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金惠華
【藝術簡歷】 金惠華,女,北京畫院,清華美院石齊先生工作室畫家,新中國畫的探索者,聊城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山東省分會會員,山東省女書畫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省漫畫家協會理事,聊城市女書畫家協會主席,聊城市美協副主席,現代工筆畫院精英班畫家;曾隨龍瑞及其助教研習山水畫, 隨國家畫院畫家赴敦煌考察莫高窟,榆林石窟壁畫,作品吸納各類繪畫技法的優勢融為一體,畫面厚重,寧靜,典雅,承繼傳統又具新意個性突出。其仕女,童趣,山水,花鳥等作品參加國際或國家級展覽中分獲金、銀獎,省級一等獎;近百餘幅畫作及論文發表或刊登於《美術觀察》、《美術大觀》、《美術報》、《大眾日報》、《藝術百家》、《諷刺與幽默》、《鑒藏》、《世紀名畫》、《書與畫》、《中國美術博覽》等期刊。出版《金惠華畫集》、《金惠華仕女畫》、《中國當代名家系列金惠華專輯》等。 07年隨中國文化代表團赴馬來西亞進行文化交流,20餘幅作品分別贈送馬來西亞美協主席或被國際友人購藏。08年參加「華夏神韻」中國山東著名畫家(雅加達)水墨畫展。09年參與中國教育電視台製作的電視片《薪火相約.石齊工作室師生電視展播》以及中央電視台和釣魚台國賓館舉辦的愛心捐助書畫展演活動。仕女、童子等國畫作品在參加國際或國家級展覽中分別獲獎, 2007年隨中國文化代表團赴馬來西亞進行文化交流並舉辦畫展,國畫被購藏或贈送國家美協主席及其他國際友人。其作品一直深得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印尼,澳門,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許多國際國內友人的青睞,不失為現代繪畫的代表。 2015年作品《青春有約》獲「城慶」2500年丹青揚州中國畫展優秀獎(最高獎),《虹撒山鄉系列》入選八大山人中國山水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故道山鄉有我家》入選「水墨彭城」中國山水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虹撒山鄉》,《向陽花》分別晉京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作品賞析】人物系列作品
《青春有約》190X+170cm,丹青揚州優秀獎(最高獎)作者金惠華
《歲月清風》187X160cm入圍中國西部大地情國展獲得山東省藝術節優秀
暢136X68cm
春夜飛花180X96CM
春日136X68cm
花季136X68cm
花非花136X68cm
林里136X68CM
夢裡荷鄉90X180CM
時光136X68CM
雙驕圖180X96CM
水鄉印象180cmx96cm
太陽花園裡136x68cm
聽136X68CM
再觀故里136X68CM
源自藕鄉136X68cm
向陽花136X68CM
祥和如意圖180X96CM
捉迷藏136X68CM
童趣圖-逗蟲136X68cm
童趣圖136X68cm
秋糖雅趣136x68cm
村娃136x68cm
藕糖雅趣136x68cm
孩童樂南塘136x68cm
清風入蕉林,紅果備秋香136X68cm
春風剪花神136x68CM
花香倚屏180X96CM
水是眼波橫是峰180X96CM
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136X68CM
讀書圖68X68CM
逗蟲系列68X68CM
逗碟圖68X68CM
讀書圖68X68CM
得魚圖68X68CM
得意圖68X68CM
黃金屋68x68cm
習靜攤書坐,陽春照紫藤68x68cm
季節已去留花香68X68CM
樂鳥圖68X68CM
樂棋圖68x68cm
鬧春圖68X68CM
牧童68X68CM
讀書圖68x68cm
