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原》一書的發展歷史與介紹

  《名原》,二卷,清孫詒讓著。成於光緒三十一年(一九〇五)。版本有清末孫氏家刻本、民國上海掃葉山房影印本、一九八六年齊魯書社影印戴家祥校點本·

  孫詒讓(一八四八—!一九〇八),清代經學家兼文字訓詁學家,字仲容,晚號籀廎,浙江省瑞安市人。其父太僕公衣言以翰林起家,詩、古文雄傑一時。詒讓少承家學,好六藝舌文,同治六年(一八六七)舉浙江鄉試,報捐刑部主事,後五赴禮闈未第,遂淡於仕進,一意古學,家居著述。晚年,曾主溫州師範學堂,任浙江教育會會長。光緒二十九年(一九〇三)朝廷以經濟特科徵,不赴。光緒三十四年(一九〇八),禮部奏徵為禮學館總纂,亦不赴。五月,病中風而卒。治學兼包錢大昕、段玉裁、金榜、王念孫四家,其明大義、鉤深窮高,幾駕四家之上,巍然為有清三百年樸學之殿。所著有《周禮正義》、《墨子閒詁》、《契文舉例》、《名原》、《古籀拾遺》、《古籀餘論》、《札迻》、《周書補》、《大戴記補》、《尚書駢枝》、《述林》、《六厤甄微》、《大篆沿革考》、《九旗古誼述》、《溫州經籍志》等等。其中大多已刊行,未刊之遺書今藏杭州大學。生平事跡見《清儒學案小傳·籀廎學案》、《清代樸學大師列傳》、《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碑傳集補》卷四十一、《孫詒讓年譜》等。

  孫氏既潛心於金文、甲骨文,又惜倉頡所造舊文不可復覩,故欲以商、周文字展轉變易之跡,上推書契之初軌,因略摭金文、甲骨文、石鼓文、貴州紅巖古刻,與《說文》古、籀互相勘校,揭其歧異,會最比屬,以明古文、大小篆沿革省變之原,成《名原》二卷。

  此書除敘文外,分上、下二卷,共七篇。書首為孫氏光緒三十一年(一九〇五)十一月敘,敘述其寫作《名原》之緣由、所據材料及大致體例,同時亦闡發了他對於古文字原始形體變化的看法。其言日:「書契初興,形必至簡。遝其後,品物眾而情偽滋,簡將不周於用,則增益分析兩漸繁。其最後,文極而敝,苟趣急就,則彌務渻多,故復減損而反諸簡。其更迭嬗易之為,率本於自然。而或厭同耆異,或襲非成是,積久承用,皆為科律,故歷年益遠,則訛變益眾。」「通校古文、大小篆,大氐象形字與書績通,隨體詰詘,訛變最多;皆事字次之;會意、形聲字,則子母相檢,沿訛頗尟。」此皆作者經驗之談,值得重視

  上卷共三篇。第一篇《原始數名》,探尋數字「一」至「十」的原始寫法及其變遷,兼及「貳」等古文字之考釋。第二篇《古章原象《,探求古代服章之初文。據《夏書。益稷》,古以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為天子服飾圖案之十二章,認為「古文字與畫績同原」,「十二章亦原始象形文字也」。此篇除述及「日」、「月」、「星」、「山」、「龍」、「藻」外,對「黼」、「黻」、「火」、「米」諸字之原始形體及其變體作了詳細的探討。第三篇《象形原始》,探求原始之象形字。作者將象形字之演變分為三個階段:其初製,全同繪畫,此原始象形字;後或改文就質,或刪繁成簡,此為省變象形字;最後整齊之,以就篆體,為後定象形字,《説文》所載是也。此篇尋文討義,參互鉤核,對甲骨文、金文中之象形字作了考釋,以見原始象形字之面貌;更以省變、後定之象形字,稽考異同,以推究其先後流變之跡。

  下卷包括其餘四篇。第四篇《古籀撰異》,探討古文、籀文之訛變。蓋因古文、籀文於周、秦間屢經變亂,多失其本旨,許慎已不能盡釋;而《說文》所録古、籒重文,又經後人傳寫臆改,其弊尤伙。此篇以金文、甲骨文校核《説文》所載古、籀,指出其舛誤、辨正其異旨,以求近古之形,以明訛變之跡。第五篇《轉注揭櫫》,論述以形符轉注字旁以揭示其義類的轉注造字法。作者認為,製字之初,字數尚少,凡名稱未有專用字表示的,則依其義類,詁注其旁,以揭示其義,其後遞相沿襲,遂成正字,此轉注之所以成字也。故凡形聲併合之字,無不兼轉注。如「江」、「河」即注「水」於「工」、「可」之旁以成字者。轉注法以形明義,其例廣無畔岸,故古文偏旁,多任意變易、增益。此篇略舉金文中之轉注字,說明注文以相揭示之造字法,以期推而廣之,而識奇詭而不載字書之文字。此篇所釋,皆奇詭而罕見之字。第六篇《奇字發微》,考釋金文、甲骨文中形體奇異之字。蓋金文、甲骨文多形體奇異之字,考釋家或率從蓋闕,或強以他字傅會之,然悉心推校,其形義可説者尚多,此篇略摭金文、甲骨文與《說文》殊異而合於字例者,詳加考釋。第七篇《說文補闕》,補充《説文》遺闕之字。蓋自金文、甲骨文發現,古文繁出,許多習見之字,《說文》咸未甄録。此篇就新考定之古文,甄其形聲塙可推繹、合於經詁之例者,略舉以補《說文》之遺漏。

  自來小學之證經釋字,率奉《說文》為職志,孫氏鉤深窮高,以甲骨文、金文輾轉變易之跡,上推書契之初軌,補正《說文》之訛闕,其志則大,其事則難。其論雖未能全備,也不無臆想誤測,然總而觀之,則其論可取者多,其方法、體例,亦開古文字學研究之新路,所以為後世所重。

  《名原》成於作者之晚年,作者故世後,其弟季芃倉卒付梓,寫官既不知古文,校者又以不識篆、籀、金文而闕之,故初刻本不僅有訛、倒、衍、奇,且墨丁滿紙,難以卒讀。一九二二年,戴家祥得孫氏猶子孫莘農所傳校補本,後又過録馬衡所校,補正其訛闕數百字。一九八六年齊魯書社影印出版了戴氏之校點本,《名原》一書始得完備。其校點雖未盡善,如《敘》第一頁「而叵復識別況」,「況」字實應從下讀;「古文有『』市」,實應標為「古文有『載市』」。但其校點,大有功於《名原》則無疑義。戴氏又撰《斠點《名原〉書後》一篇附印於書末,所述《名原》之成書、流傳及校點情況甚詳,可供參閱。


推薦閱讀:

營養之脂類(脂肪酸)介紹
《幽微賦》全文介紹
歐陽詢《仲尼夢奠帖》作品介紹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
介紹一種擇日法

TAG:歷史 | 發展 | 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