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語言與漢語辭彙

佛教語言與漢語辭彙 出處:中國佛教文化網錄入: 管理員上傳時間:2007-11-05點擊次數: 643   在漢語史上,漢語大規模地吸收外語來源的詞共有三次:一是戰國時期,主要是匈奴、西域來源的詞;二是魏晉至陏唐時期,主要是梵語系統來源的佛教詞語;三是明清時期,主要是來自西方語源的詞。其中來自佛教的詞是對漢語影響最大的一次。梁啟超先生曾統計日本人所編的《佛教大辭典》共收有「三萬五千餘語」。(據梁曉虹文)   大千世界,煩惱叢生。諸佛菩薩,指點迷津。   眾生平等,同趨菩提。金剛不動,解脫功成。   世界無常,剎那須臾。我佛慈悲,曲設方便   神通自在,遊戲三昧。妙悟境界,冷暖自知。   一絲不掛,想入非非。百尺竿頭,不可思議。   本課程分九個部分講授佛教語言。   一、本生故事   【捨身飼虎】(菩薩捨己為人不惜犧牲一切)   【捨身求法/半偈/雪山半偈】(帝釋天見雪山大士苦修,化為羅剎,試探其心,讀了過去諸佛所說的半偈「生滅滅己,寂滅為樂」。大士聞半偈而心喜,為求後半偈,毅然捨身投崖。)   【群魔亂舞】(當悉達多喬答摩坐在菩提樹下冥思苦索的時候,波旬率領眾魔來到這裡,千方百計地搗亂、搔擾他。釋迦牟尼不為所動,魔王只好率領群魔退去。這一傳說說明:要想達到覺悟的境界,必須戰勝來自內心的貪慾,也必須戰勝來自外界的各種誘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警覺修行過程中難免出現的各種魔事)   【大徹大悟】(徹悟的境界,完全覺悟的境界)   【現身說法】(根據大眾部「超人間佛陀」的理論,佛教宣稱釋迦牟尼能顯現出各種各樣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講說佛法,是為現身說法。後來指以親身經歷為例證,對人進行解說或勸導。現身的意思已經由顯現人身變化為親身經歷)   二、緣起   【三世有緣】   【三生有幸】(三生:過、現、未)   【夙緣】(前生帶來的緣份。佛教認為,今生生世的遭遇,都是前生的行為決定。「欲知前生因,現在受者是」)   【前緣】(前世因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是過去世中結下的緣份)   【宿世因緣】(前世的生死為前生,即宿世。因而將前世的因緣,統稱宿世因緣)   【前身】(今稱事物的原來的形態、名稱為前身。佛教中指輪迴在過去世之身)   【宿慧】(從前世而來的智慧,在今生遇到機緣就會顯發出來)   【佛度有緣人】(此緣包括善根、慧根、慕道向善之心、勇猛精進的精神等)   【廣結善緣】   【前因後果】(因是能生,果為所生。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報應】(佛教因果觀)   【作繭自縛】(自因自果。苦果、逆境,都是自己的惡業所招致,不必怨天尤人)薄命司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自作自受】(自己造下的業因,由自己承擔後果)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今日之果是當初之因的延續。眾生在嘗到苦果之後才「悔不當初」,而菩薩深明「因果」之理,終無懊悔。「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佛教不承認一主宰一切的神或降禍賜福的造物主,認為眾生的貧富壽夭及其處境,都是自己的業力造成的)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正果】(佛教修行,謂之「修因證果」。如修五戒十善,證人天果;修四諦法,證羅漢果;修六度萬行,證菩薩果;修無上道,證佛果等。邪因結邪果,正果結正果。為區別於「外道」、「邪因」,修行佛法而證到的境界、果位,謂之正果)   三、四諦   報應與四諦:   世間因果,苦、集二諦。苦是果,集是因。人生是苦的,這種苦果,是因為過去生中造了業因(集),由於業力的牽引,所以感受人生的苦果。