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非產科手術麻醉處理十原則

孕婦非產科手術麻醉處理十原則:?1、儘可能推遲手術至第二孕期之後。?2、請產科醫生協助術前評估。?3、保胎葯的應用。?4、術前告知患者手術和麻醉對母體和胎兒的影響。?5、應用非微粒抗酸葯預防誤吸。?6、監測並維持圍手術期氧合、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壓、血壓和血糖。?7、儘可能選擇區域麻醉。?8、全麻時避免吸入高濃度氧化亞氮-可出現細胞再增殖致畸形。?9、術前、術中及術後監測胎兒情況以指導維持宮內環境處於最佳狀態,術後監測子宮收縮狀態。?10、孕24周後保持術前、術中、術後子宮左傾。 麻醉選擇主要取決於:全身情況及手術部位和性質,盡量選用局麻或區域阻滯,尤其是脊麻,以最大限度減少胎兒接觸局麻藥和孕婦誤吸及氣道梗阻的風險,絕大多數腹部手術應切口需達上腹部需全麻。  孕婦手術應禁用過度通氣,PaCO2維持在30mmHg。  術中避免低血壓。手術麻醉前最難預測的是流產和早產問題,而早產又是胎兒死亡的主要原因。  妊娠中期(28周)為最佳的限期手術時間,其外科處理與非孕婦基本一樣。擇期手術應推遲到產後6周以後,此時妊娠期生理改變已恢復正常。  常用麻醉藥品對孕婦的影響:  1、吸入麻醉藥MAC明顯減少:可能機制:①黃體酮的鎮靜效果。②CNS血清素活性增高。③β內啡肽增加。  2、對SP敏感性增加,引導劑量減少約1/3:研究證實給予SP4mg/kg以下劑量對嬰兒和新生兒危害性小。  3、丙泊酚大於2mg/kg的劑量證實可使新生兒窒息,但有待進一步研究。  4、Ket能增加子宮張力,在孕早期和孕中期較大劑量如2mg/kg可增加胎兒風險。  5、對局麻藥的耐受性降低。可能原因:①受體敏感性增加,使藥效動力學改變。②更多局麻藥已達到神經鞘內。③腦積液蛋白濃度降低和PH的升高。④局麻藥易進入腦脊液作用加強。⑤硬膜外間隙溶劑減小。  6、肌松劑均難以通過胎盤。使用時應常規使用肌松監測。使用抗膽鹼酯酶葯時注射要慢,以免乙醯膽鹼快速增多引起宮縮。  7、一些實驗數據顯示使用硝普鈉會導致氰化物中毒,但臨床使用是安全的,硝酸甘油也一樣。  8、β阻滯劑長期使用會致宮內發育延緩,但短時或單次注射是安全的。大劑量使用艾司洛爾或其他β受體阻滯劑會引起胎兒心動過緩,但不因此而將孕婦列為禁用對象。  9、α激動劑,中毒劑量局麻藥,大於2mg/kg的Ket均引起子宮肌張力增高,是子宮血管阻力增加,降低子宮胎盤灌注。  10、一般禁用苯腎和高濃度多巴胺。  11、高濃度和較長時間使用麻醉藥可能會對胎兒會有不良影響。  12、嗎啡可致胎鼠生長發育延緩,其他芬太尼、舒芬、阿芬均無致畸作用。  13、常規劑量誘導葯如巴比妥類、Ket、苯二氮卓類均無致畸作用。  14、地西泮對人不是致畸因素。  15、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布比卡因有可逆的細胞毒性,其中利多卡因已證明無形態和行為方面的致畸性。  16、臨床常用的局麻藥對人均無致畸性。但可卡因成癮者對胎兒有不良結果:包括胎盤早剝、新生兒行為異常及泌尿生殖系和胃腸道先天性畸形。
推薦閱讀:

孕周的計算
低位產鉗術,姚若進教授來講產科醫師必修課!
忙碌在中國醫院婦產科的男人們(高清組圖)
[婦產科護理學複習重點 ]

TAG:手術 | 麻醉 | 孕婦 | 產科 | 原則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