喜羊圖68x68cm
牧羊圖68x68cm
如意系列一68x68cm
柿子熟了68X68CM
童年的記憶68X68CM
童趣圖68X68CM
魚兒樂68x68cm
魚樂圖68X68CM
春來136x68cm
待180cmx96cm
春早圖180cmx96cm
大紅棗136X68CM
放學歸來136x68cm
藕花180cmx96cm
暖風輕輕扶過太陽花180cmx68cm
山裡180cmx96cm
賞梅圖136x68cm
賞荷圖136x68cm
又是夢裡舞紅裙180cmX96cm
童樂系列136X68CM山水系列作品
2015八大山人山水畫國展入選140X180CM
故道秋240X120CM
故道山鄉240cm120cm
故道山鄉240X120CM有我家入選水墨彭城中國山水畫國展
虹撒山鄉(180X96CM)參加2013軍博展
山鄉靜悠悠180X96cm花鳥系列作品
金惠華作品《向陽花》180X96CM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
波澄夜靜花136X68CM
浮香繞曲岸136X68CM
荷暢68X68CM
江畔荷香68X68CM
南塘秋暖68X68CM
閑塘秋68X68CM
藕塘閑且靜,花開香四方金惠華作品136X68CM
閑塘無風觀自在136X68CM
紫藤系列---暢60X22cM
紫藤系列---花香60X22cM
紫藤系列---花香60X22cM
紫藤系列---靜待60X22cM
紫藤系列---有朋自來60X22CM
【藝術評論】
一、丹青妙趣 詩意童真——金惠華先生和她的童子畫金惠華先生惠心與才華兼備,畫仕女、畫花鳥、畫山水,各有其妙。但我最喜歡的是先生的童子畫。觀其作品,畫面閃耀著純真的光芒,純潔無瑕、天真爛漫的童趣世界,不僅僅可以打動人心,也可以讓心靈得到凈化。童子畫是中國人物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獨特的魅力。金惠華先生醉心於童子畫的創作,佳作迭出,充分體現了女畫家的母愛情懷。身為母親,她特別喜歡孩子的天真無邪。作為教師,她特別願意給孩子傳道授課,孩子們的一舉一動都會撥動著她敏感的心弦。她說,正是因為愛孩子,才愛上了童子畫。兒童的趣事,變成了她畫紙上的墨韻歡歌。金惠華先生的童子畫,率真,稚拙,爛漫,返樸歸真。她始終懷著一顆至真、至純、至誠的童心來抒寫兒童的世界,她在優美閑適的田園風光中表現兒童的情態、情緒和情感,表達對兒童的摯愛之情。她所畫的兒童是傳統的、古樸的,無憂無慮,無拘無束,悄皮可愛,他們或讀書,或放羊,或垂釣,或遊戲……,鮮活生動,多姿多彩。她用揮灑自如的墨色和變化流暢的線條,創造了一個豐富絢麗的兒童世界,展現出令人神往的童真童趣,引人入勝。金惠華先生的作品源於她對兒童生活的細微觀察,也融進了她的童年記憶,不僅具有趣味性,而且具有生活的真實感。欣賞她的童子畫,可以激活我們童年的生命體驗,把我們帶到自然、樸實、快樂的童年生活。兒童是天真的單純的,也是自由的快樂的。童年的生活清澈透明,沒有任何雜質;開心快樂,沒有世俗煩憂。無論歲月如何變遷,童年趣事總是不變的美麗回憶。讓人們在童真童趣的美好意境中享受愉悅,這是金惠華先生童子畫的藝術價值所在。金惠華先生長期從事人物畫的教學,藝術修養深厚。她注重筆墨形式與技法語言的結合,在筆墨把握和意境營造上都有獨到之處。她善於造型和賦色,善於在動態中表現兒童的個性和趣味。她的童子畫不同於傳統的工筆童子畫,也不同於現實主義兒童畫,是寫意的童子畫,是詩情與畫意的結合,每幅畫都像是一首詩。畫面中參入了中國書法的用筆,追求筆簡形具的藝術效果,體現了高水平的概括能力和全面的繪畫藝術修養。金惠華先生的童子畫在民間年畫和古玩器具紋飾中汲取了藝術營養,審美上追求「以肥為美」。她畫中的孩童都肥肥胖胖的,豐腴可愛。孩童的穿著吉祥秀美,唐代的、清代的樣式都有,看上去比較懷舊,其實賦予新意。金惠華先生筆下的兒童把健康形象與對美好生活的願望結合起來,體現了對兒童的希望和祝福,寓意深遠。金惠華先生在當代兒童繪畫領域裡獨樹一幟,現雖已從大學教授的崗位上退下來,但仍童心未減,求索不倦。