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衛·史文森:耶魯「賺錢機器」如何煉成?(11.7.9)

在他任職的26年間,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獲得了高達16%的年均收益率,成為全美運作最成功的學校捐贈基金  現任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的大衛·F.史文森(David F.Swensen)在美國投資界也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所管理的高達70億美元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在其任職的26年間,獲得了高達16%的年均收益率,大幅超越市場平均水平。  這樣的業績雖無法與巴菲特1965年至2010年間所取得的20%的年均收益率相媲美,但在投資策略趨於保守的學校捐贈基金中足以獨佔鰲頭。基於史文森的出色表現,耶魯基金也成為全美運作最成功的學校捐贈基金。  主動防禦策略  也許史文森是歷史上給耶魯帶來最多財富的人。他的職務很簡單,就是用耶魯的捐贈基金投資,使學校的資產升值。  在美國,特別是私立名校,都擁有大量捐贈基金,錢的來源主要是靠一批願意慷慨解囊的校友和富豪。耶魯的捐贈基金規模僅次於哈佛,為全美第二。  在1968年~1979年間,整個美國處於高通脹、低收益的階段,耶魯捐贈基金的購買力這期間也相應下降了45%,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見起色。到1985年,史文森臨危受命,出任耶魯捐贈基金首席投資官,給陷於危機之中的基金帶來了關鍵性的轉機。  從1985年到2005年這20年,耶魯的捐贈基金規模從13億美元增長到140億美元,凈增127億美元。而根據統計,其中有78億美元是史文森所獲得的投資收益。  相比之下,許多同行只能自嘆不如。就連哈佛管理公司的前首席投資官傑克·邁耶(JackR.Meyer)也說:「在這個行當中,大衛是最好的。」  史文森的優秀還體現在環境越是艱難,競爭越是激烈,他的投資組合表現反而越好。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史文森在投資過程中永遠是將防禦放在第一位的。  在史文森看來,最好的防禦絕不是僵化或者謹慎,而是在投資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動用所有資源,該出手時就出手。因此史文森和他的團隊處處不忘採取主動進攻。這就是史文森所謂的主動型防禦的策略。  史文森將這一投資理念貫徹於投資與管理的各個環節,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成功。因此人們也將他稱為一個「不走尋常路」的投資經理人。  歷史上,大多數機構投資者會把資產集中於流通股投資和債券投資這樣的傳統資產類別,而史文森卻喜歡並鼓勵逆向思維,他認為越是市場定價機制相對薄弱的資產類別,越有成功的機會。基於對市場的深刻洞察,史文森大舉進軍另類資產市場,創造性地應用了風險投資、房地產投資和絕對收益投資等各種投資工具。  史文森十分強調對另類資產的投資,他認為在一段時間裡面,股市或者債市有可能下跌,但另類投資可能會帶來更多回報。  非傳統投資為先覺者耶魯基金帶來了豐厚回報,也越來越為機構投資者所重視。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效仿史文森。  「懶人投資組合」  史文森有一個著名的「耶魯懶人投資組合」方案,這種投資組合的核心就是:分散化、以股票為導向、請專家打理,而這也是他投資的核心理念。  根據史文森的統計,在1925年~2010年這段時間內,美國短期國債的回報率是21倍,中長期國債是93倍,而大盤股是2982倍,小盤股是16052倍。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計算,就應該把所有的錢都用來投資小盤股。  「但投資沒有那麼簡單。」史文森說,「問題就在於,在頂峰時候投進去1美元,在谷底時候只剩下1毛錢。這樣的情況在1929年股災時尤為明顯。」  因此,史文森認為,不能把所有基金投資放在同一個資產類別之中,而應使用多種工具,來實現一個相當多元化的組合。此外,史文森不強調對債券和現金的投資,認為債券和現金只能帶來低於市場平均值的回報。  他堅守以上的這個投資組合理論,將原本投在國內股票、債券上的大約四分之三的耶魯捐贈基金分散到一系列其他投資項目中,包括購買公司控股股權和基金,購買地產、木材、石油、汽油等資產。  據統計,在2009年時,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約有25%投資於對沖基金,25%投放在物業、木材和能源等資產,17%投資於私人股權,約31%投資於股票。  此外,史文森在風險控制方面也下足了工夫。這表現在他在構建投資組合時非常注重「壓力測試」。