出世間因果,是滅、道二諦。滅(涅槃)是果,道是因。以修道為因,將來證得涅槃(滅)正果   (1)苦諦(痛苦之果)   【生老病死】   【愁眉苦臉】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生所生存的世界按空間分為高下三個層次:最下面一層叫欲界,是食慾與淫慾極其旺盛的眾生所居住的地方;中間一層叫色界,是已經脫離了粗俗的慾望但沒有離開物質的眾生所居住的地方;最上面一層叫無色界,是離開了物質而只有精神在於定心狀態的眾生所居住的地方)   (2)集諦(痛苦之因)   [無明是痛苦的根源]   【無明】(無明即昧於事理。無明居十二因緣之首,是生死輪迴的根本。修行佛法,就是要徹底破除無明)   【習氣】(現行的煩惱歷久而形成的種種積習)   【煩惱】(能擾亂心性的因素。根本煩惱:貪、嗔、痴 三毒)   【塵勞】(世俗事務的煩惱)   【塵緣】(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因六塵是心的所緣,能染污心性,故稱塵緣)。俗語中謂與塵世的因緣。   [差別生起執著]   【差別】(事物的差異、不同。在佛學上,是針對平等而言,是妄念的反映。舍離差別之見,才能達到開悟境界。如眾生平等,怨親不二,即是無差別境界。但所謂「平等」,並不是抺煞現象上的種種差別,而是不去執著這種差別 無分別智)   【執著/著】(我執、法執:固執常一不變的主宰之「我」,產生種種我見;固執外境實有,產生種種法 見)   [執著的狀態]   【心猿意馬】(躁動散亂之心如猿猴攀援不定,不能專註一境。意則猶如奔馬,追逐外物。心猿意馬之心乃是妄心,佛家把心猿意馬視為修道的障礙)   【痴心妄想】(愚蠢荒唐、不能實現的心思和想法。痴,無明)   【一廂情願】(《百喻經》愚人到都城裡遊玩,偶見公主,相思成疾,幾至命危)   【家賊難防】(佛教以色聲香等六塵為外六賊,以眼耳鼻舌等六根為內六賊。家賊即內賊。)   [執著的結果]   【飛蛾投火】(喻自取毀滅)   [執著導致了片面]   【盲人摸象】(對事物只有片面、支離的了解)   【鏡花水月】(《景德傳燈》:「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   【井/水中撈月】摩訶僧祗律   [愛欲的執著]   【愛河】(愛欲浸染人心,使人溺沒而不能自拔,故喻為愛河。蘇軾:欲平苦海浪,先干愛河水)   【慾火】(情慾熾盛如火)   (3)滅諦(覺悟之果):涅槃的境界   [覺悟的名稱]   【解脫】   【自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覺悟】(察覺、開悟智慧)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眾生生死輪迴的處所,充滿痛苦煩惱)   【別具隻眼】(另有一番獨特的眼力與高超的見解) 慧眼 第三隻眼 天眼 頂門具眼   [覺悟的感受]   【桶底脫落】(無明暗室、無明長夜為密不透風的黑漆桶。桶底脫指智慧照耀、豁然大悟的境界。   【六根清凈】(根是能生的意思。由於眼耳鼻舌身意等官能對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境能夠生起感覺,所以叫做六根。六根不被任何事物染著,即是六根清凈)   【心花怒放】(佛教以清凈的本心譬為蓮花)   [覺悟的境界]   【一塵不染】(色聲香味觸法,是眼耳鼻舌身意所認識的六種境界。因為它們能夠染污人的情識,故稱六塵。不被六塵之中的任何一種所染污,就是一塵不染)   【一絲不掛】   【火中生蓮】維摩詰經:火中生蓮花,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亦如是!   【味同嚼蠟】(《楞嚴經》:「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同嚼蠟。」   (4)道諦(覺悟之途):通過戒定慧三學等獲得覺悟   [覺悟的獲得]   【指點迷津】(集諦探究造成世俗諸苦的原因的理論,即指點迷津)   【看破紅塵】(塵能污染人的真性)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苦:生死之苦。