她正值創作的盛年,相信將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將取得更高的藝術成就。苗運周二、童 心 與 童 趣————畫家金惠華作品觀感楊春曉中國有句古話,士別三日將刮目相看。此時此刻,這句話非常適合我對金惠華老師繪畫作品的感受。兩年前,金老師送我一本她個人的作品集,其中主要是仕女題材。那時,我覺得她很善於造型和賦色,是一位很有發展潛力的畫家。然而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她的進步是如此神速,不僅在仕女畫的造型和色彩方面有很大進步,而且在造境、立意、筆法方面有了很大飛躍,同時將題材拓展到兒童和花鳥。童子畫是中國人物畫的一個重要題材,早在宋代就有蘇漢臣以善畫童子著稱,《秋庭嬰戲圖》系列是其傳世的經典之作。宋代傳下來的無款童子畫還有《百子戲春圖》《村童鬧學圖》等,近代藝術大師豐之愷也以善畫童子而為人稱道。在西方繪畫史上,有以畫兒童題材而知名的藝術大家,如穆利羅、布朗、卡莎特等。金惠華老師選擇童子題材是極具慧眼的,也十分符合她的個性、童心和細微觀察力。她的童子畫有的是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如《童年記事》《故鄉童音》,更多的是對魯西大地兒童生活的觀察,在這方面,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如《放學歸來》《娃戲孤石旁》《水城童趣》《學語圖》等,有些作品將兒童生活與社會風俗結合起來,不僅具有趣味性,而且具有生活的真實感。金老師的童子畫可以將欣賞者帶到天真無邪的童年生活,一種樸實、自然、純真的童年生活。金老師的童子畫不同於宋代蘇漢臣等畫家的工筆童子畫,也不同於西方繪畫史上的穆利羅、布朗等現實主義兒童畫,而是寫意的,是詩情與畫意的結合,每一幅畫都像是一首詩,像中國古代的五言絕句或七言絕句。畫面中參入了中國書法的用筆,追求筆簡形具的藝術效果,體現了高水平的概括能力和全面的繪畫藝術修養。繪畫是造型藝術,造型是繪畫的基礎。由於金老師長期從事人物畫教學,具備紮實的造型功力,因此很善於在動態中表現兒童的個性和趣味。對於金老師而言,從仕女題材拓展到童子題材,不僅是創造範圍的擴展和創作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當代兒童繪畫領域裡,金老師將成為一位有貢獻的畫家。金老師之所以能在童子畫方面取得顯著成績,源於她有一顆童心,即對純真事物的好奇心、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對創造的不懈追求。金老師正值創作的黃金時期,可以肯定,將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並取得更高的藝術成就!(楊春曉: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2009 年2月三、文 質 相 含 神 韻 具 妙 讀金惠華先生作品有感中國畫是表現一種自我的文化心理意識,製造美感的手段。古今中外任何民族、任何時代所創作的作品不可能脫離當時人們的審美需求。從士大夫的隱居山林,桃花源式的理想王國,借花鳥、山水抒發自我的情緒,都表現出強烈自我的本性、學養的積累和精神的理想,這種東方的文化特性,是它最具魅力、最經典的文化傳統。金惠華教授在繪畫藝術實踐與教學理念上主張:一邊將敏感的藝術觸角伸向晉唐宋元「隔代傳承」,強化傳統民族繪畫本質內涵;一邊向藝術生活中「橫向移植」地整合工藝美術與民間美術的樣式美感,積極精進地在生活中發現美、挖掘美、表達美。她的繪畫為中國傳統人物畫在體格轉型的探索中保持藝術創作的主體精神起到了啟示作用。當代著名人物畫家金惠華曾以「曹衣出水、吳代當風」式的人物畫風格在齊魯大地聲譽鵲起。其實金教授是當下中國畫壇的多面手,花鳥草蟲,山石茅屋、仕女孩童無所不能,潑墨勾線、工筆寫意無所不精。尤其是她兼工帶寫的人物畫極有品味、尤以古典仕女 孩童最為出色,也最能顯示她的繪畫風格。她畫仕女講求書寫性用筆,書寫性的線條是她作品的靈魂,是她作品的生命。