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習筆記
06-16
顯示摘要每頁顯示條《中醫診斷學》學習筆記(一)《中醫診斷學》學習筆記(一)中醫診斷簡史。公元前五世紀著名醫家扁鵲就以「切脈、望色、聽聲、寫(猶審)形」等為人診病。公元三世紀初,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把病、脈、證、治結合起來,作出了診病、辨證、論治的規範。明清時期對辨證的研究更為深入,尤以傷寒、溫病的診斷與辨證最為突出。明清重《傷寒論》,致力...閱3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9《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一百)《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一百)請選中您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因時制宜,一年四季,有寒熱溫涼的變遷,所以治病時,要考慮當時的氣候條件:例如,春夏季節,氣候由溫漸熱,陽氣升發,人體腠理疏鬆開泄,即使外感風寒,也應注意慎用麻黃、桂枝等發汗力強的辛溫發散之品,以免開泄太過,耗傷氣陰;如,陽旺之軀...閱2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7《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九)氣病治血:氣血互相維附,氣虛則血弱,氣滯則血瘀,氣陷則血下,氣逆則血亂,氣溫而血滑,氣寒而血凝。血病治氣:氣病血必病,血病氣必傷,氣血兩者,和則俱和,病則同病,但「氣為主,血為輔,氣為重,血為輕」(《醫學真傳·氣血》)。故治血必調氣,氣和則血寧。綜上所述,氣之與血,兩相維附,氣為主,血為輔,氣為橐龠,血如波瀾,故...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6《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八)《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八)血病治則:血為水谷之精華,出於中焦,生於脾,宣於肺,統於心,藏於肝,化精於腎,功司濡養、滋潤,調和五臟,灑陳六腑,維持著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臨床上,血之為病,證有血虛、血瘀、出血、血寒、血熱之分。氣能行血,血能載氣,所以血脫必然導致氣脫,即氣隨血脫,並非單純的血脫,甚則陰竭陽脫,出現...閱2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6《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七)《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七)調和氣血:所謂調和氣血,是根據氣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功能的異常,以及氣血互用的功能失常等病理變化,採取「有餘瀉之,不足補之」的原則,使氣順血和,氣血協調。氣病之治則,概而言之,即:氣虛則補,氣滯則疏,氣陷則升,氣逆則降,氣脫則固,氣閉則開。氣逆則降:氣逆是指氣機升降失常,臟腑之氣逆而上...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5《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六)調整陰陽:所謂調整陰陽,是針對機體陰陽偏盛偏衰的變化,採取損其有佘,補其不足的原則,使陰陽恢復於相對的平衡狀態。從根本上講,人體患病是陰陽間協調平衡遭到破壞,出現了偏盛偏衰的結果:故調整陰陽,「以平為期」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根本法則。病有陰虛、陽虛、陰陽兩虛之分,其治則有滋陰、補陽、陰陽雙補之別。由於陰陽是互根的,所以陰...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5《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五)《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五)標本先後:一般而言,從醫患關係來說,病人為本,醫生為標,即病為本,人為標;從疾病的部位來說,病在內在下為本,病在外在上為標;針對臨床病證中標本主次的不同,而採取「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法則,以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此即所謂標本先後的基本治則。標本同治:也就是標本兼顧。標本同治適用於標病...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5《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四)《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四)扶正祛邪:扶正培補正氣以愈病的治療原則,就是使用扶助正氣的藥物,或其他療法,並配合適當的營養和功能鍛煉等輔助方法,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力,從而驅逐邪氣,以達到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適用於正虛邪實的虛實錯雜證而正氣虛衰不耐攻的情況。如臌脹病,當正氣虛衰為主要矛盾,正氣又不耐攻...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三)治則是用以指導治療方法的總則,而治法是在治則指導下制定的治療疾病的具體方法,它從屬於一定治療原則。「治病必求於本」,治病求本,就是在治療疾病時,必須尋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質,並針對疾病的根本原因進行治療。它是中醫辨證論治的一個根本原則,也是中醫治療中最基本的原則。所以,治病求本,本者本於陰陽之謂,即治病必...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二)防止病邪的侵襲:病邪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故未病先防除了增強體質,提高正氣的抗邪能力外,還要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先安未受邪之地:既病防變,不僅要截斷病邪的傳變途徑,而且又「務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由於人體「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如《金匱要略》中所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如,在溫熱病...閱3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一)形神共養: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無形則神無以生,無神則形不可活:形與神俱,方能盡終天年;因此,養生只有做到形神共養,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所謂形神共養,是指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而且還要注意精神的攝生,使形體強健,精神充沛,身體和精神得到協調發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通過清靜養神、四氣調神、積精養神、修性怡神...閱2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3《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十)衰老的發生機理:陰陽失調,掌握生命陰陽運動的規律,圍繞燮理陰陽,進行養生,使其達到平衡協調,是推遲衰老,延年益壽的基本原則,是中醫養生學理論的核心。