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硬忍背後捅刀 直面全球三大戰略力量博弈
Game Playing In The Middle East
作者:王朔 2015年11月25日 「俄 羅斯被恐怖分子共犯從背後捅了一刀!」11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這句話傳遍世界。這一刀,也是一個變數。24日當天,在全球最複雜的利益衝突地,土耳其將俄羅斯的一架戰機擊落,輿論震驚。當前,俄在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ISIS)的行動勢頭愈發猛烈,特別是與法美兩國形成聯合行動後,距離贏得反恐英雄的地位越來越近,普京在各個層面的盤算勝算可期。然而,土耳其的突然出手,卻可能改變這種有利俄羅斯的局面。
土耳其的這一擊也讓外界看到,各國喊打ISIS,但沒有一個國家是單純為這一目的去的。反恐大聯盟還沒建立,各方矛盾已開始激化,博弈正酣。
權力博弈縱橫交錯,奧朗德不願美國主導打ISIS
現在,打擊ISIS是全球最熱話題,各國媒體的頭條幾乎無一例外。大家都在喊打,但雷聲雖大,雨點卻不夠大。這其有什麼顧慮和隱情,為何土耳其突然攪局擊落俄戰機?這場反恐戰爭背後隱藏的權力博弈並不簡單。
目前,歐美俄三大全球戰略力量,均已深度捲入了打擊ISIS的反恐戰爭,但由於各自的初衷和利益考量並不相同,競爭自然不可避免。美歐為盟友關係,利益高度捆綁,歐洲在中東問題上多追隨美國。無論是法國還是歐洲,其實都沒有能力單槍匹馬搞定ISIS。法國有戰機,在阿聯酋也有軍事基地,但情報、後勤等方面仍離不開美國,事實上戰後幾十年和平已經極大弱化了歐洲的軍事能力,離開北約支撐難有大作為。
11月16日,在土耳其舉行的G20峰會期間,普京與奧巴馬碰面。
但法國顯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奧朗德先去美國,然後還要去俄羅斯,就是要搞國際反恐聯盟。而且當法國宣布此次巴黎恐襲是「戰爭行為」時,很多人都以為其將會啟動北約關於集體防衛的第五條,即成員國中一國或者多國在遭受到武裝襲擊時將會被視為對所有成員國的武裝襲擊,所有成員國將立即援助被襲擊國家,但法國並未如美國所期望的那樣做,而是通過歐盟機制尋求與其他成員國的雙邊合作,無非是不願意美國來主導,亦或對美國打恐的決心仍有疑慮。
從美俄關係來看,雙方的戰略不信任根深蒂固,地緣爭奪從未停止,無論是北約東擴還是烏克蘭危機,都顯現出彼此利益碰撞激烈。美國將目前中東亂局特別是ISIS的興起歸責於敘利亞現政權的專制,始終堅持阿薩德下台是敘利亞問題解決的先決條件;俄認為其很大程度是由於西方在中東反恐實行雙重標準、過度削弱敘利亞政府所致。在11月14日的敘利亞問題外長會上,美俄雖然都同意了敘利亞政治進程時間表,但關於阿薩德的去留仍然意見相左,雖然俄也不一定非要保阿薩德,但也堅持其應參加後面的政治進程。因此,美俄雖然在打擊IS的原則上暫時達成了一致,但對打擊方式包括後續安排都存在諸多分歧。
從歐俄關係來看,歐俄雖有矛盾,但在當前的反恐問題上共同利益更大。在烏克蘭的問題上,歐俄從根本上是對立的,因為誰都想把烏拉向自己一方成為戰略緩衝,這是地緣格局所決定的。但同時,歐俄有很大的利益交集,至少俄需要歐的資金,而歐需要俄的能源,所以雙方誰都不想徹底搞僵。歐對隨美製裁俄,是心有顧慮的,畢竟雖然對俄損傷更大,可自己也不好受,最後還是沒鬧到斷油斷氣,說明彼此都有緩和之心。
歐洲知道,美國的主要戰略關切已經不在中東,單靠美對付ISIS顯然不大可能。正如歐洲人經常說的,美國當然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唯一重要的。目前,俄軍事部署早已展開,打擊效果明顯,歐洲特別是法國看在眼裡,知道有效對付IS離不開俄的支持。奧朗德公開稱:「敘利亞政府不是敵人,只有ISIS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俄也投桃報李,稱法軍為「盟友」。所以就目前而言,歐俄似乎進入了一段合作的「蜜月期」,儘管很可能只是暫時的。
在敘利亞執行空襲行動的俄羅斯戰機,導彈上寫著「為了我們共同的」。
大國勢力各懷心思,「普京由棄兒變寵兒」對於歐洲的心思,普京是很清楚的,並深悉俄羅斯此刻的表現尤為重要。這也是為何人們在最近幾天不斷看到「俄羅斯炸彈如雨,炸毀ISIS油路」,「俄羅斯展現全球打擊能力,打破了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地位」等罕見新聞。
無疑,歐洲看到這一幕是滿意的。11月13日,法國突遭恐襲,迫使歐洲不得不轉移焦點,陷入全民反恐。原來一味追隨美國的政策必須所有改變,尤其是法國,否則不僅沒法跟國內民眾交代,今後也無法在國際社會立足。
不過,美國也會同樣開心嗎?