她用線性筆峰走勢沉著爽利、筆力勁健很有內功,而且她還很善於長線造勢,短線相呼應,氣韻貫通而富有節奏與韻律。在運動中按結構深化出線條的輕重緩急、濃淡乾濕,覺出筆墨合一的變化,使線的質感具有多樣性與豐富性。尤其是她擅長以極具裝飾意味的雙勾線型營造畫面,形成氣勢與氛圍。剛柔相濟、綿里藏針、靜中有動、開合有度、疏密有致、虛實相生、使作品在線的豐富變化中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張力,自成畫體、獨標一格。顯然金惠華是很有創造精神的,她總是在追求自己藝術語言的獨特性,始終以蓬勃向上的態度和「美」的方式來描述自已的理想,她的作品滿腔熱情的謳歌自然與生命。用筆墨去體現詩情畫意、情出神韻的詩化世界。同時也透出其紮實的傳統筆墨和書法藝術的功底。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之中,金惠華極力尋找向現代藝術形態轉化的契機,並對民族服飾以色彩的裝飾效果和對畫面肌理的渲染,抒發自己對歷史人文的感懷,傳遞濃郁的東方古典氣息與時代精神。畫家金惠華的人物作為其表達精神內涵的符號象徵,如詩一般的情懷,寄寓著她的寧靜、高潔,寄寓著她的意念與理想。金惠華繪人物設色能做到,艷而不俗、甜而不膩,這是因為金惠華的欣賞趣味不俗和筆力功夫不淺所致。她要在畫中創造出屬於她自己的風格樣式、藝術語言,這使得她的人物畫在精神、文化、內涵上走向一個更高的境界。如我們從她作《紫牡丹——天上真妃玉鏡台》的畫面中欣賞到,作者以淡彩渲染出牡丹花叢,身在其中如沐春風的婧妃左手優雅地托舉一朵絢爛的紫牡丹,回眸一笑時的表情如盛開的花朵異質同構、如花似如,人在花中、花如其人,可謂天姿國色、傾城傾國,讓人領略到 「洗妝正要春風句、寄謝詩人莫漫來」的婉約與含蓄、柔情與浪漫。其筆意秀逸瀟洒、線條流暢圓潤,設色嬌雅,面部刻畫暈染細緻有加,構圖簡潔,意境優美,生動傳神地描繪出人物如紫牡丹「已從香國偏熏染、更惜花神巧剪裁」般地風情萬種。我們在金女士的充滿人性愛的作品中,體會到藝術家絕不單純地再現一個物象形態,更重要的是在暗喻一種人的精神狀態、象徵人的一種心境,給人以審美期待的視覺滿足感。在當今繪畫藝術生態多樣化發展的情境下,畫家金惠華營造了一種特殊的視覺語言,這種視覺語言是其他別的語言無法替代的。對有些媒體言及繪畫的形式與內容、好與壞的問題時,金教授表示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觀點,她說:「好的作品常常給人一種精神上的啟示和視覺上的享受,我的作品更注重後者。」她的畫面中透出輕鬆明快的藝術形式,在強烈的對比中尋求統一,其畫作:有雍容之大氣、無市井之底俗,有飄然之雅氣,無泛泛之濁流;有自然之靈動,無生搬之刻板;有別開生面之妙著,無千篇一律之流弊;有寧靜祥和之喜悅,無喧囂紛雜之困擾;她的作品是生活中一個美麗的點綴。我們衷心期待金惠華的畫作能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與感動!李濤(2009年8月於中央電視台)四、樸質典雅 神韻悠然 曾聰 初次慕名相見,仕女畫家金惠華先生給我的印象極為深刻,特別是她說話時的樣子,面帶笑意,舉手投足間,散發出質樸典雅的氣質,與其畫風極其相似。走進她的畫室,幅幅佳作映入眼帘,我恍然感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兩句詩的含義了。認真欣賞金惠華女士的作品,不難從中看出,她40年如一日的繪畫經歷,源於她對中國畫的苦苦熱愛和執著追求;源於她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仕女畫的繪畫實踐。難怪她筆下的仕女那麼神韻悠然活靈活現,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給觀者留下靜謐的沉思之境。賞讀畫家金惠華先生的仕女畫,人物栩栩如生雍容雅緻,聲色風貌令人顛倒沉醉。