五臟陰陽是人體陰陽之根本,故五臟是人體生命的根本。腎氣充盛,元氣充足,陰平陽秘,生化不已,則精神健旺,形體強健,而腎氣虛衰,元氣不足,陰損陽耗,生化衰憊,人之衰老就會加速...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3《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八十九疾病的轉歸。疾病的轉歸,是指疾病發展的最後階段,即疾病的結局。痊癒:痊癒,痊謂病除,愈謂病瘳:痊癒即病癒,是指疾病狀態時的機體臟腑經絡的陰陽氣血紊亂消失,生理功能恢復正常,陰陽氣血重新處於平衡狀態。在疾病痊癒過程中,包括病邪對人體作用的消除或終止,人體臟腑經絡的病理變化完全消失,陰陽氣血重新歸於相對平衡狀態。因此,積...閱2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3《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八十八)體質對疾病的傳變作用,其一是影響正氣之強弱,從而影響疾病的發生與傳變的速度,素體盛者,一般不易感受病邪,一旦感邪則發病急速,但傳變較少,病程亦較短暫;素體陰盛者,則邪多從寒化,疾病多向寒實或虛寒演變,體質不同,對病邪的反應不一,可表現為不同的疾病過程,所謂邪氣因人而化,疾病因人而異,「身之中於風也,不必動臟,故邪入於...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八十七)這四種病證的性質,是由其相應的病機性質所決定的,即寒的病機反映出寒的病證,虛的病機反映出虛的病證等。由實轉虛:由實轉虛是指本為實性病理變化,由於病情發展至後期,或失治、誤治等因素,使病程遷延,雖邪氣已去,但正氣耗傷,因而逐漸轉化為虛性病理變化:如外感病初、中期的病機屬實,主要表現出邪氣亢盛的一些癥狀和體征,若至病的後...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八十六)所以,一經有病必然傳至他經,或影響相聯的其他各經,如足厥陰肝之經脈,布脅肋,注肺中,故肝氣鬱結,郁而化火,肝火循經上犯,灼傷手太陰肺經,即所謂木火刑金,而出現胸脅灼痛、咳嗽痰血、咳引胸痛等肝肺兩經之證。故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內外合邪,因而客之...閱3轉1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八十五)如太陽陽明合病、太陽少陽合病、三陽合病等。在衛氣營血傳變中,順傳是指病邪由衛傳氣,由氣傳營,由營傳血。病在氣分為邪已傳里,病勢較重,病位在肺、胸膈、膽、胃腸、脾,以但熱不惡寒為其臨床特點。病在血分為邪更深入一層,最為嚴重,病位在心、肝、腎,以舌質紅絳及耗血、動血、陰傷、動風為其臨床特點。在衛氣營血傳變中,肺衛病邪,邪...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1《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八十四)人是一個有機整體,機體的表裡上下、臟腑組織之間,有經絡氣血相互溝通聯絡,因而某一部位或某一臟腑的病變,可以向其他部位或其他臟腑傳變,引起疾病的發展變化。內傷雜病的傳變則為經絡之間傳變、經絡臟腑之間傳變,以及臟腑之間生克制化傳變等。以經絡與臟腑相對而言,經絡為表,臟腑為里;病在里,多見臟腑的癥狀。人體的臟腑經絡,原是表...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0《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八十三)奇經八脈病機。帶脈病機:帶脈為病和婦科有關,如胎漏、滑胎、帶下等。維脈病機:陽維為陽脈的維繫,陰維為陰脈的維繫,所以陽維表現為三陽經的病變,陰維表現為三陰經的病變。驕脈病機:陰驕和陽驕二經所表現的病變,一是筋肉屈伸運動的異常,一是眼瞼開合的失常。故曰:「陰驕為病,陽緩而陰急;陽驕為病,陰緩而陽急」(《難經·二十九...閱2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0《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八十二)經氣虛實病機:經絡氣血的虛實是經絡病理變化的一種反映。經絡的氣血運行不暢,是由於經氣不利,影響及氣血的運行,常可累及所絡屬之臟腑以及經絡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經氣逆亂病機:經絡的氣血逆亂,主要是由於經氣的升降逆亂,從而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導致氣血的上逆或下陷而致病;經氣衰竭病機:經絡的氣血衰竭,是指由於經氣的衰敗至終絕...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6:00《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八十一)腦的生理活動,全賴於氣、血、津液和水谷精微的充養,因此,心、肺、脾,肝、腎等的生理功能失調,均可引起惱的功能失調,而出現精神情志活動異常的病理表現。心、肝、脾、腎的功能失調,不僅可引起氣血的功能失調,還可導致胞宮的功能失調,常因情志失常、勞倦過度、房事不節等因素使胞宮功能失常,如思慮傷心,心血暗耗;因沖、任隸屬於肝、...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9《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八十)主要是膀胱氣化失常,或氣化不利,或氣化無權。三焦的氣化功能失司,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表現為心和肺、脾和胃腸,肝和膽、腎和膀胱的氣機不利,氣的升降出入異常,從而導致有關臟腑的生理功能異常:如心的行血,肺的呼吸和宣發肅降,脾和胃、腸的運化、升降,肝和膽的疏泄,腎和膀胱的蒸騰氣化。另一方面,由於三焦是氣和津液運行的通道,是...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9《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七十九)(1)腎陽、腎氣失調:腎陽、腎氣失調主要表現為腎陽虛損,命火不足和腎氣虛衰,封藏不固等病理變化,表現為全身性生理機能衰退·、水液氣化功能的障礙、脾胃生化水谷精微功能的紊亂、生育功能衰退和肺氣出納升降功能失常等。②腎不納氣:腎不納氣是指腎氣虛弱不能攝納肺氣的病理變化。(1)腎與心、肺、脾、肝的關係:如前所述,腎陽不足...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8《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七十八)故其病理變化複雜多端,每易形成肝氣抑鬱,郁久化火,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等肝氣、肝火、肝陽、肝風之變,且肝之陰血又易於虧損。肝陽上亢多為肝陰不足,陰虛陽亢所致,故放在肝陰、肝血失調之中闡述。(2)肝陰、肝血失調:肝陰、肝血失調的病機,均以肝之陰血不足為其特點。③肝陽上亢:肝陽上亢,多由肝陰不足,陰不制陽,肝之陽氣升浮亢逆所...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7《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七十七)2.脾的基本病理變化:脾為太陰濕土,脾的功能以脾的陽氣為之主,故脾的運化功能障礙,主要是由於脾的陽氣虛損,失於升清,運化無權所致。(2)脾陰失調:脾陰失調一般是指脾的陰液失調,即脾陰虛而言。脾陰虛多由飲食不節,如恣食辛辣、香燥,酗酒等,導致火氣傷中,耗傷脾陰,或積鬱憂思,內傷勞倦等,使虛火妄動,消爍陰津,暗傷精血,從而...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7《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七十六)肺氣宣發和肅降失常,多由外邪襲表犯肺,或因痰濁內阻肺絡,或因肝升太過,氣火上逆犯肺等所致,也可由於肺氣不足,或肺陰虛虧等因素而成。