面有兩絡通腰腎,人用心太勞而心血枯,兩腎之精由此逆上而救,所以、勞心之人,其腎必虧。如今於心後退降其氣,其血隨之而下,血便化白而腎氣充足,所以須要略存一下。又覺得之暖氣各向於腹兜,並環拱至臍,須要大存。因為這是練液化氣的妙用,所以要大存。隨之又以意注命門,更須久存。這乃是練精化氣的妙用,故須久存。練氣之訣,其命門、絳闕、泥丸三處為仙凡共寶之要地,凡是能於此著神意,精、氣、神則自然充足。從事修仙的如果舍此三地,便無從下手。然而水府本冷,絳闕本暖,而下極又系陰濁會地,泥丸為清會之天。因為水勝潤下,火性炎上,所以欲令水上升,火使下達,並不是神意指使,而其不從命。絳闕神清,境忘其熱,得有化血再化為氣之驗,因而下注中黃,辟開生面,四境共寧。然後下穿尾閭,如前法升而降而存。如此精而化氣時多,自然會透元氣於杳冥而於彼家元氣會合相交。坤道(女子)行功秘法:也閉目寂神,功法自華池一存後,方下重樓,抵絳宮,法當存此絳宮,而局境寬遂,趣味悠閑,恍見性光,波光藍如。當然說法是如此,而當戒按圖索驥。頓時覺得有涼液自天滴下,而學者此時項背須直,而頭面須帶仰勢。涼液一到心宮,倍覺清涼。而學者此時方見性水。此時應大存。所謂大存,並沒什麼寓意,將所存之事一忘再忘,即是大存。繼而隨機溜下,言溜是指由然自得之趣。又分達於心後,此時更有露液化血,露血化精等等妙驗。再及腹,又覺遍體氤氳而下極(即陰蹺處略上)火熱,這又是練氣化氣(此氣乃另一個字的氣)之念。如此反覆化氣,而自有元氣隨之出體而與男子元氣相亦相媾。乾坤(男女)合修行功秘法:當男、女雙方通過上述功修而紛紛透出元氣並交合之時,(此二元氣初出時帶有陰、陽相異之物,所以能不合而自合,不交而自交)必須知兩元氣交合後必有所生。我當以志將其引落於中黃極中處,如珠盤旋,而又如霞雲覆護,這便是致成天仙功訣。第五節、元神相交妙道乾道行功秘法:在功境達至男女元氣交合之後,便可修行元神相交妙道。於功到寂無所寂,忽覺得內機有如得見一般,繼而又覺勃然機現,乃是活子正象;油然內透而將達於男根,法用天目相凝,其氣自循督脈逆上崑崙;微以意留,覺此髓海波寧,油然而下注,華池生風,匯臨絳闕。此時天君泰定,萬國咸安。又有一動起,乃循海底逆透上顛(關頂),而元神出矣!當有異性元神在虛境之中,於是相會。坤道行功秘法:清靜體中,空空蕩蕩,心本虛寂,至虛靈而覺,不以空為證。不作空想。知水月交映,其機根於湛寂,寂如之際,一念不生,其念清極,而水月自現。乃覺氣通流趣味,於無聞無見中,這是三才初現,惟守夫混穆氣象,不加一毫維持作用,聽其自羅自列,隱隱現現,一如蜃樓海市,愈現愈奇,有移步換影之幻觸動心目,我念起即掃,內慧光充,有一靈獨露之兆現於濁帶,不住於明,而神樞於寂,一下跳起,而會於男性元神於先天混沌之中。乾坤合修行功秘法:當兩元神會透虛空之後,男則廣其鄞鄂,女則擴其玄牝,自然有種龍、種虎神交生物,而又必下投於各家谷中,此時須要認清。丹經曰:「無中生有還歸彼」,無中生有者先天真一之氣,彼家得之而立命。又云:「有里返無我得之」,有里返無者,乃是先天太極中真陰、真陽交生之性,我用以而了性。但也有神交時而沐俗天緣的,竟於種交之際,引落天寶,若此時偶得天寶,當提起湧泉黑煞(黑氣),升會海底之命玄,並逆自海北(氣海之北)極處,從後升騰,經背而達於腦,匯聚虛際,一旦往前下注,即可降天寶之烈火,而不致於傷我身體。上之為元神相之妙道行功秘法矣,歷來難以示,還望得者珍之!珍之!第六節、感通心髓《悟真篇》裡面講:「陰陽得類歸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易經》也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衍生的自然規律就是陰陽交感而男女媾精。以人而言,男與女就是同類陰陽。平時,陰陽各偏,或是陽感而陰不應,就是陰求而陽不招,或是陽過而陰不及,或是陽盛而陰不足,這些全都是因為真靈有偏。如此的不中不正,自然也就造成了道的不全與不成。要使陰陽合中,就需陰陽交感,而陰陽交感在人而言,就是男女虛空雙修的感而遂通之訣。男女雙方互感互應,而能相通,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男女雙方互感互通呢?此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東西,便是丹經中講的「白虎首經」。張伯端在《悟真篇》西江月詞第三首中講:「白虎首經至寶,華池神水真金」知几子在《悟真篇集注》中說:「首經即五千四十八日之期,此期初至,先升白氣,降為神水,水中有真金之氣,故曰神水真金」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女子的二七時(十四歲)的天癸(月經初潮)為「白虎首經」。但是《悟真篇》的說法與知几子的又不同。