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在高原》違紀獲茅獎

《你在高原》違紀獲茅獎

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做《你在高原》總策劃和出版人

張煒《你在高原》參評、當選茅盾文學獎是否違紀?

肖 鷹

 《你在高原》的作者和出版社人、總策劃在本屆茅盾獎參選作品中的「特殊身份」,真的對它當選沒有影響嗎?既不看作品,又不看作者,那些沒有完成閱讀這部「巨著」的評委的評獎票是看高原上的浮雲投出的嗎?

 依據《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2011年2月25日修訂)》,公眾也有理由質疑作為本屆評獎主辦單位中國作協的負責人之一,身為作協副主席的何建明擔任總策劃和出版人的《你在高原》參選和評獎,是否違犯了「評選紀律」?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以來,在社會公眾的習慣性冷漠中,唯一可以聽到的聲音就是質疑評委多數沒有通讀而以58/61最高票獲獎的《你在高原》獲獎的合法性。

在評獎期間,一天讀一百萬字,茅盾文學獎「頭獎」就是這樣評出來的?

在連日來的質疑輿論中,根據《京華時報》和《北京日報》和中新網等相關媒體報道,對於這部總計10卷、長達450萬字的「巨著」,61個參與投票的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委中,僅有少部分人通讀了全書。本屆評委盛子潮公開表示:「至少有十幾個評委通讀過,大多數評委看過四五部(該書共10冊),評獎期間我也看了其中的三部。」而且,在「通讀」的評委中,如評委麥家和盛子潮兩位對媒體表示,是在評獎期間「抱佛腳」完成「通讀」的(麥家在一天半中閱讀了《你在高原》中的四卷)。本屆評委雷達則辯護說:「閱讀可以是精讀、細讀、瀏覽,不一定非得一字一字閱讀。這樣大體量的作品把握起來的確有難度,但不是不可以把握。評委們都有豐富的閱讀經驗,對它的文學藝術價值是可以做出考量的。」

沒有通讀作品就參與評獎,評委不看作品,看什麼呢?一天半通讀450萬字的十分之四,就是說在36小時即至少要閱讀1百萬字,這是閱讀還是翻書?在評委會公布的終選投票細目中,麥家和盛子潮均投了《你在高原》評獎的贊成票。在如此倉促草率的「通讀」後,就投贊成票,《你在高原》的58/61的高票當選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何在?

既不看作品,又不看作者,那些沒有完成閱讀《你在高原》的評委是看高原上的浮雲投票的嗎?

《你在高原》,系山東省作協主席張煒著,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下屬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任總策劃,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何建明作為此書的出版人和總策劃人,同時是主辦茅盾文學獎的中國作協領導人。《你在高原》的作者是省級作協主席,出版人和總策劃是中國作協副主席。在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參選作品中,該書的作者和出版人的身份都是最高的。

據人民網記者報道,針對網友在人民微博熱議「不少省級作協主席、副主席作品入圍」的話題,評委會副主任、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回應說,「這是一個偽話題。大家都知道作協主席、副主席只是代表一個有創作實力的作家,和行政官員完全不是一回事。由於作家有創作實力,所以成為作協主席;同樣有實力的作家作品參評茅獎也是理所當然;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文學最高獎項,評委只看作品本身,不看作者身份。」

《你在高原》的作者和出版社人、總策劃在本屆茅盾獎參選作品中的「特殊身份」,真的對它當選沒有影響嗎?既不看作品,又不看作者,那些沒有完成閱讀這部「巨著」的評委的評獎票是看高原上的浮雲投出的嗎?