她筆下的仕女兼有質樸與典雅,有一種很具東方藝術神韻的美,積澱著民族精神的文化底蘊,在「有豐致、有縹緲」的筆情墨象之中,透過物象的外表,貼近和叩擊其精神領域,是畫家現實美升華到詩的一種境界,是心靈中情感與想像的審美表達。大面積的積墨、潑墨與施色、物與體的意象感,頗具精微的具象感和稍加變化略添幾何的抽象感,在她的作品中表達的淋漓盡致。她繪畫的仕女作品都講求的是意境,由意造勢,自然純熟,毫不做作。根據畫面需求,深化出線條的輕重緩急、濃淡乾濕,剛柔相濟,開合有度,畫筆運用自如,繪畫作品可謂獨出一格。性情溫柔典雅,頗具才氣,這是眾多人對畫家金惠華先生的評價。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感恩戴德之情。在談及她一路走來的繪畫之路時,她毫不強調自身的幾十年繪畫之路的艱辛和蛻變,而是懷著濃濃深情屢屢談及自己的恩師。年少時,對自己欣於指導的王興義先生,如今對自己在繪畫技法和風格上影響頗深的石齊、何家英、蔣彩萍、霍春陽大師是她常常提起的。用她自己的話說:個人是努力啦,但是,在繪畫上的進步真的離不開導師們指點迷津,離不開親朋好友的鼓勵與幫助;所以,要感謝那些恩師,也感謝那些親朋好友們!…..。特別要感謝著名畫家石齊先生,是他指導我在傳統繪畫基礎上又嘗試了新中國畫的畫法,因而,為自己提出了承繼傳統與探索新中國畫和研究與發展新中國畫的重要的課題,我認為新中國畫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藝術更需要感恩的心來滋養,於此我也更能理解畫家金惠華先生創作仕女畫時的內心世界。她喜歡畫的不是舊社會裡那種木訥、獃滯的女性縮影,而是自己心目中那些閑適、自然、優雅的仕女,最重要的是她表現她們的善良和無私;畫家也樂意讓她筆下的這些仕女畫映入人們眼帘步入現實生活,以消解人們緊張工作帶來的疲憊而盡享藝術之美。誠然,賦予仕女們美好的精神層面的前提,無疑是畫家自身的審美層次和高尚情懷。在聊城大學美術學院任教期間,畫家金惠華先生堪稱是一位智者。完全沉浸於教學與繪畫之中是她最感有興緻的事,選擇不受贅於行政上的繁瑣更是她性格的明銳之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情懷,輕鬆的心態以及對畫境深入執著的追求,也使得她的繪畫在精神、文化和內涵上走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即使是這樣,她還是不無遺憾的表示:最稀缺的是時間。金惠華教授擔任教學任務期間,還是難免有很多煩雜的事情,迫使她不斷地與時間賽跑,研讀諸多繪畫理論與精品名作,追求寧靜祥和之喜悅,尋找無喧囂紛擾之境界。由此,在她的畫中也透出了輕鬆明快的藝術形式和不為世俗所累的雍容大氣,以及別開生面的自然靈動。我真心希望潛心於畫藝的金惠華女士於藝術境界上有更新、更廣的開拓。從女性的角度上來看,她會以一位母親的溫柔與她的學生進行深入的交談,從繪畫到生活,從工作到學習,無所不談,極其盡興。然而,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她作畫時的樣子,畫案之前的沉思,提筆潑墨,成竹在胸的筆力,都彰顯著大家的風範。筆峰走勢沉著爽利,人物設色艷而不俗,可謂情出神韻,韻從情出。以墨隨性而為,典雅含蓄,美麗的仕女就這樣在她的筆下誕生了……作為晚輩,我有幸與仕女畫家金惠華先生相見交流,言談之中當她得知我喜歡仕女畫時,她即刻將剛剛繪出的一幅四尺斗方的仕女畫,題名《消夏圖》,蓋章相贈與我。該畫線性走勢沉著爽利,筆力勁健盡顯內功,人物設色艷而不俗,甜而不膩,神韻俱佳。畫家以墨隨興而為,瀟洒自如,其畫中的仕女雙手輕撫小扇,回眸竹林間,清新脫俗,典雅含蓄,生動的描繪出美人亦有竹之風骨的精神狀態。筆墨淋漓猶濕,墨香沁人心扉,她好不愜意! 而我,因久久的凝視,已分不出她是畫中人還是她從畫中來。2011年11月於魯西水城五、我畫仕女畫 當我看到關於描寫女人的文章,刊登女人的照片或女人的繪畫作品時,時常激動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不只是因為女人的貌美,也不是因為描述的女人的故事吸引了我。