今考證出子野所注而言:「男子二人真經通,女子二七而天癸降,當其初降之時,是首經耶?不是首經耶?」僅閱讀如此幾句話,就知是疑惑之辭,而並非是決定之論。其下文又說:「神水即首經也。老子曰:「上善若水,善利萬物?」真人以首經神水為喻,言其利生之功,非其它丸散外葯可比」這一段話是講神水就是首經,但是神水與首經又皆是喻言,所以並沒有指明首經究為何物。薛道光曰:「首者初也,首經即白虎初弦之氣,卻非采戰閨丹之術,真一之氣,在天曰真一之水,在虎曰初弦之氣,若練在華池,名曰神水。此乃真金之至寶,皆不離真一之精。流歷諸處,故有種種之異名,以其能成就造化。經曰:「上善若水」。善真一之水生於天之先,故曰上善。其利源甚為遠,卻不比尋常後天地滓盾之物。」請看此一段內容,連用了四個「真一」字,學者應當特別注意。至於二七天癸。雖可名為首經,試問又與「真一」二字何相涉?又上陽子說:「白虎為難制之物。倘用之不得其道豈無傷人之理?首經為難得之物,倘求之不失其時,有天仙之分。只此白虎首經,強名先天一氣,仙師太忒漏盡,薛陸注之太詳。世之愚人,若指為采戰之說,或謂閨丹之術者,則禍及於身。學者若知三日月出庚詣,方許求華池神水之丹」據此一段而細察之,雖有「求之不失其時」及「三日月出庚」之說,又怎麼知道不是指每月而言?若竟斷定為二七天癸初降之時,亦未必然。統觀道光、子野、上陽三注,皆未言白虎首經即是二七天癸。唯三注皆以首經與神水相提並論,可知首經與神水,乃一物二名。果能明了神水是何物,則首經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悟真篇》後序說:「修行之要在乎金丹,金丹之要在乎神水華池。」此意人多不能了解,再者石杏林在《還源篇》後序裡面講:「先師悟真篇所謂金丹之要,在乎神水華池者,即鉛汞也。人能知鉛之出處,則知汞之所產。既知鉛與汞,則知神水華池,既知神水華池,則可以練金丹。金丹之功,成於片時,不可執九載三年之日程,不可泥於年月日時而運用。鍾離所謂四大一身皆屬陰也。如是則不可就身中而求,特導身中一點陽精可也。然此陽精在乎一竅,常人不可得而猜度也。只此一竅,則是玄牝之門,正所謂神水華池也!」按石林仙師乃是南宗第二祖,親受紫陽之傳,其言當此後來雜家之說可為信。所謂「神水華池」不過如此。對於二七天癸,毫無關係。學者可以醒悟也。更參考紫陽仙師《金丹四百字》自序云:「以鉛見汞,名曰華池,以汞入鉛,名曰神水」。此意與杏林仙師所謂:「神水華池者即鉛汞也」一句,正相符合。因此可知鉛汞相交,即是華池神水,華池神水即是白虎首經。而白虎首經,決不是二七初降之天癸,則可以斷言者。學道諸君,若不將此種緊要關頭先弄清楚,仍迷信非五千四八之期不足為金丹大葯之用,則前途荊棘多矣。此尚指自己有能力、設備完全依法試做者而言,其無力照辦者,終身在望梅止渴之中,永無實行之日,尢為可憐。然及「感通心髓」之極密真訣無須遠求,近及在此。即謂元精、元氣、元神相交妙道心髓矣。學者達至無上三元相交大法之境後,自然心到神在,體證而明知,則可明乎「白虎首經」之奧義,遂自通虛空陰陽轉化之上法,而臻達妙境,道果自成。是以修丹之要,縱讀丹經萬卷,仍首重體認,證悟,蓋謂之無上心要,莫過此一字「練」矣!玄覺虛空雙修功程析凝指迷一人孤修的清靜之士,下手淡無,以此清真淺顯,而開入門之孔竅,從而修真。但卻不明白孫汝忠與陶存存一派所謂「開關展竅,當在築基之前」一說。而東派祖師陸潛虛翁則常以古仙之垂語示眾,也絕口不言。而後又說:「蛇足不添,駿骨無價,大道之厄,斯人為之」有人認為,開關展竅,為可鄙之事,實則並非如此。只因世人不幸,而失去其先天之清靜,故要添此開關展竅之法。原本上德無為,不以察求,童子先天未破,直可清養而得胎仙,不假以還返,又那裡需要通關呢?所以以此而為大道之厄。也即是太上所謂:「大道廢,有仁義」之謂嘆也!然而大道乃是以度人而為功,其所流傳之功法,又怎能盡為童貞所設呢?那麼展竅開關,乃是啟玄門而辟徑路。還元而返本,所以要資同類異性而補真身。中年學道之人,只要凝神有法,調息有度,自然會使陰蹺氣萌,然後將其攝入鼎內,勿忘而勿助,待到後天氣生,再調再烹,真機便會自動。當乘其機動而引動,不必去著力開,而關自開,不必去著力展,而竅自展。真氣一升於泥丸,於是河車之路可通矣!通關要法乃是自然而然,乘其乍動而又靜之際,微微起火,逼過尾閭,逆流天谷,便可自然練精化氣,灌注於三宮,以後復得於外來的妙藥,則擒制於我身中之真氣,令其交媾,並使其不得散亂,然後相親相戀,如蚌養珠,如雞之抱卵。而暖氣不絕,同落於黃庭之間,結為朱桔,這就叫內丹。此後,則初候之功夫告成,延年之妙已得,全形之道亦備矣!

推薦閱讀:

命里的夫妻緣分是定下的嗎?比如,緣分盡了,就得分開??
我最愛的七彩神仙魚
七彩神仙魚之日常管理~換水
神、仙、佛、聖、菩薩、羅漢都是神仙,他們有什麼區別?

TAG:神仙 | 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