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十三首(其五)》李賀唐詩鑒賞
南園十三首(其五)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賀詩鑒賞 唐王朝自綿延八年的「安史之亂」後,中央集權力量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各地方藩鎮形成了自立一方的割據力量,他們不服從中央政令,自立制度,父死子繼,出現了分裂國家的「藩鎮割據」的局面。李賀這首述志抒情詩以及下面的兩首詩就是在當時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李賀在辭去奉禮郎的職務之後,回到了昌谷。此時,他在思想上產生了劇烈的鬥爭,掀起了陣陣思想上的波濤。在為國建功立業的思想支配下,李賀產生了投筆從戎的念頭。一氣呵成地寫出了這首詩。 這時候,詩人的思緒已經飛越關山,到了平定藩鎮的前線,他似乎看到自己騎在高頭大馬上,揮舞那鋥亮鋥亮的吳鉤,馳騁沙場。這時,他似乎在向幻想中的自己提出發問: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不佩劍帶刀,奔赴戰場,去收復被亂臣賊子佔據的五十州美好江山? 此處以發問起首,透露出詩人豪邁的氣勢,昂揚的情緒,以及急迫的心情。山河破碎、個人的遭遇,不由得他不急切地想建功立業,干一番事業,為國報效,也改變自己懷才不遇的困境。 三、四兩句承接一、二兩句,繼續用設問的句法,進一步抒發出強烈的感情。「若個書生萬戶侯?」封建社會中被認為最高的褒榮—— 繪圖凌煙閣,有幾個是書生呢?這二十四個功臣皆是在沙場上,在戰爭中奮鬥、搏擊出來的!這是羨慕、是嚮往、是自愧,也包含著一種對自己懷才不遇的遭際的激憤情緒。從整首詩看,雖有激憤的情緒,但並不低沉,並不悲傷,而是激越昂揚,有強烈的鼓舞力量! 詩歌在創作上是一氣呵氣,氣勢是一瀉而下;但由於感情是複雜的,百感交匯,所以從詩的內在蘊藉來說,又有波瀾起伏、一波三折的韻致。 其六 尋章摘句老雕蟲, 曉月當簾持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 文章何處哭秋風。 這是和上一首同時寫成的一首述志詩。上一首是正面敘述自己要投筆從戎、為收復被藩鎮割據的五十州國土出力的感情;這一首則是從反面—— 否定學文、以為學文無補於事。 詩的開頭兩句構置了一幅臨窗苦讀的畫面。這兩句中,「 曉」是詩眼。又是一個夜晚即將逝去,拂曉將臨之時,天邊的天幕上已經隱隱地露出冷清的一抹曙色;一彎殘月掛在窗前,射出一縷慘白的餘光。詩人還在窗前慘淡凄冷的氣氛下,尋章摘句,弄些雕小技般的詩賦,似乎就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終老此生了。 這令人悲哀的氣氛、這令人悲哀的遭遇,它激起讀者深沉的同情,也引發讀者懷著沉重心情去思索: 是啊,難道就這樣終老此生?這,也正是詩人描繪這一畫面時的思索!所以曾經是使詩人那麼醉心的書山跋涉、詩海徜徉的生活,現在卻顯得那樣凄冷孤獨,渺小卑微。 此情此景之中,詩人的思想翅膀又騰飛起來,它又越過千山萬水,穿過寥廓的空間,到了河北道所屬的地域。這裡年年月月在廝殺,到處都是劍影刀光,而那些悲秋的文章,即使有如宋玉憂國憂民的情懷,又何益於水深火熱中的國家?詩寫到這裡就更加沉痛,更加悲切了。一位向來以創作為自己生命主要內容的詩人,竟然發出了文章何用的哀號,這哀號是詩人的心在流血,是心血沸騰時發出的撕裂人心的呼喚! 有人說此詩隱晦曲折,有人說這首詩含蓄,看來都未得要領。這首詩的特點恰恰是明朗,心靈之火在噴涌。開頭兩句似乎是含蓄,但這只是詩的蓄勢,把氣勢蓄滿,為後兩句忿憤之情的噴發作了勢態的積蓄。 其七 長卿牢落悲空舍, 曼倩詼諧取自容。 見買若耶溪水劍, 明朝歸去事猿公。 寫完上面兩首,詩人的思緒在繼續擴展、升騰,他要付諸於行動了。開頭兩句沿著上一首「習文無用」的思維軌跡前進,人的思想超越了時間,把時間退回到一千年前的空間去,看到了司馬相如這樣一位大才子,看到了東方朔這位號稱聰慧機智的卓越人物。 這兩位歷史人物的遭遇使人更感到悲傷了。一個是家徒四壁,窮困潦倒到悲慘的境地;一個是無法實現抱負,為了能夠為社會所容,只能用一種詼諧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結果變成了小丑一般的人物,留了個「俳優」的不光彩的名聲。才華、機智如司馬相如、東方朔那樣的人物,文場尚且如此,學文的結果如何,就不難預料了。這是詩人承接上一首的思緒,想到了古代人物的遭際,這樣就更加強調他學文無用的信念。 三、四兩句是他的行動方案。經過上兩首的思想矛盾和彷徨,詩人堅定了,他將行動起來了。買一柄寶劍,找一位武藝高強的名師,習武學藝,然後馳騁沙場,干一番事業,搏取個凌煙閣上繪像的功績。在前線軍幕之中尋找自己的出路,為國出力,建功立業。 這裡表面上似乎是由於詩人找到了出路,情緒上也轉為昂揚。但從詩人的內心來說,他並不是樂意棄文習武,投筆從戎,這只是在現實中屢受挫折、尋求不到出路的一種逆反心理的表現,感情悲痛。 詩中把歷史人物和現實狀況融匯在一起描寫,古今一理,使得詩人的感慨具有強烈的歷史縱深感和形象的現實感。 |
推薦閱讀:
※古代詩詞 之詩鬼李賀(二十)
※李賀一首詩詞,激勵無數男兒立志從軍,捨身報國
※李賀詩選
※程春曉李賀研究資料彙編
※李賀那些細思極恐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