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報 中國無意間引發軍備競賽
一般情況下,人們不會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跟心不在焉聯繫起來,通常認為他們冷靜、精於計算、胸懷長遠戰略。然而,中國如今很可能以相當英國的方式建立一個影響力與義務的混合體——現代版本的帝國,並導致它與龐大鄰國及地區對手印度之間的局勢日益緊張。
斯里蘭卡的事態就是中國海外影響力日增的最新例子。斯里蘭卡終於結束了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內戰,本報5月2日揭露,斯里蘭卡政府得到中國的武器援助,尤其是戰鬥機援助,而且中國人還在該國的南面沿海建造一個新的港口,中國海軍將可以利用這個港口補給燃料和進行維修工作。
這是中國進入印度洋行動中的一部分。而印度傳統上認為印度洋是它的勢力範圍。中國工程師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建造港口;為了打通中國雲南和印度洋的交通,中國在緬甸修路;中國和塞席爾等島國改善關係;中國在緬甸島嶼設置或者升級監測站。
在九十年代,中國外交政策遵循鄧小平的格言,「韜光養晦」,放棄了毛澤東時代試圖出口革命的政策。中國與多數亞洲鄰居的邊界糾紛得以解決,並向柬埔寨、寮國、緬甸等窮國發放援助,以收買友情,促進貿易,也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建立屬地的做法。
中國長期以來支持巴基斯坦以牽制印度的政策繼續保留,但更加隱蔽。中國還向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和尼泊爾提供軍售及其他援助,但中國小心翼翼,避免張揚,以防惹惱印度。
然而,正如19世紀的英國,商業如今產生新的併發症。中國產業對來自海灣國家和非洲的石油及其他自然資源令經過印度洋到中國的貿易大增,中國國有企業對非洲礦業和石油的投資也大增。
中國工人走向非洲,而且中國派出士兵保護身在在較為不穩定國家的中國工人。然而,最重要的是,中國的貿易越來越需要得到保護,以免受海盜襲擊,而且要應對在未來國際衝突中可能面臨的封鎖。
因此,中國軍力的旗幟跟隨在中國貿易後面。當斯里蘭卡等國家要求購買武器並遭到其他國家以人權為由拒絕的時候,對中國而言,滿足它們的需求是最自然、最有商業意義、最友好的事情。
中國在印度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用它日益增長的經濟以及一個新的超級大國軍事擴張的自然演變來解釋。
為了避免完全依賴容易被敵人封鎖的馬六甲海峽,中國需要建造港口和道路。和印度、英國、法國、美國軍艦(不久之後可能還有日本軍艦)一樣,為了在印度洋上執行自己保護航線任務,中國海軍需要港口和補給站。
中國軍費的雙位數年增長率很大部分用於增強海軍。中國引入新型潛艇,並在最近的海軍建軍60周年紀念活動中透露中國將很快開始建造航母。www.stnn.cc 在表面上,中國在印度洋和在非洲的影響力逐步擴張,任何人不應該對此感到擔憂或驚訝。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一個自豪地設想成為未來全球領袖之一的國家會這樣做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然而,很多人會感到擔心。而且他們是有理由的。最為憂心忡忡的是印度。由於中國在印度的南亞鄰居那裡建造眾多港口和軍事設施,也由於中國在該地區的軍售,印度軍事規劃者老把「中國圍堵」掛在嘴邊。但其他亞洲國家對日益擴張且強大的中國海軍感到緊張,一方面,不少國家和中國在南海有領土糾紛,另一方面,這些國家看到地區的勢力平衡變得更加不平等。
中國的擴張之所以引起關切,最重要的是因為它的軍費和運作很不透明,而且因為該地區沒有相當於北約或者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這樣機制,公開討論和解決國防和安全關切。
沒有人可以制止中國的擴張。但他們可以做且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建立地區制度,即建立歐盟、北約或OSCE的亞洲版本,在這些機制之內,擴張是可監控的,並在某種程度上得到調節。否則就是地區軍備競賽——印度、日本和其他國家鞏固自身的軍事實力,以此作為應對中國未來侵略的保險政策。如果軍備競賽失控,對全世界而言,結果都是真正危險的。(作者:Bill Emmott;原標題:中國無意為之的帝國正變得危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