肺氣不宣與肺氣不利大致相同,但通常肺氣不宣多對外感表證而言,肺氣不利多對內傷雜病而言。②肺失清肅:肺失清肅又稱肺失肅降,是指肺氣失於清肅下降的功能,使肺氣下降和清潔呼吸道的功能減退。其進一...閱5轉2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6《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七十五)(2)心與脾:心主血,脾生血又統血,故在病理上心與脾之間的相互影響,主要表現在血的生成和運行方面。不論是脾氣虛而致心血不足,還是心氣不足,心血虧損,影響脾之運化和統血之功能,心與脾,兩者互相影響,終致心脾兩虛之證。①腎陰不足,心陽獨亢:腎水不足,不能上承以濟心陰,心陰不能制約心陽,使心陽獨亢而致腎陰虧於下,心陽亢於上的...閱2轉1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6《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七十四)心氣虛與心陽虛相比較,心氣虛為虛而無寒象,而心陽虛則是虛而有寒象。心陽不足,心主血脈的功能減退,血行不暢而致血瘀,甚則凝聚而阻滯心脈,形成心脈瘀阻之證。心火亢盛:心火亢盛又稱心火,即心的陽氣偏盛;心血、心陰失調:心血、心陰的失調,主要表現為心血虧損、心陰不足和心血瘀阻等方面。從病機上看,心血虛與心陰虛雖同屬陰血不足范...閱7轉3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5《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七十三)五志過極化火又稱「五志之火」,多指由於精神情志的刺激,影響了機體陰陽、氣血和臟腑的生理平衡,造成氣機鬱結,氣鬱日久則從陽而化熱,因之火熱內生,肝鬱氣滯,氣鬱化火,發為「肝火」。但外火和內火又相互影響,內生之火可招致外火。而外火亦可引動內火,如外火灼傷津血、引動肝陽、化火生風等。肝陽化風和陰虛風動的病理基礎均為肝腎陰虛...閱3轉1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5《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七十二)內燥病變可發生於各臟腑組織,以肺、胃、腎及大腸為多見。此外,腎總司一身的氣化活動,若腎的氣化失常,津液不布,也可以導致內燥。故內燥起於肺、胃,腎,胃為重,腎尤為重。內燥病變,臨床多見津液枯涸的陰虛內熱之證,如肌膚乾燥不澤、起皮脫屑,甚則破裂,口燥咽干唇焦,舌上無津,甚或光紅龜裂,鼻干目澀,—爪甲脆折,大便燥結,小便短...閱2轉1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七十一)因此,脾的運化失職是濕濁內生的關鍵。脾主運化有賴於腎陽的溫煦和氣化:因此,內濕不僅是因為脾陽虛衰,津液不化,而且與腎有密切關係。腎主水液,腎陽為諸陽之本,故在腎陽虛衰時,亦必然影響及脾,使脾失運化而導致濕濁內生。濕邪外襲每傷及脾,脾失健運則滋生內濕。內濕則是濕從中生,多由脾失健運,不能運化精微,以致水濕停聚所致,即所...閱3轉1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3《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七十)腎陽為人身陽氣之限,能溫煦全身臟腑組織。故脾腎陽氣虛衰,則溫煦失職,最易表現虛寒之象,而尤以腎陽虛衰為關鍵。寒邪侵犯人體的部位,雖有表裡內外、經絡臟腑之異,但其臨床表現均有明顯寒象:內寒是機體陽氣不足,寒從中生,主要是指心、脾、腎的陽氣衰微,其臨床表現以面色咣白、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等為特徵:因腎陽...閱4轉1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3《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六十九)由於「內風」與肝的關係較為密切,故又稱肝風內動或肝風。風氣內動有虛實之分,主要有熱極生風、肝陽化風、陰虛風動和血虛生風等。肝陽化風,多由於情志所傷,操勞過度,耗傷肝腎之陰,以致陰虛陽亢,水不涵木,浮陽不潛,久之則陽愈浮而陰愈虧,終至陰不斂陽,肝之陽氣升動而無制,便亢而化風,形成風氣內動。血虛生風,多由於生血不足,或失...閱5轉2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六十八)水濕停聚:津液的輸布和排泄,是津液代謝中的兩個重要環節。津液的輸布障礙,是指津液得不到正常輸布,導致津液在體內環流遲緩,或在體內某一局部發生瀦留,因而津液不化,水濕內生,釀成痰飲的一種病理變化。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津血又同源於後天的水谷精微,若因高熱傷津,或燒傷,而使津液大虧,或陰虛癆熱,津液暗耗,均會導致津枯...閱6轉1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六十七)氣失調:氣的病變,包括氣的生成不足或耗散太過,氣的運行失常,以及氣的生理功能減退等,具體表現為氣虛、氣陷、氣滯、氣逆、氣閉、氣脫等幾個方面。氣虛和陽虛,雖然都是臟腑組織機能活動的衰退和抗病能力的減弱,但氣虛則是指單純的機能減退,而陽虛則是在氣虛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出現了陽氣虛少,所以氣虛屬於陽虛的範疇,氣虛可發展為陽...閱5轉2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六十六)陰陽失調的病理變化,其主要表現,不外乎是陰陽盛衰、陰陽互損、陰陽格拒、陰陽轉化以及陰陽亡失等幾個方面,其中陰陽偏盛偏衰則是各種疾病最基本的病理變化,這種變化通過疾病性質的寒熱而表現出來。由於腎藏精氣,內寓真陰真陽,為全身陽氣陰液之根本,所以,無論陰虛或陽虛,多在損及腎臟陰陽及腎本身陰陽失調的情況下,才易於發生陽損及陰...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1《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六十五)虛實錯雜包括虛中夾實和實中夾虛兩種病理變化。或因正氣本虛,無力驅邪外出,而致水濕、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的凝結阻滯,往往可以形成虛實同時存在的虛中夾實、實中夾虛等虛實錯雜的病理變化。由實轉虛:疾病在發展過程中,邪氣盛,正氣不衰,由於誤治、失治,病情遷延,雖然邪氣漸去,但是人體的正氣、臟腑的生理功能已受到損傷,因而疾病的...閱3轉2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1《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六十四)燒燙傷總以火毒為患。毒蛇咬傷後,根據其臨床表現不同,分為風毒、火毒和風火毒三類。風火毒(混合毒):如眼鏡蛇、大眼鏡蛇咬傷,臨床表現有風毒和火毒的癥狀。如母體之五臟氣血陰陽不足,必然會導致胎兒氣血陰陽的不足,而出現五臟系統的病變。胎毒指嬰兒在胎妊期間受自母體毒火,因而出生後發生瘡疹和遺毒等病的病因。胎毒多由父母恣食肥甘...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1《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六十三)結石的致病特點:結石停聚,阻滯氣機,影響氣血,損傷臟腑,使臟腑氣機壅塞不通,而發生疼痛,為其基本特徵。且肝合膽,腎合膀胱,而胃、膽、膀胱等均為空腔性器官,結石易於停留,故結石為病,多為肝、膽結石,腎、膀胱結石和胃結石。也可發生於眼(角膜結石、前房結石)、鼻(鼻石)、耳(耳石)等部位。病程較長,輕重不一:結石多半為濕熱...閱2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0《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六十二)瘀血,又稱蓄血、惡血、敗血、蝦血。