針對質疑,何建明致中國新聞網文章稱:「《你在高原》出版一年多來,已經在市場上銷售20000餘套,也就是說,如果按單本計算,發行量已經達到20餘萬本。這個數字不是很多文學作品所能達得到的,它有力地說明了《你在高原》不僅不像有些所謂的『學者』說的「有一個責編看過『、「會有幾個人看得完』之說法。事實上在此次茅盾文學獎評選過程中,61位評委中絕大多數都看完了《你在高原》,令人可悲的是,那些靠嘴皮子吃飯的『學者』『評論家』反而覺得『永遠看不完』。這隻能說明浮躁佔據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太久了。」

據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委會官方發布的公開信息,何建明沒有參與評獎工作。茅盾文學獎也沒有發布關於61個評委是否「通讀」《你在高原》的官方信息。何建明是從什麼渠道、依據什麼材料判定「在此次茅盾文學獎評選過程中,61位評委中絕大多數都看完了《你在高原》」?是憑據他的中國作協副主席身份嗎?那麼,公眾有理由質疑:在評選工作中,作為《你在高原》的出版人和總策劃,何建明究竟在多大程度以中國作協副主席的身份介入了本屆茅盾文學獎的評選工作?

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2011年2月25日修訂)》 第六條「評獎紀律」第2則規定:「評獎委員會成員和評獎辦公室工作人員中,如有作品參評,或系參評作品的編輯、參評作品所屬的文庫或叢書的主編、參評作者的親屬、參評作品出版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主動迴避。相關人員可選擇退出評委會,或作品退出評選。」

因此,不得不提請關心茅盾文學獎健康發展的公眾注意的是:依據《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2011年2月25日修訂)》,公眾也有理由質疑作為本屆評獎主辦單位中國作協的負責人之一,身為作協副主席的何建明擔任總策劃和出版人的《你在高原》參選和評獎,是否違犯了「評選紀律」?或者中國作協副主席及其下屬作家出版社本來就不在「評選紀律」的制約之列?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評選效率高於諾貝爾百倍,在其「好大喜公」的娛樂運行機制中,能夠期待茅盾文學獎作為國家文學獎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嗎?

第8屆茅盾文學獎以不出3個月的評選歷程(包括「大評委」的設置、187部參選作品的認定和發布,20天中完成從187部作品到終選5部獲獎作品),刷新了全球的文學大獎的最高效率紀錄。我相信,正如中國超級提速的高鐵令西方同行蒙羞,茅盾文學獎的創紀錄效率也一定令西方同行、尤其是諾貝爾文學獎同行蒙羞。

根據諾貝爾文學評獎規則,瑞典學院從當年2月到6月,需要5個院士約4個月的工作,預選出當年度五位候選人;五位候選人確定後,瑞典文學院全體院土又需要共同從事約3個月的時間,直到當年九月底,才能從五個候選人中決選出1-2名獲獎者。不過,中國高鐵可以在創紀律的短期發展中提速到世界最高鐵路速度,卻根本無望實現世界最高鐵路安全;同樣,以「61個人的大評委」評選的茅盾文學獎,也是根本無望贏得18個(時或14個)評委的諾貝爾文學獎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在諾貝爾獎107屆的評獎史上,我們能夠找到一個評委敢於聲稱評委有權投給自己沒有通讀的作品嗎?不能。當然,我們也不能設想,不到三分之一的評委通讀了普魯斯特七屆本《逝水年華》,該書竟然會接近全票當選諾貝爾文學獎。我想,大概就是《逝水年華》的令人難以承受的冗長絮叨,使它成為諾貝爾獎的永恆遺珠之憾。為此,諾獎評委承愛了持續的詬病,但也正因此,諾獎評委堅守了他們的無可置疑的文學誠信。不堅守高度的文學誠信,諾貝爾獎的18個終身評委能夠創立和保持這個世界文學大獎的公信力嗎?

推薦閱讀: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
就飛機性能來講,波音787-8拿來飛高高原航線合適嗎,為什麼?
高原明珠一滇池
這部紀錄片憑啥拿獎?一隻方臉狐狸憂傷地唱著青藏高原
航拍青藏高原壯美山川

TAG: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