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系統常見遺傳病part.3

中樞神經系統常見遺傳病(總述):

1.神經皮膚綜合征

2.腦白質營養不良

3.伴皮層下囊腫的巨腦性腦白質病

4.伴脊髓與腦幹受累以及腦白質乳酸升高的腦白質病

5.視網膜血管病變伴有大腦白質腦病

6.假性甲狀旁腺機能減退症

7.特發性家族性腦血管亞鐵沉著症

8.科凱恩氏綜合征

9.Aicardi-Goutières綜合征

10.線粒體腦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樣發作

11.伴鈣化和囊變的腦視網膜微血管病

12.CARASIL

13.CADASIL

14.尼曼-皮克病

15.Wolfram綜合征

16.齒狀核紅核蒼白球路易體萎縮症

17.生物素-反應性基底節病變

18.強直性肌營養不良

3.伴皮層下囊腫的巨腦性腦白質病

(Megalencephalic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subcortical cysts ,MLC),又稱 Van der Knaap 病,是一種 MLC1 基因異常的常染色體隱性腦白質病。MLC 多見於土耳其人和亞洲印度的阿加沃族群。MLC 的致病基因是位於22號染色體長臂上的 MLC1 基因,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本病特點:嬰兒時期出現巨頭畸形,大腦白質變性,輕度神經癥狀和非常緩慢的功能惡化。

1)影像學特徵:雙側、廣泛的幕上白質異常伴顳葉皮質下囊腫;胼胝體、內囊多不受累。該病在嬰兒時期出現巨頭畸形,進展性認知功能下降、運動功能障礙。

2)診斷該病須與Alexander病、Canavan病及其它巨腦症相鑒別。

4.伴脊髓與腦幹受累以及腦白質乳酸升高的腦白質病 (LBSL) 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白質腦病,Van der Knaap 等於2003年首次報道。

1)臨床表現:患者在兒童期或青春期表現為緩慢進行性痙攣,小腦共濟失調和異常振動覺或本體感覺,認知功能只有輕微影響。頭部輕微的創傷可以引起意識下降、神經功能惡化和發熱。

2)診斷要點:LBSL 的診斷依賴於典型的頭顱及脊髓核磁表現,以及對 DARS2 基因突變分析進行確診。

3)治療: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為對症治療和康復治療。

4)對於基於 MRI 的診斷時,患者必須符合所有主要標準和至少一個支持標準,如下:MRI 主要診斷標準:以下部位信號異常(T1低信號,T2高信號):1. 腦白質病變可以是呈點狀不均勻的,也可以均勻融合,但不累及U型纖維;2. 脊髓背面和側面的皮質脊髓束(頸段脊髓水平出現即滿足標準);3. 延髓錐體。MRI 支持的標準:以下部位信號異常(T1低信號T2高信號):1. 胼胝體壓部;2. 內囊後肢;3. 腦幹內側丘系;4. 小腦上腳;5. 小腦下腳;6. 三叉神經腦實質段;7. 三叉神經中腦束;8. 脊髓前脊髓小腦束;9. 優勢半球皮層下小腦白質。

5.視網膜血管病變伴有大腦白質腦病

(retinalvasculopathy with cerebral leukodystrophy,RVCL)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發病年齡30~50歲。它包括腦視網膜血管病(cerebroretinalvasculopathy,CRV),遺傳性血管視網膜病(hereditaryvascular retinopathy,HVR)和遺傳性內皮細胞病伴視網膜病變、腎病和卒中(hereditary endotheliopathywith retinopathy,nephropathy,and stroke HERNS)。

MRI表現為不規則深部白質增強病灶,具有水腫佔位效應,並逐漸進展為多病灶。

6. 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

(pseudo-hypoparathyroidism)是一種具有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的癥狀和體征的遺傳性疾病。1942年由Albright首次報道,故又稱Albright遺傳性骨營養不良。

1)臨床表現 1. 低血鈣癥狀:如手足搐溺,癲病樣發作,白內障,齒釉質缺乏,萌牙遲,基底節鈣化。其中手足搐溺較輕微。

2)特殊軀體征:矮(身高<>,肥胖,圓臉,短頸,盾狀胸,短指短趾畸形。多見第四、第五掌骨或跖骨。檢查時將手握拳,由於第四、第五掌骨較短,可見兩掌骨遠端處不呈關節結節而呈凹陷。

3)智力低下:可呈進行性,出生時智力正常,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呈現。

4)少數可合併存在多種內分泌缺陷的臨床表現。

7. 特發性家族性腦血管亞鐵沉著症

又叫Fahr病。可為家族性或散發性(特發性) ,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也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和性染色體遺傳的病例報道。1999年,Geschwind DH等首先將家族性顯性遺傳Fahr病(IBGC1)的致病基因定位在染色體14q 上,後來進一步明確IBGC1致病基因位於染色體14q11-21,它包含了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染色體不穩定綜合症的特異致病基點14q11.2。近來,又有與IBGC1 非基因連鎖的另一型家族性基底節鈣化的報道 ,提示它與IBGC1不同,有另一個致病基因位點與之對應,這個基因位點與其他Fahr病的基因突變位點接近,具體還有待進一步研究。Fahr病多為父傳子或女,或同胞患病,即父親患病,其子女均可患病。母女或母子間也可遺傳患病。