實際上連我自己都不知是何等原因,讓我打心眼裡願意跟這些看似無語的女人打交道,願意考慮這些關於女人的情感,生活,處事的方式,探討女人的過去,現在,和預想將來。有時候,為了一個問題要不停的思索,不停地暢想,想了好多好多.........。我時常願意將我心中的仕女置放在山林,丘壑,花叢和庭院里,願意給心中的仕女一個優雅僻靜的地方,留給她們娛樂,休閑的空間,我想如果是環境好,生活溫飽沒有問題,相對重要的就是她們的心靈了。心境好了,人才更有神氣,所以,仕女們會在一定的環境里悠閑地散步,說笑,嬉戲,玩耍。我喜歡描繪她們那單純而又外露的一面,之後慢慢地揭示她們的內心世界。我有空的時候就想拿起筆來畫畫她們,她們有的聊天,有的私語,有的下棋,有的觀景,有的看花,似乎她們的心很純很靜!純的像潔白的藕花,靜的像一彎清水,沒有漣漪更何況波瀾···········我喜歡畫她們,認為她們的心是善良的,美好的,無私的。我理解,古代仕女之所以悲情,是因為她們中的大多數人是依託於身邊的男人,生活在家庭和社會的低層,她們因為身邊的瑣事或情感問題失去了生活的自由。社會造就出了無數悲情的仕女,她們是那箇舊社會的女性縮影。好多畫家選擇畫她們,那種木訥,獃滯的表情時時呈現在讀者的面前,這是不是悲美的那種表現方式,我不知道,總之,這也是畫家表現仕女的一種方法吧。我還是不願意畫她們...........,那傳統的仕女畫畫法與那種體現悲美的感覺結合固然也很好,它容易讓人更動情,也很有藝術感染力;可我就是我啊,我想要表現的是那種心境稍微開闊,不為情感或生活所困的仕女,這種仕女在當時的社會裡也不會沒有吧?思維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生活中的女人想好事也符合常理。她們閑適,自然,優雅,絲絲的欣慰;她們憧憬美好而又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充滿了自信;我願意畫她們,我的唐朝仕女畫也力圖從一個側面反映這一點。仕女畫一直以來是畫家們描繪的對象,各種畫法,各種表現形式都有,畫家數不勝數,要想畫的勝人一籌天知道應該用什麼法啊?所以我沒有必要考慮太多,我只要畫我心中的仕女就行了。我總是願意給仕女們抹去她們悲情的一面,賦予她們比較好的精神世界,讓她們的心靈在我的筆下得以釋放。她們組合而成的畫面賦予人們詩情畫意,給人們以茶餘飯後的精神享受,這是我小品畫所期待的,希望欣賞者喜歡。 我最初的願望是這樣的:只要是大家喜歡的,眾人推崇的我認為就是好的作品。2002年跟隨北京畫院著名繪畫大師石齊先生學畫以來,境界得到了升華,思維的空間更廣闊了。之後的時日里,我先後聆聽了許多在當今繪畫界的明星大腕的講座,接受了她們的技術指導,從此走上了一條探索筆墨形式與技法語言相結合的路。 我試圖一改之前的畫法,可沒有那麼容易,過程異常辛苦。最難忘的是09年在清華美院學習時;那一次,我帶上了畫好的幾十幅仕女畫拿給石齊先生看,還故作謙虛地說:「石老師,我的畫沒有進步」。石齊先生一邊翻著畫看,一邊說:「你的畫不是沒有進步,而是進步了很多,比之前畫的更概括更純熟了。不過,從現在開始,你現在的畫法要先放一放,不要再畫了,我們要畫新中國畫。」我是石齊先生的老學員了,石齊先生的話我是言聽計從的。可是,我也很愕然,就當時的狀況來講,要放下幾十年的畫,再從零開始,確實難以接受。來到了清華美院的學習基地,這個新中國畫研究室的導師依然是我們的導師石齊先生。大家都知道,對於石齊先生的評價很多,中央美術學院的邵大箴先生,曾以「不安分守己的革新者」為題,來評價石齊先生的畫:「在美術界,石齊是一位引人注目,也是引起爭議的人物。」 「我注意石齊的畫也有好多年了,畫界的朋友對他作品的褒貶,我早就有所聞。所以每當有機會看他的畫,我總是認真仔細地看,認真仔細地想,以便作出自己的判斷,不受別人的影響。暫時撇開對石齊藝術成就的評價不說,我覺得在當下美術界,象石齊這樣能引起爭議的畫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許多畫家引不起人們的興趣,人們對他們的作品很淡漠,那倒是讓人憂慮的事。