岸:解脫彼岸)   [覺悟的獲得:捨得]   【割愛】(愛是貪慾的別名,位列三毒之首。有愛便有嗔,愛嗔相激,增長惑亂。而世俗的愛,只是虛妄、不凈、自私的貪愛,只有斷愛、離愛、割愛,才能獲得覺悟)   【一筆勾】(明代四大高僧:袾宏、真可、德清、智旭。袾宏是四大高僧中名氣最大的一個,寫了七首《一筆勾歌訣》,「五色金章一筆勾」、「魚水夫妻一筆勾」,合稱「七筆勾」。勾是塗去之意。一筆勾即一筆勾消。)   [戒]   【清規戒律】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五戒之不殺生)、   【自欺欺人】(佛經中以犯妄語者為自欺欺人,五戒之不妄語)   [定]   【三昧】(定學)   [慧]   【不二法門】   四、三法印   【無常】   【四大皆空】   【臭皮囊】(皮革製成的袋子)   【夢幻泡影】(人生無常,世事虛幻。   金剛六如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五、四聖六凡   [佛]   【佛光普照】   【丈六金身】(法、報、化三身。法身:諸佛所證的真如法性之身;報身:完成佛果之身;化身:佛為了濟度眾生而變化之身。丈六金身一般指佛的化身)   [菩薩]   【菩薩低眉】(菩薩,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漢譯為「覺有情」,意為「覺悟的有情」,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眾生的大聖人。菩薩眉宇低垂,俯視眾生,端莊慈祥)   [緣覺]   【辟支佛】(於佛世聽佛說十二因緣之理而悟道者,名為緣覺,若生於無佛之世,觀諸法生滅因緣而自行悟道者,名為獨覺)   [聲聞]   【聲聞】(聞佛說四諦法之音聲而悟道的人)   [六凡]   【六凡】(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因此六者都是凡夫位,所以叫做六凡)   [天]   【天道】(天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等諸天,因其依處在諸趣之上,故名為天,身有光明,故名為天,果報最勝,故名為天)   [人]   【人道】   [修羅]   【修羅】(阿修羅的簡稱,是一種常與帝釋天戰鬥的鬼神)   [畜生]   【畜生】(有畜生業因者死後所趣之道途)   [餓鬼]   【餓鬼】(時常遭受飢餓的鬼類。其中略有威德者,能得祭品或人間棄食;無威德者,則常不得食,甚至口渴出火。餓鬼道:造作餓鬼業因的人所走的道途)   [地獄]   【地獄】(為罪惡眾生死後墮落的地方)   【十八層地獄】(喻最黑暗、最痛苦的地方)   【拔舌地獄】(佛教為毀謗佛法者而準備的地獄)   【刀山劍樹】(地獄裡的酷刑)、刀山火海   【阿鼻地獄】(意為無間地獄。在地獄中品位最下,受苦最慘,而沒有間歇)   【六道輪迴】(六道的眾生都屬於迷的境界,不能脫離生死,這一世生在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在六道裡頭轉來轉去,像車輪一樣的轉,永遠轉不出去,故名六道輪迴)超凡入聖(超出六道輪迴,進入四聖之位)   六、時空觀   【世界】(即有情眾生所住的國土。佛經以過去現在未來為世,東西南北上下為界,由此可見有情眾生所居住的國土,不但有東西南北上下的分界,而且是有生滅的,不是永恆存在的東西)   【大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因為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所以大千世界,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浩劫】(劫是不能用年數來計算的漫長的時間概念。磐石劫 用一件輕軟的天衣,每隔三年去拂試一次方廣數十里的磐石,直到此石銷磨盡,謂一小劫。