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對現今五濁惡世的描述--學佛網

明華居士編譯於無量壽經

你等能於此濁世端正心意,不作種種惡業,堪稱大德。為什麼呢?十方世界善多惡少,容易接受開導教化,唯此五濁惡世,最為劇苦。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眾生,使之捨棄五惡,去除五痛,離開五燒,降伏化除他們的痴迷之心,使之守持五善,讓他們獲得福德。

什麼是這五呢?

其一者,世間眾生,想作種種惡事,強者制伏弱者,強者又有更強者要降伏他,輾轉克制,互相殘害傷殺,弱肉強食,不知為善,而後必受懲罰。所以,世間眾生有貧窮、乞丐、孤獨、聾盲、喑啞、痴呆醜惡、殘廢、癲狂等。都是因為他們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所造成的。世間也有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的人,他們都是因為前世慈悲孝順,修善積德。現在世間能看到果報的事,更有壽終之後下到冥界後看不見的果報之事,在冥界轉生投胎再受色身,去到不同的地方。還會有地獄、禽獸、飛蠅、爬蟲等眾生,這就如同世間的法治牢獄,具有劇苦極刑,各自的魂神命精,相隨自己所造的罪業到惡道去受苦。不管壽命或長或短,過去的冤家債主相互追隨共生,更將前世的怨仇債務,一一報償。所受的殃惡如果沒有報盡,終究不能脫離。必定輾轉在三惡道中難得出離,難得解脫。這種痛苦不是用言語所能形容的。天地之間,因果之事自然如影隨形,必然有如是的報應。雖然不會立刻受到報應,但善惡因果,真實不虛。因緣會合時,必受其報。

其二者,世間之人不依教法,驕奢淫縱,任心自由放恣。身居上位而不自律,誣陷冤枉,損害忠良,心口不一,投機取巧,詭詐多端。不論長輩晚輩,自家還是外人,彼此互相欺誑。嗔恚愚痴,凡事利己貪得無厭。必定發生利害衝突,互相爭奪,於是結忿成仇,甚至家破人亡。這些都是不顧因果報應的所為。富人慳吝貪惜,不肯施捨與人。愛貪慾念、頑固深重,終生身心勞苦。如是到死,財物沒有一樣能夠相隨,唯有一生所造善惡的業力追隨於他在六道輪迴。作善得生樂處,作惡必遭苦毒。又或見人行善,反生憎惡誹謗,不思敬慕效仿。常懷盜賊之心,盜取他人利益,用作自我供給,消受用完又復再盜。這當然逃不出神明的眼睛,終將被打入惡道,自然有三途惡道的無量痛苦等著他,其人輾轉於三惡道中,累劫也難以脫離,其苦不堪言。

其三者,世間人民由於相互之間的業因寄生於世,壽命能有多長。不良之人,心術不正,常懷邪惡,常念淫行。煩惱的慾望填滿心胸,邪態外逸。耗損家財,來作非法事情。正當之事,不肯去做。又或拉幫結夥,興兵相伐。攻劫殺戮,脅迫強奪。以此種種惡行得來的財物拿去取悅妻妾,極盡能事的行淫作樂。大眾對此憎惡厭絕,埋下了禍患苦果。如此惡人,已被人、鬼,神明記識帳上。命終之後自然墮入三途受無量苦惱。這樣輾轉在三途之中,累劫難得出離,真是苦不堪言。

其四者,世間之人不念修善,樂於搬弄是非,惡語相向,交互欺誑,巧言令色。憎恨嫉妒善人,敗壞賢明,不孝順父母,輕慢師長。對朋友不守信譽,難得以誠相待。稱高自大,自吹有道。橫行霸道,仗勢欺人。讓人畏敬,真是不知羞慚畏懼。時刻心存傲慢,確實難以降伏教化。因為其前世積下的福德佑護,才沒有受難。但今世為惡,其福德盡滅。其命終了之時,各種惡業與他一道纏繞。又因為惡行,全被神明記於其名籍中。惡業牽引的結果,是無從捨棄的。只得一路前行,入於火鑊。身心遭受摧碎,神形苦極。到那個時候真是後悔都來不及了啊。

其五者,世間之人停留在懈怠之中,不肯作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而後輩違背忤逆。像是冤家對頭,還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放恣游散,耽嗜美酒好食。專橫跋扈,不近人情。無義無禮,所以無法聽勸明理。六親眷屬有無資物,全不顧念。不感激父母之恩,不心存師友之義。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作惡,未曾作過一件善事。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因果。欲害阿羅漢,離間僧眾使之爭鬥。矇昧無知,反而自以為聰明。不知道生從何處,死後何去。不懂仁愛和順,妄想長生不老。對待慈心的教誨、不肯相信,對苦口的勸勉,無動於衷。心中閉塞,無法開解領會。大命將終,悔懼交加。不預先修善,死到臨頭方生後悔,可是悔之於後,已是悔將難及。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只由自身承當,他人無可替代。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這其中的道理有誰能知道?唯有佛!佛所教導開示的真實之相,信受依行的人少。所以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像這樣的凡夫俗子,的確難以全部度脫。所以才有三惡道無量苦惱,讓這些凡夫俗子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堪言。

像這樣的五惡、五痛、五燒,猶如大火焚燒人身,若有人能在火燒之中,如果能夠專一其心,制止意業發生,端正其行為思想,言行一致,誠心誠意,不管世間濁穢如何,獨作諸善,不為眾惡。其人獨得度脫,獲其福德,可得以在無生無滅的涅盤境界中長生。是為五大善也。」

 
推薦閱讀:

凈土法門:般若離幻,凈土歸真,兩全其美!--學佛網
凈空法師:如何能夠做到至心信樂?--學佛網
嘎瑪仁波切:佛法是珍貴的--學佛網
學佛的目的【二】
凈空法師;學佛問答100問(3)

TAG:學佛 | 描述 | 釋迦牟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