氣滯:氣行則血行,氣滯血亦滯,氣滯必致血瘀。瘀血的致病特點:瘀血形成之後,不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養作用,而且反過來影響全身或局部血液的運行,產生疼痛、出血、經脈淤塞不通、,臟腑發生症積,以及「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不良後果。根據「初病在經,久病入絡」,「初病在氣,久病入血」,「氣滯必血...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0《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六十一)故有「積水為飲,飲凝為痰」,「飲為痰之漸,痰為飲之化」,「痰熱而飲寒」之說。無形的痰飲是指由痰飲引起的特殊癥狀和體征,只見其症,不見其形,看不到實質性的痰飲,因無形可征,故稱無形之痰飲。廣義的痰飲泛指由水液代謝失常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及其病理變化和臨床癥狀,不易被人察覺和理解,又稱之為內痰。濕聚為水,積水成飲,飲凝成痰,...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50《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六十)飲食物主要依靠脾胃消化吸收,如飲食失宜,首先可以損傷脾胃,導致脾胃的腐熟、運化功能失常,引起消化機能障礙;飲食失宜包括饑飽無度、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等。飲食不節:飲食貴在有節。若飲食偏嗜或膳食結構失宜,或飲食過寒過熱,或飲食五味有所偏嗜,可導致陰陽失調,或某些營養缺乏而發生疾病。所以,飲食五味應當適宜,平時飲食不要偏嗜...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9《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十九)如癲病多由情志所傷,憂鬱傷肝,肝氣鬱結,損傷於脾,脾失健運,痰濁內生,痰氣上逆,迷濛心神,不能自主而成。七情所傷,心、肝、脾功能失調,可單獨發病,也常相互影響,相兼為害,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郁怒不解、肝脾不調等等。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思則氣結,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怒則氣上:氣上,氣機上逆之意。悲則氣消:氣...閱2轉1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9《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十八)又名戾氣、疫癘之氣、毒氣、異氣、雜氣、乖戾之氣等。癘氣的性質及其致病特點:發病急驟,病情危篤:疫癘之氣,其性急速、燔灼,且熱毒熾盛。癘氣為害頗似火熱致病,具有一派熱盛之象,但毒熱較火熱為甚,不僅熱毒熾盛,而且常挾有濕毒、毒霧、瘴氣等穢濁之氣,故其致病作用更為劇烈險惡,死亡率也高。總之,六淫和癘氣,均屬外感病邪,其性質...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9《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十七)火與熱:火為熱之源,熱為火之性。中醫學中的火有生理與病理、內火和外火之分。這種病理性的火又有內火、外火之分。正氣之火即少火,少火又可分為「君火」和「相火」。其中腎之陽氣,又稱「命門火」或「龍火」,肝之陽氣也叫「雷火」。火邪的性質和致病特徵:火邪具有燔灼、炎上、耗氣傷津、生風動血等特性。火太旺而氣反衰,陽熱亢盛之壯火,...閱2轉1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8《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十六)《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十六):自然特徵:濕具有重濁、粘滯、趨下特性,為長夏主氣。「濕勝則陽微」,因濕為陰邪,易於損傷人體陽氣,由濕邪郁遏使陽氣不伸者,當用化氣利濕通利小便的方法,使氣機通暢,水道通調,則濕邪可從小便而去,濕去則陽氣自通。故濕邪為病,表現為人體氣機阻滯,脾陽不振,水濕停聚而胸悶脘痞、肢體困重、嘔惡...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7《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十五)暑邪傷人多表現出一系列陽熱癥狀,如高熱、心煩、面赤、煩躁、脈象洪大等,稱為傷暑(或暑熱)。升,指暑邪易於上犯頭目,內擾心神,因為暑邪易人心經:散,指暑邪為害,易於傷津耗氣。暑熱引動肝風而兼見四肢抽搐,頸項強直,甚則角弓反張,稱為暑風(暑癇)。暑熱之邪,不僅耗氣傷津,還可擾動心神,而引起心煩悶亂而不寧。其臨床特徵,除發...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7《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十四)陽氣本可以制陰,但陰寒偏盛,則陽氣不僅不足以驅除寒邪,反為陰寒所侮,故云「陰盛則寒」,「陰盛則陽病」。陽氣受損,失於溫煦之功,故全身或局部可出現明顯的寒象。人身氣血津液的運行,賴陽氣的溫煦推動,才能暢通無阻。寒邪侵入人體,經脈氣血失於陽氣溫煦,易使氣血凝結阻滯,澀滯不通,不通則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徵。因寒則氣...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7《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十三)因風為木氣而通於肝,故又稱春季為風木當令的季節。風邪的性質和致病特徵:風性輕揚,善行數變,風勝則動,為百病之長,這是風邪的基本特點。熱極生風」,內傷雜病中的「肝陽化風」或「血虛生風」等證,均有風邪動搖的表現。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導,寒、濕、燥、熱等邪,往往都依附於風而侵襲人體。如,與寒合為風寒之邪,與熱合...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6《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十二)所謂六淫,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外感六淫與內生五邪:外感六淫屬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稱之為外邪,而內生五邪,則是指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所產生的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熱(火)等五種病理變化,屬病機學範疇。六淫致病的一般特點:季節性與地域性、單一性與相兼性、轉化性、外入性,六淫為病,多有由表入里的傳變過...顯示摘要每頁顯示條《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十一)如同為感受風寒之邪,陽熱體質者得之往往從陽化熱,而陰寒體質者則易從陰化寒。體質是辨證的基礎,體質決定臨床證候類型。同一致病因素或同一種疾病,由於患者體質各異,其臨床證候類型則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之不同。即使是不同的病因或不同的疾病,由於患者的體質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點,常常會出現相同或類似的臨床證型。體質與治療有著密切的...