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我們為什麼需要小報?

發布人:冷眼 | 發布時間:2011-07-22,星期五 | 閱讀:105分享到: QQ空間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人人網更多 1

譯者:wjbnu2011年07月21日 |原作者:RYAN LINKOF

原文:Why We Need the Tabloids

只要有小報的存在,就會有小報醜聞的發生。

在1936年,一位評論家環顧困擾英國小報新聞界的一連串醜聞,尖刻地譴責了他所稱的「小報新聞報道侵擾人們私生活的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不雅作為。」 他聲稱毫無疑問只有極端卑鄙,低俗的人,才可能製造這樣的新聞。

該文刊載於半月刊(Fortnightly)雜誌,是兩次世界大戰的間期,對某些報紙(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小報)侵擾 「私人悲痛」隱私的作為進行辯論的一部分。辯論最終到達了英國下議院,下議院鼓勵主要的新聞機構懲罰那些採用違反體統的作為採集新聞素材的記者。75年之後,報業肯定應該已經真的吸取教訓了吧。

正如最近的一些事件所示,小報仍然在報道中,尤其是在侵犯隱私方面,採用不雅作為。然而,我認為還是有所好轉的。

在周二的議會調查上,默多克表示他不支持絕對的隱私權。他應該為此受到讚揚,雖然他如今已經停辦的「世界新聞報」的記者的許多作為(用黑客行為侵入手機以從犯罪受害者,被殺害士兵的家屬,政府官員和王室成員獲取信息,以及賄賂警察以獲取信息)已經超越了可以接受的新聞報道的界限。

為侵擾性報道辯護的人,並不就是支持非法活動。或許侵擾是「不雅」作為,但這並不是充分理由藉此嚴加管束或制定新法律加以防範(或如同卡梅倫首相已下令的對報界活動進行另外的乏力的政府調查)?隱私和雅緻的概念是含糊的(和階級約束的),因此在報界不是有效的(或理想的)立法的概念。

暫且不論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帝國的一部分的世界新聞報的非法活動,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絕大多數的小報都進行著光明磊落的新聞報道。小報不是一個外在感染源正在慢慢地污染主流報刊,而是擴展和往往是誇大了令所有的新聞報道生氣勃勃的基本邏輯。

不僅是小報記者,而是每一個記者都需要冒險(通常是在一個約定俗成的限度內)追蹤真相。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即使是最異乎尋常(標新立異)的新聞媒體也在很大程度遵守了這個限度。小報可能比主流報刊更鬼鬼祟祟和堅持不懈,但這是一個程度的問題,不是異類問題。

小報可能試探了倫理或法律可接受的限度,但是小報這樣做往往是為了滿足群眾渴望看到公眾生活光鮮表面下的幕後私情。小報的生機依靠的是大眾渴望看到(一個很人性化的渴望)在我們社會通常從公眾視線中羞恥地隱藏起來的私情。

小報是最盡職地專攻曝光理念的報紙,並願意為此承擔風險。可能的情況是,小報曝光的大部分材料也許並沒有什麼社會意義,但是這更多的是品味問題,而且毫無疑問小報也從來都沒有聲稱自己是有品位的。不過,美國的小報首先爆料了重要的新聞故事,如,美國前參議員和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愛德華茲的婚外情,這表明小報也不只是兜售無關緊要的小道消息。

最近在洛杉磯馬球比賽上,看到對威廉王子和凱特米德爾頓王妃的精心綵排和戒備森嚴的紅地毯式地接待,讓我想到了為什麼往往需要侵擾性的新聞作為。侵擾性新聞作為的存在是為了打通普通民眾和社會精英之間的屏障。在大西洋兩岸,一直以來,小報的著眼點都是為了削弱(普通民眾和社會精英之間的)分界。在民主的文化中,特別是在民眾社會需求和持久的社會和經濟不平等之間存在拉力的社會中,小報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

當然,在世界新聞報醜聞的中心並非所有的黑客行為都涉及到社會精英。一些很普通的人的私人隱私也受到傷害,只是因為他們是可怖罪行的受害者 -最敏感的例子也許就是2005年7月7日倫敦交通系統的恐怖爆炸事件。

保護公民免受竊聽和電腦黑客行為的法律當然也應該同樣適用於那些人,但是不能由此必然得出結論:對任何普通人的報道,如果被認為是侵擾性的,那麼這些報道就是不被允許的,或者就應該被譴責為不雅作為。

在一定限度內挖掘私人生活和暴露令人不安的信息,很可能依然是西方大眾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徵。

小報的報道可以是刺激性,挑釁性,在道德規範上值得商榷,甚至(如世界新聞報醜聞轟轟烈烈所示的)極為非法的,但是如果遵守現行法律,那麼小報在現代文化中仍然可以是重要的一員,小報有助於緩和民主社會中的一些中心的緊張關係。新聞工作歷來的特點都是一場挑戰可以接受的新聞調查行為界限的戰鬥。小報就應該不斷地試探這些界限。

是南加州大學的歷史學講師,寫作的博士論文是英國小報新聞攝影工作的淵源。

推薦閱讀:

比利時駐華大使:我們期待比中關係更上一層樓
多想做個愛情的傻瓜傻傻愛著,可惜,我們都太聰明了!
好好活著,因為我們會死很久很久
【每日一卦】我們是否還有走下去的可能
有些人,我們一直在錯過

TAG:紐約 | 紐約時報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