1)Fahr病又稱家族性特發性基底節鈣化症,以雙側基底節、小腦齒狀核、小腦皮層及大腦半球白質鈣化為特徵性表現。主要臨床表現為進行性痴呆、錐體外系癥狀、癲癇發作和精神異常等。

2)診斷標準:(1)影像上有對稱性雙側基底節鈣化;(2)無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現象;(3)血清鈣、磷均正常;(4)腎小管對甲狀旁腺激素反應功能正常;(5)無感染、中毒代謝等原因。

3)Fahr綜合征(fahr』s syndrome):由其它原因導致的基底節區域如紋狀體、蒼白球、齒狀核、大腦皮層下灰白質交界處,對稱性鈣質沉著。

Fahr綜合征的原因有:①特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②手術後甲狀旁腺功能減退;③假性或假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④變性和脫髓鞘病:結節性硬化、不明原因腦部變性;⑤碳酸酐酶Ⅱ缺乏症;⑥弓形蟲病;⑦AIDS腦病;⑧線粒體腦肌病;⑨物理和化學因素: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放療後甲氨蝶呤治療、鉛中毒;⑩腦炎後;腫瘤、神經纖維瘤病等。

8.科凱恩氏綜合征

(Cockayne syndrome,CS)CS 又稱小頭及紋狀體小腦鈣化和白質營養不良綜合征;侏儒症、視網膜萎縮和耳聾綜合征,是一種由ERCC6和ERCC8基因DNA修復機制損傷引起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1936年Cockayne報告了第一例。

1)臨床表現有生長發育遲滯、對光敏感、顱內鈣化、視網膜功能退化和耳聾。

2)CS的影像改變包括:髓鞘形成低下、幕上腦白質脫失、小腦萎縮或發育不良及雙側基底節等鈣化。早髮型常伴皮層鈣化。

9.Aicardi-Goutières 綜合征Aicardi-Goutières 綜合征(AGS)是一種遺傳性腦病,其特點是獲得性小頭畸形,基底節鈣化,腦白質營養不良,腦萎縮,伴腦脊液淋巴細胞慢性增多和α- 干擾素增高。

1)臨床表現:AGS 通常有嚴重的智力和運動遲緩,多數患者極度煩躁不安,間歇性發熱,技能喪失,頭部生長緩慢,痙攣和肌張力障礙。

2)該病相關的ADAR、SAMHD1、IFIH1、TREX1、RNASEH2A、RNASE2B和2CRNASE基因突變均被報道過。

3)診斷要點:通過特徵性神經影像學表現診斷:CT 上可見基底節和皮層下鈣化,MRI 腦白質異常信號伴腦脊液淋巴細胞輕度增多;神經放射學表現通常長時間保持穩定;分子生物分析對診斷十分必要,以明確 AGS 的類型。

4)鑒別診斷:(1)主要的鑒別診斷為先天性 TORCH 感染(弓形體、風疹、巨細胞病毒或皰疹病毒 [HSV1 和 HSV2])。鈣化主要發生在基底神經節, TORCH 檢查陰性,無視網膜病變均有助於鑒別;(2)先天性艾滋病性腦病,科凱恩綜合症,瀰漫性腦微血管病,碳酸酐酶 II 缺乏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基底節鈣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亦需與這些疾病相鑒別。

5)治療: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10. 線粒體腦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樣發作

(MitochondrialEncephalopathy Lactic Acidosis Stroke-Like Episodes ,MELAS)有類似卒中樣發作的特點,急性發作,常為一過性。發病年齡通常為3個月-40 歲,常見癥狀有癲癇發作、噁心/嘔吐、頭痛及聽力喪失。該病發生與線粒體 DNA 的突變有關,為母系遺傳疾病。

1)診斷要點:T2 高信號,尤其在顳葉、頂葉、枕葉的灰質和皮層下白質,通常不累及額葉及深層白質,但可跨越血管邊界。基底神經節鈣化常見(鈣化間歇性進展提示 MELAS)。隨訪 MRI 檢查可見病變消失,有時間斷可見新病灶。

2)鑒別診斷:缺血性卒中、Kearns-Sayre綜合症、亞急性壞死性腦脊髓病(Leigh syndrome)、骨髓-胰腺綜合征(Pearson syndrome)。

3)治療:雞尾酒能量治療。給予增加 ATP 供能的藥物。輔酶 Q10 對部分病人有益;其他治療藥物有肉毒鹼、維生素 B2、維生素 C 和 L- 精氨酸。

兄弟篇:

中樞神經系統常見遺傳病系列之神經皮膚綜合征part 1

中樞神經系統常見遺傳病系列之腦白質營養不良 part 2

致謝:

胡琳燕老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 授權提供幻燈資料


推薦閱讀:

王鳳雅之死,如何才能避免悲劇的複製?
吸血鬼的傳說:先天性卟啉症
第三代試管嬰兒:單基因遺傳病離我們有多近?
?7大常見遺傳病例舉
血友的普通生活

TAG:遺傳病 | 遺傳 | 神經 | 系統 | 神經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