目前,美國承受的壓力不小,至少其中東政策到目前被證明是失敗的。美國打擊ISIS實屬無奈,奧巴馬真心不願再捲入一場反恐戰爭。然而,被ISIS襲擊的是自己的北約盟友、在中東追隨自己的法國,傷亡又是如此慘重。如果說在難民問題上美國人還可以說這是歐洲人自己的問題,當然實際上也是歐洲替美國中東政策背鍋,這次美國可能再也無法置身事外了,否則就是對盟友的背棄和不負責任,因為法國已經稱自己處於「戰爭狀態」。
其次是俄羅斯,看似是得利者,但也是受損方。自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雖出手拿下克里米亞,但也自此與西方關係打了死結,其中美俄對立尤為突出,制裁更令俄經濟遭重創。為了擺脫戰略孤立,俄瞅準時機,在中東率先出手,打亂了美國的布局,支援一向交好的阿薩德政權,因為做的合理合法,搞得美國很沒脾氣。
不過,俄航客機在埃及被恐怖分子安裝了炸彈,造成220餘名乘客無一生還,對俄來說也不可謂不痛,普京更承受了巨大的國內壓力。但巴黎恐襲突然改變了俄的處境,徹底驗證了恐怖勢力到處亂咬的瘋狂本性,因為無論你打不打它,它都會打你。這也使西方一改之前的態度,尤其是法國,主動與俄探討合作,甚至媒體驚呼「普京由棄兒變寵兒」,烏克蘭的事大家都有意不去提了。
俄羅斯已經更有理由、有必要把這場對付ISIS的戰爭打下去了。但隨著俄羅斯高調對ISIS發動猛烈空襲,美國一下子變得被動,只能無奈地看著敘政府在隨著軍事勝利地位逐漸鞏固。然而,土耳其突然出手,似乎又讓這一局面有了變數。
不過,普京也不會讓有利局面輕易轉變,至少目前俄仍佔領道德制高點,將ISIS與土耳其連在一起,贏得國際同情與支持。 ISIS成為多方有力的博弈工具 中國就在這個旋風中心眾所周知,ISIS與以往的恐怖組織有非常大的不同,它不再是到處流竄的「游擊隊」,或是躋身暗處的「地下黑幫」,而有地盤、有政府、有居民、有稅收,更接近一個「國家」形態。如果說以前的基地組織過於分散,對付起來更像讓人「一拳打到棉花上」的不對稱戰爭,那麼打ISIS就應該容易多了,因為它就在那裡,並目前為止還沒有四處遊盪。
對於擁有各式先進武器的大國們來說,ISIS對付起來豈不易如反掌嗎?但如果一切都像說得那麼容易,可能ISIS壓根兒就不會出現,或者說不會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首先,要先回到原點,去看看ISIS這一「怪胎」是如何來的,對今天的中東格局和這場反恐戰爭才能知曉大概。當年美國先是通過兩次海灣戰爭消滅了薩達姆,後來又藉助中東北非的局勢動蕩,資助利比亞反對派搞掉了卡扎菲,基本完成了自己多年以來所設想的中東布局。於是美國可以更為從容地抽身重返亞太了,因為中國的快速崛起已經讓那裡逐漸成為整個全球發展的中心,換句話說,亞太代表了世界的希望,所以美國想要搞再平衡,為今後幾十年布局,這是美國依據實際做出的最重大戰略調整之一
但問題是,中東並沒有完全踏實,那裡有涉獵核武的伊朗,還有敘利亞的阿薩德,都是不怎麼聽美國的什葉派。而美國也只是在搞再平衡,並不是放棄中東的利益,只是沒那麼重要而已,或是變了方式。所以美國拉著自己的盟友故技重施,希望通過扶植反對派,給錢給槍給支持,以期能夠自己不戰而勝,讓敘利亞回到控制之下。可敘利亞反對派自身的確不給力,不但形不成對抗敘政府的合力,還搞得把武器裝備送給了「伊斯蘭國」。而敘利亞政府在內憂外患之下也獨力難支,失去了對大片領土的控制。海灣戰爭之後的伊拉克政府更是一直疲弱不堪,衝突不斷,根本無力掌控局面。