石齊作品引起不同意見的爭議,說明他思考的和實踐的,觸及到了大家最關心的課題,觸及到中國繪畫語言的本質。」是啊,石齊先生是一位傑出的中國畫家,他具有堅實而深厚的筆墨功夫,他包容吸收中西結合,歷經錘鍊。他的筆墨開新立異自成一家,形成了新奇獨特的魅力特點。石齊先生教授新中國畫的過程中,強調「三象合一」,既:「抽象、意向、具象」合一。相比較,石齊先生的這「三象」並非是具象與抽象,而是三象可以突出其一,也可以融合併舉。這一些,都已經在他的作品裡得到了驗證。如90年代的《輝光無限圖》、《山之神》、近作《麗人行》等作品中,可以觀察到石齊先生「三象交融」技法的運用。石齊先生曾說:中國畫應該是筆墨第一、風格第一、趣味第一、時代性第一。為了讓我們放開手腳放鬆心情,他甚至於鼓勵我們,「閉上眼睛瞎畫」。他認為弄成一團糟沒關係,這是學習開始必經的過程。慢慢地,大家在交替轉換筆墨過程中就會找到有意思的東西,就會在探索中有新的發現。我認為導師的解釋不無道理;中國畫的魅力也在於筆墨之美,捨棄了這一點,就等於捨棄了中國畫的命脈和靈魂。但是,中國畫的獨立體系和它的筆墨技法、結構、情趣又不是一成不變的死傳統。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而豐富、而拓展。筆墨把握在每個人的手中但因人而異,因此就具有不同的個性,特色與生命力。如果大家想要改革傳統中國畫筆墨,一定有它特殊的難度,改來改去也許就弄成了四不象,可是沒有難度就不可能創造出它的藝術性。所以,石齊先生建議我們通過筆墨遊戲,放開手腳去畫自己原來想畫的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畫過的東西,這個筆墨訓練的過程很有益。因為,無論從構圖、還是從色調、筆墨的運用上大家都可以大膽的去做,經過一段的筆墨遊戲,大家會在不經意間發現一些規則、技巧和一系列的對於自己創作有用的元素。發現元素,又是怎樣運用它呢?那就要去想辦法解決,也可以借鑒大師的精彩筆墨。石齊先生說「凡是好的藝術品都有玩的成份」。我們這些學者,也正是在導師的啟示和指導下,領悟了這許多。大家實踐筆墨,嘗試新的語言,膽子大了,筆墨功夫也相應提高了。由此,我的仕女畫創作也正是在這個學習階段開始有了點滴的改變和藝術上的升華。油畫的塊面與構成,國畫的水與墨的交融、壁畫的特殊技法等,都為我考慮國畫創作提供了啟示。我開始有興趣展開畫紙大膽地運用水、墨、色、構成等繪畫元素,在六尺的宣紙上嘗試我想要表現的藝術世界;當然題材還是仕女畫,畫法改變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積墨與色和物與體的意象感,頗具精微的具象感,稍加變化略添幾何形的抽象感。幾種感覺若隱若現地在我的畫面中得到了再現。我似乎領悟到,新中國畫的這種體驗過程也並非是丟棄原有的一切,相反,曾經的造型基礎,審美意識依然是現在繪畫的基礎,繪畫的天敵就是要克服困難戰勝自己;從此,我把「三象合一」的畫法放在了繪畫實踐的重要日程,一發而不可收。我先後創作了一系列新中國畫,業餘時間應需求也畫一些小寫意仕女與童子,同時涉獵山水與花鳥。現在每當我的畫擺在大家面前時,品類上又多了新中國畫的這種磅礴與大氣。當然也又多了一份理解與贊同。不少人接受中國畫的這種新畫法,還有許多的編輯來到我們的畫室索要作品,甚至於答應為我們免費出畫冊等。這要感謝石齊先生,感謝那些明星大腕的指導。同時也要感謝那些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的同士與道友;感謝上帝賜予我們這個嘗試新中國畫的機會;更要感謝大自然給予我們這樣的胸懷,使我們有信心用自己的藝術敘說新中國美好的未來! 總之,我喜歡中國畫,喜歡畫仕女,畫來畫去就成了現在的樣子。我把它編輯成冊,請各界藝術同仁賜教。 給大家鞠躬! 金惠華於麗人齋 2010年11月推薦閱讀:
※一幅作品,3天內收穫了超過87000粉絲
※美國青年畫家羅伯特·里勃瑞斯的人體素描、油畫(上)
※色澤如黛水墨含煙——讀國畫家九羽世中(陳世中)作品
※Thomas Moran 美國哈德遜河派畫家2
※畫家 設計師——趙新穎