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6《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十)在生長、發育、壯盛以至衰老、死亡的過程中,臟腑氣血由盛而衰,影響著人體生理功能,決定著人體的體質,從而決定著各年齡期對致病因素反應的能力與類型。運氣學說,詳細地論述了氣候和氣象因素的變化規律對人體的影響,以及氣候和氣象因素與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斷、治療的關係,強調「因時制宜」。人的體質壽天與人所處地域的氣候條件、氣象...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5《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四十九)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是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人的體質好壞的主要方面之一,它與人的體型、體格、機能、神經和心理等均有密切關係。氣質,是個體心理特徵的總稱,主要表現為情緒體驗的快慢、強弱,外在表現的隱顯和動作的靈敏遲鈍等方面的心理特徵,即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和靈活性方面典型的穩定的人格心理特徵,是心理活動的穩定的...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5《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四十八)指導疾病的診斷:由於經絡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絡屬的臟腑,它可以反映所屬經絡臟腑的病證,因而在臨床上,就可根據疾病所出現的癥狀,結合經絡循行的部位及所聯繫的臟腑,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指導疾病的治療:針灸與按摩療法,主要是根據某一經或某一臟腑的病變,而在病變的鄰近部位或循行的遠隔部位上取穴,通過針灸或按摩,以調整經絡氣血的...閱2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5《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四十七)構成經絡系統和維持經絡功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稱之為經氣,經氣運行於經脈之中,故又稱脈氣。運行於經脈之氣,實際上包括了氣以及由氣化生的血、精、津液等所有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概言之為氣血而已。感應作用:經絡不僅有運行氣血營養物質的功能,而且還有傳導信息的作用。調節作用:經絡能運行氣血和協調陰陽,使人體機能活動保持相對的...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四十六)經筋為十二經筋的簡稱,是十二經的經氣濡養筋肉骨節的體系,是附屬於十二經脈的筋膜系統,是經脈經氣在人體四肢百骸、骨骼筋肉之間運行的另一徑路。足少陰經筋,起始於小趾之下,人足心部,同足太陰經筋,斜走內踝下方,結於足跟,與足太陽經筋會合,向上結於脛骨內髁下,同足太陰經筋一起上行,沿大腿內側,結於陰部,沿膂(脊旁肌肉)里夾脊...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四十五)絡脈是自經脈別出的分支,又稱「別絡」,主要有十五絡脈。絡脈與絡脈之間可以相互吻合,絡脈從大到小,分成無數細支遍布全身,將氣血滲灌到人體各部位及組織中去,這樣就使在經絡中運行的氣血,由線狀流行擴展為面狀彌散,對整體起營養作用。絡脈的生理功能:在陰陽表裡經脈之間起紐帶作用,參與十二經脈的整體循環,其病變特點是:十五絡脈所...閱2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3《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四十四)經別:經別為十二經別的簡稱,是十二經脈別出的,分布於胸腹和頭部,溝通表裡兩經並加強與臟腑聯繫的另一經脈系統。它是包括在十二經脈範圍以內的經脈,故稱其為「別行的正經」。足少陽經別:別入:上行繞髀,至毛際與足厥陰經脈相合,別者入季脅之間。手太陽~手少陰(四合)手少陽~手厥陰(五合)因為每一經脈均有其自己的經別,所以某一經...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四十三)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對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起著溢蓄、調節作用。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十二經脈氣有餘時,則蓄藏於奇經八脈;調節陽經氣血,為「陽脈之海」:督脈循身之背,背為陽,說明督脈對全身陽經脈氣具有統率、督促的作用。主生殖功能:督脈絡腎,與腎氣相通,腎主生殖,故督脈與生殖功能有關。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任脈循行於腹...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5:40《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四十二)添加摘要閱3轉1評0公眾公開14-04-28 11:09《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四十一)添加摘要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0:3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四十)添加摘要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04-28 10:09《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三十九)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經絡系統是由經脈、絡脈及其連屬部分構成的。經脈和絡脈是它的主體。十二經脈:正經:正經有十二,即手三陰經、足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陽經,共四組,每組三條經脈,合稱十二經脈。十二經筋: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於筋肉、關節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是十二經脈循行部位上分...閱17轉3評0公眾公開14-04-25 14:47《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三十八)氣與血的關係:氣中有血,血中有氣,氣與血不可須臾相離,乃陰陽互根,自然之理也」(《難經本義》)。如臨床上每見血脫之危候,治本「血脫者固氣」之法,用大劑獨參湯補氣攝血而氣充血止。綜上所述,氣與血,一陰一陽,互相維繫,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守,若血氣不和,則百病叢生。氣與津液的關係:氣屬陽,津液屬陰,這是氣和津液在屬性上的...閱42轉11評0公眾公開14-04-23 17:13《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三十七)肺接受從脾轉輸而來的津液之後,一方面通過宣發作用將津液輸布至人體上部和體表,另一方面,通過肅降作用,將津液輸布至腎和膀胱以及人體下部形體。津液的排泄與津液的輸布一樣,主要依賴於肺、脾、腎等臟腑的綜合作用,其具體排泄途徑為:汗、呼氣肺氣宣發,將津液輸布到體表皮毛,被陽氣蒸騰而形成汗液,由汗孔排出體外。五液屬津液範疇,皆...閱11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3 17:1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三十六)營氣是血液的組成部分,故「夫生血之氣,營氣也。