特別是西方,面對已經開始興起的ISIS,仍然對敘反對派抱有幻想,固執於雙重標準,對打擊ISIS並不上心,更多將目標對準心腹大患阿薩德政權。歐盟駐伊拉克大使就在向歐洲議會的報告中明確指出,一些成員國在購買來自伊斯蘭國的走私原油。周邊的遜尼派國家雖然也不願恐怖分子鬧大,但有意無意地將「禍水東引」,巴不得搞垮什葉派的阿薩德,客觀上姑息了ISIS。總而言之,ISIS是和敘利亞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沒有後者就不可能有前者,而各方爭鬥更一定程度為其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所以解決ISIS,軍事打擊可能是必須的,但光靠打也肯定是不夠的。
未來變數仍難預料,「人人為己」仍是常態雖然當今已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但現實主義邏輯在國際政治中仍然根深蒂固,「人人為己」往往還是常態。
在視頻會議中,普京指揮敘利亞進行空襲行動。
從目前看,國際反恐聯盟似乎聲勢浩大,畢竟面對極端恐怖主義的威脅,誰也再難置身事外,但大國勢力之間很難真正放下成見,畢竟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
11月24日,土耳其在敘邊境附近擊落了俄執行轟炸的SU-24軍機,理由是其擅闖土領空且多次警告無效。普京稱土「背後捅刀子」,「是恐怖分子同謀」,並「將嚴重損害俄土關係」。且不去管俄機到底有沒有侵犯土領空,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各方都在試探彼此的底線。土雖然不是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但卻是北約成員國,也是敘利亞鄰國,關係早就與俄不睦,更對俄出兵支持阿薩德多有不滿。連曾擔任北約駐歐洲司令的美國韋斯利·克拉克將軍都在CNN中坦言,ISIS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土耳其利益,安卡拉有可能參與販賣武裝分子所獲石油。無非是暗指土姑息ISIS,好讓其去對付土的心腹大患庫爾德人。俄等於被給了當頭一棒,本來相對有利的地位也變得微妙起來。
對此,俄羅斯絕不可能無動於衷,但如果軍事回應,無疑等於同美國為首的北約開戰,因此只能通過其他途徑進行報復。而美歐無論如何表態,其根本立場最終還是會在同為北約盟友的土耳其一邊。所以雖然土的舉動似乎在玩火,但確實讓本就說不清的中東亂局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反恐大聯盟還沒建立,各方矛盾就已經開始激化,俄與西方關係的緩和必然會因此受到影響,奧朗德去美俄不知最後是談反恐合作還是去滅火。即便各方最終暫時達成妥協合力反恐,但隨著敘利亞政府軍對IS節節勝利,阿薩德如果真能再次參加大選,很有可能繼續成為總統,美國及其盟友對此能接受嗎?恐怕這場博弈最後又會讓IS得以殘喘,而這恰恰是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零和結果。
鳳凰大參考文章為鳳凰國際智庫獨家出品,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姓名,違者必究。
王朔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歐洲經濟、歐洲一體化及法國問題等。
推薦閱讀:
※靜靜地傾聽這段愛的祈禱文,你會獲得無限的力量與深深的寧靜。
※6個動作重複432次,提升腿部力量不輸老外,你懂的!
※微博的力量!
※百萬字巨著《戰略論:軍事力量的產生、維持與使用》
※觀想的力量【小弟老師的博客】_養生真如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