首先,所有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一定要經過各種「噩夢般」的情景假設;其次就是基金的投資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專項會議,對投資組合的每個方面進行考察辯論。他相信,只有經得起反覆測試的結論才值得被持續、有力地推行;第三,無論是選擇基金經理還是配置資產,為了保證投資策略的順利實施,史文森總是時刻參考被市場屢屢驗證的歷史經驗,爭取把潛在的風險和困難在發生之前就果斷地排除。  看好中國機會  2006年,史文森管理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獲批成為中國股市第40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  5年過去之後,如今的史文森依然看好中國的投資機會。  史文森在今年3月底的一個新書籤售會中說,他們目前在中國市場的投資主要是在有價證券方面。除了QFII渠道之外,在風險投資、私人股權投資這兩塊也均有參與。  「目前來看,中國市場的投資回報非常理想,並且繼續看好中國市場未來的投資機會。」史文森這樣表示道:「中國現在是我們除美國之外最主要的投資國家,這裡有優秀的資產管理人,我們希望這些在我們的投資組合里有所體現。」  然而,一些美國投資者認為投資中國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包括索羅斯在內的一批對沖基金經理甚至認為中國經濟將硬著陸的可能性正在加大。針對這個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通過郵件詢問史文森的看法。但可惜的是,史文森在回復的郵件中表示不方便接受採訪。  Related 史文森小檔案   史文森出身於書香門第,是6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是威斯康星大學河瀑分校(RiverFalls)的化學教授,母親則是一名牧師。在威斯康星州河瀑市長大的史文森,從小受父母影響,認識到生活中有許多重要的事情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他一生最大的理想,是當威斯康星州的參議員,為公眾服務。  他的大學生涯在父親任教的學校度過。1975年,他來到耶魯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師從198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托賓(JamesTobin)。托賓是資產組合選擇的開創者,史文森直接從他的身上吸取了很多營養。  博士畢業後,史文森來到華爾街,先後在雷曼兄弟和索羅門兄弟公司工作了6年,主要從事金融工具的開發。用他自己的話,就是開發「讓投資人又愛又恨的產品」。但他本人並不喜歡華爾街的生活。面對投行的高薪誘惑,他毅然選擇回歸耶魯大學,開始執掌耶魯的財政命脈,管理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當時史文森年僅31歲。  除了理財方面的天賦外,史文森顯示出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準則令人印象深刻。  在熟悉或敬仰他的人看來,一個只想賺錢的人,不可能在耶魯呆這麼久。史文森年收入100萬美元,比耶魯校長工資的兩倍還要多,是耶魯工資最高的人,但相比之下,哈佛大學捐贈基金的投資官年收入在1500萬到2000萬美元之間,而一些業績好的對沖基金經理則可能獲得上億美元的年收入。  史文森過慣了以儉為德的生活。他不願意單純做一個賺錢機器,而要做一個有良知的人。他認為美國金融投資業的許多做法是不道德的。還曾炮轟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驚人的退休待遇。  史文森聲稱:「投資的目標是贏利還是實現某種社會理想,其間的平衡很難掌握。但耶魯只會把錢交給具有極高道德準則的人。」  除了是一名投資家,史文森還是一名學者,在管理投資的同時,還擔任耶魯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自願給本科生和商學院的研究生們上課。他所著的《機構投資創新之路》(PioneeringPortfolioManagement)是耶魯大學商學院最重要的教科書之一。有耶魯大學商學院的學生戲稱,不通讀這本書,是不能從耶魯商學院畢業的。
推薦閱讀:

10年內機器人會讓你失業 敢來測試嗎?
俄羅斯正研究將人類思維上傳機器人獲永生(圖)
機器的力量
時間機器的因果循環難題
當機床碰到機器人,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TAG:賺錢 | 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