營盛即血盛,營衰即血衰,相依為命,不可分離也」。氣能生血,氣旺則生血功能亦強,氣虛則生血功能亦弱。脾主統血:五臟六腑之血全賴脾氣統攝,脾之所以統血,與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密切相關。血循行於脈內,是其發揮營養作用的前提和血沿脈管循行於全身,為全身各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提供營養,血...閱20轉7評0公眾公開14-04-23 17:1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三十五)在這一過程中,既有有形物質向氣的轉化,如食物經脾胃腐熟運化之後化為營氣,又有氣向有形物質的轉化,如營氣在心肺的作用下而化為血液。除上述外,還有「臟腑之氣」、「經絡之氣」等等:所謂「臟腑之氣」和「經絡之氣」,實際上都是由真氣所派生的,真氣分布於某一臟腑或某一經絡,即成為某臟腑或某經絡之氣,它屬於人體氣的一部分,是構成各...閱41轉12評0公眾公開14-04-23 17:11《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三十四)「水谷之精氣為營,悍氣為衛,營衛豐盈,灌溉諸臟。為人身充皮毛,肥腠理者,氣也;潤皮膚,美顏色者,血也。以人之稟賦言,則先天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夭。後天培養者壽者更壽,後天斫削者夭者更夭。人體之精主要藏於腎中,雖有先天和後天之分,但「命門得先天之氣也,脾胃得後天之氣也,是以水谷之精本賴先天為之主,而精血又必賴後天為...閱38轉11評0公眾公開14-04-23 17:11《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三十三)添加摘要閱15轉7評0公眾公開14-04-23 14:03《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三十二)添加摘要閱8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3 11:17《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三十一)添加摘要閱8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3 10:56《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三十)添加摘要閱45轉13評0公眾公開14-04-22 14:30《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二十九)添加摘要閱9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2 14:19《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二十八)添加摘要閱10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2 12:50《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二十七)添加摘要閱10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2 11:58《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二十六)添加摘要閱12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2 11:5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二十五)添加摘要閱11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2 11:45《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二十四)添加摘要閱15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2 11:4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二十三)添加摘要閱12轉8評0公眾公開14-04-22 11:18《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二十二)皮毛是皮膚和附著於皮膚的毫毛的合稱,包括皮膚、汗孔和毫毛等組織。肺合皮毛,皮毛上的汗孔有呼吸吐納之功,故又稱汗孔為玄府。肺主氣,肺氣宣發,使衛氣和氣血津液輸布到全身,以溫養皮毛。若肺氣虛弱,其宣發衛氣和輸精於皮毛的生理功能減弱,則衛表不固,抵禦外邪侵襲的能力低下而易於感冒,或出現皮毛憔悴枯槁等現象。由於肺與皮毛相合,...閱10轉7評0公眾公開14-04-22 11:1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二十一)添加摘要閱9轉7評0公眾公開14-04-22 10:58《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二十)添加摘要閱12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2 10:50《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十九)添加摘要閱6轉5評0公眾公開14-04-22 10:46《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十八)添加摘要閱14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1 16:13《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十七)添加摘要閱9轉7評0公眾公開14-04-21 15:5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十六)添加摘要閱8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1 15:4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十五)添加摘要閱11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1 14:31《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十四)添加摘要閱9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1 14:2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十三)添加摘要閱9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1 14:1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十二)添加摘要閱8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1 11:31《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十一)添加摘要閱11轉6評0公眾公開14-04-21 10:4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十)肝主疏泄在人體生理活動中的主要作用是:調暢氣機: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總的是關係到人體全身的氣機調暢。肝為血海,沖任二脈與足厥陰肝經相通,而隸屬於肝。肝藏血生血:肝藏血是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調節血量的功能。肝生血,血足則肝體自充。肝屬木,其氣通於春,春木內孕生升之機,以春木升發之性而類肝,故稱肝主升發,又稱肝...