八十小劫,名一大劫)   【在劫難逃】(每一個劫都以毀滅性的災難而告終,所以劫這個時間名詞後來被誤釋為劫數——厄運,註定的災難。命中注定的事,躲也躲不開)   【劫後餘生】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七、禮儀、儀軌   【佛要金妝】像教   【莊嚴】(佛像、法師的神態端莊肅穆)   【晨鐘暮鼓】(舉行法事時集眾而用的法器。因而晨昏撞鐘擊鼓已成為中國佛寺的一種傳統。唐宋以來,我國各大寺院多在佛殿兩側建鐘鼓樓以為懸掛鐘鼓之用)   【頂禮膜拜】(頂禮,也叫頂禮佛足,頭面禮足,是佛教最高的敬禮——跪伏在地上,用頭頂去觸及受禮者的腳。膜拜,口稱南膜而拜)   【五體投地】(用左右膝、左右肘、頭頂等五個部位著地行禮,是佛教里最為敬重的禮節)   八、大乘精神   【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十字街頭,灰頭土面】(猶言蓬頭垢面,形容骯髒相。也寫作「灰頭土臉」。大乘佛教指出,修行成就後,還要發大悲心,返回塵世中去救度眾生。灰頭土面即指應眾生緣而化現的凡夫形象)   【娑婆往來八千度】(娑婆華譯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三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現身說法】(佛菩薩均有法、報、化三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夠變現自在,度化眾生,千百億化身)   【普渡眾生】   九、佛教的傳授   【導師】(引路的人。佛為眾生指點迷津,指示通向「彼岸」的正道,故稱「大導師」)   【正宗】(佛教禪宗稱初祖達摩所傳的嫡系學派為正宗。宗,指禪宗。禪宗自稱「宗門」、「宗下」,稱其他佛教流派為「教」。後泛指學業技術的嫡傳正派。   【法門】(佛的教化方式和內容,稱為法門)   【曇花一現】(佛經中用來比喻佛法難聞)   【如是我聞】我聞如是   【空中樓閣】(修行者應築好根基,循序漸進)   【醍醐灌頂】(醍醐是從牛乳中反覆提煉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喻無上法味〈最高教義〉。灌頂原來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時的儀式:取四大海之水裝在寶瓶中,流注新王之頂,象徵新王已享有統治四海的權力。密宗沿用此法作為僧人升任阿闍黎(規範師)時的儀式。佛教典籍中用以喻灌輸智慧、佛性,除卻疑慮,從而心地清涼)   【正法眼藏】(正法即佛陀的正法;眼,表示佛法朗照宇宙;藏,表示佛法包含萬有)拈花微笑(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心心相印】(印是契合、符合的意思。心與心互相契合,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   【印可】(證明弟子之所得,而加以讚美許可)   【衣缽相傳】(禪宗師徒間傳法,常以衣缽為信)   【投機】(合乎佛祖的心機)   【天女散花】(維摩詰經)   【單刀直入】(不依經論文句,斬盡葛藤〈分別雜念〉,故以單刀直入為喻)   【當頭棒喝】(禪門認為佛法不可思議,開口即錯,動念即乖。為了打破學人的迷執,不少禪師用棒,或用喝,作為施教的一種方式)   【應病與葯】(佛為醫王,對症下藥)   【天花亂墜】   【頑石點頭】(說理透徹,使沒有悟性的人也心悅誠服。頑石:無知覺的石頭)廣長舌、海潮音(海潮聲勢壯闊,漲落有時,常用來比喻佛、菩薩應時對機的說法)   【辯才無礙】(佛、菩薩具有廣長舌,善於說法)   十、其他(略)(來源:佛教在線)
推薦閱讀:

宗薩欽哲:佛教的見地與修道(3)
佛說阿彌陀經為什麼要用娑婆世界的樹和水為原型來建造呢。這讓我懷疑這部經是不是偽經。?
鳩摩羅什的舌頭能否證明所譯經典無誤?
佛教初級教本 第22-23-24課

TAG:語言 | 漢語 | 辭彙 | 佛教 | 漢語辭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