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心病」治療推出理想新藥方

  健康管理與慢病防控系列報道之七十

  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在以冠心病為診斷的住院病人中,抑鬱患病率在16%—18%,而輕症抑鬱在慢性冠心病中患病率在20%以上。

  呼籲實現心臟與心理和諧

  雖然冠心病仍是當前威脅人類健康及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但人類社會經過多年的努力,對其產生機制、預防措施和治療手段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上世紀六十年代相比,歐美國家的冠心病發病率下降了50%,近三十年來,我國的急性冠心病的死亡率,也從30%下降為5%以下。然而,隨著知識的日益普及,人們對冠心病一些不恰當的認識、恐懼以及社會的快速發展,精神壓力增加,心理問題對冠心病的影響日益突出。

  「長期以來,冠心病患者合併心理疾患問題被忽視,很多冠心病患者通過影像診斷等證明無器質性病變,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負擔。」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胡大一教授透露,在心內科就診患者中焦慮抑鬱症等一些無器質性心血管疾病的中青年女性,因有胸痛、胸悶氣短、心悸等癥狀,心電圖顯示非特異性ST-T波改變,大多在心內科就診而被CT造影過度檢查;一些現代設備發現的並無意義的情況如早搏、左室假腱索、瓣膜輕度關閉不全等,因醫務人員未詳細向患者解釋,引起糾結;突發心肌梗死後,對疾病和治療的長期效果心中沒底,這三種情況都可導致焦慮或抑鬱癥狀。

  為此,胡大一在中西醫結合雙心醫療模式研究會上發出呼籲:順應新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推行「雙心醫學」服務新模式,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的心臟以及心理治療,控制過度醫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與社會的負擔,實現心臟與心理和諧勢在必行。

  「雙心醫學」提高診療水平

  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後病人組中,35%—45%的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重度抑鬱的發生率在15%—20%。一項針對在中國大陸7市11中心的現況調查顯示,684例診斷冠心病(其中包括急性心肌梗塞、不穩定心絞痛和穩定心絞痛)的住院患者中,抑鬱癥狀合併率達46.6%,其中重症抑鬱發生率達13.4%,焦慮癥狀合併率達54%共病合併率達38%。

  「雙心醫學是心身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血管病與心理疾患的關係,轉變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在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新型模式指導下,多層次多角度治療心血管病同時重視精神心理疾患,倡導心身和諧,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丁榮晶教授指出,心理疾患與心血管病密切相關,在心血管病患者中有較高的患病率,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增加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

  同時,丁榮晶也表示,但是目前心內科醫生普遍對心理疾患的認知度較低,不能獲得準確及時的診斷,治療也不規範。因此心臟科的醫生有必要接受心理學培訓,培養複合型的醫學人才,從而全面從根本上提高心理疾患的認知度和診療水平。

  「心臟好也要心情好」配方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的陳可冀院士曾撰文指出:在業界相當多的人對介入治療頂禮膜拜,忽視了藥物在冠心病治療中的基礎作用。強化冠心病二級預防策略,包括介入後的併發症等問題,結合活血化瘀等相關方葯的合理使用,可使相當部分患者從藥物治療中獲益,當然,也需要在這方面做更科學的探討和研究。

  「中醫藥治療注重機體的「和諧健康」,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也當然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健康地發展。」陳可冀表示,中西醫兩種醫學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兩種醫學的優勢互補,會更有效地提高療效,促進機體康復。

  中國老年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資深專家,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吳印生教授認為,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心血管的心身關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在多數心血管疾病,特別是高血壓、冠心病,在發病中既有生物因素,也有心理、社會因素,在臨床癥狀方面,既有軀體癥狀,也有心理癥狀,常有情緒的焦慮和抑鬱。心理不平衡可促成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反過來,心血管疾病又可進一步造成心理緊張、失衡,互相影響,可見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中的重要性。「心臟好,心情也好」是治療「雙心病」的理想藥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診斷疑似冠心病中,超過一半的胸痛患者通過冠脈造影並未發現明顯異常,此類患者往往被稱為非心源性胸痛。」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王顯教授強調,非心源性胸痛可能帶來患者醫療負擔加重,包括頻繁就診,多次更換醫生,且病情遷延不愈,而這往往會帶來醫源性併發症,加重患者思想負擔,帶來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研究發現非心源性胸痛與心理障礙關係密切,採用中西醫結合方式來治療可作為一種選擇。

  中西醫結合雙心醫療模式學術研究會的發起人胡大一透露,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將繼續成立系列研究會,持續推進心血管疾病的康復和預防,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療和優質的醫療服務,包括五個處方: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處方、藥物處方和戒煙處方,從而推動中國康復事業的不斷發展。

  在多數心血管疾病,特別是高血壓、冠心病,在發病中既有生物因素,也有心理、社會因素;在臨床癥狀方面,既有軀體癥狀,也有心理癥狀,常有情緒的焦慮和抑鬱。心理不平衡可促成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反過來,心血管疾病又可進一步造成心理緊張、失衡,互相影響,可見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中的重要性。「心臟好,心情也好」是治療「雙心病」的理想藥物。

(來源:科技日報)


推薦閱讀:

糖尿病藥方(轉帖)
降糖藥方91
民間散佚中醫藥方
每日一味常見中藥方劑之六《銀翹散》,推薦收藏!
詩聖智斗邪藥方

TAG:理想 | 治療 | 藥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