閱11轉6評0公眾公開14-04-18 15:57《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九)添加摘要閱10轉6評0公眾公開14-04-18 15:43《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八)肺主氣是肺主呼吸之氣和肺主一身之氣的總稱。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持、調節全身各臟腑之氣的作用,即肺通過呼吸而參與氣的生成和調節氣機的作用。肺朝百脈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過經脈而聚會於肺,通過肺的呼吸,進行體內外清濁之氣的交換,然後將富含清氣的血液輸送至全身的作用,即肺協助心臟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的作用。肺主治節的作用:肺...閱9轉6評0公眾公開14-04-18 15:14《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七)添加摘要閱8轉6評0公眾公開14-04-18 15:01《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六)添加摘要閱12轉6評0公眾公開14-04-17 14:00《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五行相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金生水,即肺金養腎水,肺主清肅,腎主藏精,肺氣肅降有助於腎藏精、納氣、主水之功。用五行相剋說明五臟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如心屬火,腎屬水,水克火,即腎水能制約心火,如腎水上濟於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脾屬土,肝屬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約脾土。腎屬水,脾屬土...閱8轉6評0公眾公開14-04-17 10:3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四)添加摘要閱11轉6評0公眾公開14-04-17 10:31《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三)在中醫學理論體系,就生命物質系統——氣、血、精、津、液而言,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活力很強、運動不息、極其細微的物質,是生命物質與生理機能的統一。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死」。氣是構成宇宙的物質基礎,氣聚而成形,散而為氣。氣生形,形歸氣,氣聚則形生,氣散則形亡。人之生死由乎氣,氣是維持生命活動...閱11轉6評0公眾公開14-04-17 10:10《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二)氣血精津液學說:氣、血、精、津液既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氣、血、精、津液學說主要探討生命的物質組成以及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體質學說:體質學說是研究人類的體質特徵、類型和變化規律,及其與疾病的發生、發展關係的學說。病變機理簡稱病機、病理,是研究人體病理變化規律的學說,包括邪正盛衰、陰陽失調、...《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一)《黃帝內經》的成書,實際上標誌著中醫學基本理論的確立,它與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分別是中醫學基本理論和辨證論治的奠基之作。這些溫病學家大膽地突破了「溫病不越傷寒」的傳統觀念,創立了以衛氣營血、三焦為核心的一套比較完整的溫病辨證論治的理論和方法,從而使溫病學在證因脈治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溫病學說和傷寒學說相輔相成...閱12轉6評0公眾公開14-04-16 16:43中醫基礎理論筆記中醫基礎理論筆記。閱10轉5評0公眾公開14-04-16 16:27奇癢難耐的濕疹,都是脾胃與肺的問題奇癢難耐的濕疹,都是脾胃與肺的問題。有些病人直接表現為慢性濕疹。(2)亞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炎症減輕後,皮損以小丘疹、結痂和鱗屑為主,僅見少量丘皰疹及糜爛。(3)慢性濕疹 常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不愈而轉為慢性濕疹;(1)局限性濕疹 僅發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濕疹、女陰濕疹、陰囊濕疹、耳部濕疹、乳房濕疹、肛...閱3轉自怡吾公眾公開14-02-02 20:27推薦:巧用柳枝、苦參治肛周濕疹推薦:巧用柳枝、苦參治肛周濕疹推薦:巧用柳枝、苦參治肛周濕疹 肛周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肛門瘙癢症,由很多原因引起。苦參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以及滴蟲性陰道炎。至於柳枝能否治療肛周濕疹,臨床上有關研究比較少,故不好評價。另外,肛周濕疹的...閱1轉自浪跡天涯...公眾公開14-02-02 20:24治肛周濕疹驗方治肛周濕疹驗方。肛周濕疹是一種常見皮膚病,病變多局限於肛門周圍皮膚,亦偶有蔓延至臀部、會陰,局部可出現紅疹、糜爛、滲出、結痂、脫屑。中醫認為肛周濕疹多與濕熱下注、脾虛濕困、血虛風燥有關,試試下列方法。適用於濕熱下注,紅疹、糜爛較重者。適用於濕熱型和脾虛濕盛,滲出、瘙癢明顯的肛周濕疹。適用於各型肛周濕疹。閱1轉自ly同舟公眾公開14-02-02 20:22肛周濕疹秘方肛周濕疹秘方肛周濕疹秘方 (2009-11-10 22:48:01)外科方劑 / 肛周濕疹秘方。若又被風、濕、熱邪侵襲,則可使濕疹變成慢性而纏綿難愈。外治:當歸30g、蛇床子30g、苦參30g、細辛2g、皂刺30g,煎湯外洗。若風夾熱邪,侵於肌膚,使營衛不和,肌膚灼熱,糜爛,痛癢而成濕疹。外治:地榆、大黃、蒼朮、苦參、黃柏煎湯外洗,或用濕毒散外洗。閱1轉自suoban公眾公開14-02-02 20:20中醫常識:與自己的身體交流秘笈——號脈中醫常識:與自己的身體交流秘笈——號脈。大家都知道中醫里有「望聞問切」,可你知道古人是怎麼評價它們的嗎?「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前兩句比較簡單,可「工」是什麼意思?就是指水平還算不錯的大夫。比如說,一個人胃潰瘍了,中醫生號完脈之後就會告訴他說:「你這是肝脾不合。」有的人覺得挺奇怪的,說:「不...閱4轉自中華秘方...公眾公開13-11-05 14:40轉帖:一個女中醫寫的女人保養秘笈雖然四季皆應補腎,由於腎屬水,水有寒涼的特性,冬季和北方相對來說又比較寒冷,腎氣最為不暢,也最容易罹患跟腎有關的疾病,故冬季最應補腎、做腎保養,而且效果最為理想。◆6腎主水液代謝《素問?逆調論》說:「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要是指體內津液的輸布和排泄,代謝的平衡,都依賴腎精的氣化功能。◆7腎主納氣《類證治裁?喘症》說:「肺...閱3轉自zjl68004公眾公開13-11-05 14:36祛濕運脾的經典方劑平胃散祛濕運脾的經典方劑平胃散。第二,現代人空調吹得多,中醫最重要的原則是天人相應,我們的身體會隨著季節不同有變化,本來夏天應該是熱了,皮膚開泄了,肺主皮毛,毛孔開張,汗就出來,肺氣會使得津液往外走,中醫說,夏天這個季節陽氣在外,這個時候我們如果開空調了,一下汗出不來,喝的水都沒有地方出了,會傷到肺,把肺的陽氣給傷了,肺主...閱3轉0評0公眾公開13-10-15 11:17保護心臟的簡便小方子——三七西洋參粉PNS對不同部位血管具有選擇性擴張作用,對犬動脈,如胸主動脈、肺動脈擴張作用弱,而對腎動脈、腸系膜動脈、門靜脈、下腔靜脈等小動脈和靜脈擴張作用強,並能顯著降低冠脈阻力(CR),增加冠脈血流量(CBF)。抗動脈粥樣硬化 PNS腹腔注射8周,能顯著抑制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兔動脈內膜斑塊的形成,其機制可能是PNS升高動脈壁前列腺素I2含量,降...閱4轉2評0公眾公開13-10-15 10:59天冷的時候談姜天冷的時候談姜。先來和大家談談生薑,姜在中醫裡面的用處多了,有乾薑,生薑,煨姜,姜皮,炮姜等,這個乾薑並不是生薑直接晒乾就是了,民國期間著名的中醫張錫純說過,姜最早的根莖叫母姜,這個母姜晒乾叫乾薑,如果母姜放入地下,發芽,長出其他的根莖,這些當年生的莖塊,叫生薑,所以生薑不是母姜,所以生薑的辛辣之性比乾薑要差一點,而...閱4轉0評0公眾公開13-10-15 10:50虛寒性體質吃什麼好【轉】虛寒性體質吃什麼好【轉】 首先,我們可以認為,當前的中國人的體質,不管是大江南北,大都是虛寒性體質。而這種體質是導致各種慢性病,包括腫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原因。沒有虛寒性體質,也不可能導致陰成形而變成瘤子;體質虛寒的本質是陽氣的內在的不足,陽不足則陰邪因而客之。除了找好的中醫治療外,食療是改變虛寒性體質...閱4轉0評0公眾公開13-09-30 15:35中醫學的理論體系【轉2】中醫學的理論體系【轉2】氣血精津液學說:氣、血、精、津液既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氣、血、精、津液學說主要探討生命的物質組成以及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體質學說:體質學說是研究人類的體質特徵、類型和變化規律,及其與疾病的發生、發展關係的學說。病變機理簡稱病機、病理,是研究人體病理變化規律的學說,包...閱18轉1評0公眾公開13-09-30 15:34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轉1】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轉1】《黃帝內經》的成書,實際上標誌著中醫學基本理論的確立,它與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分別是中醫學基本理論和辨證論治的奠基之作。這些溫病學家大膽地突破了「溫病不越傷寒」的傳統觀念,創立了以衛氣營血、三焦為核心的一套比較完整的溫病辨證論治的理論和方法,從而使溫病學在證因脈治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閱30轉1評0公眾公開13-09-30 15:34十四經絡歌訣【轉】4.肝經對應膽經行,循環分泌掌控中;分泌系統掌控中,尿量稀少還尿頻;6.腎經對應膀胱經,泌尿骨骼掌控中;8.胃經對應是脾經,免疫神經掌控中;消化神經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脹痛;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11.心到小指為心經,手臂內側屬陰經;消化神經掌控中,太陽耳部會疼痛;14.無名至肩三焦經,手臂外側屬陽經;閱7轉1評0公眾公開13-09-30 15:34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編】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編】閱17轉4評0公眾公開13-09-30 15:33學習艾灸【編】學習艾灸【編】艾灸的穴位。中醫說,三十歲以後的人要是進行艾灸對於養生是非常有幫助的,中醫說,如果艾灸卻不進行艾灸足三里穴,那麼艾灸養生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艾條的質量好壞主要決定於生產艾條的原料,艾絨質量的優劣是關係到艾條質量的關鍵,包裝紙質量、卷制的鬆緊度也是衡量艾條質量優劣的標準。如何分辨青艾和陳年艾:青艾條顏色為...閱97轉22評0公眾公開13-09-30 15:32中醫教你自我號脈段病因【轉】中醫教你自我號脈段病因【轉】閱18轉9評0公眾公開13-09-30 15:22十二時辰和人體經絡圖文 【轉】十二時辰和人體經絡圖文 【轉】如手太陰肺經以「肺」命名,表示該經屬肺,絡大腸;因此,根據十二經脈的走向與命名規律可以推斷,手太陰肺經,從胸走手,大致分布在上肢內側前緣,屬肺,絡大腸。子午流注學說認為,人體氣血的運行是按照一定的時間循環無端,連成一個大的循環通道,即十二經絡的連接順序為: 其歌訣:寅時氣血注於肺,卯...閱10轉2評0公眾公開13-09-30 15:21六味地黃丸的保健作用【轉】先要和大家介紹的是中醫的腎的概念,中醫里的腎並不完全說的是西醫的腎實質(就是那對泌尿系統的腎臟),中醫的腎還包括生殖系統的內容,這就是我們中醫通常說該人「腎虛」,可是如果到西醫的泌尿科對腎臟進行檢查卻毫無問題的原因,有的時候,「腎虛」的患者做一些西醫的生殖系統檢查反倒能檢查出問題來。腰膝酸軟,這是因為腎的位置就在腰部...閱3轉0評0公眾公開13-09-30 15:21泡腳的道理【轉】泡腳的道理【轉】我在看了吳師機的書以後,也學習了這個觀點,對於中下焦的問題,多用泡腳的方法,因為人的肝、脾、腎等經皆起於下焦,用泡腳的方法,藥物可以直接進入經絡。烏梅丸我在前面的博文裡面講過,這是張仲景用來治療「久利」的一個方子,是寒熱並調的,專門治療寒熱錯雜之症,而這種複雜性的慢性腹瀉,大多數都是寒熱錯雜,並不能專...閱2轉0評0公眾公開13-09-30 15:21原穴【轉載】常用的配伍方法有臟、腑原穴相配,原、絡相配,原、俞相配,原、合相配等。主治:頭痛,頸項痛,目赤腫痛,鼻衄,鼻塞,鼻淵,齒痛,耳聾,面腫,咽喉腫痛,痄腮,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熱病無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閉經,滯產,小兒驚風,上肢疼痛,痿痹。配伍:配支正為原絡配穴法,有益氣,養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養,健忘失眠,...閱12轉0評0公眾公開13-09-30 15:20保護心臟的簡便小方子——三七西洋參粉PNS對不同部位血管具有選擇性擴張作用,對犬動脈,如胸主動脈、肺動脈擴張作用弱,而對腎動脈、腸系膜動脈、門靜脈、下腔靜脈等小動脈和靜脈擴張作用強,並能顯著降低冠脈阻力(CR),增加冠脈血流量(CBF)。抗動脈粥樣硬化 PNS腹腔注射8周,能顯著抑制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兔動脈內膜斑塊的形成,其機制可能是PNS升高動脈壁前列腺素I2含量,降...閱3轉0評0公眾公開13-09-30 14:16其實中藥不難學人體之任何病證,無非是由病性、病位、病態、病因和表象構成的,由於中藥可以平病性、達病位、修病態、消病因、除表象,故而,中藥就能治療疾病。而臟腑的正常,就需要每一個臟腑的氣、血、陰、陽正常,所以,補虛,就是補臟腑的氣、血、陰、陽,中藥里就有專門的補氣葯、補血藥、補陰葯、補陽葯,如黃芪補氣、當歸補血、山萸肉補陰、淫羊藿補...閱3轉自悟道修行...公眾公開13-09-23 16:18毛澤東的養生秘訣毛澤東的養生秘訣。1、簡樸飲食:毛澤東飲食從不奢華,每餐都是四菜一湯,兩個葷菜,兩個小菜,一個湯。3、講究食補:毛澤東喜歡粗茶淡飯,他的「進補」理論是:補品能少吃就少吃。毛澤東喜歡吃蔥、姜、蒜之類的食物。1、散步:毛澤東喜歡在工作之餘到外面走走,這種散步的習慣伴隨著他一生。新中國成立以後,毛澤東還是很喜歡梳頭,每逢工作勞...閱2轉自GOGOOTOO公眾公開13-09-22 22:32記憶十二經脈循行的秘訣記憶十二經脈循行的秘訣 ——記憶十二經脈循行的秘訣 十二經脈的走向與命名規律其實體現了經脈的主要分布部位和所聯繫的臟腑,了解並靈活運用它們,將很快記住十二經脈循行分布情況,用於指導針灸臨床選穴與治療。生命的奧秘告訴我們,在我們生命的身體中存在著三種生命能量,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生命能量的載體,第一個能量是身體...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養生【 進補堂】文匯 下
※男性養生保健大全45
※2017最新艾灸養生日曆!送給各位艾友
※養生之道你真的懂其中精髓嗎?
※靠譜的養生文,都以這個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